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血管减压术(MVD)已经成为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首选,本文从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理、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综述
  【中图分类号】R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224-0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典型TN临床特点包括疼痛范围明确、呈发作性疼痛、具有缓解期、有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经服用卡马西平药物可缓解疼痛等。自1966年Jannetta首创MVD以来,MVD治疗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得到迅速推广,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
  1.MVD治疗三叉神经痛机理 三叉神经痛病因主要有囊肿、蛛网膜粘连【1】、感染、肿瘤及多发性硬化【2】等。血管性因素主要是血管对三叉神经长期压迫,导致了受压部位神经纤维脱髓鞘变。临床上大量资料研究证实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3-4】及其分支、静脉【5】等压迫三叉神经根导致TN的发生。Kaya【6】等通过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建立三叉神经痛大鼠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叉神经RZE区及延髓背角胶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蛋白(GFAP)、IB4、 P物质(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在实验组中,三叉神经RZE区GFAP表达阳性,延髓背角中非C类神经纤维末端IB4表达减少,延髓背角中C类神经纤维末端SP及CGRP表达减少。Adnan I等【7】将颅神经分为中枢段、周围段及移行区域,他们认为移行区域即为REZ区,中枢段缺乏雪旺氏细胞的包裹,对搏动性刺激敏感,血管压迫周围段不会产生症状。
  2. 术前MRI评估  Andrew Levy等【8】应用T2 VISTA 及 FLAIR VISTA成像来分辨三叉神经痛患者责任血管来源,其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71.4%。刘刚等【9】应用3D-MRI T2加权图像结合TOF系列扫描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析其影像学资料,与术中情况对比,3D-MRI能清晰分辨责任血管位置及血管压迫神经方向及程度。
  3 责任血管判断及处理 责任血管的位置可能因体位变化,小脑的牵拉及蛛网膜的切开等原因发生移动;有研究报道,用自体肌肉或筋膜将责任动脉悬吊于天幕上,将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分离,可达到减压目的,避免异物机化粘连引起复发。
  4. 术后疗效、复发及并发症 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戴永建等【10】回顾性分析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对典型性三叉神经痛及非典型性三叉神经手术疗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非典型性患者。刘若平等对MVD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手术治疗,考虑复发的原因有血管再次压迫、蛛网膜囊肿形成,认为术后复发者,再次行MVD手术仍能缓解疼痛。MVD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严重并发症有听力丧失及围手术期死亡,但罕见发生。轻微的并发症有滑车神经麻痹、眼球震颤、听力下降、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发生后均能短时间恢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术本身并发症发生率如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不增加,但并发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血管栓塞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明显增加,对于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是否行手术治疗,需要慎重考虑。
  综上所述,MVD仍是治疗TN的有效方法,其疗效明确,并发症極少。术前需行磁共振检查明确是否有血管压迫存在,术中做到全程探查,正确判断责任血管及充分减压。
  参考文献:
  【1】Sindou M, Chen J. Treatment of Vago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with MVD and Other Neurosurgical Procedures[J]. 2016,13(10):14-12.
  【2】Li G W, Lan Q, Zhang W C.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Following Herpes Zoster[J]. 2015, 26(5):448-51.
  【3】Gubian A, Rosahl S K. Meta-Analysis on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icrosurgical and Radiosurgical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J]. 2017, 103(17):757-767.
  【4】Bin Xu, Yong Zhang, Ni-Ka Chen,等.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n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with Adriamycin[J].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6,54(2):79-82.
  【5】Vadim Gospodarev, Vikram Chakravarthy, Casey Harms,等. CT Cistern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when MRI is contraindicated: Case Report[J]. World Neurosurgery, 2018, 113(5):1037-42.
  【6】Kaya, Ozlem K, Alkan, Alpay, Hatiboglu, Mustafa A. T2 Signal Intensity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A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J]. Current Medical Imaging Reviews, 2018,15(2):187-96
  【7】Adnan I. Qureshi, Muhammad A. Saleem, Vikram Jadhav,等. Intra‐arterial Modulation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Ganglion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Trigeminal Neuralgia[J]. Journal of Neuroimaging, 2018, 28(1):14-18.
  【8】Andrew Levy, ManjitS Matharu. Short-Lasting Unilateral Neuralgiform Headache Attacks[J]. Annals of Indian Academy of Neurology, 2018, 21(5):31.
  【9】刘刚, 王学军. 磁共振3D-TOF FLASH与VIBE序列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5, 26(12):857-860.
  【10】戴永建, 罗俊杰, 刘岳.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 2015,14(5):812-81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纤支镜用于气管插管患者肺泡灌洗术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纤支镜气管插管肺泡灌洗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另外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配合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好,差异显然具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整体护理模式中对提高放疗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总结2018年以来本科室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环节,对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通过第三方调查患者满意度来评估护理质量。结果:通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2018年至2019年护理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均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官方数据显示由2018年上半年的84.4%持续提高到97.4%。结论:本科室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在近2年来我院接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中选择9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常规功能康复锻炼的患者47例为对照组,接受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患者50例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90d膝关节功能、术后90d胫骨平台倾角以及术后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研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方法 将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45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进行研究,由于护理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2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23例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与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96%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通过院前急救护理文化的建设,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稳定护理团队,增强团队吸引力,使院前急救护理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应确立共同目标、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体系、技能创新、学术研究、思想道德建设、多元发展、分组优化护理角色等方法,提升护理精神文化,最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促使院前急救科護理文化的延伸发展。  【关键词】院前急救 ;护理文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R-02
期刊
【摘要】目的 浅析机械振动排痰复制治療小儿肺炎的护理方式。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245例,根据护理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89例)开展人工叩击排痰+常规护理,研究组(156例)接受行机械振动排痰+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排痰量相较于参照组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部啰音消失时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白癜风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护理方案与护理干预效果,以促进白癜风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2018-2019年期间收治治疗的老年白癜风疾病患者(n=80),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40例老年患者行皮肤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老年患者行皮肤科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老年白癜风患者的护理效果(心理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遵医率)。结果:组间遵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预防宫颈癌术后中远期并发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随机信封方法设计,将2018年8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5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5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加出院指导方法,实验组加用延续性护理方法。对照两组的中远期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侵袭转移涉及到上皮-间质转化(EMT)。EMT指具有极性及紧密粘附力的上皮细胞转化为无极性、流动性强的间质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miR-200是一簇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密切相关的微小RNA(miRNA )家族,其家族成员包括miR-200a、miR-200b、miR-200c、miR-141及miR-429。miR-200是EMT的主要调节分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间脑血管意外患者28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院前急救。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在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时有效的措施。结果 285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实施后, 1例患者转运的过程中出现病情恶化。其余284均成功转运至医院接受更加完善的救治措施,其中102例患者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其余182例因病情稳定转入专科病房继续治疗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