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从事历史学科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教师讲述的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对于现代化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来说,孩子们从认知深处来说,的确对历史学科存在距离感,认为“过去离我们越来越远”,在知识的掌握上远不如工具学科容易,扎实。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运用成功的导入教学方式对历史教学十分奏效。
导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成功的导入会有效吸引学生关注课堂,较快进入学习状态。历史课在中学课堂安排中,大多集中在上午最后一节或者下午第一二节,正值学生容易产生饥饿感或疲倦懈怠感的高峰期。如果课前导入到位,可以很快转移学生的学习懈怠,从而有利于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成功的导入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做到学生乐意听讲,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成功的导入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体系。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大纲规定,每周只有两节历史课,学习周期间隔较长,学生容易遗忘,如果能在课前导入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会使新旧知识的衔接更加稳固。
第四,成功的导入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增强教学实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后,历史课堂内容活泼生动,史料丰富,采取恰当的导入能帮助同学们把握核心知识,分请重点难点。
刚才讲了成功的导入对于初中教学的益处,那么“成功的导入”教学法有哪些呢?
首先,复习导入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初中段每周两次的历史课容易使同学们记忆遗忘,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回忆旧知识,进而学习新内容。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用在两节或几节关联性强的教学内容学习上。如在讲述初中七年级历史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时,我采用了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秦汉文化?学生会说道:纸的发明,数学专著,地理学成就--地动仪问世,还有医学成就。教师可以接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来领略秦汉宗教,史学,雕塑等方面的成就。又如再讲到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中,因为本单元设计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几个过程:技术---制度---思想依次讲述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在讲述下一课内容时都可以以复习导入方式完成新旧知的连接。
其次,设置悬念问题导入法引发学生的对内容的探究。在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课时,我先问学生:“在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几块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51块”,我紧接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 在讲述七年级历史《华夏之祖》时,我让同学们猜猜看,谁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呢?同学们说:皇帝。教师可以追问:为何将皇帝尊奉为华夏之祖呢?他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共同进入今天的学习。还有,运用适当的历史教具能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在讲述八年级历史上册时,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拿着一顶军帽,一枚臂章上面分别有“八一”字样,一进班,同学们因为参加过初一的军训,所以可感兴趣了,问老师为何拿着它们呢?教师当即就可以导入新课,讲述南昌起义。又如八年级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习时,为了让同学们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我拿来了几张布票,粮票。同学们很惊讶,问老师:这是做啥用的?可以当货币使用吗?教师可以答道:它在当时甚至比货币还可贵。由此直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再者,巧妙地解析课题导入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可以说是一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可以干脆利落的将同学们直接引入新课的学习。如在讲述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时,根据课题我启发学生:什么叫变革?大变革的时代指的是哪个时代?同学们会结合课前预习说出:铁工具的使用。教师可进行补充引导:它其实不仅包括工具的革新,还有土地制度,生产关系的革新,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又如讲《三国鼎立》这节课时,我直接利用课题问同学们:三国鼎立指的是哪三个国家的政权对垒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出这三个国家依次是:魏蜀吴。那么它们为何会出现对垒的局面呢?直接可以进入新课官渡之战的讲解学习。再如讲述八年级历史《战略大决战》一节时,通过同学们自己来说说:为和要以战略大决战作为本节课题?大决战主要指哪些战役?孩子们会很快理解并回答: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由此直接导入本节课三大战役的学习。
接着,设置前置学习表格导入法能帮助同学们把握知识的精髓。对于初中的孩子而言,在遇到历史线索多,内容量大的课程讲解时,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目的地设计课前预习表格,会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讲述七年级历史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我提前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并做了提示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预习,很快完成了表格,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无疑起到了化解难点的作用。又如,在讲述《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因为汉匈关系复杂学生不好把握,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格,让同学们在课前完成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很快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线索,教师只需要将不完善的进行评讲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再次,诗词、成语典故导入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历史学习时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学科中有句俗语:文史不分家。其实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培养学生发挥文学特长注入历史课堂,不仅能提升课堂氛围,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讲述七年级历史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时,我邀请班级中酷爱唐诗的孩子在课前朗诵了杜甫的《石壕吏》,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孩子竟然讲述了文章的大意,这就为历史教学中分析杜甫生活的环境,唐朝由盛转衰提供了依据,收效很好。又如讲述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有几个班里的历史迷主动承担了课前将历史典故的任务: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惟妙惟肖,将这节本来很枯燥的战争课题诠释的生动有趣,也为我实施下一步教学提供了便利。最可贵的是,通过这种熏陶,孩子们培养了爱读书,朗诵和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这些恰好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实现的培养目标。
最后,多媒体声像创设情景导入法激励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音像资料的辅助教学为历史课堂送来了视觉盛宴,教学过程中逐步被大多数教师采用。如讲述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采用视频资料《飞夺泸定桥》精彩视频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于长征过程中精神的理解,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如在讲述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时,我采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视频资料,振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新课讲解收效较大。
要注意的是:在初中历史课堂使用成功的导入教学要注意方法灵活,要注意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且导入时间最好在三分钟之内以免喧宾夺主。
总之,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成功的 导入恰好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对历史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教师的我也会不断的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历史学习的快乐。
导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成功的导入会有效吸引学生关注课堂,较快进入学习状态。历史课在中学课堂安排中,大多集中在上午最后一节或者下午第一二节,正值学生容易产生饥饿感或疲倦懈怠感的高峰期。如果课前导入到位,可以很快转移学生的学习懈怠,从而有利于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成功的导入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做到学生乐意听讲,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成功的导入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体系。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大纲规定,每周只有两节历史课,学习周期间隔较长,学生容易遗忘,如果能在课前导入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会使新旧知识的衔接更加稳固。
第四,成功的导入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增强教学实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后,历史课堂内容活泼生动,史料丰富,采取恰当的导入能帮助同学们把握核心知识,分请重点难点。
刚才讲了成功的导入对于初中教学的益处,那么“成功的导入”教学法有哪些呢?
首先,复习导入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初中段每周两次的历史课容易使同学们记忆遗忘,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回忆旧知识,进而学习新内容。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用在两节或几节关联性强的教学内容学习上。如在讲述初中七年级历史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时,我采用了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秦汉文化?学生会说道:纸的发明,数学专著,地理学成就--地动仪问世,还有医学成就。教师可以接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来领略秦汉宗教,史学,雕塑等方面的成就。又如再讲到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中,因为本单元设计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几个过程:技术---制度---思想依次讲述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在讲述下一课内容时都可以以复习导入方式完成新旧知的连接。
其次,设置悬念问题导入法引发学生的对内容的探究。在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课时,我先问学生:“在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几块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51块”,我紧接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 在讲述七年级历史《华夏之祖》时,我让同学们猜猜看,谁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呢?同学们说:皇帝。教师可以追问:为何将皇帝尊奉为华夏之祖呢?他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共同进入今天的学习。还有,运用适当的历史教具能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在讲述八年级历史上册时,上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拿着一顶军帽,一枚臂章上面分别有“八一”字样,一进班,同学们因为参加过初一的军训,所以可感兴趣了,问老师为何拿着它们呢?教师当即就可以导入新课,讲述南昌起义。又如八年级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习时,为了让同学们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我拿来了几张布票,粮票。同学们很惊讶,问老师:这是做啥用的?可以当货币使用吗?教师可以答道:它在当时甚至比货币还可贵。由此直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再者,巧妙地解析课题导入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可以说是一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可以干脆利落的将同学们直接引入新课的学习。如在讲述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时,根据课题我启发学生:什么叫变革?大变革的时代指的是哪个时代?同学们会结合课前预习说出:铁工具的使用。教师可进行补充引导:它其实不仅包括工具的革新,还有土地制度,生产关系的革新,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又如讲《三国鼎立》这节课时,我直接利用课题问同学们:三国鼎立指的是哪三个国家的政权对垒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出这三个国家依次是:魏蜀吴。那么它们为何会出现对垒的局面呢?直接可以进入新课官渡之战的讲解学习。再如讲述八年级历史《战略大决战》一节时,通过同学们自己来说说:为和要以战略大决战作为本节课题?大决战主要指哪些战役?孩子们会很快理解并回答: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由此直接导入本节课三大战役的学习。
接着,设置前置学习表格导入法能帮助同学们把握知识的精髓。对于初中的孩子而言,在遇到历史线索多,内容量大的课程讲解时,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目的地设计课前预习表格,会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讲述七年级历史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我提前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并做了提示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预习,很快完成了表格,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无疑起到了化解难点的作用。又如,在讲述《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因为汉匈关系复杂学生不好把握,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格,让同学们在课前完成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很快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线索,教师只需要将不完善的进行评讲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再次,诗词、成语典故导入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历史学习时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学科中有句俗语:文史不分家。其实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培养学生发挥文学特长注入历史课堂,不仅能提升课堂氛围,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讲述七年级历史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时,我邀请班级中酷爱唐诗的孩子在课前朗诵了杜甫的《石壕吏》,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孩子竟然讲述了文章的大意,这就为历史教学中分析杜甫生活的环境,唐朝由盛转衰提供了依据,收效很好。又如讲述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有几个班里的历史迷主动承担了课前将历史典故的任务: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惟妙惟肖,将这节本来很枯燥的战争课题诠释的生动有趣,也为我实施下一步教学提供了便利。最可贵的是,通过这种熏陶,孩子们培养了爱读书,朗诵和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这些恰好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实现的培养目标。
最后,多媒体声像创设情景导入法激励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音像资料的辅助教学为历史课堂送来了视觉盛宴,教学过程中逐步被大多数教师采用。如讲述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采用视频资料《飞夺泸定桥》精彩视频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于长征过程中精神的理解,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如在讲述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时,我采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视频资料,振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新课讲解收效较大。
要注意的是:在初中历史课堂使用成功的导入教学要注意方法灵活,要注意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且导入时间最好在三分钟之内以免喧宾夺主。
总之,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成功的 导入恰好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对历史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教师的我也会不断的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历史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