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训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h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能力是语文这门学科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意图,也能够通过有效的朗读让小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
  一、深刻理解文章描写的内容
  课文描写的内容都有它当时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学生年龄小不能理解作者所描写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只是凭自己的想像,想当然的去读,他读不出文章感情也就不足为奇了。怎样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呢?
  1、读中感知,学会质疑。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读通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这一阶段,要强化阅读的整体性,教师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分段分层,或将注意力“聚焦”在某个局部上,而是要将全篇课文作为一个知觉整体去感知,从而获得一个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琅琅上口。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等,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辩解,终于晓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
  2、读中领悟,体验情境。
  精读理解是体验式阅读过程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理解是阅读实践的核心内容,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长期以来似乎形成了这么一种偏见,必须依靠教师的讲,即逐段地作烦琐的内容分析,事实上,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乃是阅读主体——学生去原原本本地、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体验,所谓“披文以入情”,舍此别无它途,怎样在读中领悟,体验情境呢?
  遴选整合,悟其意。指导学生把预习的内容进行分类重组,遴选整合与主题相符合的核心问题,作进一步探究。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侧重于悟其意。悟其意的方法是:“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角色体验,悟其情。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见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水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如果教师只是指导学生用悲伤的语气读,读得慢些,学生也能体会作者的感情,但不深刻。教学时,我运用多次加温,不断领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中体会,其效果大不一样。在每学完一个故事,当学生激动不已时,老师不失时机出示这段话,说:“伯父不幸逝世了,从此,周晔再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我们回头再读读这段话,我想现在理解比刚才更深刻。”学了三个故事,学生连续读三次,结果一次比一次体会得深,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
  二、加强课堂朗读的训练
  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靠日积月累、勤读、多思、反思实践、不断提高的结果。所以语文教师还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抓住语文课堂进行朗读训练。教师首先要研究课文,按照朗读的要求做好准备;其次,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师生朗读活动,使读、议、点拨、讲析有机结合起來,确实让学生从实感经验到理f生上把握好什么是最好的朗读。一般来说,朗读训练的质量大体有三个层次:
  (1)正确的朗读。这要做到语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不添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阅读说明介绍事物的课文,达到正确的朗读就可以了。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她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2)流畅的朗读。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进一步的要求。在《穷人》一课中“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段话时要停顿曲折,表达出桑娜由犹豫不定到下定决心的思想变化,挖掘出桑娜同情穷孩子的美好心灵。
  (3)传神的朗读。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这是最高的要求。当学生背诵朗读《七律?长征》时,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会振撼学生的思想,会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成表象储存在学生的脑海里。为此,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朗读,这样才能利用表情、手势和姿势。《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最后一段是事情发展的高潮,我们是靠感情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使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高大形象屹立在我们面前。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进一步体会董存瑞舍身的伟大。《十里长街送总理》也是靠朗读,从人们极度悲痛的心情中,理解总理倍受全国人民的尊敬、爱戴。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做好小结分析,肯定学生读得正确、读得好的地方,指出他们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有时还要把读错字音、读破句子的地方单独提出来加以纠正。其次,对于学生读得好或不好的地方要说明原因,并给以示范。在朗读训练中空泛地讲朗读技巧是不妥当的,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语言环境去进行。
  三、利用多种资源,提高朗读水平
  1、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来提高每天让学生听新闻联播,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字音和声调准确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
  2、听故事是他们特别喜爱的事。每天听一个故事。第二天利用早自习讲给全班同学听,要求讲得全班鸦雀无声。能达到这个效果,说明他的朗读能力就有了很大提高。
  3、创建朗读环境和竞赛平台朗读环境和朗读氛围的创建,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在班级中开展比、评、赶、超、奖活动。比就是每个月有朗读比赛,评就是学生自己来评比。
  赶就是追赶上了那一个层次,有了进步。超,就是超过了哪一个原来比你好的同学,增强自信心。奖就是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持之以恒,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爱朗读,会朗读,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其他文献
2020年1-4月间,在中国决胜新冠肺炎武汉主战场的关键战役中,以莲花清瘟胶囊等为代表的中医药方剂,以及中医方舱医院向世人展示了其大用和大功。  与此同时,一位在中医药产业界打拼了三十余年的陕北汉子,也密切关注着这场至今仍肆虐于世界各国的特大疫情,并迅速调动集团旗下的优势中医药资源,投入到陕北榆林的抗疫大战中。  这位企业家,就是陕西广济堂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陈国良。自199
期刊
官僚制是18世纪产生的一个政治学概念,到20世纪初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从理论上加以发展和完善。在官僚制的研究中,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成为重要的界碑,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批评和
近几年来,职业倦怠作为一种重要的与压力相关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个体由于长期遭受到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源而产生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去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就是每一次作文,都是老师在哪儿秉烛夜判,独笔绣花,好像没学生什么事儿。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养成了一种观念,就是作文批阅是老师的事,根本与他们沾不上边。流程就是:学生只管写,老师只管批,批和写之间似乎没有多大的关系。学生是写完了事,老师是批完休息。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文倍感头疼,老师对批作文相当麻烦。所以在创新课堂中,教师要把批作文变成学生互批作文。要切切实实提高写作
期刊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供需矛盾突出、人口膨胀、绿地不足、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如何缓解城市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重要的地位。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音美、语美、意美。在教学中,应加强诵读,让学生体味古诗音韵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品味古诗语言美,引导学生想象,赏味古诗意境美。  【关键词】古诗 体味 品味 赏味  古诗,以她那优美的韵律,精湛的语言,深远的意境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古诗在小学语文教
期刊
长期失业女性作为特殊的失业群体,是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对象。长期失业女性的再就业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研究我国长期失业女性群体的再就业风险具有重要
【摘 要】本文的研究范围,仅从现代汉语语法结构针对古代汉语特点来解读文言文。研究目的,利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结构类似,来探讨语法分析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教学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语法结构 语法分析  文言文是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写成的文章。这种文章在高中阶段所占比例较大,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了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在学习过
期刊
近年来,政府对农民工培训工作愈加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实施方案》政策的颁布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向了下一个高潮。XX县是人口大县,技能型人才对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