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火锅的热辣和重庆姑娘的美丽名声在外,好像找个馆子、爬个山,就勾全了旅行清单。
不过,若想深入重庆“巴适”生活的内部,却有更多可以做,比如赏一出灵气十足的川剧。
仔细留意,本地人由荣昌夏布制成的衣物、用天然大漆绘成的餐具、以安陶烤制的酒瓶,都是自然不过而易被忽视的遗产。探寻它们的过程如摸索重庆的骨肉血脉,它们像大足的千年石刻般长存也常新,在山河间静待来客。
异乡人
到重庆很难找路。站在街边,手机地图显示金汤街就在身旁,却怎么也找不到入口。询问路人,才知道要先上十来米高的石阶,拐弯即是。这座3D城市八万多平方公里大半是山地,又常年蒙着“雾都”的面纱,远远地看不清真容。只有贴近它,才见斑斓。
川剧 风生水起
到达金汤街上的重庆川剧院时,老剧迷们正在门口抽烟聊天,等待开场。这座始建于1951年的剧院在唱念做打了六十多年后,正逐步搬迁到位于北部新区的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同时也以老派的待客之道大开蓬门。
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哗喇喇钢刀响魂飞魂散!”蓝光一道,台上的武旦矫健地避开砍向自己的大刀,接连上演“上硬人”“飞椅子”“跳跪”戏码,台上凉险连环,台下屏息静看。这是这部《杀狗惊妻》的最精彩之处,剧中丈夫曹庄正气急追赶蛮妻焦氏。再加上一个婆婆,全剧仅三人出演,方寸戏台间却风生水起。早听说重庆女孩做事霹雳劲猛,说话烫泼人心,没想到先在舞台上见识了。
后台,刚下场的“焦氏”汗水浸透衣领。扮演者周星雨刚过20岁,10年前开始学川剧,最初只是爱看屏幕上的美扮相,直到跟从甄真等川剧名家学习,“才算入了门”。她告诉我,虽和京剧一样,川剧也分生、旦、净、末、丑角五个行当,但趣味大相径庭。就拿她自己出演的《白蛇传》来说,京剧版的白蛇是端庄大青衣,川剧的白蛇却集花旦、武旦、刀马旦、闺门旦于一身,时而小家碧玉,时而活泼大方,时而跃动翻滚。
正赞叹周星雨的腾挪飞跃煞是好看,她笑道:“变脸才是川剧的精髓。”以吹脸、扯脸、擦暴眼这三种技巧为主的变脸,最常用的是往脸上吹粉的“吹脸”。“擦暴眼”是让脸谱局部发生变化,即演出中演员用事先涂抹在手指上的黑色松烟迅速将眼睛周围涂黑。“扯脸”最复杂,需要提前把脸谱绘制在薄绸上并贴于脸上,演出中迅速而隐蔽地一层层揭去脸谱。像《白蛇传·水漫金山》中紫金饶钵要收伏白蛇,脸色就从红变到蓝、白、绿,喜怒哀乐各色显现。
“现在爱看川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学了。”今年重庆市川剧院自直辖以来首次招收川剧专业学生,这些川剧新秀们也将和周星雨一样,每天运着“手、眼、身、法、步”,唱着“昆、高、胡、弹、灯”,行步是戏,唱腔是戏,脸上变幻的油彩也呈上一出显山露水的好戏。
夏布 变化无穷
42岁的田丽和丈夫在荣昌县安富镇经营着一家名叫“义德夏布编织厂”的小作坊。她带我们去附近村子里的哥哥家,大嫂林习慧正在用了十几年的织布机上运走,推拉之间,梭子在两排经线之中交叉穿行,一毫毫的夏布被缓慢织出。“现在织出来的是生布,比较硬,颜色也黄,只能做口袋和衬料。精漂和染色之后,布料软了,再浆折,让它平整之后,才能做成蚊帐跟衣服。”
夏布俗称“麻布”,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荣昌夏布拥有千百年历史,陶渊明《杂诗》中说它“御冬足大布,粗细以应阳”。桌上成形的布匹摸来纱质细软、编织均匀,色泽也清透。“以前它叫‘富贵丝’,我们几代人就靠织布挣钱。因为织布的都是女人,所以又叫它‘娘子布’。”“女人都织布了,那男人呢?”“男人种地,或者给女人唱歌鼓劲。”这才知道还有专门的《夏布神歌》,这种用本地话唱的小曲与夏布一样,均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跟随田丽来到田间,看夏布的原料:苎麻。田丽剥开一株苎麻杆,指给我们:要采集的是麻皮和麻秆之间的一层薄薄纤维,一般每年收割三次,把握采收时间也是一门技术。剥下的麻皮背回家,先要浸泡到水中脱胶,洗去黏液,为刮麻——清除纤维上的麻骨、麻壳和杂质——做准备。
从收割苎麻到打麻,从绩纱到挽麻团,从牵线、穿扣到纺织,前后有十多道工序。田丽介绍说,绩纱时将经过上述自然漂白后的苎麻撕开成片,卷成一缕缕,放入清水盆中,再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苎麻细丝,用手捻接成细小麻纱线,再卷成如茧状纱绽一样的小团缕。此后又有刷布、上机、上浆、织造四道工序。她取出工具演示给我们看,刷布时将卷成锭的纱分开、拉直,一头拴在经纱架上,另一头卷成结,用木棍套挽住,然后用大刷子蘸着预先煮好的米粉浆,来回均匀刷,待浆纱晾干,方可装上布机。
桌上散落着打印的图样,是日本公司寄来的。田丽和她的邻居们根据外贸公司下的订单生产,一匹20米长、90厘米宽的夏布成本大约是3000元,也就是每米150元。“做的是半成品,成本高,利润低。”说着,田丽摸出一条天青色围巾,“大部分给了公司,有空也给自己织个,舒服。”“怎么个舒服法?”“很轻、很软,感觉不到分量。”
田丽们的半成品完成后被送往工厂车间、艺术家工作室,加入创意产业的队伍——他们才是荣昌十万夏布产业大军的重头。双面绘制的屏风、折扇、抱枕、书签、iPad外壳,由着淡彩夏布赋予古典美。“轻如蝉翼,薄如宣纸,软如罗绢,平如水镜”的夏布,似乎只有走下身体,才能真正轻扬。
漆器 留住手艺
地势造就重庆以岩、坡、堡、岭、冈、坝为名的地名,西边的“沙坪坝”就是一例。我们在此处的漆器工厂拜访“巴蜀漆工”——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何豪亮老先生。他取出一个黑红两色的印泥盒,上面有犀牛角横断面般层层环绕的肌理。“这叫‘剔犀’。”此工艺一般都用两种色漆,先用一种颜色在胎骨上漆刷若干道,积成一个厚度,再换另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有规律地使两种色层,达到一定厚度,然后用刀由45°角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图案。繁琐工艺让小小一个印泥盒灿然成纹、流转自如,所谓“退光如乌木,推光是美玉”。 今年84岁的何豪亮已钻研漆艺55载。他有一个习惯:制漆时用手指沾一点儿漆放入口中品尝。“传统漆器工艺的核心材料是取自漆树的天然汁液,我们叫它‘大漆’。这种漆无毒、防腐、防潮、轻便、色泽光亮,跟现在流行的‘化学漆’有天壤之别。”大漆在何豪亮工作室的橱柜上低调焕光,为鹰爪杯、葫芦壶、皮胎碗绘上民族风情。何豪亮退休后深入大凉山,以两年时间考察彝族漆器,而后依据凉山彝族的图腾文化、传统习俗设计了131件艺术化餐具。
做百姓日常所用之物,让漆回归生活,这是何豪亮的漆艺理念。可也不必感慨日常器物被廉价的塑料制品取代,整个传统手工业已在工业化产品的席卷下溃不成军。为挽救、为理想,何豪亮的弟子陈巨涛和朋友们创办了手工品牌“猪蹄手工”(ZOOTEE)。“对于一些人来说,手工是完全无用的。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它是一份无可替代的温暖。”
“猪蹄手工”的主创团队是六个“老文青”,还有不少外围成员散布全国,同事中有产品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师、出版社编辑、建筑招标师、公司白领、企业会计、古汉语博士、心理咨询师……“这样的跨领域合作非常愉快,大家总能取长补短,其乐融融。”
中国结是成员Sissi的挚爱,她找来中国结教程书,淘来丝线,一边翻书,一边编织,一边设计,梦想着成为中国结艺大师。在“猪蹄手工”工作室,成排的中国结悬挂在架,暗光中细碎光点闪烁,典雅色块沉静。中国结不只是中国结,它缀在裙角时变成流苏,缀在古琴侧时变成轸穗,缀在女子青丝上时变成步摇,出现在帝王额际时变成冕旒……做手艺,先正名,Sissi的认真、严谨令我们肃然。
除了中国结,还有手绘、布艺、木雕、古琴——“猪蹄手工”的成员们自学了所有感兴趣的手工艺,再带给周围的人。“手工带着体温的温暖,如同烛火,对于黑暗里摸索生活道路的人来说,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猪蹄手工”的主页上这样写道。
安陶 釉成当代
“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在荣昌县安富镇的安陶博物馆,透过千件文物,我们试图触及安陶曾经的风光。从宋初开始,名叫“磁窑里”的安富镇就窑火不熄,明清之后,这里生产的釉陶和素烧陶制品更是全国扬名。“安富场五里长,泥精货排成行”,老民谣中饱含着安陶工匠的骄傲。
“主要是荣昌陶泥好,薄如纸但不容易龟裂,质地细腻,可塑性又强。”在位于博物馆展厅后的大师创意园,正在拉坯的李师傅告诉我们。“可惜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一些传统制釉技术和工艺,包括金砂釉、均釉等没有得到有效传承,目前已经很难配制、烧制出以前的很多釉色。”
传统工艺失传,工艺人才缺乏,因追逐短期利益而将工艺陶生产转向酒类包装陶、日用陶生产,严重限制了市场开拓——安陶长久以来都是泡菜坛、土酒瓶的代名词。创意园的建设是想扭转局面。这里聚集了多个工艺陶研究中心,在我们所参观的世国华陶瓷公司内,十余个工人在工作台上忙着灌浆、打磨、刻花、上釉,一环紧扣一环。环顾四周,有生活用的坛、罐、缸、盆,有喝茶饮酒用的壶、杯、盏、碟,有文房用的笔洗、水盂、砚滴、笔架,更有说不清的抽象艺术作品,叫朱砂釉、西绿釉、黑釉和黄釉伸展出自由样貌。
同为工艺品,荣昌安陶颇有跟宜兴紫砂壶联手之意。其实何必,重庆本不乏艺术传统。陪都时期,剧作家曹禺,画家吴作人、傅抱石,诗人臧克家都曾在这里停留。中国当代艺术家中,三分之一出自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包括罗中立、张晓刚、何多苓等。当我们沉迷于宋元的孔雀蓝釉、明清的刻花和色釉、民国的釉下彩时,当我们为艺术拍卖市场上的“川美现象”震惊时,不由产生疑问:两者何不拥抱,走向更远?
亟待新生的还有大足石刻。享有“北敦煌,南大足”美誉的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的石窟总称,在公元9-13世纪,它们遍凿于全县,今存最完好的是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和石篆山的造像。
曾去过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前者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影响呈现“胡貌梵相”,后者表征着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相比之下,大足石刻则是另一种凡尘人间的风貌:宝顶山石刻的“父母恩重经变相”展现求子、怀胎、临产及养育子女的过程;长达三十余米的“牧牛图”,在林泉山涧之外穿插闲情牧牛郎;即使是骇人的“地狱变相”,也是凡人的世俗想象,譬如刀山、油锅、寒冰、剑树等,场景触目却又将人形相貌勾画得生动和蔼。
更有趣的是种种因地制宜的设计:九龙浴太子图导泉水至崖壁上龙口而出,长年不断地洗涤下方的释迦太子;圆觉洞口上方开一天窗采光,以托钵僧手中之钵排水;华严三圣像依崖而立,身向前倾,衣袖舒展,是为力学构造的巧妙利用。
宝顶山最负盛名的是千手观音像,我们到时,它正被围起修复。在2008年的会诊中,这尊千手观音被断定受石质、彩绘、金箔等34种病害侵蚀,受害面积达两百多平方米。三年后,全方位诊疗启动。先治本,加固严重风化的岩体;后治表,包括金箔回贴、彩绘复原、缺失部位补型等程序。2015年6月修复完工,一些人认为贴金太华美,失了古意;另一些人觉得,所谓“古意”无非是残损感,但它不是南宋的古意,甚至不是晚清的古意,何必抱残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