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ang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和对自身完整人格的塑造。历史课程改革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珍视人的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精神,它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和意义的精神。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和对自身完整人格的塑造。笔者认为:历史课程改革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一、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历史人物的事迹入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的创新。
  首先,历史史实可以作为榜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例如: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创造性地提出“皇帝”一词,并沿用后代;他统一的度量衡、货币成为后代商品交换的标准;他修筑的长城成为几百年来中国人抵御外辱的重要手段。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就是对孔子等先秦儒家思想的改进与创新。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如: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从一个角度评价历史人物,也以通过不同主题的选定来学习同一阶段的历史,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个性的塑造,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从而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例如历史与现实的关联。《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二、进行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传统道德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情感教育。历史学科作为文科范畴,一直进行的是人文情感的教育,但是理性的体验与人文的情感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融相通的。理性的体验一定是人的感受,而人文的情感也一定要赋予理性的判断。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古代仁人志士,他们光辉业绩、生动感人故事以及他们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道德情感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素得很好的素材。
  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热情好奇的青少年。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
  历史教材中关于古人对权威的批判、对真理的不断追求,成为今天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体验。如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浑天说,研制浑天仪,撰写天文著作《灵宪》;南北朝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祖冲之创立《大明历》,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天文历法,研制新式天文仪器;明朝官员万户,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世界第一人,等等。通过古人不断追求真理的史实,这种科学情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对科学的信仰和对真理的追求,形成良好的人格,为今后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做准备。这种科学情感可以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学习历史,提出历史问题,解决问题,历史才会进步,时代才会前进。
  
  三、体现美育教育
  
  历史学科中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不仅是万里长城的雄壮,更应该是无数劳动者建造的辉煌和先烈们为保卫家乡所付出的艰辛。如此,历史教学当中的人物、故事、作品、成就等都会成为美的象征与代表,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去感受它们,用真实的感情去理解它们。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美的情境,情景给人联想,使学生用想像贴近历史,感受历史。在评价历史的过程中,让学生用美的理念联系历史,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创造美。
其他文献
摘 要:夸美纽斯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夸美纽斯是活在他那个时代的现代人,他提出的许多教学思想都具有前瞻性、现代性,我们当代遇到的许多教育问题都可以从他的思想那里寻得解决问题的思路。重读夸美纽斯,再析其教育思想,意义非凡。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学原则;教学秩序    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改革家。他第一次探索了教育的规律,写了近代第一部教育学;第一次
期刊
摘 要: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教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能力。  关键词:语文;想像;联想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穷的,它可以创造一切。”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思维是一种能力,所以可以培养;思维又是一种习惯,所以可以训练。新课标要求,
期刊
摘 要:关于文艺作品对读者的作用,古今中外各家都有着大致相似的看法,诸如审美作用、净化作用、娱乐作用、激励作用等,只是提法和理解不同而已。其实文艺作品对读者的作用只有一种,即丰富和充实人的心灵的作用,这一作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文艺作用;表现形式;激励;滋养个性;审美娱乐    谈到文艺作品对读者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文艺批评家各有不同的表达而又大致相似的看法,如审美作用、净化作用、
期刊
摘 要:从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的视角,分析了脚斗士、跆拳道、柔道和摔跤等身体对抗性项目目前的竞技水平,探讨在我国身体对抗性项目竞技水平普遍提高的新格局下,同属于技术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的新型项目的脚斗士运动的发展趋势,认为我国脚斗士运动应该在项群理论的指导下,借鉴跆拳道、散打等优势项目的特点,实现训练、比赛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最终使“脚斗士”这项民间传统的运动发展。  关键词:项群训练理论;脚斗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当今高校固定的专业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扩大的求知欲望和适应复杂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专业教学以外的第二课堂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已日益成为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所以正确引导大学生进第二课堂对大学校园文化形成可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第二课堂;大学校园文化;互动作用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当今高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对实用艺术品有效的法律保护模式。本文赞同“双重保护”模式。修改著作权法,将实用艺术品明确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对于符合外观设计保护的实用艺术品同时给予外关设计的专利保护。可以规定让当事人进行自由选择,这样可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使得实用艺术品的法律保护本身也达到一种市场的均衡。当然,根据权利竞合理论,虽然实用艺术作品的权利人获得双重保护,但当权利被侵害时,只能选择一种法律制
期刊
摘 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践能力,营造宽松氛围,创设创新大环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潜能,做好教学设计,培养创新思维,改革教材体系,培养创新能力,鼓励赏识学生,体验创新乐趣,注重社会实践培训,发挥创新能力等渗透在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技能;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期刊
摘 要:嵇康一生不满于黑暗现实,抨击时政,从而纵情山水,“越名教而任自然”,桀骜不驯,任性遂志,向往隐逸生活,希望遗世独立,超然世外。但因着其“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性格脾气,他终究无法摆脱对是非的评判,对真理的追求,对真善美的执著,无法对世事真正的忘情,不闻不管不问……对世事的挂念,是他今生无法摆脱的眷恋。也因此,其在欲超脱而不能的两难困境中纠结挣扎了一生。  关键词:隐逸;超脱;本性
期刊
摘 要:赛艇比赛的核心是速度,没有速度就不会有优异的成绩,而要提高速度,增强速度力量是关键措施之一。本文从理论角度,并结合训练实践,较全面地分析了赛艇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成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赛艇;速度力量;柔韧性    力量素质是各项运动项目的基础,尤其是快速力量是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赛艇比赛成绩的重要途径。多年以来,赛艇的训练方法也经历了考验,成绩也有很大
期刊
摘 要:教育见习是高等师范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学校真实教学情境熏陶,巩固专业知识,探究理论联系实际,发展专业技能,形成专业认知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实中它是教育教学领域的薄弱环节。追寻其原因,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现实原因,正是这种认识,使课堂教学和教育实习脱节,形成当下教育的缺憾,同时也为我们实施教育见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关键词:教育见习;重要环节;认知技能;教师角色    E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