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感情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师要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怎么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呢?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一堂阅读课的评价,往往只侧重在学生的回答漂亮不漂亮,而对学生读得如何、课文读得熟不熟、读得好不好往往重视不够,至于课堂上是否动动笔,练一练,就更不大重视了。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对字、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以及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正确理解。能否正确理解教材,反映了教师的语文水平。
明确教学要求,把握重点、难点,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要求要定准,重点和难点要找准,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对句子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和句,在语境中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要观点。低、中年级语文教学不要求学生概括中心思想,但教师要能明确课文的中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解、体现课文中心的重点词和句。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理解,是指分清段落层次,明确写作特点。段落层次分得清,有利于指导学生分段和理解思路;写作特点明确,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是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教学思路。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二是看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三是看是否善于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路
1.教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得怎么样。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看教师是否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二看是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三看是否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四看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朝着“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方向努力。
2.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一点主要是看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把大量的、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教师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
这一点主要看教师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还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特别要看教师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育事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的重大使命,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1.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感知、理解、记忆、评价、创新书面语言的过程,是获取书本知识并增长内化吸收能力的过程。阅读能力不仅以基礎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而且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良好的记忆理解能力。
2.要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学
读书学习离不开思考,自学更离不开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有思考。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的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会思考的人,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3.要让学生在整理知识中提高自学能力
把知识系统化,是正确识记、保持记忆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不断地将新获取的零碎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将其系统化、条理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才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存储和应用,所以系统化地整理知识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六、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基本功——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朗读基本功——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板书基本功——要求写字正确、工整、熟练;教态——要求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举止端庄。
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艺术——如说话是否得体,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等;启发诱导的艺术——如是否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否善于点拨、相机诱导等;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如是否善于运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环节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是否善于巧妙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等。
总之,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用心总结、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一堂阅读课的评价,往往只侧重在学生的回答漂亮不漂亮,而对学生读得如何、课文读得熟不熟、读得好不好往往重视不够,至于课堂上是否动动笔,练一练,就更不大重视了。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对字、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以及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正确理解。能否正确理解教材,反映了教师的语文水平。
明确教学要求,把握重点、难点,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要求要定准,重点和难点要找准,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对句子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和句,在语境中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要观点。低、中年级语文教学不要求学生概括中心思想,但教师要能明确课文的中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解、体现课文中心的重点词和句。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理解,是指分清段落层次,明确写作特点。段落层次分得清,有利于指导学生分段和理解思路;写作特点明确,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是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教学思路。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二是看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三是看是否善于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路
1.教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得怎么样。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看教师是否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二看是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三看是否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四看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朝着“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方向努力。
2.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一点主要是看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把大量的、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教师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
这一点主要看教师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还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特别要看教师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育事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的重大使命,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1.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感知、理解、记忆、评价、创新书面语言的过程,是获取书本知识并增长内化吸收能力的过程。阅读能力不仅以基礎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而且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良好的记忆理解能力。
2.要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学
读书学习离不开思考,自学更离不开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有思考。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的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会思考的人,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3.要让学生在整理知识中提高自学能力
把知识系统化,是正确识记、保持记忆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不断地将新获取的零碎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将其系统化、条理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才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存储和应用,所以系统化地整理知识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六、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基本功——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朗读基本功——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板书基本功——要求写字正确、工整、熟练;教态——要求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举止端庄。
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艺术——如说话是否得体,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等;启发诱导的艺术——如是否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否善于点拨、相机诱导等;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如是否善于运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环节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是否善于巧妙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等。
总之,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用心总结、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