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对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失败伴癫痫性痉挛的癫痫性脑病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h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对其他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失败伴癫痫性痉挛的癫痫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58例具备痉挛发作表现并经视频脑电图或动态脑电图证实为癫痫性痉挛发作的患儿,经2种及2种以上AEDs治疗无效或失败后,先予大剂量维生素B6排除维生素B6依赖症,再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 d并口服泼尼松维持治疗8~12周,在应用甲泼尼龙基础上对其原有AEDs进行调整,在甲泼尼龙冲击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

结果

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伴癫痫性痉挛的癫痫性脑病治疗1周时有效率为86.21%,控制率为34.48%;1个月时有效率为72.41%,控制率为31.03%;3个月时有效率为63.79%,控制率为32.76%;6个月时有效率为65.52%,控制率为29.31%;由于住院时间先后顺序不同,随访至12个月者24例,有效率为62.50%,控制率为33.33%。23例应用促皮质素治疗失败的患儿,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周时有效率为65.22%,控制率为21.74%;1个月时有效率为52.17%,控制率为17.39%;3个月时有效率为47.83%,控制率为17.39%;6个月时,有效率为47.83%,控制率为21.74%。58例伴癫痫性痉挛的癫痫性脑病患儿中,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冲击治疗期间烦躁不安、哭闹、睡眠增多、血压轻度升高,在冲击结束后1周时均消失;随访至1~2个月有3例患儿出现向心性肥胖,激素减停后逐渐恢复,随访至12个月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是伴癫痫性痉挛的癫痫性脑病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可应用于其他AEDs治疗失败的患儿。

其他文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眼科治疗干预手段主要包括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以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可以延缓DR进展,防止严重的视功能丧失。但这些治疗干预手段多未针对导致DR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不能完全阻止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导致的致盲性损害。随着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DR发生发展影响因素的全面了解,针对DR发生发展影响因素的分子通路、神经
目的观察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率与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严重ROP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出生体重<1500 g、进行ROP筛查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57例纳入研究。分析出生体重、出生孕周、吸氧史、输血史、1~10 min Apgar评分、胎数、分娩方式、是否为试管婴儿、有无其他系统疾病以及出生后1~6周体重增长率与RO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ROP程度以ROP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指黄斑区内毛细血管渗漏导致黄斑中心2个视盘直径的视网膜增厚;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激光光凝作为DME传统治疗方法,仅能减缓视力进一步损害,对提高视力效果不甚理想。糖皮质激素缓释系统能延长糖皮质激素眼内有效药物浓度的维持时间,更好地发挥其生物效应,但糖皮质激素所引起的眼压升高、白内障进展等副作用仍需临床应用时高度重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CP)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NPDR的83例166只眼纳入研究。按就诊日期奇偶数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ECP治疗组(ECP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分别为42例84只眼、41例82只眼。两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
目的探讨细菌性脑膜炎(PM)患儿脑脊液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NA–78)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60例;其中PM组30例,VE组30例。对照组20例,为不具有神经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但具有腰椎穿刺指征的同期住院患儿。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及血清中H
先天性肌病是一组由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病程相对静止的肌肉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和肌张力低下,以特异性肌纤维结构异常为病理特征。先天性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虽然很多不同病理类型的先天性肌病已经明确了基因诊断,更多新的致病基因仍有待被发现。目前先天性肌病的治疗仍主要是针对肌无力所引起的并发症给予支持和对症治疗。
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走向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其主要特征为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堆积。肌成纤维细胞为ECM合成的主要效应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是肌成纤维细胞的重要来源。Wnt / β–catenin信号传导参与调控EMT,目前是抗纤维化疗法的潜在目标。
国际抗癫痫联盟将难治性癫痫定义为经2种耐受性好的抗癫痫药物单药或联合使用后,患者没有达到无发作。难治性癫痫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甚至寻求其他的治疗方案(生酮饮食、外科治疗等)。因此,掌握难治性癫痫的概念,同时熟悉各种治疗的优缺点,对于减少患儿的发作、改善认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