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以林学与园林专业为例

来源 :现代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析农林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基础上,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4所农林业高校为例,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技能量化考核比重激发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改革措施,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深化“协同育人”.
其他文献
自19世纪以来,物种多样性纬度、梯度格局一直受到众多生物地理学家的关注[1].结合栎属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分析了栎属物种多样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了欧亚分支和北美分支物种多样性格局和主导因子的差异.研究表明,栎属物种多样性的特点总体呈南高北低的格局,物种多样性中心在墨西哥中部地区和我国南方地区;物种多样性格局的主导因子在不同分支中有显著差异,北美分支的物种多样性受实际蒸散量影响最大,欧亚分支的物种多样性受年平均温度影响最大,反映了这2个分支的进化历史及生理适应差异.
在城市新区规划中大范围应用生态城市理念,由于没有过多的约束条件,且不需要大量的建设成本,所以称之为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验田”.在这一背景下,塑造新兴滨海新区成为生态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对此,第一部分简要阐述新区特点及类型划分;第二部分就新区生态规划建设案例进行剖析,主要探讨新区城市设计方向、生态系统、规划误区;第三部分是分析银湖湾新区生态规划建设实践,主要包括银湖湾滨海新区的基底概况、银湖湾新区生态规划建设路径,旨在为新区生态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思路.
道路绿化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其建设思路及风格经过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常青路的道路绿化中进行了多种尝试及实践,从设计立意、行道树选择、绿化带的设计与创新、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方面,共同织就了多维绿网,营造出流淌的风景线.
阐述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意义,分析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并提出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以供参考.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使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要求日益高标准,高原地区生态公园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以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公园为例,基于生态修复基本设计思路,对其进行应用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给乡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进一步凸显了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园林课程教学是培养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人才,形成学生乡村专业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传统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精准、教学内容滞后性、教学方法单一性,评价方式僵化老套等诸多问题,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树立明确的园林课程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园林课程教学内容、转型升级园林课程教学方法和完善园林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课程教学改革对策,以满足适应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
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以教师传授设计经验为主,教学具有主观性、模糊性、随意性.从参数化设计思维的转变、参数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参数化试验平台的建立3个方面,探讨如何将风景园林参数化设计引入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和思维的变革,以提高设计教学效率与科学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科技的发展,专业群建设发展日益引起各大院校的关心与重视.选取了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双高”专业群——园林技术专业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平衡计分卡理论运用于园林技术专业群建设,通过研究开发专业群建设利益相关者、内部流程、人才培训与发展、财务管理四维度,均衡计分卡理论及发展战略地图,力求为我国高职学校一流专业群体构建管理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模式.
林业管理工作包括林木的培育、采伐运输作业、采伐技术质量等,直接影响林木系统的建立及生态系统的保护.为了做好林业管理工作,将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力度降到最低,一定要深入研究森林采伐安全措施,既要保证采伐人员的安全,也要提高采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是当前林业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需要从安全管理、安全意识培训、采伐操作等多方面共同推进.基于此,针对森林采伐安全措施展开探索.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内容,要求通过做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田园综合体理念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在创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同时,为其提供新的动能.围绕实际案例,细致阐述了田园综合体内涵和田园综合体的产业共生模式、旅游共生模式及田园社区共生模式,并尝试从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模式、多规合一与三生共融、以旅游为纽带投入创新要素、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环境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行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