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开放世界,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社会变革时代,各国纷纷把培养人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创造能力”是21世纪生存和成功的关键条件。而作为一种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而且是师生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作为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创新的兴趣,形成创新的潜能。
1、引导学生好思善问。
学会质疑,质疑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多思善问是学习主动性、创新性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在阅读中有意识、有目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和精神。
在学习《跳水》时,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出“是谁跳水?”“为什么要跳水?”“在什么地方跳水?”“跳水是怎样的情况?”“结果怎样?”再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不跳水会怎样?”“假如你是船长你会怎样做?”借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应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氛围,组织学生探索价值观和正确答案(罗杰斯语)。
教师在字词教学中,如果一味让学生默写听写,往往事倍功半,但是采取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记这个字,效果有时会出人意料。如学“瞎”字时,有个学生回答说:“一个人眼目害了重病就瞎了。”多么精彩!
学习《科里亚的木匣》對于第四自然段是该分到第一段还是第二段,学生分歧大,经过一番争辩,同学们达成共识:第四自然段是个过渡段,与上下文都有联系,但其中“差不多四个年头”“上了小学”不仅引起下文,还与后面讲科里亚开始为什么没有挖到匣子,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有密切的联系。所以第四自然段应分到第二大段,便于理解课文。
二、创设开放性空间
1、精心设问
琐碎的问题,繁琐的课文分析,像一条无形的线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最后却留给学生支离破碎的印象。教师要精心设问,要有提贯穿全文的启发性问题。如学《陶罐和铁罐》思考: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对你有什么启发?学了《金色的鱼钩》思考: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可以把学生的视点由课本引向课外,促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以诱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如在学了《新型玻璃》我启发学生思考:在未来社会新型玻璃远不止这几种,你还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来?学生发言十分踊跃,有的说,要发明一种不沾油烟的玻璃安在厨房,妈妈就不用擦玻璃了。有的说,要发明一种可以隐身的玻璃,使外面的人看不见屋里的人在干什么,保护人们的隐私。还有的说要发明发光玻璃、预报气象的玻璃、能做游戏的玻璃、带空气清新剂味道的玻璃、能看电视节目的玻璃……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有些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这些都阻碍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压抑了学生探索创新的主动性。教学中要尽量解放学生的嘴、脑、手。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尽量放手,鼓励学生自己读书,说说读懂了什么,思考读不懂的地方。
我在教学《观潮》时,尝试引导学生自读“潮来之时”,要求学生反复体会、琢磨、想象,学生饶有兴趣地去读去品。有的说:“我读懂了,这段写浪潮水势浩大,像‘城墙’像‘战马’非常壮观。让我想到了瀑布,想到了打开水闸的奔流的洪水。”还有的说:“我读懂了,这段话写浪潮的声音大,流得快。我想到千百辆轰隆隆的坦克声,仿佛看到一列火车呼啸着从耳边穿过。”看,学生体会的多么深刻!创造性思维多么令人欣喜!
4、激励性评价
自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答案注意表态策略,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热情。学生发表的意见,合理的成分给予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给予热情鼓励。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不挖苦讽刺,经常勉励他们努力进步。并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如其分,富有启发性、激励性。我常常这样评价学生:“看得出,预习时,你认真读了。”“你读的很流利。”“你读的很有感情,用心体会了。”“你很善于动脑筋!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你的思路很新颖!”“你的想法很奇妙。”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会使学生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出来。
三、爱护好奇求异的心理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对各种事物、现象爱问个为什么。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挖掘教学内容内在乐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思维感知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的火花。
学习《捞铁牛》可让学生动手操作“捞铁牛”的过程,并因势利导思考还有没有其它捞铁牛的方法。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让学生亲自演示通过孔隙的投影,画一画内洞的石钟乳、石笋,展示内洞的奇异景观。学习《海底世界》鼓励学生利用图片观看录像探索海底奥秘。
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不同见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傻问题”“怪想法”。也许这些幼稚的想法就蕴藏着无穷的创新潜能。
《麻雀》一课有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急忙换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教学上的标准答案是:“我”被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才把猎狗带走。而一个学生是这样认为的:“‘我’担心愣住了的猎狗缓过神又扑向小麻雀。”其实这个学生的看法很正确,只不过是思考角度不同罢了。因为被“感动”了,才会有“担心”。
四、加强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精神也强,教学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鼓励他们大胆地想,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学习《麻雀》一课,“突然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我启发学生想象老麻雀落下来时的心理活动,学生深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学习《太阳》后,我组织学生召开班会进行演讲比赛,想象人类改造星球,拓宽生存空间,展望美妙的未来世界。
语文教学要不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和创新的欲望。要培养学生敢于创新,不怕挫折、执着追求的勇气和毅力。
作者简介:张小娟(1965~),女,汉族,宁夏银川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而且是师生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作为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创新的兴趣,形成创新的潜能。
1、引导学生好思善问。
学会质疑,质疑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多思善问是学习主动性、创新性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在阅读中有意识、有目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和精神。
在学习《跳水》时,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出“是谁跳水?”“为什么要跳水?”“在什么地方跳水?”“跳水是怎样的情况?”“结果怎样?”再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不跳水会怎样?”“假如你是船长你会怎样做?”借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应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氛围,组织学生探索价值观和正确答案(罗杰斯语)。
教师在字词教学中,如果一味让学生默写听写,往往事倍功半,但是采取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记这个字,效果有时会出人意料。如学“瞎”字时,有个学生回答说:“一个人眼目害了重病就瞎了。”多么精彩!
学习《科里亚的木匣》對于第四自然段是该分到第一段还是第二段,学生分歧大,经过一番争辩,同学们达成共识:第四自然段是个过渡段,与上下文都有联系,但其中“差不多四个年头”“上了小学”不仅引起下文,还与后面讲科里亚开始为什么没有挖到匣子,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有密切的联系。所以第四自然段应分到第二大段,便于理解课文。
二、创设开放性空间
1、精心设问
琐碎的问题,繁琐的课文分析,像一条无形的线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最后却留给学生支离破碎的印象。教师要精心设问,要有提贯穿全文的启发性问题。如学《陶罐和铁罐》思考: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对你有什么启发?学了《金色的鱼钩》思考: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可以把学生的视点由课本引向课外,促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以诱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如在学了《新型玻璃》我启发学生思考:在未来社会新型玻璃远不止这几种,你还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来?学生发言十分踊跃,有的说,要发明一种不沾油烟的玻璃安在厨房,妈妈就不用擦玻璃了。有的说,要发明一种可以隐身的玻璃,使外面的人看不见屋里的人在干什么,保护人们的隐私。还有的说要发明发光玻璃、预报气象的玻璃、能做游戏的玻璃、带空气清新剂味道的玻璃、能看电视节目的玻璃……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有些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这些都阻碍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压抑了学生探索创新的主动性。教学中要尽量解放学生的嘴、脑、手。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尽量放手,鼓励学生自己读书,说说读懂了什么,思考读不懂的地方。
我在教学《观潮》时,尝试引导学生自读“潮来之时”,要求学生反复体会、琢磨、想象,学生饶有兴趣地去读去品。有的说:“我读懂了,这段写浪潮水势浩大,像‘城墙’像‘战马’非常壮观。让我想到了瀑布,想到了打开水闸的奔流的洪水。”还有的说:“我读懂了,这段话写浪潮的声音大,流得快。我想到千百辆轰隆隆的坦克声,仿佛看到一列火车呼啸着从耳边穿过。”看,学生体会的多么深刻!创造性思维多么令人欣喜!
4、激励性评价
自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答案注意表态策略,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热情。学生发表的意见,合理的成分给予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给予热情鼓励。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不挖苦讽刺,经常勉励他们努力进步。并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如其分,富有启发性、激励性。我常常这样评价学生:“看得出,预习时,你认真读了。”“你读的很流利。”“你读的很有感情,用心体会了。”“你很善于动脑筋!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你的思路很新颖!”“你的想法很奇妙。”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会使学生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出来。
三、爱护好奇求异的心理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对各种事物、现象爱问个为什么。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挖掘教学内容内在乐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思维感知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的火花。
学习《捞铁牛》可让学生动手操作“捞铁牛”的过程,并因势利导思考还有没有其它捞铁牛的方法。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让学生亲自演示通过孔隙的投影,画一画内洞的石钟乳、石笋,展示内洞的奇异景观。学习《海底世界》鼓励学生利用图片观看录像探索海底奥秘。
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不同见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傻问题”“怪想法”。也许这些幼稚的想法就蕴藏着无穷的创新潜能。
《麻雀》一课有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急忙换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教学上的标准答案是:“我”被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才把猎狗带走。而一个学生是这样认为的:“‘我’担心愣住了的猎狗缓过神又扑向小麻雀。”其实这个学生的看法很正确,只不过是思考角度不同罢了。因为被“感动”了,才会有“担心”。
四、加强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精神也强,教学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鼓励他们大胆地想,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学习《麻雀》一课,“突然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我启发学生想象老麻雀落下来时的心理活动,学生深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学习《太阳》后,我组织学生召开班会进行演讲比赛,想象人类改造星球,拓宽生存空间,展望美妙的未来世界。
语文教学要不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和创新的欲望。要培养学生敢于创新,不怕挫折、执着追求的勇气和毅力。
作者简介:张小娟(1965~),女,汉族,宁夏银川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