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加州大学交换不足一月,每天都会收到一些学校寄来的邮件,阅读它们既可以了解校园活动的信息,也算是一个便捷地感受校园文化的窗口。某天,我正如往常一样查看学校邮箱,其中有一封邮件的内容,全然不同于其他绝大多数与学术或文娱活动有关的邮件,吸引了我的注意。
邮件的内容大致是南加州大学校长和洛杉矶市市长将于9月11日在校园内发起一个集会,邀请学生自愿参加,共同纪念十年前在“9·11”恐怖袭击中的遇难者,并反思这个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影响深远的事件。想到这是在美国仅此~次、不可错过的机会,我便决定登记报名参加这个集会。
集会在学校的一个大礼堂里进行。一个演讲台,几张为提琴表演家提供的座椅与谱架,一面美国国旗,以及一张铺了白色桌布的小圆桌上一根燃亮的蜡烛便是全部布置,而氛围已然肃穆庄严。纪念仪式正式开始之前,礼堂的灯光渐渐晦暗,我开始在脑海中检索官己对于“9·11”的记忆:十年前,我还在读小学,对于“灾难”这个词的意味实在懵懂无知。在电视上看到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坍塌的瞬间,除了本能的惊讶与恐惧,其实并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听大人们议论——在中美关系较为紧张的那个年代,这些议论里除了同情,亦不乏幸灾乐祸的成分。然而十年之后,目睹了太多发生在手足同胞或世界公民身上的天灾与人祸,我已有了基本的同情心,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苦难也会感同身受。“9·11”,如今在我的理解里,是全人类的一次伤痛,也因而更想知道,美国国民自己在这场灾难过去的十周年之际,会如何面对,会有怎样的反思。
纪念活动以全体起立默哀半分钟拉开序幕,然后便是嘉宾依次发言。最靠前的两位分别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地方宗教领袖,他们为在“9·11”,恐怖袭击中丧生的平民和因救人而牺牲的消防员祈祷,再以爱、善与宽恕的信念鼓励大家继续前行。然后,校方的一些教职员语气沉缓地描述了十年前那一天的灾难场面及其给自己造成的震撼,总结“9·11”,后美国社会的变化,并分享他们组织的一些以疗治人心创伤,唤回社会团结为目标的社会服务。其中一位穆斯林背景的教授,提及自己当时心中的强烈恐慌:他的名字中有一部分与一个劫机的恐怖分子相同,害怕因此遭到他人的排斥——虽然这并未发生在他身上,但“9·11”后原本自由包容的纽约的确对穆斯林人士采取了更防备疏离的姿态。
在大约一半的发言者结束演讲时,五位提琴手上台合奏了一曲。乐声哀婉柔和,既带来心灵上的抚慰,又创设出静静反思的氛围。接着,学生领袖上台,以在“9·11”后成长起来的美国新一代年轻人的视角,谈及“9·11”事件使他了解到世界的复杂与多元,从“美国即世界”的幻觉中清醒过来,也让他学会明辨是非善恶,更让他意识到青年人有责任让自己成为更包容、开阔、正直的人——为了让人类社会的未来变得更好。校长和市长的发言继续号召人们更坚定于那些光明的信念和人性之善,强调用积极的行动来铭记和处理这个伤口,对世界报以更多理解而非狭隘与仇恨,认为十年前的创伤会让美国和美国人更加成熟坚强。集会的最后,一位黑人歌手清唱了一首冀望国家与世界和平的歌曲,在场所有人的共鸣亦仿佛随之在礼堂回响。
走出礼堂,正午的阳光包围一切,也投射下深深的阴影。对于美国人来说,无论十年前那场灾难留下的阴霾是否散去,十年后的这场纪念毕竟如此温暖人心。而我不能不想到在当下的中国,也有许多灾难留下的新旧伤口,大家也开始试图通过妥善地纪念灾难来加速伤口的愈合,希望这些纪念能够继续,能够进步,在纪念中释放出更多人性的光明和社会改良的可能。
编辑/姚晟
邮件的内容大致是南加州大学校长和洛杉矶市市长将于9月11日在校园内发起一个集会,邀请学生自愿参加,共同纪念十年前在“9·11”恐怖袭击中的遇难者,并反思这个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影响深远的事件。想到这是在美国仅此~次、不可错过的机会,我便决定登记报名参加这个集会。
集会在学校的一个大礼堂里进行。一个演讲台,几张为提琴表演家提供的座椅与谱架,一面美国国旗,以及一张铺了白色桌布的小圆桌上一根燃亮的蜡烛便是全部布置,而氛围已然肃穆庄严。纪念仪式正式开始之前,礼堂的灯光渐渐晦暗,我开始在脑海中检索官己对于“9·11”的记忆:十年前,我还在读小学,对于“灾难”这个词的意味实在懵懂无知。在电视上看到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坍塌的瞬间,除了本能的惊讶与恐惧,其实并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听大人们议论——在中美关系较为紧张的那个年代,这些议论里除了同情,亦不乏幸灾乐祸的成分。然而十年之后,目睹了太多发生在手足同胞或世界公民身上的天灾与人祸,我已有了基本的同情心,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苦难也会感同身受。“9·11”,如今在我的理解里,是全人类的一次伤痛,也因而更想知道,美国国民自己在这场灾难过去的十周年之际,会如何面对,会有怎样的反思。
纪念活动以全体起立默哀半分钟拉开序幕,然后便是嘉宾依次发言。最靠前的两位分别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地方宗教领袖,他们为在“9·11”,恐怖袭击中丧生的平民和因救人而牺牲的消防员祈祷,再以爱、善与宽恕的信念鼓励大家继续前行。然后,校方的一些教职员语气沉缓地描述了十年前那一天的灾难场面及其给自己造成的震撼,总结“9·11”,后美国社会的变化,并分享他们组织的一些以疗治人心创伤,唤回社会团结为目标的社会服务。其中一位穆斯林背景的教授,提及自己当时心中的强烈恐慌:他的名字中有一部分与一个劫机的恐怖分子相同,害怕因此遭到他人的排斥——虽然这并未发生在他身上,但“9·11”后原本自由包容的纽约的确对穆斯林人士采取了更防备疏离的姿态。
在大约一半的发言者结束演讲时,五位提琴手上台合奏了一曲。乐声哀婉柔和,既带来心灵上的抚慰,又创设出静静反思的氛围。接着,学生领袖上台,以在“9·11”后成长起来的美国新一代年轻人的视角,谈及“9·11”事件使他了解到世界的复杂与多元,从“美国即世界”的幻觉中清醒过来,也让他学会明辨是非善恶,更让他意识到青年人有责任让自己成为更包容、开阔、正直的人——为了让人类社会的未来变得更好。校长和市长的发言继续号召人们更坚定于那些光明的信念和人性之善,强调用积极的行动来铭记和处理这个伤口,对世界报以更多理解而非狭隘与仇恨,认为十年前的创伤会让美国和美国人更加成熟坚强。集会的最后,一位黑人歌手清唱了一首冀望国家与世界和平的歌曲,在场所有人的共鸣亦仿佛随之在礼堂回响。
走出礼堂,正午的阳光包围一切,也投射下深深的阴影。对于美国人来说,无论十年前那场灾难留下的阴霾是否散去,十年后的这场纪念毕竟如此温暖人心。而我不能不想到在当下的中国,也有许多灾难留下的新旧伤口,大家也开始试图通过妥善地纪念灾难来加速伤口的愈合,希望这些纪念能够继续,能够进步,在纪念中释放出更多人性的光明和社会改良的可能。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