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发展能力和培养感情,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学生终身受用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前新课改中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还要鼓励活跃思维,学会合作交流,形成知识与技能的互补。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
一、培养自信乐观的习惯
新课标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小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家长的溺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应付升学,多数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受到冷落、批评,在学习上信心不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深入。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确立自信心,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要学会欣赏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 要始终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戴朵花。这样推动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出像欧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的那种豪迈的自信来!
二、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阶段必须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老师死教、学生死学的学习方式,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学会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不断强化、巩固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和学习深度,真正促使他们形成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要合理搭配学习小组,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对学生富有创意的观点要积极评价、热情鼓励,以激励性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自主讨论、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在合作学习中,作为教师要明确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有了获得成功的学习机会和交流空间,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
三、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丰富语言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博学。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四、养成合群友善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辈们如同捧托太阳般侍奉着,养尊处优,娇生惯养,导致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到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了身体健康。
我们应该在班级日常活动和教学中注意引导,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引导他们在融洽的班集体中愉快地生活,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要灌输平等待人的意识,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都必须平等相处,及时指出每个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同时多表扬那些在班集体中和同学友善相处的孩子,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并非高人一等。学生在学校应尊敬老師、团结同学,学会尊重他人,对人要友善随和。在家里应尊重长辈,友善地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在学校集体活动中知道应该想到别人,遇事要互相商量,开朗大方,懂得友爱谦让,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尊重别人意见的习惯。
五、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
古人云: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只要能够勤劳,即使是天赋差一些,也会把工作学习搞好、在事业上做出成绩。
在现在的教育中,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最简单的是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做起。要教育学生在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自己洗衣服、学做饭、打扫房间。要引导学生做到:吃饭时不剩饭,饭菜不随意扔掉;用水时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用完后要关紧水龙头;不丢弃没写完的作业本和纸张,可以留做草稿纸或他用,养成双面用纸的好习惯;生活中注意节电,光线充足时不开灯,充分利用自然光,随手关灯,人走灯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从而自觉地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品格,坚决拒绝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质要求,向他们解释拒绝的理由。从小就应该灌输一些理财观念,让他们懂得挣钱的艰辛,让他们学会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在花钱的时候领悟财富的真谛。
总之,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科技、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与挑战日益激烈。而众多竞争的核心是人的竞争,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将是国民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之核心是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赖于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培养自信乐观的习惯
新课标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小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家长的溺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应付升学,多数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受到冷落、批评,在学习上信心不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深入。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确立自信心,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要学会欣赏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 要始终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戴朵花。这样推动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出像欧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的那种豪迈的自信来!
二、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阶段必须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老师死教、学生死学的学习方式,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学会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不断强化、巩固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和学习深度,真正促使他们形成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要合理搭配学习小组,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对学生富有创意的观点要积极评价、热情鼓励,以激励性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自主讨论、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在合作学习中,作为教师要明确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有了获得成功的学习机会和交流空间,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
三、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丰富语言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博学。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四、养成合群友善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辈们如同捧托太阳般侍奉着,养尊处优,娇生惯养,导致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到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了身体健康。
我们应该在班级日常活动和教学中注意引导,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引导他们在融洽的班集体中愉快地生活,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要灌输平等待人的意识,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都必须平等相处,及时指出每个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同时多表扬那些在班集体中和同学友善相处的孩子,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并非高人一等。学生在学校应尊敬老師、团结同学,学会尊重他人,对人要友善随和。在家里应尊重长辈,友善地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在学校集体活动中知道应该想到别人,遇事要互相商量,开朗大方,懂得友爱谦让,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尊重别人意见的习惯。
五、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
古人云: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只要能够勤劳,即使是天赋差一些,也会把工作学习搞好、在事业上做出成绩。
在现在的教育中,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最简单的是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做起。要教育学生在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自己洗衣服、学做饭、打扫房间。要引导学生做到:吃饭时不剩饭,饭菜不随意扔掉;用水时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用完后要关紧水龙头;不丢弃没写完的作业本和纸张,可以留做草稿纸或他用,养成双面用纸的好习惯;生活中注意节电,光线充足时不开灯,充分利用自然光,随手关灯,人走灯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从而自觉地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品格,坚决拒绝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质要求,向他们解释拒绝的理由。从小就应该灌输一些理财观念,让他们懂得挣钱的艰辛,让他们学会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在花钱的时候领悟财富的真谛。
总之,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科技、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与挑战日益激烈。而众多竞争的核心是人的竞争,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将是国民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之核心是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赖于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