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英语中大量的所谓的虚拟语气句子的分析,在总结前人从传统语法角度对虚拟语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了Lewis(1973) 与 Stalnaker(1968)有关可能世界的假设,提出在英语中不存在虚拟语气。
【关键词】虚拟语气 传统语法 可能世界
一、引言
本文试图从传统语法和可能世界的角度对所谓的虚拟语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虽然传统语法家对英语中虚拟语气有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它主要是从“现实世界”的角度来解释,即以“现在”为基点,来探讨发生在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事,历年的语法家都跳不出这个模式。 相反, “可能世界”的提出则打破了这一模式,在可能世界模式下加入了“体”的概念,将时制和体貌结合起来,这样相对于传统语法来说对英语中虚拟语气有无的分析研究更全面,透彻。虽然两者在分析的方法,应用的理论上有所区别,但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即英语中不存在虚拟语气。一些语法家所谓的虚拟语气要么可以用动词的第二人称现在时态形式,和与真实性的距离来解释,要么可以用可能世界来解释。因此,本文认为,无论是从传统语法角度还是从可能世界角度分析,英语中是不存在虚拟语气的。
二、从传统语法的角度分析虚拟语气的有无
传统的语法学家主要是从英语动词过去时的语法实质和现在虚拟式两个方面否定在英语中存在所谓的虚拟语气。
1.英语动词过去时的语法实质。M.Joos (1960)首次提到了过去时态的实质是距离性(remoteness),该观点也得到了F.R.Palmer (1974)的证实,认为我们所说的非真实性和过去时态中过去时间的使用实质上一致的,而过去时态实际上指的是“距离性”时态,此处的距离指的是时间和真实性上的距离。该观点揭露了英语动词过去时态的实质并且把表面上互不相干的过去时态都统一到了“距离性”这一语法意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章节中提到的英语中所谓的虚拟语气形式除了be 型以外或多或少都跟过去时态相关,它们不是表示普通的与现在“时间上的距离”,而是与现实之间“真实性上的距离”。
2.现在虚拟式。根据Quirk (1985)认为所谓的现在虚拟式不是一种特殊的语法范畴,而是祈使句的一种形式或是动词现在时的第二人称形式。易仲良(1999)也认为所谓的现在虚拟语气和祈使语气除了具体用法上的差异并无语法意义上的本质区别,它与祈使语气同形又同“义”,从而失去了作为语气范畴中一个对立项存在的“形义”统一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传统语法学家提出的英语中所谓的虚拟语气是不存在的。它们的全部形式或与陈述语气的某些形式或与祈使语气的形式完全相同,从而违反了语法范畴的基本原则,这些所谓的虚拟语气形式要么可以用“与真实性距离”来解释,要么可以转化成祈使句或是动词现在时的第二人称形式。
三、从可能世界的角度分析虚拟语气的有无
对于大多数的传统语法家而言,他们对于虚拟语气有无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现实世界”,即以“现在”为基点,来探讨发生在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事情。然而其他的语言学家如Lewis 与 Stalnaker则采用“可能世界”的假设,结合“时态”和“体”以及“三分法”的概念来探讨英语中虚拟语气的有无。
1. Lewis-Stalnaker 模型。在分析虚拟语气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Lewis-Stalnaker 模型。根据Lewis-Stalnaker 模型,“If α, would β”形式的条件句只有在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会在现实世界“W”中为真。
(ⅰ)α is true in W ;
(ⅱ) α is true in some possible worlds that resemble W;
(ⅲ) β is also true in those possible worlds
此处的三个条件也可以呈现为以下形式:
[[Would]] (P>) (Q>) (W) =1 iff
(ⅰ) P(ti) is true in W;
(ⅱ) P(ti) is true in some possible worlds that resemble W;
(ⅲ) Q (ti) is also true in those possible worlds.
在这种模式中,非真实性条件句分为三个部分:would (if clause)(consequence clause),其中,would 是算子,if clause 是限制域,consequence clause是核心域。这就是所谓的“三分法”。
2. 从可能世界解释所谓的“虚拟语气”。本章主要是试图从可能世界的角度来解释Quirk(1985)等提出的be 型 和were型虚拟语气。
(1)Be 型虚拟语气
先看下面一个例子
1) Happiness attend you!
该例句表达的是说话者的一种期望,所以也可以表达成“I wish that happiness would attend you”。根据Lewis-Stalnaker 模型,我们可以把其中的happiness would attend you理解为μ(tⅰ)( 其中 μ(tⅰ)= P(ti)),而I wish that happiness would attend you 理解为Q(ti),其中如果μ(tⅰ)在W中为真的话,那么在和W类似的可能世界里Q(ti)也应该为真。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
[[φ-be]] (μ) (Q) (w) =1 iff
(ⅰ) μ(tⅰ) is true in W
(ⅱ) μ(tⅰ) is true in some possible worlds that resemble W
(ⅲ) Q(ti) is also true in those possible worlds
其中由于be模型表达的是一种状态,因此在此处它是属于一种“默认体”,而不是所谓的虚拟语气形式。
(2)Were 型虚拟语气
先看下面一个例子
2) If I were you I should painted it green.
其中,如果我们把“ I were you ”理解为P(ti),“I should painted it green”理解为 Q(ti),P(ti)在可能世界为真,那么Q(ti)也应该为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形式:
[[Should]] (P>) (Q>) (W) =1 iff
(ⅰ) P(ti) is true in W
(ⅱ)P(ti)is true in some possible worlds that resemble W
(ⅲ)Q(ti) is also true in those possible worlds
因为其中were表达的是发生在过去的状态,所以此处它属于一种“完成体”,也不是所谓的虚拟语气。
四、小结
总的来说,本文从传统语法和可能世界两个角度分析了英语中所谓的虚拟语气,虽然二者在理论和分析方法上不同,但都得出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在英语中不存在虚拟语气。所谓的“虚拟语气”可以用传统语法提出的“与真实性距离”来解释,或者可以转化成祈使句或是动词现在时的第二人称形式,或者是用可能世界提出的“默认体”和“完成体”来解释。
参考文献:
[1]Palmer , F. R. The English Verb[M].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4.
[2]Stalnaker, Robert.1968.A Theory of Conditionals [A]. In N.Resher (Ed), Studies in Logical Theory[C].135-164.Oxford: Blackwell.
[3]Lewis, David.1973.Counterfactuals[M].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Joos, Martin.1960.The English Verb, Form and Meaning [M].
[5]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 an2 guage[M].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6]易仲良.英语动词语义语法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虚拟语气 传统语法 可能世界
一、引言
本文试图从传统语法和可能世界的角度对所谓的虚拟语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虽然传统语法家对英语中虚拟语气有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它主要是从“现实世界”的角度来解释,即以“现在”为基点,来探讨发生在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事,历年的语法家都跳不出这个模式。 相反, “可能世界”的提出则打破了这一模式,在可能世界模式下加入了“体”的概念,将时制和体貌结合起来,这样相对于传统语法来说对英语中虚拟语气有无的分析研究更全面,透彻。虽然两者在分析的方法,应用的理论上有所区别,但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即英语中不存在虚拟语气。一些语法家所谓的虚拟语气要么可以用动词的第二人称现在时态形式,和与真实性的距离来解释,要么可以用可能世界来解释。因此,本文认为,无论是从传统语法角度还是从可能世界角度分析,英语中是不存在虚拟语气的。
二、从传统语法的角度分析虚拟语气的有无
传统的语法学家主要是从英语动词过去时的语法实质和现在虚拟式两个方面否定在英语中存在所谓的虚拟语气。
1.英语动词过去时的语法实质。M.Joos (1960)首次提到了过去时态的实质是距离性(remoteness),该观点也得到了F.R.Palmer (1974)的证实,认为我们所说的非真实性和过去时态中过去时间的使用实质上一致的,而过去时态实际上指的是“距离性”时态,此处的距离指的是时间和真实性上的距离。该观点揭露了英语动词过去时态的实质并且把表面上互不相干的过去时态都统一到了“距离性”这一语法意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章节中提到的英语中所谓的虚拟语气形式除了be 型以外或多或少都跟过去时态相关,它们不是表示普通的与现在“时间上的距离”,而是与现实之间“真实性上的距离”。
2.现在虚拟式。根据Quirk (1985)认为所谓的现在虚拟式不是一种特殊的语法范畴,而是祈使句的一种形式或是动词现在时的第二人称形式。易仲良(1999)也认为所谓的现在虚拟语气和祈使语气除了具体用法上的差异并无语法意义上的本质区别,它与祈使语气同形又同“义”,从而失去了作为语气范畴中一个对立项存在的“形义”统一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传统语法学家提出的英语中所谓的虚拟语气是不存在的。它们的全部形式或与陈述语气的某些形式或与祈使语气的形式完全相同,从而违反了语法范畴的基本原则,这些所谓的虚拟语气形式要么可以用“与真实性距离”来解释,要么可以转化成祈使句或是动词现在时的第二人称形式。
三、从可能世界的角度分析虚拟语气的有无
对于大多数的传统语法家而言,他们对于虚拟语气有无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现实世界”,即以“现在”为基点,来探讨发生在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事情。然而其他的语言学家如Lewis 与 Stalnaker则采用“可能世界”的假设,结合“时态”和“体”以及“三分法”的概念来探讨英语中虚拟语气的有无。
1. Lewis-Stalnaker 模型。在分析虚拟语气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Lewis-Stalnaker 模型。根据Lewis-Stalnaker 模型,“If α, would β”形式的条件句只有在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会在现实世界“W”中为真。
(ⅰ)α is true in W ;
(ⅱ) α is true in some possible worlds that resemble W;
(ⅲ) β is also true in those possible worlds
此处的三个条件也可以呈现为以下形式:
[[Would]] (P>) (Q>) (W) =1 iff
(ⅰ) P(ti) is true in W;
(ⅱ) P(ti) is true in some possible worlds that resemble W;
(ⅲ) Q (ti) is also true in those possible worlds.
在这种模式中,非真实性条件句分为三个部分:would (if clause)(consequence clause),其中,would 是算子,if clause 是限制域,consequence clause是核心域。这就是所谓的“三分法”。
2. 从可能世界解释所谓的“虚拟语气”。本章主要是试图从可能世界的角度来解释Quirk(1985)等提出的be 型 和were型虚拟语气。
(1)Be 型虚拟语气
先看下面一个例子
1) Happiness attend you!
该例句表达的是说话者的一种期望,所以也可以表达成“I wish that happiness would attend you”。根据Lewis-Stalnaker 模型,我们可以把其中的happiness would attend you理解为μ(tⅰ)( 其中 μ(tⅰ)= P(ti)),而I wish that happiness would attend you 理解为Q(ti),其中如果μ(tⅰ)在W中为真的话,那么在和W类似的可能世界里Q(ti)也应该为真。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
[[φ-be]] (μ
(ⅱ) μ(tⅰ) is true in some possible worlds that resemble W
(ⅲ) Q(ti) is also true in those possible worlds
其中由于be模型表达的是一种状态,因此在此处它是属于一种“默认体”,而不是所谓的虚拟语气形式。
(2)Were 型虚拟语气
先看下面一个例子
2) If I were you I should painted it green.
其中,如果我们把“ I were you ”理解为P(ti),“I should painted it green”理解为 Q(ti),P(ti)在可能世界为真,那么Q(ti)也应该为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形式:
[[Should]] (P>) (Q>) (W) =1 iff
(ⅰ) P(ti) is true in W
(ⅱ)P(ti)is true in some possible worlds that resemble W
(ⅲ)Q(ti) is also true in those possible worlds
因为其中were表达的是发生在过去的状态,所以此处它属于一种“完成体”,也不是所谓的虚拟语气。
四、小结
总的来说,本文从传统语法和可能世界两个角度分析了英语中所谓的虚拟语气,虽然二者在理论和分析方法上不同,但都得出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在英语中不存在虚拟语气。所谓的“虚拟语气”可以用传统语法提出的“与真实性距离”来解释,或者可以转化成祈使句或是动词现在时的第二人称形式,或者是用可能世界提出的“默认体”和“完成体”来解释。
参考文献:
[1]Palmer , F. R. The English Verb[M].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4.
[2]Stalnaker, Robert.1968.A Theory of Conditionals [A]. In N.Resher (Ed), Studies in Logical Theory[C].135-164.Oxford: Blackwell.
[3]Lewis, David.1973.Counterfactuals[M].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Joos, Martin.1960.The English Verb, Form and Meaning [M].
[5]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 an2 guage[M].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6]易仲良.英语动词语义语法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