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难相信,我在衢州的逗留时间已告终,在衢州二中校园里的生活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亮点。衢州二中的师生是一个很能接纳他人的群体,我怀念在那里生活的那段时光。
作为来自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的一名任教第二语言的教师,我觉得我有优势和你们谈谈中国学生眼中的中美教育制度的差异。我在衢州和雷德温市都給英语学习者教过英语。这些学生都感觉到美国教育要轻松些,有时,甚至太宽松了,特别在美国的数学课堂中。美国高中生(14~18岁的孩子)的数学课内容,大多数中国学生初中学习时就完成了。
中美教育制度之最大差异,似乎在于他们学习的强度。中国学生的时间似乎是被迎考給占用的。中国学生的勤奋学习的方法,是美国学生在人生晚得多的时间内才学习的。勤勉有时会导致高强度。
我在美国有位来自中国广东的学生,名叫何丽丽,她曾以这种方式描述过“高强度学习”(当时我们骑着自行车,在乡间的小径上欣赏着美丽的秋色,当时是个周末的晚上):
我前几天和我的一位中国朋友聊天,电话里他的声音很沮丧,他在度假,但整个假期里,他做的事只有学习;他没有时间看电视。我不愿告诉他我在美国的生活显得轻松些,我的功课学得不错,我还在郊外的小径上骑着别致的自行车,采集制作生物作业用的昆虫标本。我有点负罪感,因为我可以开心玩耍,同时可以做学校的作业。假如我让他知道这一点,他会更加沮丧的。
丽丽理解中美教育制度之差异,因为她经历过两种制度,从某个方面说,我也经历了两种教育制度。现在,我觉得丽丽说的话并无不实之词。
另一位是来自衢州二中的学生,谈到中国学生所学习的课程时说:
我的数学学得不好,而且一直学不好。但我能学好像英语、中文、历史等这样的学科。我在本市另一所中学上了两年学。后来转学到衢州二中。你知道我为何转学吗?因为衢州二中除了开设必修课之外,还提供音乐、美术课程。我认为这些课程重要,他们能帮助我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能创造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死记硬背的人。美国人比较善长于想象及创造。我觉得中国正开始重视美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真好。
以上表述叫我吃了一惊,因为我原以为中国学校和美国学校一样,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也是有要求的。以上所提及的两位中国学生所表现出的反应,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有关中美教育制度之差异,比我所能说出的更多一些,他们能代表不论是在中国学习还是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的想法。
中美两国的教育工作者却正处在独特的交叉路上,在这里我们可以分享不同课程教学的策略。对我来说,能和我在中国衢州的同事共同编写一本新的英语教材,并与他们商讨英语教学领域的问题,真是太让人兴奋不已了。当然,我会与我的雷德温同行分享有关备考的信息。那是因为,我们明尼苏达州的老师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州规定的考试,这样他们高中才能毕业。我真幸运,能倾听观察并与衢州二中杰出的教师、聪慧的学生交谈。每每两种不同文化的师生相遇,相互之间总会有一些可以学习的东西。这就是我所知道的。
(注:苏珊?克朗兹是美国雷德温市派往衢州的第7任交流教师,曾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西湖友谊奖”)
作为来自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的一名任教第二语言的教师,我觉得我有优势和你们谈谈中国学生眼中的中美教育制度的差异。我在衢州和雷德温市都給英语学习者教过英语。这些学生都感觉到美国教育要轻松些,有时,甚至太宽松了,特别在美国的数学课堂中。美国高中生(14~18岁的孩子)的数学课内容,大多数中国学生初中学习时就完成了。
中美教育制度之最大差异,似乎在于他们学习的强度。中国学生的时间似乎是被迎考給占用的。中国学生的勤奋学习的方法,是美国学生在人生晚得多的时间内才学习的。勤勉有时会导致高强度。
我在美国有位来自中国广东的学生,名叫何丽丽,她曾以这种方式描述过“高强度学习”(当时我们骑着自行车,在乡间的小径上欣赏着美丽的秋色,当时是个周末的晚上):
我前几天和我的一位中国朋友聊天,电话里他的声音很沮丧,他在度假,但整个假期里,他做的事只有学习;他没有时间看电视。我不愿告诉他我在美国的生活显得轻松些,我的功课学得不错,我还在郊外的小径上骑着别致的自行车,采集制作生物作业用的昆虫标本。我有点负罪感,因为我可以开心玩耍,同时可以做学校的作业。假如我让他知道这一点,他会更加沮丧的。
丽丽理解中美教育制度之差异,因为她经历过两种制度,从某个方面说,我也经历了两种教育制度。现在,我觉得丽丽说的话并无不实之词。
另一位是来自衢州二中的学生,谈到中国学生所学习的课程时说:
我的数学学得不好,而且一直学不好。但我能学好像英语、中文、历史等这样的学科。我在本市另一所中学上了两年学。后来转学到衢州二中。你知道我为何转学吗?因为衢州二中除了开设必修课之外,还提供音乐、美术课程。我认为这些课程重要,他们能帮助我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能创造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死记硬背的人。美国人比较善长于想象及创造。我觉得中国正开始重视美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真好。
以上表述叫我吃了一惊,因为我原以为中国学校和美国学校一样,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也是有要求的。以上所提及的两位中国学生所表现出的反应,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有关中美教育制度之差异,比我所能说出的更多一些,他们能代表不论是在中国学习还是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的想法。
中美两国的教育工作者却正处在独特的交叉路上,在这里我们可以分享不同课程教学的策略。对我来说,能和我在中国衢州的同事共同编写一本新的英语教材,并与他们商讨英语教学领域的问题,真是太让人兴奋不已了。当然,我会与我的雷德温同行分享有关备考的信息。那是因为,我们明尼苏达州的老师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州规定的考试,这样他们高中才能毕业。我真幸运,能倾听观察并与衢州二中杰出的教师、聪慧的学生交谈。每每两种不同文化的师生相遇,相互之间总会有一些可以学习的东西。这就是我所知道的。
(注:苏珊?克朗兹是美国雷德温市派往衢州的第7任交流教师,曾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西湖友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