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在中药煎煮机上的应用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ang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药煎煮机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煎煮中药模式的设备,已经在医院、药店、诊疗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现在使用的中药煎煮机普遍采用电阻加热,普遍存在热传导速度慢,热转化效率低、使用年限短等问题,本项目研究采用电磁加热技术代替传统的电阻加热技术,克服了以上缺点,实现了节能、高效、智能、环保。
  关键词:中药煎煮机;电阻加热;电磁加热;效率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17
  1 中药煎煮机加热方式的研究
  1.1 国内中药煎煮机加热方式现状
  中药煎煮机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卫生的煎煮中药的设备,已经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煎煮中药的常用设备。生产厂家也达到了几十家,国内市场保有量达到了几十万台,加热方式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电阻加热方式。根据设计的功率要求,在煎煮机底部缠绕电阻丝或者电加热圈作为加热源,通过金属底板接触,由外而内来传导热量。
  1.2 电阻加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阻通电过程中,自己也要消耗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能,散失到空气中,导致了周围工作环境温度升高,另外中药煎煮机作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设备,电阻加热存在着加热速度慢、不均匀、使用寿命短、工作环境温度高等问题。据测算,传统电阻丝加热方式的传导热效率是60%左右,其他能量都消耗在热传导和空气热对流上了,因此电阻加热方式能量损耗是非常大的。
  1.3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原理和现状
  而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基础是利用高频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整流电路将220V或380V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化成频率为2~4万Hz的高频高压电流;电流流过线圈时会产生交变磁场;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金属材料时产生强大的无数的感应电流,即小涡流,导致金属材料自行高速发热,从而达到加热金属反应釜内物料的目的。它的能量转化方式如图1所示: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广泛的应用到工业领域和民用设备中。国外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并应用到实际中,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吸收电磁加热技术到自主研发,已经成为电磁加热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国家,尤其是民用设备上,例如电磁炉等小家电产品上。具不完全统计,现在市场上的电磁炉的保有量都以亿来计算了。
  1.4 电阻加热技术与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对比
  据测算,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热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而电阻加热只能达到60%左右,相对于传统电阻加热方式,使加热效率提高了30%左右。
  与传统的电阻加热方式相比,电磁加热还具有加热速度快,热转化效率高,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可显著降低工作环境温度等优点。
  2 电磁加热圈结构与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2.1 电磁加热圈的设计
  鉴于电磁加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只需设计好结构,设计好控制系统,使之与中药煎煮机主反应釜的配套合理,达到最佳的加热效果就可以了。
  电磁加热圈是根据电磁感应加热的特点来设计的。加热线圈采用横截面积为4m2以上高温线,然后使用圆形绕法来缠线,与反应釜接触部分要用高温棉包住约20mm,再用玻璃丝带包裹一层,再缠绕线圈。线圈要用云母绕包玻璃纤维编织耐高温电缆,外部用一圈非金属护板作为外界绝缘层。绕线完成后要测量线圈功率和电感量,设计功率为2kw,电压为220V。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作了电磁加热圈镶嵌在反应釜的下半部。反应釜下半部使用特殊材质的不锈钢作为反应釜桶壁材料。这样设计有利于水上下对流的形成。如图2所示:
  2.2 电磁加热圈控制电路设计
  电磁加热圈电路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
  将220V/50Hz的民用电接入系统,经整流电路得到脉动的直流电,经滤波电路得到稳定的直流电,然后经过逆变电路输出一个2~4万Hz高频交流電经谐振槽路对负载进行加热。
  2.3 自动控温、调节功率设计
  电磁加热圈通过控制器与单片机控柜箱连接,来实现自动控温,自动调节功率输出等功能。进而达到节能环保,操作方便的效果。自动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
  3 对比试验
  在对整机进行了安装调试后,用一台传统电阻加热方式的中药煎煮机和一台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中药煎煮机在试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做了对比试验,试验条件如表1。
  与传统的电阻加热方式相比,电磁加热比电阻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热转化效率高,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可显著降低环境温度、改善工作条件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加热源,未来必定会逐步取代电阻加热方式,成为中药煎煮机主流加热源。
  参考文献
  [1]谢杨彪.塑机螺杆电磁加热技术与开发[D].浙江海洋学院硕士论文,2013.
  [2]宁继超.农用薄膜机组电磁加热系统研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3]张翔.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安全性设计与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常士家,何雪涛,谢鹏程.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在注射机温度系统上的应用[J].塑料科技,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微生物肥料,具体指基于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满足再生条件的一种肥料。将其应用于土壤改良及农作物生产中,能够发挥出显著的功效。日前,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粮食作为当前生活的重要条件,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因此,为了避免过度种植造成土壤营养超负荷供给,应当着重加强土壤改良,即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制作可再生肥料,从而实现增产、减负目的。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以微生物肥料对土壤改良作业及在农作物生产中的主要应用
摘 要:农民规避风险的需求是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起因,小农面对巨大的生产和市场风险,需要通过组织化来规避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織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对农民农业生产的经济风险的规避上。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引申出了“公司 农户”、“合作者 农户”等以订单为连接点,连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营利
摘 要:针对我国传统池塘养殖设施化程度低的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种能够提高能效的养殖池塘系统,实现在一个池塘内养殖多种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鱼类,并避免不同种类、规格鱼类混养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满足不同品种鱼类的生长行为,集污排污、提高池塘养殖能效和生态效率及效益的目的。根据对比试验结果:试验系统养殖团头鲂商品鱼的单位产量可达到1773.5kg/667m2,比对照养殖池塘(1374.5kg/667m2、1
摘 要:本文利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观测了2013年福州市土壤水分的主要要素,分析了该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而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小,外界环境对表层土壤的影响较大,而深层土壤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耕作层的土壤湿度变化规律和降水量变化较为一致;在高温季节,台风所带来的降水对土壤湿度的改善极为显著,耕作层(10~20cm)土壤含水量受降
摘 要:大青枣营养成分丰富,颇受消费者青睐,产值高、收益好。但是其生长环境和病虫害均会影響大青枣的品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大青枣的品质,有移植管理、肥水管理、花果管理、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所以做好这些基础管理,有利于培育优质高产的大青枣。  关键词:大青枣;高产优质栽培;病虫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5 文献标识码:A  大青枣广泛生长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其口味美味可口、果肉香脆、营养丰富
摘 要:2016年德惠市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正常略高,降水特多,日照正常略少。3—6月、9—12月降水特多,7—8月降水特少,雨量时空分布不均,8月份,德惠市出现了阶段性高温少雨时段和低温少雨时段,8月29日前,大部分地方出现旱情,部分地方玉米出现黄角现象,影响玉米灌浆,秋冬季多雨雪不利于粮食的晾晒和仓储。主要出现冰雹、暴雨、暴雪、寒潮、台风、大风、干旱、雾和霾等天气气候事件。  关键词:201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数量急剧增加,农村人口流动必然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其中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本文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阐述了农村人口流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农村人口流动对农业生产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口流动;农业生产;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彭水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
摘 要:2016年锡林郭勒盟主要气候特点为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大风日數少,年总降水量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总体上看,光、热等气象条件基本满足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但夏季北部地区发生干旱,使牧农业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关键词:温度;降水;农牧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S16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212  2016年锡林郭勒盟气温偏高,年总降水量比常年
摘 要:海盐县晚稻播种时间在5月中旬—6月中旬,期间平均气温20~27℃,利用自然温度,通过晒种、药剂浸种后将种子薄摊保湿催芽,可保证种子发芽率、提高催芽质量。  关键词:晚稻;种子;通气催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17  海鹽县地处杭州湾北侧,东临东海,海洋性气候明显。晚稻成熟收割期间,常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种子的灌浆成
摘 要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当前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忽视德育渗透。充分认识德育渗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善于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建立含有德育目标的评价机制等,可以进一步落实英语学科德育教育。  关键词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小学英语课堂  《新课标》指出,小学英语教师应将英语与德育相结合,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