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 解惑稽疑若有神, 笔端舌底可生春。 绣成烂漫花千杂, 总把金针度与人。 (朱祖延) (二) 杂志刊行如稼穑, 耕耘沐雨州春秋。 镇涛语感奇葩艳, 显驹文成硕果稠。 沙里淘金欣有得, 梦中解惑乐忘忧。 “两为”“双百”冲天翼, 开拓创新赖壮猷。 (注:镇涛即洪镇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显驹即朱显驹,湖北特级教师。) (邓先正) (三) 蓝衫筚路力传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解惑稽疑若有神,
笔端舌底可生春。
绣成烂漫花千杂,
总把金针度与人。
(朱祖延)
(二)
杂志刊行如稼穑,
耕耘沐雨州春秋。
镇涛语感奇葩艳,
显驹文成硕果稠。
沙里淘金欣有得,
梦中解惑乐忘忧。
“两为”“双百”冲天翼,
开拓创新赖壮猷。
(注:镇涛即洪镇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显驹即朱显驹,湖北特级教师。)
(邓先正)
(三)
蓝衫筚路力传薪,
风雨兼程五十春。
叶老题词昭愿景,
茅公翰墨长精神。
催生美论化甘雨,
培育新人仰北辰。
万里江天何浩淼,
百年期盼尽归仁。
(周庆元)
其他文献
现代阐释学认为,任何理解都是历史的,一切理解永远只是相对的。因此,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本文,在过去的文化语境里,我们对它是熟悉的;而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它对我们又有些显得陌生。哪里有陌生的东西,哪里就需要阐释,是谓重读。 工具论和做人论:功利价值、发展价值的实现 把语文与“工具”联在一起,叶老并非始作俑者,但他提出的“语文是工具”的命题却影响最大。这个命题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内涵,总
言为心声。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有几处对话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生存的环境氛围。这里笔者就其中几处发人深思的追问,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祝福》中的追问有四次,不管是祥林嫂与别人间的追问,还是其他人相互间的追问,都与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密切相关。因此,深入分析这四次追问,便成了理解祥林嫂悲剧命运根源和作者创作目的的重要途径。 一、祥林嫂对“我”的追问 此次追问从作者叙述角
高中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老在故纸堆中找材料,老师在文章中看到的材料不是屈原、陶渊明,就是李白、苏东坡,千人一面,没有什么新鲜感,且这样的文章根本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困惑。因而,要想学生的文章出新意,就需要在材料的现实性方面多下功夫。如何解决这个高中生写作中的老难题?需要在平时的写作中注重现实意识的提高,要提高,就要让学生有路子可走。下面笔者结合自己高二、高三两年的教学实际对此问题进行探索。
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长时间内被界定为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作,并被誉为“隐居者的恋歌”,其中认为这是一首充满了消极意识的避世诗歌的也大有人在。在此,笔者将以“空山”为契点,谈谈亦儒亦道亦佛之王维在诗歌中所展现的复杂情怀,其内容、形式上同时兼备的禅宗美学思想,以及对诗歌主旨意义的重新确立。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而不在罗网之中。 ——题 记 《逍遥游》是一篇奇异的文章。构思宏伟,想象奇特,形象的故事蕴生抽象道理的深进而浅出,显熟的常事浸渍玄惑情感的幽入而明达,读来齿生机趣,想来心滋蕴藉,行云流水的文字自然豁显云水无迹的气质。其意大丰而无际,其韵大契而无声,其美大象而无形。百读百解,仁智之见,形似冰炭,深入穷里,互不轩轾。可以说,每一次真正的阅读,都是一次精神的旅程,就像每一次的遥
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需要遵循历史主线,纵观高中语文学科20多年来的教学,在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本学科的教学正经历着一些显著的变化,从三维目标的实现到核心素养的落地,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要注意的是,这两种形态下对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描述,与实际教学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语文学科的实际教学更多的还是瞄准应试的需要,更多的还是侧重于知识的积累,以及听说读写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空气。在新理念的指引下,许多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作个性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与此同时。一种精神至上、人文至上、创新至上的倾向也在悄悄露头。在语文教学中,认可“人文”与“情感”的价值和意义,承认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并不意味着因此而抛开理性、淡化语文本来的职责。语文课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语言”才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
2008年7月3日,我国台湾省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相当于大陆的高考)结束,其国文科试题在试题结构、试题样式、试题选材、阅读理解和作文等方面,颇具特色。 一、试题结构:强化标准化考试,单选题和多选题并存 台湾指考国文科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构成,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它们的分布与所占分值对比参见表1。 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55:45的占分比,易于得出台湾强化标准化考试的结论。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语文,语者,口语表达;文者,书面表达。”这句话就是说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学习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过程。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说”,学生会“说”是语文学习中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的素养之一。但是在我们的实际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仅仅重视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队学生“说”的训练。我们如果从整个人类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来说,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教学设计】 有人说:“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区别就是教育家力图使教书成为一种艺术”。一个老师如果能以艺术的眼光和个性的思维来看待和构建教学流程,那么他将使他的教学外显成为一种艺术,并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活跃的双边互动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而要做到这样,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第一就是真正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老师成为次要角色;第二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