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历史。在叙述鄂温克民族苦难历史的同时展示了神秘的萨满民俗世界,作品充满浓郁的萨满文化色彩。同时,指出了鄂温克民族如何面对生存现状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萨满文化;万物有灵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一个部落的最后一位族长的妻子为叙述者,描述女主人公九十年的生命历程和鄂温克民族的兴衰史。作者迟子建的故乡大兴安岭是鄂温克、鄂伦春族等信仰萨满教民族的聚居区域,萨满文化在这些民族中有着很深的根基。
一、鄂温克族的萨满文化信仰
在书中迟子建将鄂温克族人的萨满信仰置于中心地位,以大量的笔墨集中描写了两位萨满,使萨满教与萨满文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萨满被认为是这种原始宗教教义最具权威的解释者,能保佑人们平安免除灾难的神灵代表。在狩猎文化中,最突出的便是“万物有灵”论,萨满用他们身上神灵所赋予的法力,出色的演绎了万物有灵。
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元素
(一)万物有灵的信仰观念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主观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形成普遍的自然和图腾崇拜。
1.自然崇拜
鄂温克人生活在大兴安岭,祖祖辈辈依靠山林与河川生息,所以他们对自然的崇拜离不开山水林木,离不开风雨雷电,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恩赐充满敬畏与爱意,小说中族人们对于身边的山林和河流都予以命名。他们坚信这些山岭都有主宰的神灵,隐栖在奇幻的境界,是这些山的主宰神恩赐给猎民丰富的飞禽走兽。人们为此对山神虔诚膜拜。
火与鄂温克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除此之外,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等。
2.动物崇拜
萨满文化中对于动物的崇拜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小说中对动物的崇拜主要表现为对熊和狐的敬畏。“我们崇拜熊,所以吃它的时候要像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上一刻,想让熊的魂灵知道,不是人要吃它们的肉,而是乌鸦”。[1]吃熊肉有很多禁忌,是不能扔熊骨的。妮浩萨满在为熊做风葬仪式的时候,总爱唱一首祭熊的歌,歌中以祖母喻熊,体现出鄂温克人对大自然的无上崇畏之情。
狐在萨满教中极受宠信,是享受叩拜、原祭的动物。小说中描述了在伊万的葬礼上突然出现两名浑身素白,自称是伊万干女儿的姑娘,族人猜测是当年伊万在山中放过的一对白狐来报恩。以传说的形式生动描绘了狐狸的灵性,知恩图报让人称奇,崇拜敬畏之情浸透于字里行间。
(二)跳神仪式的信仰形式
萨满跳神是萨满教最基本的宗教仪式,跳神的职能主要是祈禳与祭祀,为患者治病、为死者祝福等。祭祀是萨满跳神的主要职能。
1.祭祀玛鲁神
一般来说,我们打到熊或堪达罕时,会在尼都萨满的希楞柱里前搭一个三角棚,把动物的头取下,连同它的食管、肝和肺拿到希楞柱里玛鲁神的神位前,铺上树条,从右端开始,依次摆上,再苫上皮子,不让人看见它们,好像是让玛鲁神悄悄地享用它们。[2]
2.治病招魂
治病招魂是萨满最经常、最大量的宗教活动。萨满跳神因为具有驱病消灾的世俗实用功能,满足了人们祈望健康的生存需求,因而在东北民间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
在萨满世界中,受惊吓失魂的事时有发生,这时就要萨满招魂。关于萨满跳神治病作品一开始就讲,尼都萨满给姐姐列娜跳神,除了给人治病还有为驯鹿治病的描写,还有从萨满治病不许点灯、跳神的服饰、法具、神歌和出现神奇效果的细节描写,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了萨满跳神所具有的科学无法回答的神秘力量。
2.超度亡灵
超度亡灵是萨满的又一职能。萨满教的灵魂观念直接影响了北方民族的葬式及葬礼习俗,呈现出特色鲜明的丧葬文化。在书中作者向我们描述了鄂温克族特有的葬式—风葬。“那个时候死去的人,都是风葬的。选择四颗挺直相对的大树,将木杆横在树枝上,做成一个四方的平面,然后将人的尸体头朝北脚朝南放在上面,再覆盖上树枝。”[3]
(三)灵魂不灭
灵魂不灭是萨满教核心观念之一。萨满文化认为,人死后灵魂各有归宿,于是,我们在书中看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我们祖先认为,人离开这个世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在这种灵魂观和死亡观的影响下,鄂温克族的葬礼、葬式及对亡魂的祭奠活动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作家向我们呈现了真实的原始生命形态,表现了他们对生命的独特认识:生命是神灵给予的,神灵有权利决定何时把它们收回,他们平静温和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所以,在灾难面前,拥有了更多的承受和坚忍能力。死被赋予了生命的色彩,达到悲而不悲的境界。
三、萨满文化书写的现实意义
书中最后的描写展示出了现代文明的注入,摧毁了原始的自然风光,曾经的茫茫林海,浩瀚无垠的雪原,如精灵般跳跃的狍子、驯鹿等等,都已难觅踪迹。锐减的森林,裸露的泥土,让鄂温克族走出了世世代代供养他们的自然。但萨满文化却面临失传的危险,妮浩或许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个萨满,因为大部分鄂温克人到布苏定居了,該诞生的萨满没有出现,或许鄂温克族民间文化和萨满文化只能存在于历史文献中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难道总是以一些原始生活的永久消失和民间艺术的流失做代价的吗?通过作品传达出的忧虑和隐痛值得我们反思。
四、结语
在书中,反映了鄂温克民族百年的历史,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对于挖掘和研究萨满文化及鄂温克族民间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先进文明的发展一定要以落后文明的消失为前提吗?一切古老的生活方式需要改变,但一定不能采取生拉硬拽的方式。同时,不断的开发使我们对大自然的索取过多,把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给破坏了,这支部落过着游猎生活,必须在森林里,生存资源的减少只能让他们逐渐退出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他们的生存,可这一切不都是过度的开发和利用所造成的吗?找到人类与自然、现代文明与游牧文明共发展的平衡点是人类的大课题。
注释:
[1][2][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4,43,58.
参考文献
[1]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迟子建,郭力.迟子建与新时期文学——现代文明的伤怀者[J].南方文坛. 2008(01).
[3]迟子建,胡殷红.人类文明进程的尴尬、悲哀与无奈——与迟子建谈长篇新作《额尔古纳河右岸》[J].艺术广角.2006(02).
[4]李昕瞳.《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及其现实意义探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
[5]曾娟.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6]张向东,罗文政.《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文化元素探微[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萨满文化;万物有灵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一个部落的最后一位族长的妻子为叙述者,描述女主人公九十年的生命历程和鄂温克民族的兴衰史。作者迟子建的故乡大兴安岭是鄂温克、鄂伦春族等信仰萨满教民族的聚居区域,萨满文化在这些民族中有着很深的根基。
一、鄂温克族的萨满文化信仰
在书中迟子建将鄂温克族人的萨满信仰置于中心地位,以大量的笔墨集中描写了两位萨满,使萨满教与萨满文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萨满被认为是这种原始宗教教义最具权威的解释者,能保佑人们平安免除灾难的神灵代表。在狩猎文化中,最突出的便是“万物有灵”论,萨满用他们身上神灵所赋予的法力,出色的演绎了万物有灵。
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元素
(一)万物有灵的信仰观念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主观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形成普遍的自然和图腾崇拜。
1.自然崇拜
鄂温克人生活在大兴安岭,祖祖辈辈依靠山林与河川生息,所以他们对自然的崇拜离不开山水林木,离不开风雨雷电,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恩赐充满敬畏与爱意,小说中族人们对于身边的山林和河流都予以命名。他们坚信这些山岭都有主宰的神灵,隐栖在奇幻的境界,是这些山的主宰神恩赐给猎民丰富的飞禽走兽。人们为此对山神虔诚膜拜。
火与鄂温克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除此之外,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等。
2.动物崇拜
萨满文化中对于动物的崇拜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小说中对动物的崇拜主要表现为对熊和狐的敬畏。“我们崇拜熊,所以吃它的时候要像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上一刻,想让熊的魂灵知道,不是人要吃它们的肉,而是乌鸦”。[1]吃熊肉有很多禁忌,是不能扔熊骨的。妮浩萨满在为熊做风葬仪式的时候,总爱唱一首祭熊的歌,歌中以祖母喻熊,体现出鄂温克人对大自然的无上崇畏之情。
狐在萨满教中极受宠信,是享受叩拜、原祭的动物。小说中描述了在伊万的葬礼上突然出现两名浑身素白,自称是伊万干女儿的姑娘,族人猜测是当年伊万在山中放过的一对白狐来报恩。以传说的形式生动描绘了狐狸的灵性,知恩图报让人称奇,崇拜敬畏之情浸透于字里行间。
(二)跳神仪式的信仰形式
萨满跳神是萨满教最基本的宗教仪式,跳神的职能主要是祈禳与祭祀,为患者治病、为死者祝福等。祭祀是萨满跳神的主要职能。
1.祭祀玛鲁神
一般来说,我们打到熊或堪达罕时,会在尼都萨满的希楞柱里前搭一个三角棚,把动物的头取下,连同它的食管、肝和肺拿到希楞柱里玛鲁神的神位前,铺上树条,从右端开始,依次摆上,再苫上皮子,不让人看见它们,好像是让玛鲁神悄悄地享用它们。[2]
2.治病招魂
治病招魂是萨满最经常、最大量的宗教活动。萨满跳神因为具有驱病消灾的世俗实用功能,满足了人们祈望健康的生存需求,因而在东北民间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
在萨满世界中,受惊吓失魂的事时有发生,这时就要萨满招魂。关于萨满跳神治病作品一开始就讲,尼都萨满给姐姐列娜跳神,除了给人治病还有为驯鹿治病的描写,还有从萨满治病不许点灯、跳神的服饰、法具、神歌和出现神奇效果的细节描写,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了萨满跳神所具有的科学无法回答的神秘力量。
2.超度亡灵
超度亡灵是萨满的又一职能。萨满教的灵魂观念直接影响了北方民族的葬式及葬礼习俗,呈现出特色鲜明的丧葬文化。在书中作者向我们描述了鄂温克族特有的葬式—风葬。“那个时候死去的人,都是风葬的。选择四颗挺直相对的大树,将木杆横在树枝上,做成一个四方的平面,然后将人的尸体头朝北脚朝南放在上面,再覆盖上树枝。”[3]
(三)灵魂不灭
灵魂不灭是萨满教核心观念之一。萨满文化认为,人死后灵魂各有归宿,于是,我们在书中看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我们祖先认为,人离开这个世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在这种灵魂观和死亡观的影响下,鄂温克族的葬礼、葬式及对亡魂的祭奠活动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作家向我们呈现了真实的原始生命形态,表现了他们对生命的独特认识:生命是神灵给予的,神灵有权利决定何时把它们收回,他们平静温和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所以,在灾难面前,拥有了更多的承受和坚忍能力。死被赋予了生命的色彩,达到悲而不悲的境界。
三、萨满文化书写的现实意义
书中最后的描写展示出了现代文明的注入,摧毁了原始的自然风光,曾经的茫茫林海,浩瀚无垠的雪原,如精灵般跳跃的狍子、驯鹿等等,都已难觅踪迹。锐减的森林,裸露的泥土,让鄂温克族走出了世世代代供养他们的自然。但萨满文化却面临失传的危险,妮浩或许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个萨满,因为大部分鄂温克人到布苏定居了,該诞生的萨满没有出现,或许鄂温克族民间文化和萨满文化只能存在于历史文献中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难道总是以一些原始生活的永久消失和民间艺术的流失做代价的吗?通过作品传达出的忧虑和隐痛值得我们反思。
四、结语
在书中,反映了鄂温克民族百年的历史,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对于挖掘和研究萨满文化及鄂温克族民间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先进文明的发展一定要以落后文明的消失为前提吗?一切古老的生活方式需要改变,但一定不能采取生拉硬拽的方式。同时,不断的开发使我们对大自然的索取过多,把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给破坏了,这支部落过着游猎生活,必须在森林里,生存资源的减少只能让他们逐渐退出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他们的生存,可这一切不都是过度的开发和利用所造成的吗?找到人类与自然、现代文明与游牧文明共发展的平衡点是人类的大课题。
注释:
[1][2][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4,43,58.
参考文献
[1]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迟子建,郭力.迟子建与新时期文学——现代文明的伤怀者[J].南方文坛. 2008(01).
[3]迟子建,胡殷红.人类文明进程的尴尬、悲哀与无奈——与迟子建谈长篇新作《额尔古纳河右岸》[J].艺术广角.2006(02).
[4]李昕瞳.《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及其现实意义探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
[5]曾娟.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6]张向东,罗文政.《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文化元素探微[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