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秉辉: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著名肝肿瘤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人类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历程才达到了今天的这等模样。站立了起来,把行走的任务交给了两条后肢,即我们的腿脚。这样,两条前肢便解放了,可以做更多的事,便是我们的手臂和手。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是相对而不是并排,于是可以做许多精细的工作,便成了真正的手。大脑发达了,尾巴也消失了。当然人类的进化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绝大多数男人都没有拳王泰森那么强壮,绝大多数女人也没有伊丽莎白·泰勒那么美貌。当然还有人嫌自己的手不够长,脑袋不够尖。
从人类进化的整个历程来看,前面的几十万年基本上还是处于一个十分艰难的时代。人和其他的动物一样,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体力,或爬树采摘野果,或奔跑以追逐野兔,否则他必饿死。这时候的人也必须上树以避洪水,必须狂奔以逃猛兽,否则他必丧生于洪水猛兽。加以当时的食物必定不够丰富,所以那时大约是没有什么肥胖症或是糖尿病的。
发展到近四五千年,人类进入了农耕社会。人学会了种庄稼,饲养家禽、家畜。一季庄稼收获下来,食而有余,要吃肉可以从饲养场里牵来牛羊,宰了就是。所以逐渐地便有一些人可以不必为了获得食物而自己去耕种、自己去狩猎了。他们可以干些别的活,比如造房子、做衣服,乃至后来写诗、做文章,做官、当老爷。而且人们群居,逐渐形成了村落、社会,野兽退避山林,不敢轻易来犯,洪水也被大禹们给治了。于是人们体力活动大减。到了近代社会科技发达,不但生产劳动已经毋需过多体力,便是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体力活动也被汽车、电梯、洗衣机、微波炉给省却了。
体力活动的减少,使人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当然是一种进步,不过也带来了问题。人的生理活动需要能量,心脏不断地跳,肺不停地呼吸,脑子也不停地想着什么事情,即使是夜里也还会做梦,当然需要供给它们能量,就像汽车要加油,蒸汽火车要烧煤一样。人的这些能量从饮食中来,每天吃进去的糖分、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用来转化成能量供应身体活动需要的,当然也有一部分用来支持身体的生长和细胞的更新。体力活动的减少使得能量大大地节约,糖、脂肪、蛋白质便在身体里面积存下来。人能够将糖和蛋白质都化为脂肪来储藏,因为1克脂肪所产生的能量是1克糖或1克蛋白质的2.25倍。这和储存1吨黄金的价值比储存1吨木材高的道理一样。这种仓储经济学的原理,人体无师自通地运用得极好。主持这项仓储工作的基因,称之为“节约基因”,我看称之为“储存基因”更名符其实。这个基因的作用在食物匮乏的时代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得到的食物多,吃不完要坏掉(那时没有冰箱),只好吃下去,超过身体的需要就由“节约基因”把它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明天没有食物,储存的脂肪可以化为能量供应身体的需要,真是妙不可言。人类经过了几十万年的进化才得到这样的结果。
问题是现代人食物并不匮乏,在许多发达国家,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把进食作为一种享受,各种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大饱人们的口福。但因为体力活动减少,人们的能量被大量节约下来,在“节约基因”的作用下大量地化作脂肪储存起来,于是乎便成了胖子。胖一点倒也罢了,但是胖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动便心慌、气喘,那么就是肥胖病了。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的诱发因素,还常与脂代谢紊乱及其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塞、脂肪肝等并存,已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统计,全世界因与肥胖有关的疾病死亡人数每年约200万,在美国约30万,几乎仅次于美国人因吸烟而引起的死亡人数。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节约基因”管理的仓储作用确实在延续个体的生命、种族的繁衍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大众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视美食为享受之风大帜,食品丰富,进食过多,而体力活动却少,能量入大于出,忙坏了“节约基因”,统统都将其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人类几十万年进化的历程中用于储存能量应付食物不足的基因,这回却帮了倒忙,造就了无数的肥胖和疾病。
其实我们也不能怪罪基因。人体内还有一种“肥胖基因”(我认为其实应该叫“减肥基因”才对),这个基因能产生“瘦素”。瘦素,顾名思义,是让人瘦的因素。瘦素可抑制食欲和脂肪物质的吸收,促进脂肪的转化,但是它终究敌不过人类对美食的追求,大量的食物吃进来,又严重缺乏运动,能量大大地过剩。虽然“肥胖基因”努力工作,终于无可奈何。
所以要解决肥胖的问题,要预防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脂肪肝,看来得“节源开流”。首先得控制饮食,不但需要控制脂肪饮食的摄入,我们吃的米饭、馒头、鸡、鸭、鱼、肉、鱼翅、海参这些属于糖类、蛋白质类的食物也都在控制之列。因为它们都能产生能量,能量消耗不完也都会变成脂肪储存下来,这是“节源”。“开流”则是指增加体力的活动。我们自然不必去做那些简单的、重复的体力劳动,但应该增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指全身性的活动,如果达到一定的量,并持之以恒,则能消耗多余的能量,减少它们转化为脂肪积存下来的可能。甚至已经积存在身体内的脂肪,也能被动员出来消耗掉。因为“节约基因”积存脂肪本意便在用于供应身体能量之需的嘛!
“节约基因”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通过能量的储存,应付了食物的匮乏,功劳大焉,但在食物丰富的今天则又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肥胖以及许多与肥胖相关的疾病。人类的进化确非尽善尽美,但是人是万物之灵,人应该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行为。
饮食有度,适当运动才能有益健康!
人类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历程才达到了今天的这等模样。站立了起来,把行走的任务交给了两条后肢,即我们的腿脚。这样,两条前肢便解放了,可以做更多的事,便是我们的手臂和手。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是相对而不是并排,于是可以做许多精细的工作,便成了真正的手。大脑发达了,尾巴也消失了。当然人类的进化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绝大多数男人都没有拳王泰森那么强壮,绝大多数女人也没有伊丽莎白·泰勒那么美貌。当然还有人嫌自己的手不够长,脑袋不够尖。
从人类进化的整个历程来看,前面的几十万年基本上还是处于一个十分艰难的时代。人和其他的动物一样,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体力,或爬树采摘野果,或奔跑以追逐野兔,否则他必饿死。这时候的人也必须上树以避洪水,必须狂奔以逃猛兽,否则他必丧生于洪水猛兽。加以当时的食物必定不够丰富,所以那时大约是没有什么肥胖症或是糖尿病的。
发展到近四五千年,人类进入了农耕社会。人学会了种庄稼,饲养家禽、家畜。一季庄稼收获下来,食而有余,要吃肉可以从饲养场里牵来牛羊,宰了就是。所以逐渐地便有一些人可以不必为了获得食物而自己去耕种、自己去狩猎了。他们可以干些别的活,比如造房子、做衣服,乃至后来写诗、做文章,做官、当老爷。而且人们群居,逐渐形成了村落、社会,野兽退避山林,不敢轻易来犯,洪水也被大禹们给治了。于是人们体力活动大减。到了近代社会科技发达,不但生产劳动已经毋需过多体力,便是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体力活动也被汽车、电梯、洗衣机、微波炉给省却了。
体力活动的减少,使人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当然是一种进步,不过也带来了问题。人的生理活动需要能量,心脏不断地跳,肺不停地呼吸,脑子也不停地想着什么事情,即使是夜里也还会做梦,当然需要供给它们能量,就像汽车要加油,蒸汽火车要烧煤一样。人的这些能量从饮食中来,每天吃进去的糖分、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用来转化成能量供应身体活动需要的,当然也有一部分用来支持身体的生长和细胞的更新。体力活动的减少使得能量大大地节约,糖、脂肪、蛋白质便在身体里面积存下来。人能够将糖和蛋白质都化为脂肪来储藏,因为1克脂肪所产生的能量是1克糖或1克蛋白质的2.25倍。这和储存1吨黄金的价值比储存1吨木材高的道理一样。这种仓储经济学的原理,人体无师自通地运用得极好。主持这项仓储工作的基因,称之为“节约基因”,我看称之为“储存基因”更名符其实。这个基因的作用在食物匮乏的时代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得到的食物多,吃不完要坏掉(那时没有冰箱),只好吃下去,超过身体的需要就由“节约基因”把它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明天没有食物,储存的脂肪可以化为能量供应身体的需要,真是妙不可言。人类经过了几十万年的进化才得到这样的结果。
问题是现代人食物并不匮乏,在许多发达国家,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把进食作为一种享受,各种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大饱人们的口福。但因为体力活动减少,人们的能量被大量节约下来,在“节约基因”的作用下大量地化作脂肪储存起来,于是乎便成了胖子。胖一点倒也罢了,但是胖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动便心慌、气喘,那么就是肥胖病了。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的诱发因素,还常与脂代谢紊乱及其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塞、脂肪肝等并存,已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统计,全世界因与肥胖有关的疾病死亡人数每年约200万,在美国约30万,几乎仅次于美国人因吸烟而引起的死亡人数。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节约基因”管理的仓储作用确实在延续个体的生命、种族的繁衍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大众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视美食为享受之风大帜,食品丰富,进食过多,而体力活动却少,能量入大于出,忙坏了“节约基因”,统统都将其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人类几十万年进化的历程中用于储存能量应付食物不足的基因,这回却帮了倒忙,造就了无数的肥胖和疾病。
其实我们也不能怪罪基因。人体内还有一种“肥胖基因”(我认为其实应该叫“减肥基因”才对),这个基因能产生“瘦素”。瘦素,顾名思义,是让人瘦的因素。瘦素可抑制食欲和脂肪物质的吸收,促进脂肪的转化,但是它终究敌不过人类对美食的追求,大量的食物吃进来,又严重缺乏运动,能量大大地过剩。虽然“肥胖基因”努力工作,终于无可奈何。
所以要解决肥胖的问题,要预防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脂肪肝,看来得“节源开流”。首先得控制饮食,不但需要控制脂肪饮食的摄入,我们吃的米饭、馒头、鸡、鸭、鱼、肉、鱼翅、海参这些属于糖类、蛋白质类的食物也都在控制之列。因为它们都能产生能量,能量消耗不完也都会变成脂肪储存下来,这是“节源”。“开流”则是指增加体力的活动。我们自然不必去做那些简单的、重复的体力劳动,但应该增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指全身性的活动,如果达到一定的量,并持之以恒,则能消耗多余的能量,减少它们转化为脂肪积存下来的可能。甚至已经积存在身体内的脂肪,也能被动员出来消耗掉。因为“节约基因”积存脂肪本意便在用于供应身体能量之需的嘛!
“节约基因”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通过能量的储存,应付了食物的匮乏,功劳大焉,但在食物丰富的今天则又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肥胖以及许多与肥胖相关的疾病。人类的进化确非尽善尽美,但是人是万物之灵,人应该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行为。
饮食有度,适当运动才能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