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发展意味着需要现代学校制度与之相适应。现代学校制度指的是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的社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与传统的学校相比,具有民主性、平衡性、人本性、开放性的特征。学校管理者也必须应对发展变化进行自身的改造,也就是说校长应该在职业需要的基础上面对新时期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以求与现代学校相适应。
基于教育者角色,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校长应该是学术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桥梁,也就是说,校长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立足把正确的、先进的理论转化为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实践的生产力。这不仅需要校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具备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成果的能力。具体地说,校长需要在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带领教师研究实践操作层面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略,让教育理论在实践的层面有可以研究反思的实践案例,一步步验证试验的可行性和从中可以提取的有价值的做法,以便试验结束后的分析、总结和推广。
课程研发与设计的能力 学校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借助课程才能得以实现。课程既是试验的目的承载,更是理论落地生根的抓手。作为校长,抓学校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抓课程改革,所以课程的研发与设计能力是校长最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
一是课程的目标导向要清晰。课程是为目标服务的,是教育思想、学校文化建设目标的具体化的操作,所以课程的设计与研发要围绕学校办学目标进行。学校整体的办学思想是第一位的,下面有课程,环境、制度等支撑。
二是课程的实践价值要凸显。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所以课程开发一定是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在比较清醒地认识社会、时代对于人的要求的基础上展开的实验性研究,这项研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素养会更好地发展。这样研发的课程必然是有前瞻性的,也一定会成功。
三是课程的具体设计要综合。课程最早的意思是跑道,现在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成课程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方向,是立足于未来的公民的培养。现实的情境下,学生被学科的知识性学习绑架,学习的时间被肢解,所以负担越来越重。但是知识的学习与素养的形成不是一回事,虽然之间的联系很密切。在课程研制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外界认识整体性的特点,充分考虑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对于学生个体的影响,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开发研制的课程才有时间的价值,才能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综合的影响。
课程评价与改革的能力 课程的研发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课程的实施是第二步。怎么理性地认识课程的效益,需要课程评价。课程评价要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将没有新课程的介入和实施新课程以后的学生进行对比性实验研究,进行观察与数据分析,这是课程评价的最基本的方式。数据和观察的结果会让实验有更多的科学性,从而保障课程评价的理性。对课程做出客观评价之后,需要对研发的课程进行再认识。有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直接经验,更有了实验统计的数据分析,课程的评价就具有了理性的价值。这时候学校还要组织教师,对研发的课程再度认识、修改,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变革、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实际中,教师是课程最重要的开发者,但是,教学改革要获得成功,离不开学生——学习者本身。课程研发出来只是提供一种可能,实现课程意义的只能是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保证实现课程意义的关键。研究学生的学习,研究与课程更适合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异常重要。学习有一般性的规律,更有每门学科的独特学习方法,这些需要教育者发现并且引导。对于新研发的课程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和学生一起调适,最后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实现课程的意义。
基于领导者角色,做学校发展的设计师
都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专业的校长对于学校是不能缺位的。对学校发展方向的宏观把握,对学校文化的整体设计,对学校发展的路径的设计,对教师队伍的打造等,这些都是校长的工作。这些工作会涉及学校发展的方向与速度,也是校长专业素养的直接体现。
基于实际,构建学校愿景 校长的专业性还表现在对学校目标的清晰准确的定位上,而对于学校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与合理定位,也就是对学校发展的愿景进行描述。校长要研究学校的现实情境,并且对学校的自身优势和资源进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对学校的发展做出理性的思考,并且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与设计,制定出方案,形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这样的愿景会成为学校发展的共同目标。目标的清晰对于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凝聚力量,另一方面,美好的愿景有激励的作用,大家为了美好的明天自然会更加努力地奋斗前行,更加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中去,为理想奉献出更大的热情。
基于实际,明确发展路径 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行的方向,但是向着目标前行,仍旧有路径的选择问题。怎样去选择路径呢?基于实际。要结合教师队伍、社区资源、学生特点选择主攻方向。新学校在发展阶段显然不能把最终的质量作为突破口,因为不具备条件。如果结合教师的特点,选择师资力量强的科目,更能快速地实现价值。任何的成功都会给教师队伍、给学生、给家长带来激励与鼓舞,这又会成为不断前行的新动力。如果接手一所老校,更要进行梳理分析,发挥所长,激励士气,整体推进。路径不是固定的,是校长对向着目标前行的道路做出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这需要校长对现实情境有深刻的认识,对未来的目标有准确的把握,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与阶段有清醒的规划。这样,学校就能不断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基于实际,创建学校文化 要建立的学校绝对不是瞬间的美丽存在,每一位校长都期盼自己所领导的学校不仅现在、而且将来都要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学校要获得源源不断的生长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文化——长期的學校发展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手段与方式,让教师、学生获得稳定的发展基因。学校文化最易表现为外在物化的符号——这是努力建设可以实现的,而内隐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才是学校文化的内核,是浸润着师生行为的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最难以实现的最根本的动因。校长要做播种者,宣传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并且通过日常的行为悄无声息地传递给师生,让他们认同、接受,并且由此出发,创造出更为生动,更为精彩的学校行为,共同创造学校。 基于管理者角色,做学校管理的总指挥
建立制度,规范学校运行的常态 学校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在学校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矛盾、问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校长专业性的差異的分化就在这些具体的事务工作中体现出来。怎样让学校更有效地运行?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然后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制度是对学校的每个人进行约束,大家有行动的准则,不逾越,这就避免了很多问题,可以说制度是文化的基础。学校工作的运行机制是在工作中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知道自己该承担什么,该对什么负责,只有这样,组织内部的运行才能正常进行。学校的工作有了常态的运作模式,学校的发展就有了正常的秩序,在此基础上,其他的变革才有可能。
准确定位,整合上下联动的力量 学校是一级组织,一个组织的发展需要领导人的努力,更需要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为之努力奋斗。不仅要突出个体,更要寻求整体的效益,这需要各个层级之间的密切配合,也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各层级之间要分清履职的要点。校长室更多思考总体的构想路径、策略、机制等相对宏观的问题;各职能处室要领会意图,拿出具体的操作方案,更重要的是保证实施的效果;教师层面原则上要保证创造性地实现方案的效果,并反思与验证方案,对行动的评价提供数据和经验的参考。
善用资源,提升学校的综合效能 现代学校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这是现代学校区别于传统的学校的特征之一。开放意味着各种因素会影响学校,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适应这种改变,面对现实的情境,在现实的情境中寻找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努力发掘社区的资源优势。学校所处的社区不同,社区的资源不尽相同。学校领导对资源的认识与把握是建设优质学校重要的能力。借力发展,顺势而为,会让学校缩短成长的周期,弥补学校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从而获得良性的发展。
努力发掘家长的资源优势。家长是学校相对稳定的社会资源。因为特殊的身份与关系,家长是学校的隐形的建设者。校长要善于开放学校的部分管理权限,建立一种机制,畅通一种渠道,让家长积极介入学校的管理,有参与权,有发言权,有监督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家长变成学校建设的资源库、同盟军、智囊团,那么学校就会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获得持续稳定的支持。
现代学校制度是教育现代化的学校治理的有力凭借,需要依靠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一切支持、理解教育的人的不懈努力。校长要努力适应并积极面对这种新的形势下教育变革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己任,开拓进取,努力办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汉江路小学)
基于教育者角色,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校长应该是学术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桥梁,也就是说,校长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立足把正确的、先进的理论转化为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实践的生产力。这不仅需要校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具备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成果的能力。具体地说,校长需要在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带领教师研究实践操作层面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略,让教育理论在实践的层面有可以研究反思的实践案例,一步步验证试验的可行性和从中可以提取的有价值的做法,以便试验结束后的分析、总结和推广。
课程研发与设计的能力 学校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借助课程才能得以实现。课程既是试验的目的承载,更是理论落地生根的抓手。作为校长,抓学校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抓课程改革,所以课程的研发与设计能力是校长最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
一是课程的目标导向要清晰。课程是为目标服务的,是教育思想、学校文化建设目标的具体化的操作,所以课程的设计与研发要围绕学校办学目标进行。学校整体的办学思想是第一位的,下面有课程,环境、制度等支撑。
二是课程的实践价值要凸显。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所以课程开发一定是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在比较清醒地认识社会、时代对于人的要求的基础上展开的实验性研究,这项研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素养会更好地发展。这样研发的课程必然是有前瞻性的,也一定会成功。
三是课程的具体设计要综合。课程最早的意思是跑道,现在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成课程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方向,是立足于未来的公民的培养。现实的情境下,学生被学科的知识性学习绑架,学习的时间被肢解,所以负担越来越重。但是知识的学习与素养的形成不是一回事,虽然之间的联系很密切。在课程研制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外界认识整体性的特点,充分考虑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对于学生个体的影响,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开发研制的课程才有时间的价值,才能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综合的影响。
课程评价与改革的能力 课程的研发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课程的实施是第二步。怎么理性地认识课程的效益,需要课程评价。课程评价要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将没有新课程的介入和实施新课程以后的学生进行对比性实验研究,进行观察与数据分析,这是课程评价的最基本的方式。数据和观察的结果会让实验有更多的科学性,从而保障课程评价的理性。对课程做出客观评价之后,需要对研发的课程进行再认识。有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直接经验,更有了实验统计的数据分析,课程的评价就具有了理性的价值。这时候学校还要组织教师,对研发的课程再度认识、修改,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变革、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实际中,教师是课程最重要的开发者,但是,教学改革要获得成功,离不开学生——学习者本身。课程研发出来只是提供一种可能,实现课程意义的只能是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保证实现课程意义的关键。研究学生的学习,研究与课程更适合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异常重要。学习有一般性的规律,更有每门学科的独特学习方法,这些需要教育者发现并且引导。对于新研发的课程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和学生一起调适,最后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实现课程的意义。
基于领导者角色,做学校发展的设计师
都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专业的校长对于学校是不能缺位的。对学校发展方向的宏观把握,对学校文化的整体设计,对学校发展的路径的设计,对教师队伍的打造等,这些都是校长的工作。这些工作会涉及学校发展的方向与速度,也是校长专业素养的直接体现。
基于实际,构建学校愿景 校长的专业性还表现在对学校目标的清晰准确的定位上,而对于学校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与合理定位,也就是对学校发展的愿景进行描述。校长要研究学校的现实情境,并且对学校的自身优势和资源进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对学校的发展做出理性的思考,并且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与设计,制定出方案,形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这样的愿景会成为学校发展的共同目标。目标的清晰对于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凝聚力量,另一方面,美好的愿景有激励的作用,大家为了美好的明天自然会更加努力地奋斗前行,更加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中去,为理想奉献出更大的热情。
基于实际,明确发展路径 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行的方向,但是向着目标前行,仍旧有路径的选择问题。怎样去选择路径呢?基于实际。要结合教师队伍、社区资源、学生特点选择主攻方向。新学校在发展阶段显然不能把最终的质量作为突破口,因为不具备条件。如果结合教师的特点,选择师资力量强的科目,更能快速地实现价值。任何的成功都会给教师队伍、给学生、给家长带来激励与鼓舞,这又会成为不断前行的新动力。如果接手一所老校,更要进行梳理分析,发挥所长,激励士气,整体推进。路径不是固定的,是校长对向着目标前行的道路做出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这需要校长对现实情境有深刻的认识,对未来的目标有准确的把握,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与阶段有清醒的规划。这样,学校就能不断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基于实际,创建学校文化 要建立的学校绝对不是瞬间的美丽存在,每一位校长都期盼自己所领导的学校不仅现在、而且将来都要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学校要获得源源不断的生长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文化——长期的學校发展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手段与方式,让教师、学生获得稳定的发展基因。学校文化最易表现为外在物化的符号——这是努力建设可以实现的,而内隐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才是学校文化的内核,是浸润着师生行为的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最难以实现的最根本的动因。校长要做播种者,宣传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并且通过日常的行为悄无声息地传递给师生,让他们认同、接受,并且由此出发,创造出更为生动,更为精彩的学校行为,共同创造学校。 基于管理者角色,做学校管理的总指挥
建立制度,规范学校运行的常态 学校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在学校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矛盾、问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校长专业性的差異的分化就在这些具体的事务工作中体现出来。怎样让学校更有效地运行?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然后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制度是对学校的每个人进行约束,大家有行动的准则,不逾越,这就避免了很多问题,可以说制度是文化的基础。学校工作的运行机制是在工作中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知道自己该承担什么,该对什么负责,只有这样,组织内部的运行才能正常进行。学校的工作有了常态的运作模式,学校的发展就有了正常的秩序,在此基础上,其他的变革才有可能。
准确定位,整合上下联动的力量 学校是一级组织,一个组织的发展需要领导人的努力,更需要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为之努力奋斗。不仅要突出个体,更要寻求整体的效益,这需要各个层级之间的密切配合,也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各层级之间要分清履职的要点。校长室更多思考总体的构想路径、策略、机制等相对宏观的问题;各职能处室要领会意图,拿出具体的操作方案,更重要的是保证实施的效果;教师层面原则上要保证创造性地实现方案的效果,并反思与验证方案,对行动的评价提供数据和经验的参考。
善用资源,提升学校的综合效能 现代学校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这是现代学校区别于传统的学校的特征之一。开放意味着各种因素会影响学校,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适应这种改变,面对现实的情境,在现实的情境中寻找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努力发掘社区的资源优势。学校所处的社区不同,社区的资源不尽相同。学校领导对资源的认识与把握是建设优质学校重要的能力。借力发展,顺势而为,会让学校缩短成长的周期,弥补学校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从而获得良性的发展。
努力发掘家长的资源优势。家长是学校相对稳定的社会资源。因为特殊的身份与关系,家长是学校的隐形的建设者。校长要善于开放学校的部分管理权限,建立一种机制,畅通一种渠道,让家长积极介入学校的管理,有参与权,有发言权,有监督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家长变成学校建设的资源库、同盟军、智囊团,那么学校就会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获得持续稳定的支持。
现代学校制度是教育现代化的学校治理的有力凭借,需要依靠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一切支持、理解教育的人的不懈努力。校长要努力适应并积极面对这种新的形势下教育变革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己任,开拓进取,努力办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汉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