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恩樵

  刘恩樵,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个人文集共8部。
  儿子刘畅,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项目管理硕士毕业。
  有一种教育叫无痕教育,意思是说,将教育的目的与意图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者迂回的策略,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境界。让学习在自觉中发生,就是体现无痕教育的基本精神。作为一位教师父亲,在儿子小的时候,我对他的早期教育就是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儿子在生命起始阶段的学习行为,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玩耍中有学习
  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开发身边的游戏素材,融进教育的意图,让儿子在娱乐般的玩耍中学习。
  儿子3岁时,我与他在床上玩扑克牌的游戏。我将全副扑克牌散乱地撒落在床上,给他做个示范,挑选出所有红色的牌。然后,就全由我来“指令”他了。我让他挑选出所有黑色的牌,挑选出所有带花人的牌,挑选出所有红桃的牌,挑选出所有是“10”的牌等,也让他将所有方块的牌按照从A到K的顺序排列,还让他根据我给出的条件与我一起出牌,比如,将所有的牌分成两堆,他一堆,我一堆,我出一张花人,也让他出一张花人,我出一张“7”的牌,也让他出一张“7”的牌。如此这般,扑克牌在我与儿子的面前展开了一个丰富多变的世界,而这样的游戏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建立了他最初的规则意识、分类意识与标准意识。
  儿子上一年级时,我与他玩“笑不笑由你”的游戏。初夏的傍晚,一家三口围坐在门前小院里的桌子边。我裁了许多纸条,和妻子一起动手在纸条上画着各种各样的简笔画,再辅助一些简单的文字,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名、地名、干什么,然后让儿子从每一个部分抽出一张纸条拼成一句话。游戏就这样开始了。稀奇荒唐的事出现了,怎能不笑?你听:王兵在锅膛里结婚;马阿姨在大海里生孩子;爸爸在马桶里哭;王老师在煤气罐里踢足球;徐大哥在老鼠洞里开飞机……儿子笑得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每三张纸条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奇妙的想象,就是一阵疯笑。这样的一个傍晚,这样的一个游戏,让儿子的想象力开始发芽。
  在二年级的暑假里,为了让儿子复习课本上的生字词,我与他玩“盲目认字”的游戏。儿子拿出小学第四册语文课本,我闭着眼睛,趴在床上,让他把生字表上的字,自认为最难的、容易错的、不好认的都写在我背上,由我来猜是什么字。有时,为了增强儿子的印象,我故意装着猜不出来,让他再写一遍。我还倒过来,让儿子学我的样子,由我在他背上写字,每猜出一个字,他都很高兴。不知不觉中,儿子把生字词认认真真地复习了一遍。
  家务中受教育
  我的兄弟姐妹有七个。小时候,父亲常年在海上做渔业捕捞的工作,很少在家,许多家务事,比如挑水、扫庭院、挑菜喂猪、推碾磨面等,都由我们几个大的兄弟来做,有时母亲事情多,煮饭的事情我也帮着做。做家务,为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我一直觉得,让孩子学着做家务就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它对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知晓感恩的品质、懂事明理的性格、善于生活的智慧等都有着很大的综合效应。因此,儿子两岁多时,我们就慢慢引导他做“家务”了。比如,拧开水龙头,往杯子里倒水,擦干净不小心弄脏的物品等。他稍大些后,做家务就成了习以为常的份内事,他也从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在让儿子学会做家务中,我们的方法主要有三类:
  一是搞承包培养责任感。根据儿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给他承包不同的家庭事务。比如,他3岁时,让他承包了如下家务:每天饭后将自己的碗筷送到厨房水池里;整理自己的床铺与衣服;周末帮助妈妈洗衣服。到他5岁时,承包的家务有:周末饭后收拾碗筷;整理自己的书包与书桌;帮助购物等。每一次承包时,我们都事先商定承包项目,明确承包项目的具体内容与奖惩措施。当然,承包家务也包括我与妻子,各自都有承包的项目。然后,三个人的三张承包书都立字为据,签字为证,张贴于墙。我们以承包的形式引导儿子做家务,主要是以增强仪式感的方式来促进他的责任感。
  二是搞竞赛增强趣味性。我们做家务竞赛的点子很多,比如在他二年级时,我做裁判,儿子与妻子比赛。在我播放一首歌的时间里,看他俩谁择的韭菜多。四年级时,我们举行过一次整理房间比赛,我整理书房,儿子整理自己的房间,妻子整理卧室,爷爷奶奶则做裁判,看谁整理的房间又干净又整齐,最后,爷爷奶奶不仅给出等级,还做了点评。记得有一年春节时,为了增加家里的节日气氛,我们买了六盆小盆景,回来后,由爷爷和儿子各自设计摆放,结果,经过奶奶、妻子和我的综合评估,竟然是儿子获得优胜,作为对儿子的奖励,我们全家到饭店吃了一顿。
  三是搞“外派”滋养公益心。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初中,我们有意将他“外派”,让做家务延伸到家外,来滋养他的公益心。比如,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我们安排他到外婆家住一个星期,去之前,我们提醒他要勤快些,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自己做。这也是小小的公益。在初中阶段,我们经常关注社会上志愿者组织的公益活动,找机会尽量让他参加。通过类似这样的“外派”活动,让儿子觉得自己在做家务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可以服务他人的,更让他在“外派”活动中,展现已经渗入血液里的良好品质,从而增强他自我发展的信心。
刘畅

  赏读中求进步
  因为爱读书,又坚持写日记,所以儿子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作文就明显优于一般孩子,正因为如此,他对作文的兴趣也比较浓。因此,我对他的作文也更为关注。但是,我的关注不是为他购买优秀作文选,也不是让他进作文辅导班,而是经常赏读他的作文。
  记得他五年级时,每过三两周,我们就要举行一次儿子的作文赏读会。所谓作文赏读会,就是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桌子边,先由儿子读自己的作文给我们听。每听一篇,我与妻子都会点评。然后我们再朗读他的作文,让他来听。有时我还配乐朗诵他的作文呢。记得有几次,我一边朗读,一边修改,儿子马上就发现了我修改的合理之处。
  在六年级时,为了强化儿子写作文的生活感,我会创造情景,引导他认真地去写生活。有一次在澡堂里洗澡,我给他搓背,他也给我搓背。在搓背中,我有意无意地与他聊着搓背的方式、动作、感受等,再让他看看澡堂里各种不同的搓背的人,看看哪些人给哪些人搓背等。洗澡回来后,我让他抽时间写写。没几天,他就完成了一篇题目叫《搓背》的作文,后来,发表在了报纸上。儿子还用这篇文章的稿费为语文老师买了一条围巾。
  提起让儿子发表文章,这也是我教他作文的方法之一。其实,指导作文的“大法”是激发孩子的兴趣。每当遇到儿子与我都觉得比较满意的作文时,我都会让他先修改再认真誊写,然后试着投给一些小学生作文报刊。就在六年级那年,儿子一共发表了7篇作文。到了初三上学期,我整理出他初中时的30篇优秀作文,到打印社里去将其变为铅字,并取名为《那一抹绿色:刘畅作文选》。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语言发展怎么得了“良”?  陕西西安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孩子上中班,平时活泼开朗,很善于语言表达,所以我觉得儿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比同龄的男孩要好一些。可是,幼儿园学期测评中语言发展这一项,老师却给了个“良”。我很着急,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其实,这种情况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是比较常见的。家长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单一评价有局限: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之所以常常高于教师,是因为对孩子的评价既缺乏参照
期刊
在很多家庭里,父母是很看重功利教育的,有些父母甚至强行逼迫着孩子学习技能,以便早日成才、出名、挣大钱,比如让孩子在学校里考第一,让孩子3岁就去学钢琴,5岁就去学体操等。而童年,正是孩子们玩耍,充满兴趣地探索、了解世界,理解感情的时候,他们小小的心田却被功利占满了。  每到年终期末,家长们接孩子的时候总会听到:  “你考了多少分?”  “语文98,数学呢?”  “你在班里排第几?”  我儿子初中时的
期刊
从一大堆沙子上抓走一把,不影响沙堆大小;抓去两把,也不影响;抓去三把,还看不出什么变化……一把一把抓下去,大沙堆一定慢慢会变成小沙堆,巨大的反差形成得那样悄无声息。唠叨也是这样,说一句没事,说两句也没事,天天说似乎也没什么,但伤害早已悄悄发生。  家庭生活中,并不是说话多就叫唠叨。称得上“唠叨”的,是那些随口而出的、不断重复的、总给人带来负面情绪的话语,既没用又不中听。最简单如这样一幕:大人带着刚
期刊
美国教育学者珍妮特·沃斯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会知道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反馈我们什么样的性格。我们让孩子生活在安全友爱的世界中了吗?  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近年来
期刊
杨廷艾  养育两个孩子,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相同的爱和关注,让孩子健康成长。如果面对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平衡与子女相处的时间精力呢?  山东省一位乡村中学教师写了170本家教日记,记录了如何为外向的女儿和内向的儿子搭建通往北大的阶梯。如今,儿女一个博士毕业,一个硕士毕业。  外向的女儿,假期摆茶摊  1982年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付庄中学教师杨廷艾生下了女儿赵洁。从女儿出生当天起,她
期刊
1  儿子收到了一份“大礼”——美国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妈妈这时候的心情,似乎是悲欣交集。你到底是远离我了。  虽然有人说,所有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儿子又在捣鼓自行车,说要把它带到美国去。  想起儿子5岁时,有一次我骑车送他上医院。被高烧烧得迷糊的儿子
期刊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训,以家庭的文明和谐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江苏省妇联现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及广大家长开展家风家训格言、微故事、四格漫画、作文等征集评选活动。  一、征文主题: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良好家风  二、主办单位:  江苏省妇联  三、承办单位:  江苏省妇联儿童工作部  江苏《莫愁》杂志社  四、征文要求:  (一)面向全省中小学家长征
期刊
女儿为什么希望自己是个男孩?  江苏徐州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女儿4岁半,参加了幼儿园“小小兵”军训后,开始喜欢说自己是男孩,在比自己小的孩子面前还以哥哥自居。公公和丈夫曾希望要个男孩,但也一直非常疼爱她,这方面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作为家长应该怎么让她认同、接受和喜爱自己的女孩身份呢?  答:你的女儿想要“成为”一个男孩,并不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她向往的是男孩身上的那些特质,而不是男孩本身——毕竟,不
期刊
案例:  薇薇今年5岁,在人前很容易害羞,交往方面也一直很被动。比如,想和小朋友一块儿玩,总是等人家来找她,却不敢主动去找别人。跟小伙伴交往的时候,如果遇到矛盾,薇薇也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回来只会跟妈妈哭诉。这让爸爸妈妈非常发愁,不知道该如何让薇薇变得合群一点。  案例中的薇薇,应该属于比较典型的内向宝宝,对于这种类型的宝宝,引导他们交往时,技能的示范当然不可缺少,但最重要的,却不是这些技术层面
期刊
周末去接住校的女儿,她一上车就开始一边挽裤子让我看她受伤的腿,一边抹起了眼泪,“我在学校受伤了,体育老师还打我。”  女儿上六年级了,平时乖巧懂事,体育成绩又不错,体育老师一向欣赏她,怎么会挨打呢?想到这里,满腹狐疑的我并没有着急开车离开,只是把她轻轻揽在怀里,问她,“平时你在学校不是挺好吗?为什么老师会打你啊?”女儿绘声绘色地跟我说了“挨打”的经历。  原来,一早她去食堂吃饭时,腿不小心撞到了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