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沿海棉区机采棉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探讨

来源 :棉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ongxu2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在江苏沿海棉区进行机采棉技术试点、示范,总结了江苏省盐城市机采棉技术示范应用的现状,论述了机采棉示范中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和关键技术,并对盐城今后机采棉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棉花;机械;收获;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4-0040-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4.04.011
  0引言
  盐城市地处江苏沿海中部,历来是江苏省第一产棉大市,常年植棉面积占全省的一半左右。2000~2008年植棉面积基本稳定在167000 hm2左右,2009年以来面积逐年下降,常年面积在100000 hm2左右。为了稳定棉花生产,促进棉田增效、棉农增收,2013年江苏省有关部门在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进行了机采棉技术试点、示范工作。现将其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汇报如下。
  1 示范的基本情况
  1.1示范品种
  以中棉所50为主,搭配种植鲁棉研37号、宜机棉。通过示范,中棉所50早发性好,第一果枝着生节位稍低,但株型相对紧凑、果枝短、抗倒性好、成铃集中、铃壳较薄、吐絮较畅,机采效果较好。
  1.2栽培方式
  播种方式为地膜覆盖后破膜穴播,播种期鲁棉研37号为5月14日,中棉所50、宜机棉为5月25日。 中棉所50、宜机棉采用76 cm等行距种植,鲁棉研37号采用81 cm等行距种植。留苗密度中棉所50、宜机棉按67500~90000株/hm2,鲁棉研37号按52500~60000株/hm2设计对应株距。
  1.3田间管理
  1.3.1肥料运筹 氮肥使用量根据机采棉需求的果节量分次使用,磷、钾肥基施。一生总施肥量:中棉所50施N 为430.5 kg/hm2、P2O5为162.0 kg/hm2、K2O为67.5 kg/hm2,鲁棉研37号、宜机棉施N为361.8 kg/hm2、P2O5为162.0 kg/hm2、K2O为67.5 kg/hm2。
  1.3.2化学调控 按“早调、轻调、勤调”的原则,全程化调4次,分别在蕾期(7月15日前后)、初花期(7月25日前后)、铃期(8月5日前后)、打顶后(8月20日前后)。中棉所50使用缩节胺纯品82.5 g/hm2,鲁棉研37号、宜机棉使用缩节胺纯品150 g/hm2。收获前株高控制在90~100 cm。
  1.3.3其他措施 6月4日补种,6月15~21日移苗补缺,7月20日培土壅根、整叶枝,7月24日中棉所50去早蕾,剪去下部两层果枝,8月6日宜机棉、鲁棉研37号深中耕控制生长。 根据机采棉需求的果节量,在8月10日前后适时打顶。8月16日灌水抗旱,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1.4脱叶处理
  10月11日喷脱叶剂,中棉所50用噻苯隆450 g/hm2 乙烯利1800 ml/hm2,鲁棉研37号、宜机棉用噻苯隆900 g/hm2 乙烯利2700 ml/hm2,10月23日第二次喷脱叶剂,中棉所50用噻苯隆450 g/hm2 乙烯利900 ml/hm2,鲁棉研37号、宜机棉用噻苯隆900 g/hm2 乙烯利900 ml/hm2。
  1.5机械采收
  11月4日进行机械采收。采用国产三行采棉机采收,连收两遍。中棉所50基本能适应机械采收的要求,但机收后的籽棉采净率达不到机械设计采净率90%以上的要求,实际调查采净率第一遍只有74.59%,进行第二遍采摘后的采净率为83.3%,且杂质较多,主要是铃壳、苞叶、少量叶片、枝秆和杂草等。经测定机采棉中皮棉和籽棉综合含杂率为4.54%,手工采摘的籽棉含杂率为0.67%,经检验机械采摘对纤维长度没有影响,纤维品级比手工棉低一级。
  2 制约因素
  2.1采棉机机具方面
  2.1.1机具价格昂贵 由于采棉机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普遍存在售价高的问题。目前国内使用的采棉机多是进口机械,来自美国农机巨头的约翰迪尔和凯斯每台售价在180~300万元,来自国产贵航的采棉机每台价格也在120~160万元,在没有一定量机械采收面积做保证的情况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都不敢购置,只有少数经济实力雄厚的农机合作社或私企能够购买。对于大多数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而言,高昂的购置费成为主要障碍[1]。而且机采棉的采摘成本仍然较高,若是一遍采收棉农尚可以接受,两遍采收成本太高,仍然是影响机采棉推广的瓶颈。
  2.1.2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机具不配套 机采棉的推广最终需要形成一条龙机械作业,才能实现棉花从种到收的机械化。据盐城市农机部门提供的情况表明,盐城地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程度仍较低,尚无专门的棉种精量播种机、覆膜机和残膜回收机,与之想配套的机械脱叶、机械化调、机械化学脱叶、机械化学封顶等配套设备,尚处于空白或不配套状态。同时,机采棉由于含杂率、回潮率较高,必须进行两次籽棉清理、两次皮棉清理后皮棉质量才能达到预期标准,与之相配套的后续轧花、清花等工艺设备必须适应机采棉的工艺,处理不好会给棉纤维带来损失,进而影响皮棉质量。另外,根据外地实践,一台采棉机需要配套4~5台运输车拉运棉花,也极大的制约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1.3棉花机械采收与现有栽培模式冲突 机械采收对棉花农艺要求十分严格。由于采棉机的分合器的间距都是76 cm,摘锭离地面距离18 cm,这就要求棉花种植时必须服从农机要求,行距要求76 cm,第一果枝结铃距地面高度大于18 cm,最终收获棉株高度控制在100 cm左右,与之相适应的播种时间、种植模式、株行设计、打顶时间、化学调节、脱叶催熟等必须适应机械采收的要求。同时,机械采收对棉花品种选择也有特殊的要求,必须选择适宜密植、株型紧凑、抗虫、抗病、抗倒伏,成熟早、吐絮集中、铃壳开裂性好、强度高、纤维长的高产品种[1]。这与盐城地区自21世纪初开始实行杂交棉栽培,棉农习惯于“宽行、大株、稀植”栽培方式冲突较多,棉农的接受程度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2.1.4棉花机械采收与现行土地状况相冲突 沿海棉区农村自联产承包制实行以后,棉花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田块面积偏小,且多为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比较高。而无论是国产采棉机,还是进口采棉机体型都比较庞大,在地头至少需要留出6~7 m的空地,作业时才能顺利调头转弯。这就要求棉田面积必须足够大,一般6行的采棉机,要求集中连片面积要达到3.335 hm2以上,3行的采棉机,面积也要在4hm2以上[1]。另外棉农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品种繁多,生育期不一,土地平整度较差,实行机械集中采收也有相当难度。
  2.2农艺措施方面
  2.2.1品种不适应 盐城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推广杂交棉,21世纪初杂交棉种植比例已占到全市棉田面积的80%左右。品种多以杂交抗虫棉和杂交棉为主,套栽早茬基本是中熟杂交棉品种,麦油后中茬应用早熟杂交棉品种。由于杂交棉的单株生长势强、果枝果节较多、株型松散高大,同时当地育成的品种多为中熟品种,早熟品种较少,这与采棉机械要求的品种早熟、株高适中、株型紧凑等不相适应。
  2.2.2种植制度不适应 沿海棉区棉花种植制度是一熟到两熟再到多熟逐步发展和变更的。20世纪60年代前多以一熟为主,平均行距50~60 cm,平均密度在75000~90000株/hm2。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以麦棉两熟为主,平均行距60~70 cm,平均密度在60000~67500株/hm2。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田种植不但由两熟转变为三熟或四熟,而且行距也较为复杂,纯作田有80 cm、90 cm、110 cm、120 cm四种或更多的行距,套作田有40 cm与100 cm、60 cm与100 cm、80 cm与100 cm、40 cm与120 cm、60 cm与120 cm、80 cm与120 cm等多种规格的宽窄行行距,密度也呈现下降趋势,平均密度在27000~30000株/hm2。机采棉要求种植制度必须服从采棉机摘锭要求,实行76 cm等行距种植或带状种植,相应缩小株距,提高密度。而当地多年形成的种植制度要改变较难,且当地有棉田间套其他经济作物、实行宽窄行种植、提高经济效益的习惯,适应机采棉的种植制度因一家一户种植较难改变。
  2.2.3技术措施不配套 由于盐城地区杂交棉栽培多年来应用了大个体、低密度、优群体的栽培技术路线,从而扩大了株行距配置,降低了密度,种植组合适应间套作的需要进行多次调整,密度、肥料、化调等配套技术也适应杂交棉的特征特性趋于完善,这与机采棉在品种培育、栽培农艺、田间管理、化学脱叶催熟、机械采收、棉花清理加工、残膜回收等技术上截然不同,技术措施上亟需根据机采棉的要求进行配套[2]。
  3盐城地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方向探讨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品种、农艺、田管、脱叶、催熟、采收、清理、加工、残膜回收等诸多环节[2]。着眼于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注重农机农艺融合,需要从品种培育、栽培农艺、田间管理、化学脱叶催熟、机械采收、棉花清理加工、残膜回收等各环节入手,循序渐进地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
  3.1加大适宜机采棉品种的选育力度
  适宜机采棉的棉花配套品种培育是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首要关键[2]。品种选育方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早熟方面,早熟要求棉花全生育期在120~130天,减少使用脱叶剂环节,实现早收获、早轧花。二是高产方面,培育跟当地杂交棉单产水平相当或更高的机采棉品种,减少因使用脱叶剂对产量的损失影响。三是优质方面,培育纤维长度≥28mm、衣分≥39%、纤维断裂比强度≥28 cN/tex的优质品种。四是株高适中方面,株高控制在90~100 cm,减少挂枝棉,防止机械采收撞落损失,提高采净率。五是株型紧凑方面,培育植株呈筒形、果枝较短、第一果枝着生节位的高度在18 cm以上的品种。六是抗病抗倒方面,培育抗病抗倒伏、对脱叶剂敏感的品种,降低撞落棉。七是熟期一致方面,培育开花结铃期集中、吐絮早、吐絮畅、铃壳薄、含絮率适中和不夹壳的品种,提高一次性采净率。筛选适合机采棉的棉花品种,在考虑棉纤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同时,既要考虑品种的早熟性、抗病性、丰产性,又要兼顾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还要实行统一供种,一个收获区最好一个主栽品种和一个搭配品种,以提高纤维品质的一致性。
  3.2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种植模式
  沿海棉区种植模式多样,既有一年一熟,也有麦棉、麦油轮作的两熟生产模式,还有一年三熟四熟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如何选择既不影响棉花产量又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是摆在农技推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将农机农艺融合,确定最佳最合理的种植模式,才能既提高机械化采收水平,又提高单位面积棉田产量和效益。目前沿海棉区机采棉才刚刚起步,仍处于探索阶段,试验示范的是76 cm等行距种植,其难度不大,关键是提高铺膜与播种质量,解决好地膜接行准确和边行的保苗问题。而如何适应当地的种植模式,建立一套适合机采棉种植的模式,迫切需要研究探索。只有农机与农艺的紧密合作,才是该地区棉花生产机械化走向成熟的唯一出路。
  3.3积极开展机采棉的技术研究和储备
  农技推广部门要大力开展机采棉的品种试验、机采棉株行距配置优化试验、机采棉种植模式试验、不同类型采摘机采摘试验、机采棉化学脱叶催熟试验、机采棉的加工清理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共同解决农艺、农机、清理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棉田机械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4大力推动棉花种植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机采棉对棉田的田容田貌要求较高,土地不平整,影响采收质量,棉田二次残留会较大,必须具有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业基础设施相配套。同时沿海棉区土地经营规模小、土地自第二轮承包后仍然较分散,不利于棉田机械化的发展。建议可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有偿流转,实行联耕联种等形式,鼓励棉田向植棉大户、植棉能手转变,推动棉花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化方向发展,促进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区域化良性循环。
  3.5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
  发展棉花收获机械化由于一次性投入大、要求高、制约多,只有少数经济实力雄厚的农机合作社能够购买采棉机,对于大多数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而言,高昂的购置费成了阻碍机械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在购机补贴政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合作社建设奖励补助、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补助等方面,加大对棉花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扶持和推动力度,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各环节的机械化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1]。
  参考文献
  [1] 李伟,姬飞燕. 推广机械化采棉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J]. 山东农机化,2013(6):26-27.
  [2] 孙冬霞,张爱民,吴莉丽,等. 黄河三角洲区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与方向[J]. 农业机械,2013(4):100-103.
其他文献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华并与邓小平就香港问题谈判。经过一年多22轮风风雨雨的艰苦谈判,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并于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中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热情笑迎“对手”    1982年9月22日,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的北京迎来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接着,便拉开了邓小平与她之间“钢”与“铁”碰撞交锋斗智斗勇的序幕。  玛格丽特·撒切尔是战后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担任首相职务
土地革命时期,为了保障苏区军民的健康和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央苏区从军队到地方、从中央到基层,自上而下开展了一场持久的、颇具声势的防疫卫生运动。尤其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后,每年年初都会召开研究卫生防疫工作的会议,逐步组建起各级卫生领导管理机构和医疗防疫机构,建立“预防为主”的卫生防疫机制。苏区广大工农群众被普遍地动员起来,全民参与其中。因此,这场广泛而深入的卫生防疫运动不仅保护了军
中华农耕文明历史悠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及农时不可违的事实,岁岁年年都在昭示“利无幸至,力不虚掷”的真理。经年历久,务实精神积厚流光。  墨子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意思是读书人虽有学问,但也要以落实到行动为根本。老子《道德经》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大意
流星    流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它在划过天际的瞬间,是如此的绚烂夺目。  它,正在点燃自己,最辉煌灿烂的那一刻过后,也正在走向熄灭和坠落。它坚信有了瞬间的辉煌,人生就算无憾。是啊,“决不害怕‘刹那’”——永恒之声如此歌唱着。  人生就是这样:对于辉煌,只要曾经拥有,又何必求天长地久呢?    叶子  叶子,是春天献上的第一份礼物,是秋天唱出的最后一曲骊歌。  它在春天默默地钻出树枝,立在
自1941年开始,经共产国际协调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中国共产党东北地区委员会(以下简称“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主力部队陆续进入苏联远东地区休整,并被编入苏军,命名为苏联红军第88特别旅。该旅接受一整套的苏军特战训练,包括跳伞、无线电通讯等。之后,该旅不断派出特遣队,潜回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侦查和袭击。1945年,苏军拟于8月8日24时出动大军,分三路进攻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88旅
广西桂林作为著名的抗战文化城,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如今,遍布于奇山秀水问的抗战石刻,既是日本侵华罪行和中国人民英勇反抗斗争的历史证物,又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物化形态。清代文人陈元龙曾在桂林说“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让我们走近那些散落湮没在都市、荒郊中能唤起记忆的石刻,细细品味在抗战石刻中蕴含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西南保障》象鼻山  在桂林城微象鼻山北侧山门上方,是著名抗日将领何宣题写
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英文China的原意就是陶瓷。陶瓷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土与火的结晶,可以给人许多启迪、遐想、愉悦和知识。  广西陶瓷器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宋代是广西陶瓷生产的鼎盛时期。广西宋瓷可分为青瓷和青白瓷系统。以桂北永福县窑田岭窑为代表的印花青瓷,属于耀州窑青瓷系统。青白瓷以桂东南的藤县中和窑、容县城关窑为代表。藤县中和窑瓷器可与同期景德镇瓷器媲美,被列入《广西博物馆藏
在北京的中央档案馆里,珍藏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1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这是飘扬在历史苍茫天幕上的理想旗帜!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神州大地,从此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7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溯参加中共第五、六、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广西籍代表的传奇
1950年代的广西,匪患严重,人心不稳。为了应对严峻的剿匪任务,当时采取了军党政一体的集中权力模式,进驻广西的解放军野战部队一个团负责一个县,团长兼任县长,政委兼任县委书记,以武力为后盾推行治安稳定、基层政权建设、土地改革等工作。分到田地和生产生活物资的贫困农民热情高涨,坚决地拥党拥军拥政。野战部队成为保障和巩固广西地方新生人民政权中的核心力量。  我于1950年11月在家乡贺县参加解放军野战部队
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长?”  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  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在沙漠里能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生活。”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