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根据管弦乐曲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彩云追月》,其旋律展现了我国的民族特色,包含了中国的五声音阶,具有简单、流畅以及优美的特点。本文将分析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特点、内容以及弹奏处理方法等,展示中国钢琴曲特有的吸引力。
关键词:钢琴曲 《彩云追月》 演奏技巧
钢琴曲《彩云追月》是1975年由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改编而来的,原曲创作者为我国著名音乐家任光、聂耳。
一、作者简介
中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王建中1933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王建中10岁就开始学习钢琴,17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他将中国民乐与西方乐器结合改编为钢琴作品,所创造出来的钢琴作品被广泛应用到教育行业中,许多专业教育人士都将其作为教学必备的曲目。1995年,上海音乐学院就收集整合王建中的钢琴作品,并出版了《王建中钢琴作品集》。作品集中包含着《托卡塔》《变奏曲》等经典作品。当然,还有他改编的钢琴作品,如《彩云追月》。
二、作品分析
(一)题材分析
具有典型中国民乐特色的《彩云追月》,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我国早期的传统民乐。原曲的《彩云追月》是并列三段式,并有45小节,每一个小节都体现了我国的民族音乐特征。五声调式的上行五度模进,同一时间内会有两种器乐进行交替,低音弹拨乐加持宽广的音色,令人遐想。
(二)内容分析
《彩云追月》钢琴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改编曲,它在保留原作品的基础上,对民族管弦乐进行音色、织体以及调式的转变,即不改变原曲旋律的基础上,结合了琶音、颤音以及装饰音等,使之逐渐钢琴化。《彩云追月》钢琴曲中还有用钢琴来模仿有关民族管弦乐的弹拨乐器,加大了旋律的流畅性。另外,还加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总体来说,整个曲调是非常委婉流畅的。王建中钢琴曲展现了夜空迷人的景色,让人无限憧憬。整曲展现出特有的艺术境界以及神韵,体现出我国多样化的民族风格以及气质。
(三)技法分析
A调、4/4拍以及中板构成整个曲子中的单三部曲式变化,其中的引子变化为1—9小节,并有绵竹色彩的五声音阶式的装饰句子,其主题的引出音为清澈的颤音,极具民族色彩,节奏平缓、词意隐含。中段旋律伴奏由流动的琶音,加以丰富的和音,展现了旋律的唯美性。接下来就是主题再现部分旋律,旋律构成为八度和弦,加强其乐曲的唯美氛围。而伴奏部分更不用说,其结合了具有五连音的琶音,还有柱式和弦,以强化乐曲的动力,从而推动旋律步入高潮,满足尾音与引子相对应。最后的尾音旋律力度比较小,整体的速度是比较慢的,其分解和弦特有的流动性和悠扬性,升华了整个乐曲,让人沉浸在音乐中。
三、演奏分析
(一)演奏技巧的處理
《彩云追月》钢琴作品是三段曲式结构。其演奏过程必须充分重视再现旋律部分,并能够呈现出部与部之间的关系。即构成的乐曲引子,如跳音、五连音、颤音以及十六分音符,要让整个乐曲呈现出行云流水、云月追逐的感觉。作为乐曲开端的引子,一定要在演奏过程中重视标注其力度记号、p的音量起以及五连音等地方。演奏的跳音部分一定要轻巧,以便衬托出神秘感。总体来说,其引子部分演奏必须通过贴键的方式来完成,同时左右手一定要衔接连贯,以便更好地呈现出双手交替的五连音部分。五连音部分呈现出来的仿佛是一只手演奏出来的。手指击键的时候力度一定要重,但是力量是聚集在指尖的,手指与手臂也要同时发挥,充分保障钢琴作品的音响效果。间奏小节一定要弹出承前启后的效果,以便后期的中段可以充分发挥出五声音阶的效果,实现上行旋律线比较强,下行旋律线比较弱的特点。手指控制好力度,就不会出现“砸琴”的声音,层次感也会表现出来。尾声对比引子,会有一定的跳音节奏轻巧性,整个尾音处理方式是慢慢减弱的,感觉就像是一点点销声匿迹了。
(二)演奏情感的处理
《彩云追月》钢琴作品主题旋律也是相对柔和的,同时结合织体,多了复调性,其渐行渐远的感觉也会更加明显。主题旋律的演奏左右手声部比较明显,加之抑扬顿挫的乐句,整体的强弱对比也比较明显。伴随着均匀演奏的颤音,控制好力度以及音色,就能呈现出高低音区,提升其演奏效果。一个作品演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力度,力度的处理可以随着演奏的情感变化而同步变化,同时配合踏板,展示出中国五声调式的魅力。
四、结语
本文就《彩云追月》钢琴作品的创作手法以及演奏方式等进行分析,充分展示出该钢琴作品的艺术水平,给广大教育者提供了中国风格的钢琴曲教学鉴赏案例。
参考文献:
[1]白斌,张蒙.论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
[2]吴书凡.浅析钢琴曲《彩云追月》的作品分析[J].明日风尚,2018(14).
[3]李东静.人与自然的和谐——钢琴曲《彩云追月》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分析[J].音乐创作,2014(12).
(作者简介:陈雅雯,女,硕士研究生,江西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责任编辑 张云逸)
关键词:钢琴曲 《彩云追月》 演奏技巧
钢琴曲《彩云追月》是1975年由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改编而来的,原曲创作者为我国著名音乐家任光、聂耳。
一、作者简介
中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王建中1933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王建中10岁就开始学习钢琴,17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他将中国民乐与西方乐器结合改编为钢琴作品,所创造出来的钢琴作品被广泛应用到教育行业中,许多专业教育人士都将其作为教学必备的曲目。1995年,上海音乐学院就收集整合王建中的钢琴作品,并出版了《王建中钢琴作品集》。作品集中包含着《托卡塔》《变奏曲》等经典作品。当然,还有他改编的钢琴作品,如《彩云追月》。
二、作品分析
(一)题材分析
具有典型中国民乐特色的《彩云追月》,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我国早期的传统民乐。原曲的《彩云追月》是并列三段式,并有45小节,每一个小节都体现了我国的民族音乐特征。五声调式的上行五度模进,同一时间内会有两种器乐进行交替,低音弹拨乐加持宽广的音色,令人遐想。
(二)内容分析
《彩云追月》钢琴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改编曲,它在保留原作品的基础上,对民族管弦乐进行音色、织体以及调式的转变,即不改变原曲旋律的基础上,结合了琶音、颤音以及装饰音等,使之逐渐钢琴化。《彩云追月》钢琴曲中还有用钢琴来模仿有关民族管弦乐的弹拨乐器,加大了旋律的流畅性。另外,还加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总体来说,整个曲调是非常委婉流畅的。王建中钢琴曲展现了夜空迷人的景色,让人无限憧憬。整曲展现出特有的艺术境界以及神韵,体现出我国多样化的民族风格以及气质。
(三)技法分析
A调、4/4拍以及中板构成整个曲子中的单三部曲式变化,其中的引子变化为1—9小节,并有绵竹色彩的五声音阶式的装饰句子,其主题的引出音为清澈的颤音,极具民族色彩,节奏平缓、词意隐含。中段旋律伴奏由流动的琶音,加以丰富的和音,展现了旋律的唯美性。接下来就是主题再现部分旋律,旋律构成为八度和弦,加强其乐曲的唯美氛围。而伴奏部分更不用说,其结合了具有五连音的琶音,还有柱式和弦,以强化乐曲的动力,从而推动旋律步入高潮,满足尾音与引子相对应。最后的尾音旋律力度比较小,整体的速度是比较慢的,其分解和弦特有的流动性和悠扬性,升华了整个乐曲,让人沉浸在音乐中。
三、演奏分析
(一)演奏技巧的處理
《彩云追月》钢琴作品是三段曲式结构。其演奏过程必须充分重视再现旋律部分,并能够呈现出部与部之间的关系。即构成的乐曲引子,如跳音、五连音、颤音以及十六分音符,要让整个乐曲呈现出行云流水、云月追逐的感觉。作为乐曲开端的引子,一定要在演奏过程中重视标注其力度记号、p的音量起以及五连音等地方。演奏的跳音部分一定要轻巧,以便衬托出神秘感。总体来说,其引子部分演奏必须通过贴键的方式来完成,同时左右手一定要衔接连贯,以便更好地呈现出双手交替的五连音部分。五连音部分呈现出来的仿佛是一只手演奏出来的。手指击键的时候力度一定要重,但是力量是聚集在指尖的,手指与手臂也要同时发挥,充分保障钢琴作品的音响效果。间奏小节一定要弹出承前启后的效果,以便后期的中段可以充分发挥出五声音阶的效果,实现上行旋律线比较强,下行旋律线比较弱的特点。手指控制好力度,就不会出现“砸琴”的声音,层次感也会表现出来。尾声对比引子,会有一定的跳音节奏轻巧性,整个尾音处理方式是慢慢减弱的,感觉就像是一点点销声匿迹了。
(二)演奏情感的处理
《彩云追月》钢琴作品主题旋律也是相对柔和的,同时结合织体,多了复调性,其渐行渐远的感觉也会更加明显。主题旋律的演奏左右手声部比较明显,加之抑扬顿挫的乐句,整体的强弱对比也比较明显。伴随着均匀演奏的颤音,控制好力度以及音色,就能呈现出高低音区,提升其演奏效果。一个作品演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力度,力度的处理可以随着演奏的情感变化而同步变化,同时配合踏板,展示出中国五声调式的魅力。
四、结语
本文就《彩云追月》钢琴作品的创作手法以及演奏方式等进行分析,充分展示出该钢琴作品的艺术水平,给广大教育者提供了中国风格的钢琴曲教学鉴赏案例。
参考文献:
[1]白斌,张蒙.论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
[2]吴书凡.浅析钢琴曲《彩云追月》的作品分析[J].明日风尚,2018(14).
[3]李东静.人与自然的和谐——钢琴曲《彩云追月》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分析[J].音乐创作,2014(12).
(作者简介:陈雅雯,女,硕士研究生,江西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