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庆三峡库区水环境紧迫形势严峻,其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当地甚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分析库区水环境基本情况,阐述库区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三峡库区 水环境 重庆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420004-01
近年来,随着该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污染也在不断蔓延。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举世瞩目的巨大水利工程,其建成后形成了三峡水库,这必然会引起其周边生态与环境系统的变化。而且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蓄水,水流速度减缓,自净能力降低,水污染范围和程度有加剧的危险。由此看来,三峡库区可持续水环境保护显得非常重要。
一、三峡库区状况概述
三峡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峡工程淹没的地区,并有移民任务的20个县(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早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宣布开工,位于三峡河段的西陵峡,坝址在湖北宜昌县三斗坪,下距葛洲坝水利枢纽38千米。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为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提供电力,也将对长江沿岸经济繁荣,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东西差异,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三峡水库总面积约7.9万平方千米,淹没耕地1.94万公顷,涉及移民117.15万人。 由于库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分布均匀。土地类型多样,丘陵、山地面积大,平地面积小,土地结构复杂、垂直差异明显。因特定的地理条件,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也时有发生,水土流失严重,该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4万多平方千米。这对库区的水环境保护提出了高要求。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是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控制,水质改善就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总N、总P是导致富营养化主要污染因子,这一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三峡库区水环境问题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三峡地区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D和氨氮,其中库区的排放量占了25%,75%以上是由影响区和上游区造成的。因此,必须同时解决库区、影响区和上游区水质污染问题。
2.城市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工业和生活污水各50%。其COD、氨氮贡献率生活污水已超过了工业污水。
3.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05年废水排放比2003年增长了53%,COD减少0.4%,氨氮增加6.9%,这主要靠库区关停一些重污染的企业。预计到2010年,废水将比2005年增加55.6%,COD排放增加55%,氨氮排放增加56.2%。目标是减排COD106.7万吨,去除率要达到59.1%。这说明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为这个减排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也就是说,新产生的要全部减掉,还要把原来产生的减掉10%。
4.农业面源污染贡献大。据世行调查结果,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COD、氨氮对水体污染负荷各占1/3。重庆调研测算,农业面源污染对库区水质污染贡献率达60%。按四川环科院的测算,人、畜、禽、化肥等污染物入河的COD、氨氮总量是30%-40%。
二、水环境问题成因
(一)各方面的污染。2005年,三峡水库重庆段接纳废水17.9亿t,预计到2010年年接纳废水将达24亿t,加上重庆江河上游排入废水20亿t,届时排人三峡水库的污水总量在44亿t以上,水环境污染加重难以避免。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三峡库区排污量亦大量增加。除此之外,生活垃圾污染对三峡水环境也产生重大影响。落后的垃圾处理方式和长期形成的垃圾在沿江堆放是导致库区地表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生活垃圾成为水质污染重要的污染源。随着地表径流和雨水冲刷而间接进人“三峡库区”水体,生活垃圾入江已成为导致三峡库区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水库自净能力减弱。三峡大坝建成后,使上游水势由原来的急流直下转为平缓流淌,使库区河流水文水力条件改变,将引起水质的系列改变,如库水流速减缓减慢,紊动扩散能力减弱,会加大岸边污染物浓度;库区水滞流时间增加,复氧能力减弱,会减少生化需氧量的降解量。所以,由于水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三峡库区水的自净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岸边污染带综合评价指数加大。所以,三峡库区水环境的自净能力的下降对其水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的,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即使能够解决的话也需要很长时间,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够解决的。
三、解决途径与方法
(一)完善水环境预警管理机制。2007年下半年,重庆市政府发布实施了《重庆市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这说明,政府对库区水环境越来越重视,不断从各个方面加强对三峡水环境的保护。按照预案体系,今后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发生公共安全事故,将按事故等级,启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4级预警机制,以确保三峡库区水环境的管理与检测。
(二)强化对生活和工业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05年废水排放比2003年增长了53%,COD减少0.4%,氨氮增加6.9%,这主要靠库区关停一些重污染的企业。预计到2010年,废水将比2005年增加55.6%,COD排放增加55%,氨氮排放增加56.2%。目标是减排COD106.7万吨,去除率要达到59.1%。这说明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为这个减排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也就是说,新产生的要全部减掉,还要把原来产生的减掉10%。因此,控制生活和工业污染对三峡库区的影响迫在眉睫。
(三)加强对农业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现在处于“三无”状态,即无法管、无人管、无钱管。现在有一个概念,世界平均用3~4亩地来养活一个人,中国要用一亩多地来养活一个人,靠高强度的农业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世界平均一公顷土地施用化肥131公斤,中国是464公斤。化肥流失中总N占43.9%,总P占了45%。我们必须加强控制农业污染对三峡库区的污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四)加强库区水域及上游水域的水质管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库区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为保护三峡库区的水环境,2001年至2010年,我国将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治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这将使三峡库区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小结
中国不断加大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三峡库区水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报了解,三峡库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建设方面有了很大进展,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三峡库区列入治理规划的70个重点工业项目,除关停企业外,均已完成了治理任务,具备了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的能力。
综上所述,三峡库区虽然地理环境复杂,水环境保护难度较大,但是相信,通过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三峡库区的水环境问题终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蒋昭侠,三峡库区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管见[J].资源科学,1999,21(4):22-25.
[2]刘凤华、涂敏,三峡库区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J].水电站设计,1998,14(4):33-36.
[3]陈永柏、李盛荣,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进展[J].水电站设计,2001,17(4):65-70.
[4]蔡书良,三峡库区湖岸带经济开发与保护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2,22(3):301305.
[关键词]三峡库区 水环境 重庆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420004-01
近年来,随着该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污染也在不断蔓延。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举世瞩目的巨大水利工程,其建成后形成了三峡水库,这必然会引起其周边生态与环境系统的变化。而且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蓄水,水流速度减缓,自净能力降低,水污染范围和程度有加剧的危险。由此看来,三峡库区可持续水环境保护显得非常重要。
一、三峡库区状况概述
三峡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峡工程淹没的地区,并有移民任务的20个县(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早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宣布开工,位于三峡河段的西陵峡,坝址在湖北宜昌县三斗坪,下距葛洲坝水利枢纽38千米。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为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提供电力,也将对长江沿岸经济繁荣,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东西差异,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三峡水库总面积约7.9万平方千米,淹没耕地1.94万公顷,涉及移民117.15万人。 由于库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分布均匀。土地类型多样,丘陵、山地面积大,平地面积小,土地结构复杂、垂直差异明显。因特定的地理条件,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也时有发生,水土流失严重,该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4万多平方千米。这对库区的水环境保护提出了高要求。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是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控制,水质改善就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总N、总P是导致富营养化主要污染因子,这一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三峡库区水环境问题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三峡地区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D和氨氮,其中库区的排放量占了25%,75%以上是由影响区和上游区造成的。因此,必须同时解决库区、影响区和上游区水质污染问题。
2.城市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工业和生活污水各50%。其COD、氨氮贡献率生活污水已超过了工业污水。
3.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05年废水排放比2003年增长了53%,COD减少0.4%,氨氮增加6.9%,这主要靠库区关停一些重污染的企业。预计到2010年,废水将比2005年增加55.6%,COD排放增加55%,氨氮排放增加56.2%。目标是减排COD106.7万吨,去除率要达到59.1%。这说明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为这个减排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也就是说,新产生的要全部减掉,还要把原来产生的减掉10%。
4.农业面源污染贡献大。据世行调查结果,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COD、氨氮对水体污染负荷各占1/3。重庆调研测算,农业面源污染对库区水质污染贡献率达60%。按四川环科院的测算,人、畜、禽、化肥等污染物入河的COD、氨氮总量是30%-40%。
二、水环境问题成因
(一)各方面的污染。2005年,三峡水库重庆段接纳废水17.9亿t,预计到2010年年接纳废水将达24亿t,加上重庆江河上游排入废水20亿t,届时排人三峡水库的污水总量在44亿t以上,水环境污染加重难以避免。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三峡库区排污量亦大量增加。除此之外,生活垃圾污染对三峡水环境也产生重大影响。落后的垃圾处理方式和长期形成的垃圾在沿江堆放是导致库区地表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生活垃圾成为水质污染重要的污染源。随着地表径流和雨水冲刷而间接进人“三峡库区”水体,生活垃圾入江已成为导致三峡库区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水库自净能力减弱。三峡大坝建成后,使上游水势由原来的急流直下转为平缓流淌,使库区河流水文水力条件改变,将引起水质的系列改变,如库水流速减缓减慢,紊动扩散能力减弱,会加大岸边污染物浓度;库区水滞流时间增加,复氧能力减弱,会减少生化需氧量的降解量。所以,由于水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三峡库区水的自净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岸边污染带综合评价指数加大。所以,三峡库区水环境的自净能力的下降对其水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的,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即使能够解决的话也需要很长时间,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够解决的。
三、解决途径与方法
(一)完善水环境预警管理机制。2007年下半年,重庆市政府发布实施了《重庆市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这说明,政府对库区水环境越来越重视,不断从各个方面加强对三峡水环境的保护。按照预案体系,今后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发生公共安全事故,将按事故等级,启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4级预警机制,以确保三峡库区水环境的管理与检测。
(二)强化对生活和工业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05年废水排放比2003年增长了53%,COD减少0.4%,氨氮增加6.9%,这主要靠库区关停一些重污染的企业。预计到2010年,废水将比2005年增加55.6%,COD排放增加55%,氨氮排放增加56.2%。目标是减排COD106.7万吨,去除率要达到59.1%。这说明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为这个减排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也就是说,新产生的要全部减掉,还要把原来产生的减掉10%。因此,控制生活和工业污染对三峡库区的影响迫在眉睫。
(三)加强对农业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现在处于“三无”状态,即无法管、无人管、无钱管。现在有一个概念,世界平均用3~4亩地来养活一个人,中国要用一亩多地来养活一个人,靠高强度的农业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世界平均一公顷土地施用化肥131公斤,中国是464公斤。化肥流失中总N占43.9%,总P占了45%。我们必须加强控制农业污染对三峡库区的污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四)加强库区水域及上游水域的水质管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库区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为保护三峡库区的水环境,2001年至2010年,我国将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治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这将使三峡库区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小结
中国不断加大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三峡库区水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报了解,三峡库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建设方面有了很大进展,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三峡库区列入治理规划的70个重点工业项目,除关停企业外,均已完成了治理任务,具备了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的能力。
综上所述,三峡库区虽然地理环境复杂,水环境保护难度较大,但是相信,通过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三峡库区的水环境问题终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蒋昭侠,三峡库区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管见[J].资源科学,1999,21(4):22-25.
[2]刘凤华、涂敏,三峡库区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J].水电站设计,1998,14(4):33-36.
[3]陈永柏、李盛荣,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进展[J].水电站设计,2001,17(4):65-70.
[4]蔡书良,三峡库区湖岸带经济开发与保护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2,22(3):3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