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311-02
教育作为一种道义责任,面向全体学生, 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美国学者科尔曼在20世纪70年代就阐述了教育公平这一概念,并指出了其含义——不仅包括孩子“得到的教育”公平,还包括“教育的结果”公平。这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要体现对全体学生教育权利的尊重与关怀。“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为公,文化为公”。我们在实际中,观照陶行知教育思想,不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且进行着可贵的探索。
一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们不可以为了一个人,去牺牲九十九个人,;也不可以为了九十九个人,去牺牲一个人。”——陶行知
小超,由于智商分数(IQ)低,是乘“直升机”升入四年级的。因为被贴上“弱智”的标签,转入我班前,他一直是“三等公民”,连座位也被安排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按惯例,他不参加任何评比,以往的教师也就把他视为“另类”。课堂上,他没有参加讨论的资格,甚至没有举手发言的权利。(据了解,他似乎也习惯了这种麻木,课堂上总是独自“陶醉”,自得其乐。)
我安排他与班长同桌,他一脸的诧异。第一天语文课学习《小足球赛》,他若无其事地自个儿翻书,涂鸦。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我特意让他第一个发言,他惊得一楞一楞的,显然有些诚惶诚恐。我微笑着鼓励他发表意见,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犹豫片刻,居然大发议论:“课本上说,分腿弯腰,上身前倾,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样的守门员是不合格的,真正的守门员应该是不停地移动着的,光站着是不行的。”紧接着,他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了一连串国内外著名足球守门员的名字。虽显得有些局促,语言组织也并不流畅,但振振有词,神情是那么自豪。同学们被惊呆了,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走到他的面前,抚摸着他还有些紧张的身子,把一朵红花别在他的胸前,鼓着掌告诉他:“你是一名出色的守门员,我把红花奖给你,这是本学期第一朵红花,也是这堂课唯一的一朵。”
那天下午,我利用体锻课的时间,抓住契机,组织了一场班级小足球赛,我与小超分别担任守门员。事后,他妈妈告诉我,那天放学回家,他哼着小曲,第一件事就是把那朵红花挂在了自己卧室的镜框上面。
一枝红杏出墙来。对小超而言,这一天无疑是他成功的一天。一个原本被贴上“弱智”标签的孩子,智蕾初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智力展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已经表明: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而且,智力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回答问题能力的个体、学者。其实,在聪明、创造与愚蠢、弱智之间只有一条很细小的分界线,或许,所谓的“另类孩子”就待在那里,他们生命的流程是快乐、是痛苦、是提升、是创造,全由教师的手来翻阅。如果教育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建立在了了解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
二人面桃花相映红
“教育好比是火,火到的地方,必使这个地方感受它的热,热到极点,便要起火。”——陶行知
為配合征兵工作,学校每年要挑选“礼仪小天使“组成欢送新兵的队伍。当“礼仪小天使”是一种荣誉,凡入选的学生都引以为荣,也有关学校形象。按惯例,所有成员都是“二条杠”往上的,这已是我校文化的一种延续。
一段时间以来,小超已乐意与我交流。他开始显得怯生生的,我甚至听得到他的心跳。不一会儿,他使劲得舞动着鲜花,欢呼着,脸上洋溢着自豪。阳光下,人面鲜花相映红。等回到教室后,他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老师。”
“谢谢老师”,这绝不是一句普通的礼貌用语。也许,对于小超,这是一个用分、秒留下记忆的日子,因为他沐浴到了民主的阳光,感受到了尊重的温暖。
对小超这样的“另类孩子”,我们的教育绝对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更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无论你的教学技艺多么娴熟、高超,如果不能同时播撒人文精神,对他的教育永远是低效的,甚至就是不公平的。教育公平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早在2500年前,孔子“有效无类”的主张就体现了古代朴素的教育公平的思想。宽容和理解也一直是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光辉,而一旦真的这样的生命在你手中,我们的教育自觉呢?我们让学生接受的大部分寓言都演绎着这样一个主题--同情弱者,而我们求同的教育现状对“另类孩子”却缺少应有的宽容。如果我们不能设身处地与这些“另类孩子”一起分享忧愁与快乐,让民主与平等的观念深入其心,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对他们的教育。而且,如果我们教育的结果使学生失去了平等的观念,导致学生心灵的阴影,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反道德的,同样也是误人子弟的。
培育人才之幼苗,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一直是陶行知先生的办学宗旨。
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陶行知
这是一个让我铭心的瞬间。那天小超到校特别早,等我进入教室,他快步跑到我跟前,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今天是父亲节,我把鲜花送给你。”“父亲节?”我思索着,但跟前分明是一束鲜红的“康乃馨”。以往,每到教师节,受到学生的贺卡也着实让我感动。可今天,在“父亲节”这个既特殊又容易使人淡忘的日子,我居然受到了小超的鲜花。一股特殊的温馨,一种异样的激动!康乃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不是一个寓言故事,也无须强行解释小超行为的深刻性。但那种“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自豪使我心潮澎湃。回顾与小超一起走过的历程,我不断反思着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行为:成绩不佳就是愚蠢,这是一种教育误解。这种误解不仅造成了像小超这样的学生的后进,甚至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小超的成长,我们是否应当认识和重视学生能力的潜在性,了解并理解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他独特的个人的潜能,教育的责任在于把它发扬光大,以不断提升他的生命的意义。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待小超这样的“另类孩子”,理解和关心是转化他们的最有效的途径,这就意味着理解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理解在教育活动中,特别体现在“另类孩子”身上,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意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理解的追求就是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追求。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尤其对于“另类孩子”,没有这样的素质,许多素质的发展都将是艰难的。
“人生最大的目的还是博爱。”(陶行知)而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另类孩子”只是某些方面发展暂时受阻的儿童,但他们同样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另一些方面作出创造的可能性。我们要恪守“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的教育信条,让每张脸洋溢自信的笑容。让我们重温一下陶行知先生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应当知道,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只有人中人。而人中人是从孩子中造就出来的。”让我们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用我们的教育见证——花开有声!
教育作为一种道义责任,面向全体学生, 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美国学者科尔曼在20世纪70年代就阐述了教育公平这一概念,并指出了其含义——不仅包括孩子“得到的教育”公平,还包括“教育的结果”公平。这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要体现对全体学生教育权利的尊重与关怀。“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为公,文化为公”。我们在实际中,观照陶行知教育思想,不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且进行着可贵的探索。
一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们不可以为了一个人,去牺牲九十九个人,;也不可以为了九十九个人,去牺牲一个人。”——陶行知
小超,由于智商分数(IQ)低,是乘“直升机”升入四年级的。因为被贴上“弱智”的标签,转入我班前,他一直是“三等公民”,连座位也被安排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按惯例,他不参加任何评比,以往的教师也就把他视为“另类”。课堂上,他没有参加讨论的资格,甚至没有举手发言的权利。(据了解,他似乎也习惯了这种麻木,课堂上总是独自“陶醉”,自得其乐。)
我安排他与班长同桌,他一脸的诧异。第一天语文课学习《小足球赛》,他若无其事地自个儿翻书,涂鸦。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我特意让他第一个发言,他惊得一楞一楞的,显然有些诚惶诚恐。我微笑着鼓励他发表意见,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犹豫片刻,居然大发议论:“课本上说,分腿弯腰,上身前倾,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样的守门员是不合格的,真正的守门员应该是不停地移动着的,光站着是不行的。”紧接着,他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了一连串国内外著名足球守门员的名字。虽显得有些局促,语言组织也并不流畅,但振振有词,神情是那么自豪。同学们被惊呆了,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走到他的面前,抚摸着他还有些紧张的身子,把一朵红花别在他的胸前,鼓着掌告诉他:“你是一名出色的守门员,我把红花奖给你,这是本学期第一朵红花,也是这堂课唯一的一朵。”
那天下午,我利用体锻课的时间,抓住契机,组织了一场班级小足球赛,我与小超分别担任守门员。事后,他妈妈告诉我,那天放学回家,他哼着小曲,第一件事就是把那朵红花挂在了自己卧室的镜框上面。
一枝红杏出墙来。对小超而言,这一天无疑是他成功的一天。一个原本被贴上“弱智”标签的孩子,智蕾初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智力展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已经表明: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而且,智力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回答问题能力的个体、学者。其实,在聪明、创造与愚蠢、弱智之间只有一条很细小的分界线,或许,所谓的“另类孩子”就待在那里,他们生命的流程是快乐、是痛苦、是提升、是创造,全由教师的手来翻阅。如果教育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建立在了了解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
二人面桃花相映红
“教育好比是火,火到的地方,必使这个地方感受它的热,热到极点,便要起火。”——陶行知
為配合征兵工作,学校每年要挑选“礼仪小天使“组成欢送新兵的队伍。当“礼仪小天使”是一种荣誉,凡入选的学生都引以为荣,也有关学校形象。按惯例,所有成员都是“二条杠”往上的,这已是我校文化的一种延续。
一段时间以来,小超已乐意与我交流。他开始显得怯生生的,我甚至听得到他的心跳。不一会儿,他使劲得舞动着鲜花,欢呼着,脸上洋溢着自豪。阳光下,人面鲜花相映红。等回到教室后,他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老师。”
“谢谢老师”,这绝不是一句普通的礼貌用语。也许,对于小超,这是一个用分、秒留下记忆的日子,因为他沐浴到了民主的阳光,感受到了尊重的温暖。
对小超这样的“另类孩子”,我们的教育绝对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更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无论你的教学技艺多么娴熟、高超,如果不能同时播撒人文精神,对他的教育永远是低效的,甚至就是不公平的。教育公平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早在2500年前,孔子“有效无类”的主张就体现了古代朴素的教育公平的思想。宽容和理解也一直是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光辉,而一旦真的这样的生命在你手中,我们的教育自觉呢?我们让学生接受的大部分寓言都演绎着这样一个主题--同情弱者,而我们求同的教育现状对“另类孩子”却缺少应有的宽容。如果我们不能设身处地与这些“另类孩子”一起分享忧愁与快乐,让民主与平等的观念深入其心,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对他们的教育。而且,如果我们教育的结果使学生失去了平等的观念,导致学生心灵的阴影,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反道德的,同样也是误人子弟的。
培育人才之幼苗,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一直是陶行知先生的办学宗旨。
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陶行知
这是一个让我铭心的瞬间。那天小超到校特别早,等我进入教室,他快步跑到我跟前,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今天是父亲节,我把鲜花送给你。”“父亲节?”我思索着,但跟前分明是一束鲜红的“康乃馨”。以往,每到教师节,受到学生的贺卡也着实让我感动。可今天,在“父亲节”这个既特殊又容易使人淡忘的日子,我居然受到了小超的鲜花。一股特殊的温馨,一种异样的激动!康乃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不是一个寓言故事,也无须强行解释小超行为的深刻性。但那种“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自豪使我心潮澎湃。回顾与小超一起走过的历程,我不断反思着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行为:成绩不佳就是愚蠢,这是一种教育误解。这种误解不仅造成了像小超这样的学生的后进,甚至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小超的成长,我们是否应当认识和重视学生能力的潜在性,了解并理解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他独特的个人的潜能,教育的责任在于把它发扬光大,以不断提升他的生命的意义。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待小超这样的“另类孩子”,理解和关心是转化他们的最有效的途径,这就意味着理解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理解在教育活动中,特别体现在“另类孩子”身上,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意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理解的追求就是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追求。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尤其对于“另类孩子”,没有这样的素质,许多素质的发展都将是艰难的。
“人生最大的目的还是博爱。”(陶行知)而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另类孩子”只是某些方面发展暂时受阻的儿童,但他们同样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另一些方面作出创造的可能性。我们要恪守“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的教育信条,让每张脸洋溢自信的笑容。让我们重温一下陶行知先生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应当知道,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只有人中人。而人中人是从孩子中造就出来的。”让我们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用我们的教育见证——花开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