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学总体特色比较刍议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庄学院
  摘要:长期以来,中日两国文学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但由于两国地理风土、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各自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风格。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日文学的总体特色进行了概括总结,明晰了两国文学在文学观、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两国文化底蕴的理解。
  关键词:中日文学;特色;比较
  众所周知,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但我们的邻国日本早在1968年就由小说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江健三郎又于1994年成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以说,近代以来日本文学比中国文学更早地走向世界,并得到了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的认可。然而若论两国文学的历史,则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对比之下日本文学史较短。历史上,日本文学曾深刻并长期地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如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非常重视诗的教化思想和功利价值,反映了儒教思想对其的强烈渗透。唐诗曾经一度被传诵于日本社会各个阶层。但近代以来的中国文人在文学运动、文学观念、创作手法等方面又主动学习东瀛,促使了中国传统文学向新文学转变。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两国文学由于地理风土、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各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艺风格。
  一、中日文学总体特色
  (一)中国文学强调“文以载道”,强调政治和文学的统一;而日本文学则游离于政治,具有超政治倾向
  在中国,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精神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关联,体现出正道直行、爱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屈子作品中激荡着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至情,司马迁“发愤”而作《史记》,杜甫苦吟的“诗史”,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都是中国强调政治和文学统一的特性的表现。
  而日本文学偏向唯美,多超然于社会与政治之外,无关阶级斗争,比较私人化。譬如私小说一度成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主流,代表作品有岛崎藤村的《新生》、葛西善藏的《悲哀的父亲》、志贺直哉的《在城崎》等。旅日作家李长声认为私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的草创期占据了中心位置,并一直控制着日本文学史以及作家、读者的文学概念(李长声,2015)。
  (二)中国文学是理性文学;而日本文学更倾向于感性
  在中国,儒道两家树立了传统的理性精神。如《论语》中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都是见微知著的例证。中国古典文学家情文并茂、重在说理的策论、政论、讽谏书等文学作品,对封建统治者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如汉代贾谊、宋代“三苏”的论说文章,谈古论今,纵横评说,笔力雄健,气势超卓,为人津津乐道。
  对照下日本文学更倾向于感性,随笔、和歌、日记文学等感性文学占了主流。比较重视内心的感受,具有浓厚的感性主义特色。例如日本诗集《小仓百人一首》的题材即以吟咏大自然的四季变换和男女间的恋情为主,描画了赏景人心境的微妙变化和相恋男女之间心灵深处的情感涟漪。
  (三)中国文学达观、豪放;而日本文学更具有感伤性
  儒家的入世哲学和教化观念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而道家的人生观,形成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放任不拘的傲世情怀,使得中国文学更为达观、豪放。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无不斗志昂扬、激情澎湃、纵横捭阖、一泻千里。
  而日本文学更具有感伤性。日本列岛灾害频发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佛教无常观对日本人思想的不断渗透,使得日本民族性格反映在文学表现上的感伤性和纤细性是非常强烈的。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即便村上春树这样的小资派作家,莫不是打造、把玩悲伤,以悲为美。再如日本平安末期的悲情英雄源义经,他的故事一再被古典文学作品和古典芸能所渲染描绘,成为日本人爱戴的传统英雄之一。
  (四)中国文学之美更具阳刚之美;而日本文学的美更具阴柔之美
  中国文学是充满阳刚之气的,形成了阳刚、壮丽、雄健、豪放、粗砺、风骨等为主体的审美观念(黎跃进2009:80)。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高度概括了戍边战事之频繁、战斗之惨烈,也抒写了戍边将士的坚定誓言和战斗必胜的豪情壮志。而日本文学总体的文风优雅沉静,表现出一种哀艳美。《源氏物语》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篇章结构、景物的安排等方面都蕴含了一种柔和、含蓄的女性化的美感,体现了日本文化阴柔美的审美价值取向。
  (五)与中国文学比较,日本文学更注重余情
  受禅宗的影响,日本文学作品非常注重余情余味。余情文学的代表非俳句莫属了,如松尾芭蕉的名句《古池》就是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来产生艺术的风雅美的:寂静古池畔,青蛙跳入水中央,扑通一声响。细细品味,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韵和清寂幽玄的意境氤氲而来。
  二、总结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但两国文学由于地理风土、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各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风格。分析在文化影响下的两国文学的差异,对我们以后阅读日本文学作品,加深对中日文化的差异和日本国民精神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长声.被中国人误解的私小说:为何长期统领日本文坛[N].东方早报,2015-08-22.
  [2]黎跃进.中日文学特质宏观比较[J].日本研究,2009(1).
其他文献
那是世纪之交的2000年秋,我赴美参加俄克拉荷马大学的一个主题研讨会。同时,走马观花般地游览了美东风光。多年过去了,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座依然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
1rn这是十月末的一天,周末刚过.rn我醒来的时候是十二点五十七分,没人打扰,手机也没响,自然醒.我一直觉得睡到自然醒 是人应该遵从的生活状态.可大多数人被困在一只只时钟里,
摘要:中国的艺术设计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严格来说却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算起,学习的人数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一度增长。文化是艺术教育的土壤,艺术设计教学所培养的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培养从内而外感知、创造的能力。本文意在通过对人文知识、精神、情感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探寻人文意义在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人文;艺术设计;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通过间接能量测定值与经验能量估算值比较,为重症神经疾病病人提供合理能量供给依据。方法:纳入40例机械通气治疗的神经疾病危重症病人,采用间接能量测定法获得能量值,
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还可以使知识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诱发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美术保持密切联系、享受美术、用美术美化人生的前提”。
目的:对采用眼部低流量氧治疗高海拔地区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76例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摘要:美术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审美教育和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阶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兴趣是初中生美术学习内在动力的观点,阐述兴趣对中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教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的源泉,是中学
1rn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匹红色的马.它沿着铁轨,一直在奔跑.棕红色的马鬃像彩带一样迎风飘扬,马蹄的嗒嗒声惊扰起一阵阵的尘土.我的视线一直跟着它,我这才发现,它似乎在跟我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