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基于学生的思维认知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的畅想,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创新的想法,改变语文照本宣科的教学习惯,使得语文的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引言: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并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创新是基于知识的夯实上,展开的思维联想,通过课堂上学生不同思维结果的碰撞,衍生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累积更多的语文素材,深刻的感悟了语文的内涵,他们能够从被动到主动,更加积极的参与语文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计划的实施。
一、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性思维
发散思维就要打破常规,教师应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时间,提出一个问题后就听听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不断的产生联想,一个问题勾起一个问题,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从浅层面的知识内容上到深层次的知识理解,获得更加深刻的知识感悟,发散思维能够让学生对知识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模式,不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再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教材说什么就只能看到什么,而是从自己的理解出发,从不同的视角着手,面对语文的问题能够提出独立的意见,大脑不断的转动,徜徉在语文的情境中,对知识拥有更加强烈的渴求。例如:教学“画家和牧童”时,大家普遍在赞美画家和牧童,但有的学生就指出,牧童贸然的说出画家的错误,虽然很直接也很诚实,但感觉没有礼貌,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引学生说:那你觉得站在牧童的角度应该怎样表达呢?该生说:应赞美画家,画家画出的内容确实十分传神,而后指出错误,并改变表达的语气和方式,可以先说,您画的真是和我见到的场景一模一样,太传神了,不过有部分却和我放牧时观察到的不一样,古人还经常引用“不知当讲不当讲”来表达自己的谦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开始畅所欲言,创新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三、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有时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和到“教”的活动中来,师生互为补充。一旦教学活动“动起来”了,课堂也必将是生动活泼的。如摘要:我非凡注重文本赏析的教学,学生自我品评文本的字词句章,并把自己的欣赏心得讲给同学和教师听,让大家来分享每一个心灵喜怒哀乐。学生多角度和文本对话、和教师对话、和同学对话,和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建构了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其思维的连动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想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增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象作为一种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如《少年润土》一文里描写里少年润土的外貌特点,而“我”的外貌特点只字未提,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同学们能根据“课文对润土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润土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农村少年。你能想象出“我”的外貌特征吗?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小组讨论后,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整天呆在院子院子里,门都不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白净的脸,腆着大肚子。还有的说:“我”是一个脸色苍白,头戴小礼帽,穿丝绸小马褂的小少爷。也有的说:“我”整天呆在院子里,身体一定很差,说不定一阵风都会吹倒。教室里“吵”起来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这里,不仅更深地理解了课文,而且培养了想象力。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因而,就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启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使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与相应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165-165
[2]张正发.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吉首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1):240-241
[3]季建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59-259
[4]郑丹丹.如何在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5(20):331-33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引言: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并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创新是基于知识的夯实上,展开的思维联想,通过课堂上学生不同思维结果的碰撞,衍生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累积更多的语文素材,深刻的感悟了语文的内涵,他们能够从被动到主动,更加积极的参与语文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计划的实施。
一、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性思维
发散思维就要打破常规,教师应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时间,提出一个问题后就听听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不断的产生联想,一个问题勾起一个问题,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从浅层面的知识内容上到深层次的知识理解,获得更加深刻的知识感悟,发散思维能够让学生对知识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模式,不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再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教材说什么就只能看到什么,而是从自己的理解出发,从不同的视角着手,面对语文的问题能够提出独立的意见,大脑不断的转动,徜徉在语文的情境中,对知识拥有更加强烈的渴求。例如:教学“画家和牧童”时,大家普遍在赞美画家和牧童,但有的学生就指出,牧童贸然的说出画家的错误,虽然很直接也很诚实,但感觉没有礼貌,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引学生说:那你觉得站在牧童的角度应该怎样表达呢?该生说:应赞美画家,画家画出的内容确实十分传神,而后指出错误,并改变表达的语气和方式,可以先说,您画的真是和我见到的场景一模一样,太传神了,不过有部分却和我放牧时观察到的不一样,古人还经常引用“不知当讲不当讲”来表达自己的谦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开始畅所欲言,创新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三、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有时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和到“教”的活动中来,师生互为补充。一旦教学活动“动起来”了,课堂也必将是生动活泼的。如摘要:我非凡注重文本赏析的教学,学生自我品评文本的字词句章,并把自己的欣赏心得讲给同学和教师听,让大家来分享每一个心灵喜怒哀乐。学生多角度和文本对话、和教师对话、和同学对话,和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建构了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其思维的连动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想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增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象作为一种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如《少年润土》一文里描写里少年润土的外貌特点,而“我”的外貌特点只字未提,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同学们能根据“课文对润土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润土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农村少年。你能想象出“我”的外貌特征吗?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小组讨论后,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整天呆在院子院子里,门都不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白净的脸,腆着大肚子。还有的说:“我”是一个脸色苍白,头戴小礼帽,穿丝绸小马褂的小少爷。也有的说:“我”整天呆在院子里,身体一定很差,说不定一阵风都会吹倒。教室里“吵”起来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这里,不仅更深地理解了课文,而且培养了想象力。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因而,就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启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使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与相应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165-165
[2]张正发.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吉首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1):240-241
[3]季建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59-259
[4]郑丹丹.如何在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5(20):33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