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塔皮埃斯是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研究的先驱者,他的作品通常使用极简的现成品材料和符号性涂鸦的表现手段,通过“物化”过程转变为审美形式,来表达他独特的观念和精神,美术界称他为非定型绘画大师。本文通过对塔皮埃斯作品“现成物品符号运用”“绘画材质肌理变化和叠加”“绘画材料‘痕迹签名’”和“墨迹涂鸦重写画面”等独特技法巧妙运用的粗浅分析,意图揭示其作品中集中体现的“个人与集体层面上的记忆和身份概念”主题,从而引导观者关注塔皮埃斯作品中强烈的加泰罗尼亚文化和西班牙民族主义意识。
关键词:非定型绘画 艺术功能 艺术情绪 艺术象征 艺术再现
塔皮埃斯的创作思想和绘画灵感深受二十世纪早期涌现的许多艺术思潮的影响,如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等现代艺术的发展,引发了塔皮埃斯对人的存在本身和世界本源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影响了艺术家晚年的世界观,并进而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研究一个艺术家,既要从作品本身来研究,还要结合其生长环境中的各类影响因素,尤其要结合艺术家本人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研究。艺术与哲学都是在揭示真理,对任何艺术作品的深刻挖掘,必会通向哲学层面的表达与思考,尤其在对塔皮埃斯这位哲
学艺术家或诗人艺术家的研究中更要重视这一点。
西班牙前卫画家安东尼·塔皮埃斯,是二十世纪欧洲先锋艺术的先驱,他以绘画材料和抽象艺术的大胆运用闻名于世,是具有世界代表性的抽象艺术大师。他的创作范围包括平面作品、拼贴画和油画等。他的创作过程与日常创作方式不同,给予附属品或容易被忽视的物像以关注,大众在欣赏其作品时,往往面对的是朴素的物品或者几乎空无一物的灰色画布上随意的标志。但就是这种极简的形式构成,赋予了他作品极大的辨识度。
一、现成物品符号的巧妙运用,极大地拓展了绘画材料的艺术感知功能。硬纸板、纸张、画布、清漆和黏土等材料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看似没有任何形式的统一,但这些物象所呈现出来的看似随意且浪漫的线条符号,在欣赏者看来却极具诗意。塔皮埃斯通过这些诗意手法的重复,在陌生与熟悉之间来回穿梭,设法使不熟悉的事物变得容易被人们接受,这与我们平常的认知概念明显不同。塔皮埃斯的艺术为观众提供“感知”而不是定型了的“品味”。从哲学意义上说,也许最终无法直观表达真理,他却坚持追求这一个也许虚无缥缈的目标。而且,艺术家坚信,随着某些形式符号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最终真理一定程度上在其作品中被解蔽出来。如图一作品《石板》和图二作品《双足》,塔皮埃斯大胆使用黏土等混合材料,将其塑造成方碑与双脚的形状,简单地在其表面绘制其标志性的十字,黏土烧制后的特殊肌理与涂抹、雕刻的十字,体现了西方语境当中的东方美学,给予了观众不一样的情绪感知。塔皮埃斯常常通过画面语言的变化来极大拓展材料的一般功能,让大家从熟知的物品中产生出不一样的“感知”。
二、绘画材质肌理变化和叠加技法运用,让人感受到作品潜在的艺术情绪。通过对塔皮埃斯作品的观察能够得出一种感受:如果我们下意识地用与直觉方法相反的观看方式,你就一定会陷入视觉与作品的对抗中。很多艺术欣赏者和艺术评论家都感觉到了这一困惑。所以,我们很难将通常的欣赏方式和标准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塔皮埃斯的艺术,否则必然会使观众陷入直接翻译作品的误区。比如,观者可能仅仅从塔皮埃斯的作品中感悟到沉默——一种听不到的、不可言说的语言。但笔者认为塔皮埃斯作品的“沉默”是一种无声的表达,呈现出了某种能说之外的存在。海德格尔认为:“自持的器具之宁静就在可靠性之中。只有在可靠性里,我们才能发现器具实际上是什么。”塔皮埃斯的话语是从所选材料的沉默中提取出来的,伴随着作品材质肌理微妙的变化和技法的重复叠加,让人感受到某种潜在的情绪冲动。如图三。
三、绘画材料与“痕迹签名”的技法运用,象征人类起源的某种神秘通道。一般来说作品里刻意的痕迹都可看作艺术家的签名,这些签名代表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但塔皮埃斯作品里的痕迹与签名的概念浑然一体,正是因为其作品中呈现了它们脆弱、退化、不完整的状态,才给观赏者留下某种特别神秘的印象。我们想知道:这双朴素老旧的鞋子(图四)是指人类的存在还是指向遗弃?我认为他似乎在寻找着一般人类的痕迹,寻找他们的普遍存在。梵高画过《农鞋》,尽管有些类似,但相较于梵高画中农妇因每日劳作而变形严重、显得疲软无力的农鞋,在我看来,塔皮埃斯的这双鞋更像是一位经历了风尘的学者之鞋。鞋型朴素却挺拔,意味着职业的严肃性;鞋面上的十字代表着他对真理的真挚信仰;鞋子表面的老旧肌理,以及鞋底的边缘变形和塌陷,象征着物主的身体劳绩。他是一位思考者,然而与养尊处优的学者不同,他的身体也同样“操劳于世”,行走在世间,为求得一点真理而欢欣,并将其成果作为痕迹遗留在世。这让我想起了荷尔德林的诗:“人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塔皮埃斯看来,尽管人类的起源迹象是多种多样的:遗物、笔迹、足迹,尽管它们可能提供偶然的或是有意的线索,但他们不能导致起源问题的解决,因为我们无法仅仅从观察所得出的任何关系中,还原本来的环境。
四、多层墨迹涂鸦重写画面技法运用,艺术地再现人类历史时间流逝和时代变迁。一个人可能确实是带着“签名”出现在这个世上的,但这似乎并不能说明什么。古人遗留下来的涂鸦符号只剩一组组痕迹,它们是由一个个匿名作者留下的语言和视觉景象,它们没有版权,但属于每一个人,它们可以出现在每一块公共墙壁上,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人们涂鸦的无限重复往往源于一种情绪,这种情绪能够从匿名的艺术家传递给匿名的观众,画家会与那些能够理解他作品的观众产生共鸣,这种过程便是来自精神力量的冲击。涂鸦和重写带来了时间的观念,它们暗示着时间流逝和时代变迁。在多数情况下观众都受制于过去,涂鸦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画作表面的铭文上,而这些墨迹则暗示了多个图层:它们的转移、消失、腐蚀。层叠的墨迹展现了作画的进程以及思绪的叠加,被刮去的墨迹属于过去和现在。在塔皮埃斯作品中,涂鸦和隐约的符号文字指向了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不是由说话者个人表达出来的,而是一种通用的语言。(如图五)
结语
“墙”在西班牙语中与塔皮埃斯的名字同音,所以他后来索性将作品制作成“墙”。墙的厚重基调承载着艺术家的一切,但艺术家和观赏者都无法与墙完全的连接在一起,他们无法弥合彼此之间的感知隔阂,他们也不能摧毁“墙”的概念,尽管会有出入,但看到塔皮埃斯作品時大家都能感受到不全然相同但近似的体验。尽管如此,人们只需要耐心和等待,终能从他作品中得出什么。他的艺术反映了特定的历史和政治条件,它们反映了在弗朗奎斯特政权下的加泰罗尼亚人的经历,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以及弗朗哥政权的暴政,当时政府对加泰罗尼亚人的残忍镇压在青年塔皮埃斯的心里留下了苦痛创伤,这对他今后的审美走向和表达意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塔皮埃斯一直认为自己是西班牙人民的游吟诗人。诚如瓦尔特比梅尔在《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里表示过对艺术作品用哲学表述方式的存疑:“通过一种哲学的解说,艺术是否疏离了自身,被置入一个它不再能存活的环境中了,就像神奇的闪光的深海鱼,一旦被拖到海面上就变得毫无光彩”。的确,任何理性的言语对艺术之感性表现,都有可能误解,使文章偏离作品的本原。所以,本文只能以作者非常局限的思考,来对塔皮埃斯艺术做一些肤浅的描述和赏析,作品最终的解析还得留给每一个观者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孙周兴译.林中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8.
[2]荷尔德林,王佐良译.荷尔德林诗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50.
[3]瓦尔特.比梅尔,孙周兴、李媛译.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3.
作者简介:陈昱,男,1994年出生,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综合材料绘画系艺术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非定型绘画 艺术功能 艺术情绪 艺术象征 艺术再现
塔皮埃斯的创作思想和绘画灵感深受二十世纪早期涌现的许多艺术思潮的影响,如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等现代艺术的发展,引发了塔皮埃斯对人的存在本身和世界本源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影响了艺术家晚年的世界观,并进而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研究一个艺术家,既要从作品本身来研究,还要结合其生长环境中的各类影响因素,尤其要结合艺术家本人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研究。艺术与哲学都是在揭示真理,对任何艺术作品的深刻挖掘,必会通向哲学层面的表达与思考,尤其在对塔皮埃斯这位哲
学艺术家或诗人艺术家的研究中更要重视这一点。
西班牙前卫画家安东尼·塔皮埃斯,是二十世纪欧洲先锋艺术的先驱,他以绘画材料和抽象艺术的大胆运用闻名于世,是具有世界代表性的抽象艺术大师。他的创作范围包括平面作品、拼贴画和油画等。他的创作过程与日常创作方式不同,给予附属品或容易被忽视的物像以关注,大众在欣赏其作品时,往往面对的是朴素的物品或者几乎空无一物的灰色画布上随意的标志。但就是这种极简的形式构成,赋予了他作品极大的辨识度。
一、现成物品符号的巧妙运用,极大地拓展了绘画材料的艺术感知功能。硬纸板、纸张、画布、清漆和黏土等材料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看似没有任何形式的统一,但这些物象所呈现出来的看似随意且浪漫的线条符号,在欣赏者看来却极具诗意。塔皮埃斯通过这些诗意手法的重复,在陌生与熟悉之间来回穿梭,设法使不熟悉的事物变得容易被人们接受,这与我们平常的认知概念明显不同。塔皮埃斯的艺术为观众提供“感知”而不是定型了的“品味”。从哲学意义上说,也许最终无法直观表达真理,他却坚持追求这一个也许虚无缥缈的目标。而且,艺术家坚信,随着某些形式符号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最终真理一定程度上在其作品中被解蔽出来。如图一作品《石板》和图二作品《双足》,塔皮埃斯大胆使用黏土等混合材料,将其塑造成方碑与双脚的形状,简单地在其表面绘制其标志性的十字,黏土烧制后的特殊肌理与涂抹、雕刻的十字,体现了西方语境当中的东方美学,给予了观众不一样的情绪感知。塔皮埃斯常常通过画面语言的变化来极大拓展材料的一般功能,让大家从熟知的物品中产生出不一样的“感知”。
二、绘画材质肌理变化和叠加技法运用,让人感受到作品潜在的艺术情绪。通过对塔皮埃斯作品的观察能够得出一种感受:如果我们下意识地用与直觉方法相反的观看方式,你就一定会陷入视觉与作品的对抗中。很多艺术欣赏者和艺术评论家都感觉到了这一困惑。所以,我们很难将通常的欣赏方式和标准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塔皮埃斯的艺术,否则必然会使观众陷入直接翻译作品的误区。比如,观者可能仅仅从塔皮埃斯的作品中感悟到沉默——一种听不到的、不可言说的语言。但笔者认为塔皮埃斯作品的“沉默”是一种无声的表达,呈现出了某种能说之外的存在。海德格尔认为:“自持的器具之宁静就在可靠性之中。只有在可靠性里,我们才能发现器具实际上是什么。”塔皮埃斯的话语是从所选材料的沉默中提取出来的,伴随着作品材质肌理微妙的变化和技法的重复叠加,让人感受到某种潜在的情绪冲动。如图三。
三、绘画材料与“痕迹签名”的技法运用,象征人类起源的某种神秘通道。一般来说作品里刻意的痕迹都可看作艺术家的签名,这些签名代表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但塔皮埃斯作品里的痕迹与签名的概念浑然一体,正是因为其作品中呈现了它们脆弱、退化、不完整的状态,才给观赏者留下某种特别神秘的印象。我们想知道:这双朴素老旧的鞋子(图四)是指人类的存在还是指向遗弃?我认为他似乎在寻找着一般人类的痕迹,寻找他们的普遍存在。梵高画过《农鞋》,尽管有些类似,但相较于梵高画中农妇因每日劳作而变形严重、显得疲软无力的农鞋,在我看来,塔皮埃斯的这双鞋更像是一位经历了风尘的学者之鞋。鞋型朴素却挺拔,意味着职业的严肃性;鞋面上的十字代表着他对真理的真挚信仰;鞋子表面的老旧肌理,以及鞋底的边缘变形和塌陷,象征着物主的身体劳绩。他是一位思考者,然而与养尊处优的学者不同,他的身体也同样“操劳于世”,行走在世间,为求得一点真理而欢欣,并将其成果作为痕迹遗留在世。这让我想起了荷尔德林的诗:“人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塔皮埃斯看来,尽管人类的起源迹象是多种多样的:遗物、笔迹、足迹,尽管它们可能提供偶然的或是有意的线索,但他们不能导致起源问题的解决,因为我们无法仅仅从观察所得出的任何关系中,还原本来的环境。
四、多层墨迹涂鸦重写画面技法运用,艺术地再现人类历史时间流逝和时代变迁。一个人可能确实是带着“签名”出现在这个世上的,但这似乎并不能说明什么。古人遗留下来的涂鸦符号只剩一组组痕迹,它们是由一个个匿名作者留下的语言和视觉景象,它们没有版权,但属于每一个人,它们可以出现在每一块公共墙壁上,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人们涂鸦的无限重复往往源于一种情绪,这种情绪能够从匿名的艺术家传递给匿名的观众,画家会与那些能够理解他作品的观众产生共鸣,这种过程便是来自精神力量的冲击。涂鸦和重写带来了时间的观念,它们暗示着时间流逝和时代变迁。在多数情况下观众都受制于过去,涂鸦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画作表面的铭文上,而这些墨迹则暗示了多个图层:它们的转移、消失、腐蚀。层叠的墨迹展现了作画的进程以及思绪的叠加,被刮去的墨迹属于过去和现在。在塔皮埃斯作品中,涂鸦和隐约的符号文字指向了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不是由说话者个人表达出来的,而是一种通用的语言。(如图五)
结语
“墙”在西班牙语中与塔皮埃斯的名字同音,所以他后来索性将作品制作成“墙”。墙的厚重基调承载着艺术家的一切,但艺术家和观赏者都无法与墙完全的连接在一起,他们无法弥合彼此之间的感知隔阂,他们也不能摧毁“墙”的概念,尽管会有出入,但看到塔皮埃斯作品時大家都能感受到不全然相同但近似的体验。尽管如此,人们只需要耐心和等待,终能从他作品中得出什么。他的艺术反映了特定的历史和政治条件,它们反映了在弗朗奎斯特政权下的加泰罗尼亚人的经历,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以及弗朗哥政权的暴政,当时政府对加泰罗尼亚人的残忍镇压在青年塔皮埃斯的心里留下了苦痛创伤,这对他今后的审美走向和表达意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塔皮埃斯一直认为自己是西班牙人民的游吟诗人。诚如瓦尔特比梅尔在《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里表示过对艺术作品用哲学表述方式的存疑:“通过一种哲学的解说,艺术是否疏离了自身,被置入一个它不再能存活的环境中了,就像神奇的闪光的深海鱼,一旦被拖到海面上就变得毫无光彩”。的确,任何理性的言语对艺术之感性表现,都有可能误解,使文章偏离作品的本原。所以,本文只能以作者非常局限的思考,来对塔皮埃斯艺术做一些肤浅的描述和赏析,作品最终的解析还得留给每一个观者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孙周兴译.林中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8.
[2]荷尔德林,王佐良译.荷尔德林诗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50.
[3]瓦尔特.比梅尔,孙周兴、李媛译.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3.
作者简介:陈昱,男,1994年出生,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综合材料绘画系艺术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