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对话一抹阳光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挺热闹,网上更热闹。热闹起来没规矩,就容易乱。你就说这论理,论着论着就跑偏,开始人身攻击。名人者崔永元、方舟子是这样,草民更是这样。中国人不光不会说话,还不会讲道理。也是,打小老师就没教过;连自学成才都没门儿,没这方面的书啊!我们的嘴好像一直瘸。
  这回好了,有这样的书了,这就是徐贲写的《明亮的对话》。
  徐贲是中国人,现在任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的教授。你说一龙的传人,到美国那旮旯教英语,那英语水平得多棒。不过我猜呀,人家学院看中他的一定不仅是英语水平,还有他的人文涵养。他知识面极宽,什么都敢评论,党政军经文史哲,引经据典的,评论得还都非常准确、深入、独到。
  鉴于中国人对话时不讲逻辑、不讲道理,他写了这本书。他在本书前言,先把《中国不高兴》贬了一通,列出几大毛病:过度简单化;浮泛空论;循环论证;虚假两分法;无凭据推理;谩骂粗口唱衰;不当类比。
  这哪光是这本书的毛病,哪个中国人不多多少少沾点这恶习?
  那怎样才算是标准的说理呢?这事儿在徐贲那里不简单。本书有十八讲,每一讲就一点来谈,比如“说理论证的主张和理由;说理的信誉与形象;说理的情绪与措辞;伦理说理和价值观;说理是一种公民教养”等。
  其实,你要觉得他所谓的说理,只是两个人就一个问题要掰扯明白,那就把他的意思狭隘化了。徐贲从人与人的说理上升到了公共说理。这是他的深刻之处。他认为,说理可以成为明亮的对话,是一种因自由、理性而持续的公共交谈。老实说,我刚看完这本书的第十六讲,但已看明白,全书字里行间,针对的都是当前中国社会公共言论混乱无序的现状。
  比如,针对杨振宁说过的一句话——太敏感,隐去,以防不测——徐贲就很不满意,他批评道:杨振宁“扮演的就是蛋人的角色,他和蛋人一样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在公共说理中,任何人都不应该随意对字词作特别定义,更不应该随心所欲地使用字词,以至是非不辨”。
  何为蛋人?辞海里没有解释,网上的说法是“软弱、没出息”。
  徐贲告诉我们,说理教育是国外高校的基础性课程,国内在这方面的教育极为欠缺,这就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公共言论多显混乱戾气,公共对话往往蜕变为相互谩骂。这本书本身就是公共说理的典范之作,作者为文风格——敞亮、清晰、恰当,句句平实而又发人深省,极具说服力。工
其他文献
明清大运河是利用我国东部地区的一系列河流和湖泊,加以改造、连接而成的。它南起杭州,通过江南运河、淮扬诸湖、黄河、会通河、卫河、白河、大通河,北达京师以东通州大通桥
当前海外汉语教学项目的发展,既有国家政策的强大支持,又有海外汉语需求的有力推动,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论文从2005年开始,至2012年已呈25倍的增长量。然而在中国期刊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