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镀膜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增加固体激光器的效率及延长其寿命的方法。用镀有无吸收的全介质薄膜的石英激光腔时,腔本身不会变坏,而且由于对泵浦源的选择滤光作用,使棒的过热和曝晒减小,从而延长了激光棒的寿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镀膜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增加固体激光器的效率及延长其寿命的方法。用镀有无吸收的全介质薄膜的石英激光腔时,腔本身不会变坏,而且由于对泵浦源的选择滤光作用,使棒的过热和曝晒减小,从而延长了激光棒的寿命。
其他文献
采用矩阵形式描述光子的偏振态和大气散射理论, 分析了“BB84协议”中四个不同偏振光子经单次散射后光子的偏振度与前向散射角的关系。发现单次散射不改变偏振光子的总偏振度, 但改变偏振光子的线偏振度与圆偏振度, 尤其对垂直偏振光子的线偏振度与圆偏振度改变明显; 当前向散射角小于0.25 rad时, 四个不同偏振光子的线偏振度基本保持不变, 量子信息仍然保持; 同时分析了大气散射对不同波长的垂直偏振光子线偏振度的影响, 发现长波光子偏振度保持度高。
Millimeter and terahertz wave photodetectors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lag far behind the urgent demand due to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limitations. Here, we report sensitive and direct millimeter and
我们提出一个方案,在星型耦合腔QED网络中一步实现任意两个非直接耦合光腔中原子的两比特量子相位门操作。该操作是通过虚光子交换技术,使两个非直接耦合光腔中的原子与星型网络中心光腔中的辅助原子形成有效的非对称海森堡XY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在系统的整个演化过程中腔模始终处于真空态,并且原子不被激发,原子的自发辐射与腔的衰减得到有效抑制,通过数值求解主方程可以证明操作对耗散不敏感。
自1970年以来,在Palo Alto医疗诊所氩离子激光已成功地用于整形和修复外科,治疗各种皮肤病害,并仔细地作了组织病理学研究。巳使葡萄酒色血管瘤、毛细 血管(或海绵状)的血管瘤和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在一些病例中得到消退性治愈。在这方面的初期成功,见以前报道。在另外一些病例中获得几乎全部变白的效果,其结疤率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较低。近来,装饰性文身以及各种各样色素性的或血管性的皮肤病害,例如脂溢性角化病,化脓性肉芽肿,和老年血管瘤,也推广应用氩离子激光并成功地予以治疗。在本报告中,全部临床经验都是最
采用在迈克尔逊干涉光路中加入一个温度可控的楔形样品池的方法, 精确测量了有机半导体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MOPPV)在四氢呋喃溶液中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折射率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一定浓度的MOPPV四氢呋喃溶液的折射率随温度升高而线性减小; 在较低温度下, MOPPV溶液折射率出现随浓度升高而线性减小的现象, 而在较高温度下, MOPPV溶液折射率出现随浓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该测量方法物理思路清晰、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测量精度高,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969年召开了第1次国际量子电子学会议,从第4次开始每逢偶数年召开,这次是第9次,于1976年6月14日至18日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召开。发表论文的总数是254篇,其中46篇是特邀讲演,162篇是从约近3倍的应募论文中经过严格审查选出的15分钟讲演。余下的46篇是逾期论文,它是从到5月31日截止日期为止的140篇文章中选出的。宣读论文在3个会场并列进行,包括逾期论文在内,总共有24个分组,会议进行4天半。各国的讲演篇数(括号内是特邀讲演数)如下:美国142(23),法国23(3),西德17(4),英国14
针对某微型光学载荷主结构质量过重, 地面重力变形过大以及基频太低的问题, 提出以质量最小、随机加速度响应RMS值为目标, 基频、变形为约束条件, 建立优化数学模型, 并对光学载荷主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主结构进行工程分析, 结果表明, 优化后主结构质量为12.5 kg, 降低了68.71%; 基频由优化前的11.18 Hz提高到268.7 Hz; 最大变形为0.3 μm; 光学载荷安装位置随机加速度响应值放大倍率1.2, 小于总体指标1.5; 最后对主结构和其上端安装的光学载荷进行了力学试验、热
3D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computed tomography, ultrason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ually combine many scans computationally. Here, we report a 3D imaging approach using an optical-laser diffraction microscope with two different wavele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