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直接影响药品的临床安全使用。作为一个基层医院,要准确认识常用药品的不良反应以及发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对药品不良反应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臨床救治措施。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临床救治;药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28-01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理学中,因使用某种药品导致的身体及心理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是非治疗所需要的反应,包括用药所致的心理不愉快及身躯不适反应。几乎所有的药品都含有不良反应,只要使用药品,不管是为了诊断、治疗或调节功能哪种目的,大多数都会出现反应,只是反应程度不同而已。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有人为的因素,有药品本身的原因。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
1.药物方面的因素
1.1药理作用:当一种药物对机体的组织和器官有多个作用时,如其中一项为治疗作用,其他作用就成为不良反应。如阿托品用于治疗胃肠疼痛时,会引起口干、散瞳和便秘等不良反应,而散瞳却有治疗眼科疾病的作用,抑制腺体分泌引起的口干对呕吐患者则具有止吐作用。因此治疗作用于不良反应并无本质区别。此外,药物本身也具有独特的不良反应。
1.2药物杂质: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药物中间体和分解产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技术的原因,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常残留一部分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虽量有限但可引起不良反应。另外,由于药物本身化学稳定性差,储存过程中有效成分分解生成的有毒物质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1.3药物添加剂:药物生产过程中加入的稳定剂、增溶剂、着色剂及内包装材料等也常可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生物利用度的差异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合并用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如优降糖与抗菌优合用可引起不良反应。
2.机体因素
2.1患者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是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的重要原因。同样剂量,有的患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另外一些患者则出现毒性反应。如肾脏生理状态决定某些经肾脏排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小儿或成年人因肾功能低下,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易产生不良反应,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
2.2患者的种族、遗传和个体差异: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由个体差异和敏感性引起的,有些则由遗传因素引起。
3.其他因素
饮食或环境因素均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酒能诱导肝药物代谢酶,使药物酶活性降低,产生酶抑作用,药物作用增强而产生不良反应;吸烟能使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暂时升高,心率加快,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饮食也可明显影响药物疗效。
二、对策
1.提高药品不良反应常识:清代医家徐灵胎指出:“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是药三分毒,应该清醒认识到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当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研究,提倡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2.医疗机构也要切实管理好院内用药全过程。无论是处方,还是配制,再到使用,都要严格要求。医生在处方使用药品时要认真研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严格按照《药典》和药品说明书要求的用药原则去做,避免不合理用药。护士在配制药品过程中也要规范,严格无菌操作。现在国内部分医院都建立了一定的规模的输液配制中心,从而改善了输液配制环境,避免了因细菌内毒素而导致的输液反应。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应教育和辅导病人正确使用药品,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3.药品是高风险的行业,在每个环节上出现任何差错,带来的危险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必须加强药品管理。首先药品生产企业要认真执行GMP标准,在每个环节上都要一丝不苟地按照管理规范的要求去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切实负起监管职责。不仅“面”上要管,“点”上也要管。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运输、储存和养护都要规范管理。我们不能将生命健康的保障交给医药厂商,还要寄望于监管这道“防火墙”。要不然,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会出人命,导致严重后果。
临床药师参与因用药问题而出现的医疗纠纷,对病人进行药物安全性的解释。
三、总结
临床药师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临床上找到发光点,与医生建立协作的关系,进一步开展临床药学的工作。临床药师经过在临床救治过程中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融入到临床救治病人的第一线,得到医生的肯定与支持。医生通过不良反应的处理也感到临床药师的重要性。提出需要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在用药方面给支持与帮助。总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方面的综合管理。从药品生产、药品流通到药品使用,每一个环节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同时要加强医生的继续教育,提高医生的医德和医疗水平,改变日益泛滥的滥用输液、滥用抗生素和滥用药品等医疗陋习,改造我们的医疗文化。
参考文献:
[1]董晓娟,邢俊生.发挥社区医疗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中的作用[J].中国药事,2011(10).
[2]高宏亮.浅议加强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药事,2010(03).
[3]覃正碧,向继洲,于星,郭斌,夏自然,郭淑敏,李荣华.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现状调查与展望[J].医药导报,2006(06).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临床救治;药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28-01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理学中,因使用某种药品导致的身体及心理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是非治疗所需要的反应,包括用药所致的心理不愉快及身躯不适反应。几乎所有的药品都含有不良反应,只要使用药品,不管是为了诊断、治疗或调节功能哪种目的,大多数都会出现反应,只是反应程度不同而已。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有人为的因素,有药品本身的原因。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
1.药物方面的因素
1.1药理作用:当一种药物对机体的组织和器官有多个作用时,如其中一项为治疗作用,其他作用就成为不良反应。如阿托品用于治疗胃肠疼痛时,会引起口干、散瞳和便秘等不良反应,而散瞳却有治疗眼科疾病的作用,抑制腺体分泌引起的口干对呕吐患者则具有止吐作用。因此治疗作用于不良反应并无本质区别。此外,药物本身也具有独特的不良反应。
1.2药物杂质: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药物中间体和分解产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技术的原因,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常残留一部分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虽量有限但可引起不良反应。另外,由于药物本身化学稳定性差,储存过程中有效成分分解生成的有毒物质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1.3药物添加剂:药物生产过程中加入的稳定剂、增溶剂、着色剂及内包装材料等也常可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生物利用度的差异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合并用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如优降糖与抗菌优合用可引起不良反应。
2.机体因素
2.1患者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是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的重要原因。同样剂量,有的患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另外一些患者则出现毒性反应。如肾脏生理状态决定某些经肾脏排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小儿或成年人因肾功能低下,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易产生不良反应,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
2.2患者的种族、遗传和个体差异: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由个体差异和敏感性引起的,有些则由遗传因素引起。
3.其他因素
饮食或环境因素均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酒能诱导肝药物代谢酶,使药物酶活性降低,产生酶抑作用,药物作用增强而产生不良反应;吸烟能使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暂时升高,心率加快,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饮食也可明显影响药物疗效。
二、对策
1.提高药品不良反应常识:清代医家徐灵胎指出:“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是药三分毒,应该清醒认识到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当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研究,提倡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2.医疗机构也要切实管理好院内用药全过程。无论是处方,还是配制,再到使用,都要严格要求。医生在处方使用药品时要认真研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严格按照《药典》和药品说明书要求的用药原则去做,避免不合理用药。护士在配制药品过程中也要规范,严格无菌操作。现在国内部分医院都建立了一定的规模的输液配制中心,从而改善了输液配制环境,避免了因细菌内毒素而导致的输液反应。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应教育和辅导病人正确使用药品,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3.药品是高风险的行业,在每个环节上出现任何差错,带来的危险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必须加强药品管理。首先药品生产企业要认真执行GMP标准,在每个环节上都要一丝不苟地按照管理规范的要求去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切实负起监管职责。不仅“面”上要管,“点”上也要管。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运输、储存和养护都要规范管理。我们不能将生命健康的保障交给医药厂商,还要寄望于监管这道“防火墙”。要不然,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会出人命,导致严重后果。
临床药师参与因用药问题而出现的医疗纠纷,对病人进行药物安全性的解释。
三、总结
临床药师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临床上找到发光点,与医生建立协作的关系,进一步开展临床药学的工作。临床药师经过在临床救治过程中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融入到临床救治病人的第一线,得到医生的肯定与支持。医生通过不良反应的处理也感到临床药师的重要性。提出需要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在用药方面给支持与帮助。总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方面的综合管理。从药品生产、药品流通到药品使用,每一个环节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同时要加强医生的继续教育,提高医生的医德和医疗水平,改变日益泛滥的滥用输液、滥用抗生素和滥用药品等医疗陋习,改造我们的医疗文化。
参考文献:
[1]董晓娟,邢俊生.发挥社区医疗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中的作用[J].中国药事,2011(10).
[2]高宏亮.浅议加强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药事,2010(03).
[3]覃正碧,向继洲,于星,郭斌,夏自然,郭淑敏,李荣华.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现状调查与展望[J].医药导报,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