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构建高效的新型课堂,则可引入有效的教学理念,指导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而分层教学理念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重要教学理念,实际上这一教学理念已经在许多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是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的实践经验却并不多。因此,在愈来愈重视教学创新改革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可融合分层教学理念,构建相应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改革 分层教学 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显著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则要考虑到其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实际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在因材施教和分层教育等原则基础上探索相应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分层教学方式得到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小学数学教师可结合学生实情,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分层教育下得到合适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现状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指教师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等等因素,对其进行等级的划分,并采取合理的区别对待教育措施,让学生在差异化的教育模式下获得合适的发展。这一教学方式也可以被称为分组教学或者能力分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结合不同等级水平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而这一教学方式被运用在小学数学中,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教学问题。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协调度比较低。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具有良好的互动与沟通,要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欲望,同时教师自身也被点燃教师热情,发挥自己的教学潜力,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1]。
其次,有些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其教学观念还具有一定的陈旧性。而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性不足的情况下,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很难彻底地将学生当成是数学课堂上的中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分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难以真正融入到相应的教学氛围中,降低了数学课的教学实效性。
最后,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的分层教学活动不够合理,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在学生的学习态度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从满足小学生实际认知需要出发,让学生可以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真正获得符合自己需要的数学知识,使其产生学习愉悦感与成就感。只是教师却疏忽了这一点,更多的只是遵循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制定分层教学方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更新教学观念的情况下,探寻分层教学的优化教学策略,以保证分层教学发挥其在课堂上应有的教学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的构建研究
(一)明确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引作用,避免学生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失去学习的方向,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分层教学方案时,也要注重设立与学生实情相符合的分层教学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在数学学习中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2]。
比如在“三角形的特征”一课的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三个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1)根据“一靠二移三画线”这一原则来画三角形的高,即学会从给定的顶点中画出不同三角形的高。(2)根据“一靠二移三画线”这一原则从不同顶点作出不同直角和钝角三角形的高。(3)在第二个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学生要归纳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本质(从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出垂线)。
初级水平的学生可以以第一个学习目标为导向,展开基础的知识学习,中级水平的学生可以以第二个学习目标为导向,高级水平的学生却可以以第三个学习目标作为导向,满足不同等级学生的真正学习需要。
(二)调整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教学内容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授课阶段的分层教学具有最高的难度,也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潜能,为不同等级水平的学生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在这个方面,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与组合,并且注重合理地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坡度,从而满足不同等级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能力。
比如在“乘法简便运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好a×b+c×d这一算式的简便运算数学知识,则可根据不同等级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掌握好a×b+c×d和a+b+c+d之间的区别。这是因为不少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将×写成+,或者对它们两者之间的认识不够清晰,就容易出现计算混淆的问题,所以初级水平的学生需掌握好这一点知识。对于中级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掌握a×b+c×b和(a+c)×b之间的换算,进一步理解乘法簡便运算的知识点。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则可在应用题中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运用,在解题中超越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基于分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练习设计
在练习教学环节,教师也要注重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练习活动中巩固的知识,并适当地挑战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能力[3]。因此,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针对课堂练习进行合理的分层设计。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不同水平的练习题。
首先,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可根据长方体和长方体的长宽高等信息,分别计算其体积。其次,对于中级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道合适的例题:“某建筑物所用的砖长达24cm,宽比长更短,少了8cm,而这个砖的厚度是5cm,请问这块砖所占空间是多大?”最后,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数学习题,如:“某长方体长达3m,宽为2m,高则达到1m,若是将这个高提升1m,那么请问此时的长方体体积为多少?与原来的长方体体积相比,多了多少?”这一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师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读新时期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并将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切实改进分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磊.简述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4.
【2】谢先娥.浅谈分层次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107-108.
【3】林雯浩.关于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160-16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改革 分层教学 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显著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则要考虑到其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实际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在因材施教和分层教育等原则基础上探索相应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分层教学方式得到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小学数学教师可结合学生实情,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分层教育下得到合适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现状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指教师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等等因素,对其进行等级的划分,并采取合理的区别对待教育措施,让学生在差异化的教育模式下获得合适的发展。这一教学方式也可以被称为分组教学或者能力分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结合不同等级水平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而这一教学方式被运用在小学数学中,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教学问题。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协调度比较低。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具有良好的互动与沟通,要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欲望,同时教师自身也被点燃教师热情,发挥自己的教学潜力,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1]。
其次,有些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其教学观念还具有一定的陈旧性。而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性不足的情况下,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很难彻底地将学生当成是数学课堂上的中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分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难以真正融入到相应的教学氛围中,降低了数学课的教学实效性。
最后,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的分层教学活动不够合理,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在学生的学习态度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从满足小学生实际认知需要出发,让学生可以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真正获得符合自己需要的数学知识,使其产生学习愉悦感与成就感。只是教师却疏忽了这一点,更多的只是遵循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制定分层教学方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更新教学观念的情况下,探寻分层教学的优化教学策略,以保证分层教学发挥其在课堂上应有的教学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的构建研究
(一)明确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引作用,避免学生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失去学习的方向,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分层教学方案时,也要注重设立与学生实情相符合的分层教学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在数学学习中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2]。
比如在“三角形的特征”一课的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三个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1)根据“一靠二移三画线”这一原则来画三角形的高,即学会从给定的顶点中画出不同三角形的高。(2)根据“一靠二移三画线”这一原则从不同顶点作出不同直角和钝角三角形的高。(3)在第二个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学生要归纳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本质(从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出垂线)。
初级水平的学生可以以第一个学习目标为导向,展开基础的知识学习,中级水平的学生可以以第二个学习目标为导向,高级水平的学生却可以以第三个学习目标作为导向,满足不同等级学生的真正学习需要。
(二)调整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教学内容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授课阶段的分层教学具有最高的难度,也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潜能,为不同等级水平的学生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在这个方面,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与组合,并且注重合理地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坡度,从而满足不同等级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能力。
比如在“乘法简便运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好a×b+c×d这一算式的简便运算数学知识,则可根据不同等级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掌握好a×b+c×d和a+b+c+d之间的区别。这是因为不少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将×写成+,或者对它们两者之间的认识不够清晰,就容易出现计算混淆的问题,所以初级水平的学生需掌握好这一点知识。对于中级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掌握a×b+c×b和(a+c)×b之间的换算,进一步理解乘法簡便运算的知识点。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则可在应用题中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运用,在解题中超越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基于分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练习设计
在练习教学环节,教师也要注重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练习活动中巩固的知识,并适当地挑战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能力[3]。因此,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针对课堂练习进行合理的分层设计。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不同水平的练习题。
首先,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可根据长方体和长方体的长宽高等信息,分别计算其体积。其次,对于中级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道合适的例题:“某建筑物所用的砖长达24cm,宽比长更短,少了8cm,而这个砖的厚度是5cm,请问这块砖所占空间是多大?”最后,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数学习题,如:“某长方体长达3m,宽为2m,高则达到1m,若是将这个高提升1m,那么请问此时的长方体体积为多少?与原来的长方体体积相比,多了多少?”这一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师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读新时期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并将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切实改进分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磊.简述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4.
【2】谢先娥.浅谈分层次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107-108.
【3】林雯浩.关于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