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都梁的长篇小说《血色浪漫》较为真实地写出了从1968年起中国近30年来的特殊历史,并别具一格地塑造出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时代佼佼者——钟跃民。在这部小说情节的发展以及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陕北民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这部小说文化氛围和情感氛围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直接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参与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血色浪漫》 陕北民歌 情节发展 人物塑造
都梁的长篇小说《血色浪漫》教为真实地写出了从1968年起中国近30年来的特殊历史,并别具一格地塑造出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时代佼佼者——钟跃民。在这部小说情节的发展以及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陕北民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这部小说文化氛围和情感氛围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直接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参与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民歌牵引爱情故事
众所周知,在古典戏曲《西厢记》中,聪明热情、活泼勇敢,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的小丫环红娘牵针引线、传书递柬,最终成全了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美满婚事。《血色浪漫》中钟跃民和秦岭的“红娘”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陕北民歌。
钟跃民虽然是个背着菜刀打架斗殴的“顽主”。但他也是一个对音乐很敏感的人,这在小说第三章中就有写到。当周晓白让钟跃民说说柴科夫斯基的钢琴曲《六月·船歌》的感受时,我们看到了平日嬉皮笑脸爱贫嘴的钟跃民异常平静的另一面所到了如诗般动听的话语。想到了如画般美妙的境界。
钟跃民因自己音乐方面的天赋,刚到陕北的时候,就对杜老汉所唱的陕北民歌入神,“两眼发呆地盯着杜老汉”,半天没有从他的酸曲中醒过来。也因此他就跟着杜老汉学唱陕北民歌,这为他跟秦岭的相识奠定了基础。钟跃民的父亲曾经在延安呆过,而且很喜欢陕北民歌,钟跃民小时候就经常听他唱:秦岭的母亲是民族歌舞团的民歌演员,就是唱陕北民歌的。他们彼此同陕北民歌的渊源也是其相识并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他们的相识、相知、相别以及后来的相逢都是陕北民歌在起作用。
当钟跃民等知青在地里劳动时看到对面山梁上有一群人,并且钟跃民“雷达”一样的眼睛锁定秦岭调侃了几句后,钟跃民站起身来:“喂,北京老乡到了陕北就按陕北的规矩,对歌怎么样?”
姑娘(秦岭)声音从对面传来:“好啊,你先来。”
钟跃民挑逗地唱起来:要吃那砂糖化成水,要吃那冰糖嘴对嘴。
知青们大笑。
姑娘毫不做作地接上:一碗那凉水一张纸,谁坏了那良心哟谁先死。
姑娘的歌声一出口,石川村这边的知青们大吃一惊,这嗓子绝对是专业级的。
就这样,陕北民歌引发出了一段爱情故事。钟跃民、秦岭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尤其是钟跃民,对秦岭一见钟情。后来他就牢牢抓住陕北民歌这一“红娘”。打着“切磋艺术”的幌子,冠冕堂皇地跑去几十里外秦岭插队的白店村去找她。然后就有了他们一起探讨狄恩的《在路上》霍尔顿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情节。“红娘”的这一牵,牵出了“知音”,牵近了钟跃民与秦岭心的距离。心近了,路就不会远,更何况陕北有利的地形让陕北民歌这“红娘”得以游刃有余地“布局”。钟跃民和秦岭虽然相距几十里,但是站在彼此所落户的村的山头就能够见面并且“切磋艺术”。在物质条件异常落后的陕北,陕北民歌是不少人的精神寄托,而他们也因陕北民歌,渐渐占据了彼此的心。
但是毕竟钟跃民是同时代人中的凤毛麟角,他的家庭背景虽然使他被划分为“可教育好的子女”,但也给他明显的优越感。在陕北插队没多久,他就因父亲原有的关系可以去部队当兵了。两个都不喜欢平庸生活的人,刚刚走近了彼此,就要分开。钟跃民心里觉得很不舍,因为毕竟秦岭身上有周晓白所没有的气质,秦岭让他感觉不想再“顽”下去,而是想跟她一起住在一个破窑洞里,过男耕女织的生活。秦岭虽然早就预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而且对这一切也非常看得开,但毕竟钟跃民的出现填充了她当时精神上的空白他真的要走了_也有些留恋。因而,就在要分别的这一刻他们结合了,灵与肉,深深地结合。这时候,被称为陕北民歌离情之王的《走西口》充当了古人分别时的柳枝,
哥哥你要走西口,小妹妹实实的难留。
提起走西口呀,小妹妹泪花流。
然而,此时,“红娘”并没有就此罢休,还是“尽最大的能力”“撮合”钟跃民与秦岭的这段感r隋。大城市北京的音乐厅名叫“黄土之情”的音乐会,他们一个在台上演唱《走西口》一个在台下听呆了,相别数年后竟又是因陕北民歌而相遇。一切晃如昨日:陕北的山川地貌,他们隔着深深的沟谷喊话,还有他们那充满青春激情的拥抱和亲吻……虽然一直都很了解钟跃民的秦岭自从他走后,就再没有过任何联系l因为她深知钟跃民有自己的路要走,她只是他一生中的某个过程。但是异地重逢,压抑于心底的情感排山倒海般地涌了出来,她还是禁不住跟钟跃民重温了旧梦。美好而短暂。
激情过后,回到现实中,他们都深知这段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个有了李楚良,一个有了高玥。
相识、相知、相别、相逢、相离,钟跃民与秦岭的这段情感,一直都是陕北民歌这个“红娘”在牵引。
二、民歌彰显人物形象
提起都梁的长篇小说《血色浪漫》相信不少人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主人公钟跃民。小说中分了四个时期来描写钟跃民这一形象:1968年,钟跃民、张海洋、袁军、郑桐等“大院子弟”无拘无束的“顽主”生活:上山下乡的大潮中钟跃民、郑桐等到陕北石川村插队的知青岁月:参军后,钟跃民如鱼得水的军旅生活时期和他从部队转业,在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中花样翻新的商海经历阶段。其中把钟跃民这一形象刻画得最鲜明的就是在陕北插队这一时期。
钟跃民几乎可以在自己任何人生位置上都出类拔萃,然后又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切换到另一种生活方式。这大概就是都梁所说的有自己影子的地方。纵观这四个时期,商海经历中的摆小摊还没能写出钟跃民性格中的极致。让人觉得他真是个“活宝”的是在陕北石川村插队时断粮后的乞讨。在别人看来这是人格自尊严重受损的痛苦经历,蒋碧云接过半块馍,眼泪就涌了出来。而钟跃民却煞有介事地在街头卖艺乞讨,像过狂欢节一样。他一直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最初的梦想,感受最初的体验。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样,“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生命是一种过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过程设计得很有趣,这种过程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是由一连串最初的体验所组成,最初体验属于生命中最纯粹最美好的那一部分,它意味着梦想、勇气、新奇、刺激和执着……但很多时候,最初体验往往还伴随着恐惧、担忧、绝望和危险。初体验是残酷的,我很喜欢体验这个词,因为我是个更看重过程的人。”而他这种人生观的形成,主要是受一个人的影响。这个人就是钟跃民在陕北下乡时因陕北民歌而结识的秦岭。 “你好像什么都不关心?比如前途、命运和爱情、你究竟关心什么?”
“我妈妈对我说过,生活中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
“可我却很看重结果。”
秦岭嫣然一笑说“你可能并不了解自己,也许你是个游戏人生的人,既然玩游戏,又何必在乎结果?游戏的乐趣不都在于过程中吗?”
钟跃民说:“秦岭,你怎么像个哲学家?女孩子别把自己搞得太深奥,这样可嫁不出去。”
秦岭反问到:“跃民你是不是很寂寞?”
“是的,在这穷乡僻壤,难道你不寂寞?”
“这就对了,因为你寂寞,所以才喜欢我,喜欢难道不是种过程?如果你看重结果,就该娶我,过日子,生孩子,这才是结果,你觉得有意思吗?”
钟跃民想了想说“我没想这么远,如果现在就让我娶妻生子,我恐怕不会觉得有意思。”
“那么你承认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了?”
“你说得有道理。”
秦岭正色道:“跃民,你听好,我愿意做你的女朋友,因为你寂寞,我也寂寞,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有了更精彩的内容 我会为你嘱咐,然后说声再见,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让我们都保持着‘在路上’的感觉。”
不难看出,被评论家认为是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钟跃民他的“特立独行”正是渊源于此。另外,陕北民歌中的酸曲最集中地表现了杜老汉这一形象苦涩的心理。如这首《拜年》正月里来哟是新年,我公公来拜年。
手提上一壶四两酒,我给公公磕一头。
二月里来龙抬头,公公拉住媳妇的手。
拉拉扯扯吃个口人家娃娃的好绵手。
三月里来桃杏花开,媳妇又穿枣红鞋。
走起路来随风摆,爱的公公东倒又西歪……
通常,类似这样的民歌,如《舅舅挎外甥》、《干爸烧干女》多起源于人们对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类似事情的传唱,成为像杜老汉这样的人的生活乐趣。正如书中所说,“陕北地区有很多打了一辈子光棍儿的老汉竟是民歌高手”。杜老汉年轻时,家里贫穷,娶不起媳妇,大半辈子打光棍,好不容易四十八岁的时候,有幸得到一个外乡逃荒的女人,也一起生活一年多就因病离开他了,只有酸曲一直与他为伴。想像杜老汉唱歌时的模样,让人倍感心酸,正如他所说“心里苦哩,瞎唱”“日子过得没滋味,唱唱心里好过哩”。表面上看起来很“酸”的曲,实际上道出了杜老汉无尽的苦楚。酸曲不酸,苦味无穷。
【关键词】《血色浪漫》 陕北民歌 情节发展 人物塑造
都梁的长篇小说《血色浪漫》教为真实地写出了从1968年起中国近30年来的特殊历史,并别具一格地塑造出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时代佼佼者——钟跃民。在这部小说情节的发展以及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陕北民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这部小说文化氛围和情感氛围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直接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参与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民歌牵引爱情故事
众所周知,在古典戏曲《西厢记》中,聪明热情、活泼勇敢,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的小丫环红娘牵针引线、传书递柬,最终成全了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美满婚事。《血色浪漫》中钟跃民和秦岭的“红娘”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陕北民歌。
钟跃民虽然是个背着菜刀打架斗殴的“顽主”。但他也是一个对音乐很敏感的人,这在小说第三章中就有写到。当周晓白让钟跃民说说柴科夫斯基的钢琴曲《六月·船歌》的感受时,我们看到了平日嬉皮笑脸爱贫嘴的钟跃民异常平静的另一面所到了如诗般动听的话语。想到了如画般美妙的境界。
钟跃民因自己音乐方面的天赋,刚到陕北的时候,就对杜老汉所唱的陕北民歌入神,“两眼发呆地盯着杜老汉”,半天没有从他的酸曲中醒过来。也因此他就跟着杜老汉学唱陕北民歌,这为他跟秦岭的相识奠定了基础。钟跃民的父亲曾经在延安呆过,而且很喜欢陕北民歌,钟跃民小时候就经常听他唱:秦岭的母亲是民族歌舞团的民歌演员,就是唱陕北民歌的。他们彼此同陕北民歌的渊源也是其相识并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他们的相识、相知、相别以及后来的相逢都是陕北民歌在起作用。
当钟跃民等知青在地里劳动时看到对面山梁上有一群人,并且钟跃民“雷达”一样的眼睛锁定秦岭调侃了几句后,钟跃民站起身来:“喂,北京老乡到了陕北就按陕北的规矩,对歌怎么样?”
姑娘(秦岭)声音从对面传来:“好啊,你先来。”
钟跃民挑逗地唱起来:要吃那砂糖化成水,要吃那冰糖嘴对嘴。
知青们大笑。
姑娘毫不做作地接上:一碗那凉水一张纸,谁坏了那良心哟谁先死。
姑娘的歌声一出口,石川村这边的知青们大吃一惊,这嗓子绝对是专业级的。
就这样,陕北民歌引发出了一段爱情故事。钟跃民、秦岭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尤其是钟跃民,对秦岭一见钟情。后来他就牢牢抓住陕北民歌这一“红娘”。打着“切磋艺术”的幌子,冠冕堂皇地跑去几十里外秦岭插队的白店村去找她。然后就有了他们一起探讨狄恩的《在路上》霍尔顿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情节。“红娘”的这一牵,牵出了“知音”,牵近了钟跃民与秦岭心的距离。心近了,路就不会远,更何况陕北有利的地形让陕北民歌这“红娘”得以游刃有余地“布局”。钟跃民和秦岭虽然相距几十里,但是站在彼此所落户的村的山头就能够见面并且“切磋艺术”。在物质条件异常落后的陕北,陕北民歌是不少人的精神寄托,而他们也因陕北民歌,渐渐占据了彼此的心。
但是毕竟钟跃民是同时代人中的凤毛麟角,他的家庭背景虽然使他被划分为“可教育好的子女”,但也给他明显的优越感。在陕北插队没多久,他就因父亲原有的关系可以去部队当兵了。两个都不喜欢平庸生活的人,刚刚走近了彼此,就要分开。钟跃民心里觉得很不舍,因为毕竟秦岭身上有周晓白所没有的气质,秦岭让他感觉不想再“顽”下去,而是想跟她一起住在一个破窑洞里,过男耕女织的生活。秦岭虽然早就预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而且对这一切也非常看得开,但毕竟钟跃民的出现填充了她当时精神上的空白他真的要走了_也有些留恋。因而,就在要分别的这一刻他们结合了,灵与肉,深深地结合。这时候,被称为陕北民歌离情之王的《走西口》充当了古人分别时的柳枝,
哥哥你要走西口,小妹妹实实的难留。
提起走西口呀,小妹妹泪花流。
然而,此时,“红娘”并没有就此罢休,还是“尽最大的能力”“撮合”钟跃民与秦岭的这段感r隋。大城市北京的音乐厅名叫“黄土之情”的音乐会,他们一个在台上演唱《走西口》一个在台下听呆了,相别数年后竟又是因陕北民歌而相遇。一切晃如昨日:陕北的山川地貌,他们隔着深深的沟谷喊话,还有他们那充满青春激情的拥抱和亲吻……虽然一直都很了解钟跃民的秦岭自从他走后,就再没有过任何联系l因为她深知钟跃民有自己的路要走,她只是他一生中的某个过程。但是异地重逢,压抑于心底的情感排山倒海般地涌了出来,她还是禁不住跟钟跃民重温了旧梦。美好而短暂。
激情过后,回到现实中,他们都深知这段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个有了李楚良,一个有了高玥。
相识、相知、相别、相逢、相离,钟跃民与秦岭的这段情感,一直都是陕北民歌这个“红娘”在牵引。
二、民歌彰显人物形象
提起都梁的长篇小说《血色浪漫》相信不少人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主人公钟跃民。小说中分了四个时期来描写钟跃民这一形象:1968年,钟跃民、张海洋、袁军、郑桐等“大院子弟”无拘无束的“顽主”生活:上山下乡的大潮中钟跃民、郑桐等到陕北石川村插队的知青岁月:参军后,钟跃民如鱼得水的军旅生活时期和他从部队转业,在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中花样翻新的商海经历阶段。其中把钟跃民这一形象刻画得最鲜明的就是在陕北插队这一时期。
钟跃民几乎可以在自己任何人生位置上都出类拔萃,然后又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切换到另一种生活方式。这大概就是都梁所说的有自己影子的地方。纵观这四个时期,商海经历中的摆小摊还没能写出钟跃民性格中的极致。让人觉得他真是个“活宝”的是在陕北石川村插队时断粮后的乞讨。在别人看来这是人格自尊严重受损的痛苦经历,蒋碧云接过半块馍,眼泪就涌了出来。而钟跃民却煞有介事地在街头卖艺乞讨,像过狂欢节一样。他一直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最初的梦想,感受最初的体验。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样,“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生命是一种过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过程设计得很有趣,这种过程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是由一连串最初的体验所组成,最初体验属于生命中最纯粹最美好的那一部分,它意味着梦想、勇气、新奇、刺激和执着……但很多时候,最初体验往往还伴随着恐惧、担忧、绝望和危险。初体验是残酷的,我很喜欢体验这个词,因为我是个更看重过程的人。”而他这种人生观的形成,主要是受一个人的影响。这个人就是钟跃民在陕北下乡时因陕北民歌而结识的秦岭。 “你好像什么都不关心?比如前途、命运和爱情、你究竟关心什么?”
“我妈妈对我说过,生活中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
“可我却很看重结果。”
秦岭嫣然一笑说“你可能并不了解自己,也许你是个游戏人生的人,既然玩游戏,又何必在乎结果?游戏的乐趣不都在于过程中吗?”
钟跃民说:“秦岭,你怎么像个哲学家?女孩子别把自己搞得太深奥,这样可嫁不出去。”
秦岭反问到:“跃民你是不是很寂寞?”
“是的,在这穷乡僻壤,难道你不寂寞?”
“这就对了,因为你寂寞,所以才喜欢我,喜欢难道不是种过程?如果你看重结果,就该娶我,过日子,生孩子,这才是结果,你觉得有意思吗?”
钟跃民想了想说“我没想这么远,如果现在就让我娶妻生子,我恐怕不会觉得有意思。”
“那么你承认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了?”
“你说得有道理。”
秦岭正色道:“跃民,你听好,我愿意做你的女朋友,因为你寂寞,我也寂寞,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有了更精彩的内容 我会为你嘱咐,然后说声再见,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让我们都保持着‘在路上’的感觉。”
不难看出,被评论家认为是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钟跃民他的“特立独行”正是渊源于此。另外,陕北民歌中的酸曲最集中地表现了杜老汉这一形象苦涩的心理。如这首《拜年》正月里来哟是新年,我公公来拜年。
手提上一壶四两酒,我给公公磕一头。
二月里来龙抬头,公公拉住媳妇的手。
拉拉扯扯吃个口人家娃娃的好绵手。
三月里来桃杏花开,媳妇又穿枣红鞋。
走起路来随风摆,爱的公公东倒又西歪……
通常,类似这样的民歌,如《舅舅挎外甥》、《干爸烧干女》多起源于人们对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类似事情的传唱,成为像杜老汉这样的人的生活乐趣。正如书中所说,“陕北地区有很多打了一辈子光棍儿的老汉竟是民歌高手”。杜老汉年轻时,家里贫穷,娶不起媳妇,大半辈子打光棍,好不容易四十八岁的时候,有幸得到一个外乡逃荒的女人,也一起生活一年多就因病离开他了,只有酸曲一直与他为伴。想像杜老汉唱歌时的模样,让人倍感心酸,正如他所说“心里苦哩,瞎唱”“日子过得没滋味,唱唱心里好过哩”。表面上看起来很“酸”的曲,实际上道出了杜老汉无尽的苦楚。酸曲不酸,苦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