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会有大出息
妹妹曲琦从小就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所以,作为姐姐,我更多时候都觉得爸爸妈妈生下我,是为了突出妹妹的优秀。我们之间仅差了两岁,从小学到高中,我都很有幸被称为“曲琦的姐姐”。包括那个我好不容易情窦初开暗恋的男孩,真正交往之后才知道,他接近我,竟然是为了缩短与曲琦之间的距离。得知真相后,我哭得很惨。而曲琦,在那个男孩终于鼓足勇气向她表白时,给了那男孩一记响亮的耳光。我得知后,在内心里彻底向小我两岁的她屈服,我终是不如她,没她聪明漂亮,更重要的是,没有她那样果敢。
高中毕业后,我读了师专,两年后,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曲琦则进了名牌大学,毕业后被保送至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MBA,毕业后便留在了美国。她每年会回来一次,带着父母和我出去旅游,忙着和她的同学们聚会。她永远那么热情,充满活力,不管到哪里,都是那么耀眼。所以,爸妈也时常感慨,其实,孩子不必太优秀,一旦她很出色,这个孩子更多时候就已经不属于父母了。
每当爸妈说这句话时,我内心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至少我是属于父母的。这些年,我离开他们最长的时间不过一星期,就算是读师专时,我也是每周必回家的那一个,带回脏衣服,带着对学校伙食的满腔抱怨。有时,爸爸妈妈也会说:“曲哲,你啥时才像妹妹一样独立?”问得久了,我终于有了答案,我说:“我要是像她一样独立,这个家就彻底地空巢了。”
很多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比如我对父母的依赖,渐渐让他们习惯了对我凡事照顾;比如曲琦始终如一的优秀与离家,渐渐让爸妈对她凡事放心。
我结婚的那一天,曲琦是从天而降的。本来之前,她因为工作的原因是走不开的,但她还是回来了。婚礼当天,在更衣室,老公抱怨我选的那套礼服不好看,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一边帮我换衣服的曲琦却火冒三丈,她说:“你但凡有点大局意识,就不会在这样的场合下,发出这样无谓的抱怨。我姐可以因为爱你而忽略你所有的缺点,但我必须告诉你,想让我叫你一声姐夫,你就得有个男人的样子。我姐宽容,但我并不好惹。”
这就是娘家人的含义吧,尽管我也知道小妹在那样的场合说那样的话并不合适,可是,我明白,久经江湖的她当然知道什么是礼貌教养,她只不过用这种方式,变相地保护我、支持我,一如当年。
而我,似乎也在渐渐习惯,习惯了她强势的保护,尽管她是妹妹。
成功的妹妹背后那个失败的姐姐
女儿两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我的天塌了。女儿3岁时,我的婚姻危机重重,而我拒绝离婚,不是为了家的完整,只是不想让那个男人如此轻松地一走了之。
这时,妹妹回国了。本来以为,以她的性情,一定会将我女儿的爸爸痛骂甚至痛打一顿,可是,她只是约他出去谈了谈,整个谈话过程友好温和。她劝说我与老公离婚,她甚至为他辩护,她说:“姐,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与其让他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变成一个扭曲的人,还不如让他走,这样,对孩子,对你,还有对他,都是一种解脱。如此较劲,三败俱伤,何必呢?”
终于,我彻底崩溃了,对她大吵大嚷,我说:“你不是我,你当然不知道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是怎样的痛苦。别拿你的一帆风顺来挑战我的千疮百孔,我过的,是你完全不懂的生活,是你永远也体味不到的辛苦与不堪……”
曲琦在国内的那段时间,只要看到她,我就会跟她吵,我本能地认为,是老天作弄,把幸福、聪明、美貌和顺利都给了她,而我则承接了与之相反的那部分不幸。所以,不管是她为女儿找了最好的康复学校,为我买了新的房子,陪着我离了婚,还是她给了我大笔的积蓄,我都没有多少感激。
回美国后,她每天都会打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交新的男朋友,问女儿病情的进展,还会跟我说及美国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情况,每一次,她都会对我说:“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有当你这么希望的时候,你的人生才会真正好起来。老天是给了你一个自闭症的女儿,但也给了你一个做不平凡的妈妈的机会。”
她说得真轻松,只有从来都顺风顺水的人,才会这么去思考问题。可是,我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她在电话里对我进行励志说教,习惯了有时按照她的办法去照顾女儿,当女儿5岁第一次叫妈妈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拨越洋电话给她,在电话里,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有号啕。她在那一边,什么都没问,只是静静地听我哭了半个小时。
这迟来的依依不舍
老爸轰然病倒时,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曲琦打电话。她很快回来了,一切都变得井然,老爸终于被抢救了过来,生活却从此再难自理。我扑在老爸的身上,哭得死去活来,一半为老爸,一半为此后动荡的日子。而曲琦,只是站在窗前,静静地望着窗外。
老爸出院后,曲琦请了一位护工,月薪5000元,据说这位护工是专门学习血栓病人护理的。曲琦回美国前,给了我一笔钱,她说:“姐,你永远别为钱发愁,有我呢。”我说:“我知道,你有钱,爸妈辛苦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儿,就是为了让她拿出最多的钱,在他们最需要她的时候,离他们十万八千里。而那个不优秀的,当然就是端屎端尿的命了。”
曲琦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那次回美国,她是一个人走的,没有让任何人送行。
回了美国的曲琦每天都会跟家里请来的护工视频,教护工一些护理的常识和美国经验,也会给我打电话,依然乐天地认为我会找到真爱,全然不顾我的反问:“拖着自闭症的女儿和日渐年迈的老爸老妈,我拿什么遇?”
但我还是幸运地遇到了,在陪女儿做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外科医生,离异,高大,帅气,怎么看都不应该是属于我的那一款。他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但他追的人却是我,他说:“只有一个像你这样经历了生活的人,才能够懂我,才能够让我懂。没有什么比彼此懂得更珍贵。”
一切,都来得那么意外而直接,没有仪式,我们只是领了一纸结婚证,然后,他拿出两张飞往洛杉矶的机票,把蜜月之旅变成了探亲之旅。
我来到了传说中的美利坚,在机场,曲琦喜极而泣。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自成年之后,我第一次见她哭。
为期10天的蜜月之旅,曲琦一直陪着我们。晚上,我们玩了一天累得睡熟了,夜半上卫生间,看到她书房的灯还亮着。灯光下的曲琦看上去很疲惫,我第一次产生了心疼的感觉。3天后,我在凌晨时分敲了她的门,只是突然想问她为什么还是一个人。
接过我刚刚烧开的热水,曲琦的眼睛居然有几分潮湿。“曲琦,为什么还是一个人?”我终于艰难开口。
而这个开头,终于牵出万千往事。曲琦说起第一次来美国时,飞机一起飞,眼泪就再也没有停过,说起金融风暴的那两年,自己先后两次惨遭公司裁员,说起与自己大学同学的那场苦恋,说起每年春节,不能回家,除夕之夜流泪到天明,却不敢给家里打电话。那夜,我看到了另外一个曲琦,虽然陌生,却令我亲切的妹妹。这些年,我习惯了接受来自妹妹的支撑,从不曾想过,谁的日子都是问题叠着问题,烦恼继续着烦恼的。亲人之间的倾诉有时可能于事无补,可是,倾诉不就是最好的帮助吗?
离开美国的前一夜,我们都喝醉了,喝醉之后,抱头痛哭。姐妹多年,这样的依依不舍来得真的是太迟了。
归国后,我每天都会准时地打电话给曲琦,我终于在岁月里,准确地找到了一个姐姐的角色定位,有些唠叨,有些市侩,有些家长作风似的强势……一天,她在电话里的声音透着感冒的鼻音,我在一遍遍叮嘱她要吃药之后,终于鼓足勇气对她说:“妹,回国吧。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妹妹,我想跟你一起逛街,想给你做饭吃,想帮你挑选合适的男朋友,想帮你带孩子。还有,爸妈年事渐高,我需要有你在身边,跟我一起面对生老病死。我害怕……”
电话的那一边,曲琦只说了一句:“姐,你把我坚强的翅膀打湿了。”
半年后,曲琦回国了,以一个美籍华人的身份。很快有了一份收入颇高的工作,有了属于她的小圈子,我也终于成了她生命圈子里的一部分,可以做饭给她吃,可以说烦恼给她听,可以在自己需要时,第一个电话打给她。也许我不是她最好的朋友,可是,我知道,我会保护她,用我的方式,以一个姐姐的身份。
编辑 / 杨世莹
妹妹曲琦从小就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所以,作为姐姐,我更多时候都觉得爸爸妈妈生下我,是为了突出妹妹的优秀。我们之间仅差了两岁,从小学到高中,我都很有幸被称为“曲琦的姐姐”。包括那个我好不容易情窦初开暗恋的男孩,真正交往之后才知道,他接近我,竟然是为了缩短与曲琦之间的距离。得知真相后,我哭得很惨。而曲琦,在那个男孩终于鼓足勇气向她表白时,给了那男孩一记响亮的耳光。我得知后,在内心里彻底向小我两岁的她屈服,我终是不如她,没她聪明漂亮,更重要的是,没有她那样果敢。
高中毕业后,我读了师专,两年后,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曲琦则进了名牌大学,毕业后被保送至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MBA,毕业后便留在了美国。她每年会回来一次,带着父母和我出去旅游,忙着和她的同学们聚会。她永远那么热情,充满活力,不管到哪里,都是那么耀眼。所以,爸妈也时常感慨,其实,孩子不必太优秀,一旦她很出色,这个孩子更多时候就已经不属于父母了。
每当爸妈说这句话时,我内心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至少我是属于父母的。这些年,我离开他们最长的时间不过一星期,就算是读师专时,我也是每周必回家的那一个,带回脏衣服,带着对学校伙食的满腔抱怨。有时,爸爸妈妈也会说:“曲哲,你啥时才像妹妹一样独立?”问得久了,我终于有了答案,我说:“我要是像她一样独立,这个家就彻底地空巢了。”
很多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比如我对父母的依赖,渐渐让他们习惯了对我凡事照顾;比如曲琦始终如一的优秀与离家,渐渐让爸妈对她凡事放心。
我结婚的那一天,曲琦是从天而降的。本来之前,她因为工作的原因是走不开的,但她还是回来了。婚礼当天,在更衣室,老公抱怨我选的那套礼服不好看,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一边帮我换衣服的曲琦却火冒三丈,她说:“你但凡有点大局意识,就不会在这样的场合下,发出这样无谓的抱怨。我姐可以因为爱你而忽略你所有的缺点,但我必须告诉你,想让我叫你一声姐夫,你就得有个男人的样子。我姐宽容,但我并不好惹。”
这就是娘家人的含义吧,尽管我也知道小妹在那样的场合说那样的话并不合适,可是,我明白,久经江湖的她当然知道什么是礼貌教养,她只不过用这种方式,变相地保护我、支持我,一如当年。
而我,似乎也在渐渐习惯,习惯了她强势的保护,尽管她是妹妹。
成功的妹妹背后那个失败的姐姐
女儿两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我的天塌了。女儿3岁时,我的婚姻危机重重,而我拒绝离婚,不是为了家的完整,只是不想让那个男人如此轻松地一走了之。
这时,妹妹回国了。本来以为,以她的性情,一定会将我女儿的爸爸痛骂甚至痛打一顿,可是,她只是约他出去谈了谈,整个谈话过程友好温和。她劝说我与老公离婚,她甚至为他辩护,她说:“姐,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与其让他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变成一个扭曲的人,还不如让他走,这样,对孩子,对你,还有对他,都是一种解脱。如此较劲,三败俱伤,何必呢?”
终于,我彻底崩溃了,对她大吵大嚷,我说:“你不是我,你当然不知道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是怎样的痛苦。别拿你的一帆风顺来挑战我的千疮百孔,我过的,是你完全不懂的生活,是你永远也体味不到的辛苦与不堪……”
曲琦在国内的那段时间,只要看到她,我就会跟她吵,我本能地认为,是老天作弄,把幸福、聪明、美貌和顺利都给了她,而我则承接了与之相反的那部分不幸。所以,不管是她为女儿找了最好的康复学校,为我买了新的房子,陪着我离了婚,还是她给了我大笔的积蓄,我都没有多少感激。
回美国后,她每天都会打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交新的男朋友,问女儿病情的进展,还会跟我说及美国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情况,每一次,她都会对我说:“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有当你这么希望的时候,你的人生才会真正好起来。老天是给了你一个自闭症的女儿,但也给了你一个做不平凡的妈妈的机会。”
她说得真轻松,只有从来都顺风顺水的人,才会这么去思考问题。可是,我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她在电话里对我进行励志说教,习惯了有时按照她的办法去照顾女儿,当女儿5岁第一次叫妈妈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拨越洋电话给她,在电话里,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有号啕。她在那一边,什么都没问,只是静静地听我哭了半个小时。
这迟来的依依不舍
老爸轰然病倒时,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曲琦打电话。她很快回来了,一切都变得井然,老爸终于被抢救了过来,生活却从此再难自理。我扑在老爸的身上,哭得死去活来,一半为老爸,一半为此后动荡的日子。而曲琦,只是站在窗前,静静地望着窗外。
老爸出院后,曲琦请了一位护工,月薪5000元,据说这位护工是专门学习血栓病人护理的。曲琦回美国前,给了我一笔钱,她说:“姐,你永远别为钱发愁,有我呢。”我说:“我知道,你有钱,爸妈辛苦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儿,就是为了让她拿出最多的钱,在他们最需要她的时候,离他们十万八千里。而那个不优秀的,当然就是端屎端尿的命了。”
曲琦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那次回美国,她是一个人走的,没有让任何人送行。
回了美国的曲琦每天都会跟家里请来的护工视频,教护工一些护理的常识和美国经验,也会给我打电话,依然乐天地认为我会找到真爱,全然不顾我的反问:“拖着自闭症的女儿和日渐年迈的老爸老妈,我拿什么遇?”
但我还是幸运地遇到了,在陪女儿做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外科医生,离异,高大,帅气,怎么看都不应该是属于我的那一款。他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但他追的人却是我,他说:“只有一个像你这样经历了生活的人,才能够懂我,才能够让我懂。没有什么比彼此懂得更珍贵。”
一切,都来得那么意外而直接,没有仪式,我们只是领了一纸结婚证,然后,他拿出两张飞往洛杉矶的机票,把蜜月之旅变成了探亲之旅。
我来到了传说中的美利坚,在机场,曲琦喜极而泣。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自成年之后,我第一次见她哭。
为期10天的蜜月之旅,曲琦一直陪着我们。晚上,我们玩了一天累得睡熟了,夜半上卫生间,看到她书房的灯还亮着。灯光下的曲琦看上去很疲惫,我第一次产生了心疼的感觉。3天后,我在凌晨时分敲了她的门,只是突然想问她为什么还是一个人。
接过我刚刚烧开的热水,曲琦的眼睛居然有几分潮湿。“曲琦,为什么还是一个人?”我终于艰难开口。
而这个开头,终于牵出万千往事。曲琦说起第一次来美国时,飞机一起飞,眼泪就再也没有停过,说起金融风暴的那两年,自己先后两次惨遭公司裁员,说起与自己大学同学的那场苦恋,说起每年春节,不能回家,除夕之夜流泪到天明,却不敢给家里打电话。那夜,我看到了另外一个曲琦,虽然陌生,却令我亲切的妹妹。这些年,我习惯了接受来自妹妹的支撑,从不曾想过,谁的日子都是问题叠着问题,烦恼继续着烦恼的。亲人之间的倾诉有时可能于事无补,可是,倾诉不就是最好的帮助吗?
离开美国的前一夜,我们都喝醉了,喝醉之后,抱头痛哭。姐妹多年,这样的依依不舍来得真的是太迟了。
归国后,我每天都会准时地打电话给曲琦,我终于在岁月里,准确地找到了一个姐姐的角色定位,有些唠叨,有些市侩,有些家长作风似的强势……一天,她在电话里的声音透着感冒的鼻音,我在一遍遍叮嘱她要吃药之后,终于鼓足勇气对她说:“妹,回国吧。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妹妹,我想跟你一起逛街,想给你做饭吃,想帮你挑选合适的男朋友,想帮你带孩子。还有,爸妈年事渐高,我需要有你在身边,跟我一起面对生老病死。我害怕……”
电话的那一边,曲琦只说了一句:“姐,你把我坚强的翅膀打湿了。”
半年后,曲琦回国了,以一个美籍华人的身份。很快有了一份收入颇高的工作,有了属于她的小圈子,我也终于成了她生命圈子里的一部分,可以做饭给她吃,可以说烦恼给她听,可以在自己需要时,第一个电话打给她。也许我不是她最好的朋友,可是,我知道,我会保护她,用我的方式,以一个姐姐的身份。
编辑 / 杨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