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中这里度过的。因此,学校肩负着教育的主要任务。蓍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是校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在笔者的管理教育过程中,笔者认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他们受益一生,也应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工作重心之一。
【关键词】 中学生;教育策略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1
所谓习惯,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一概不的行为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好习惯也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笔者所处的学校学生100%来自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留守儿童的比例也比较大。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层出不穷:1、学生品质问题: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在隔代管教或无人管教下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有些留守儿童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农村学生的品质问题直接给教师的管理教育带来困难,个别学生甚至当面顶撞老师、背地辱骂领导。2、学生厌学问题:农村中学学生中厌学倾向严重,而导致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小学升初中无需考试就可以直接上中学了,这导致小学教学质量下降。很多学生升入初中了,但小学的基础却很差,有的学生甚至不能用拼音正确的拼写自己的名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就不会,二是上学之路太过漫长,投入又大。再加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种原因就使得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上学无用。而新的读书无用论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及其家长,这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升学期望降低了,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又一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社会不良之风的影响,学校管理方法的失当,教学观念方式的落后等都是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3、行为习惯问题:学生的不良品质主要通过行为习惯体现出来,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整体品质不高,因此,农村中学的学生行为习惯也很差。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缺乏必要的文明礼貌素养,没有礼节,爱说脏话,乱扔垃圾,无视纪律。这些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造成了困难。总之,问题繁多,令政教伤神,教师心力憔悴。然而,不管怎样,在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原因在哪里,才好制定策略,解决问题。
教育策略探索: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进行内在激励
使同学们认清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们每年把九月份定为常规教育月,组织入校新生系统地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其他年级重温常规的内容,结合内容自查问题,制定措施,巩固成果。这一做法能让同学们心中有规范,然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宣传规范,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避免抵触情绪,如召开主题班会“向不良行为告别”,中学生一日常规知识竞赛””植树护绿”等系列活动,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同学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我们全体师生的血汗,凝聚着无数人的劳动,当然要珍惜、爱护,那随意毁坏公物、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是否还应继续?举办活动要有针对性,讲究实际效果
2、建立一整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和《中学生守则》,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违纪学生处罚决定》等等,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同学们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而每一次制度规范,要求都非常具体细致、丝毫马虎不得,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实践证明:规范是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乎本校实际,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规范大而空,当然可操作性差,养成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课堂渗透
课堂既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战场。所以各学科教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用爱心、恒心、细心去关心他们,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员、全程、有效参与,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4、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人都有惰性,同学们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
5、奖优促差——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通过学生评选,科任老师参与,班主任考评,评出每月的校园之星,学习之星,卫生之星,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学生很容易养成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好学的习惯和品质,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的受到感染,促进整体的提高。
总之,“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从学生问题着手,坚持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使学生成长成才,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关键词】 中学生;教育策略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1
所谓习惯,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一概不的行为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好习惯也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笔者所处的学校学生100%来自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留守儿童的比例也比较大。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层出不穷:1、学生品质问题: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在隔代管教或无人管教下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有些留守儿童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农村学生的品质问题直接给教师的管理教育带来困难,个别学生甚至当面顶撞老师、背地辱骂领导。2、学生厌学问题:农村中学学生中厌学倾向严重,而导致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小学升初中无需考试就可以直接上中学了,这导致小学教学质量下降。很多学生升入初中了,但小学的基础却很差,有的学生甚至不能用拼音正确的拼写自己的名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就不会,二是上学之路太过漫长,投入又大。再加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种原因就使得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上学无用。而新的读书无用论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及其家长,这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升学期望降低了,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又一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社会不良之风的影响,学校管理方法的失当,教学观念方式的落后等都是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3、行为习惯问题:学生的不良品质主要通过行为习惯体现出来,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整体品质不高,因此,农村中学的学生行为习惯也很差。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缺乏必要的文明礼貌素养,没有礼节,爱说脏话,乱扔垃圾,无视纪律。这些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造成了困难。总之,问题繁多,令政教伤神,教师心力憔悴。然而,不管怎样,在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原因在哪里,才好制定策略,解决问题。
教育策略探索: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进行内在激励
使同学们认清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们每年把九月份定为常规教育月,组织入校新生系统地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其他年级重温常规的内容,结合内容自查问题,制定措施,巩固成果。这一做法能让同学们心中有规范,然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宣传规范,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避免抵触情绪,如召开主题班会“向不良行为告别”,中学生一日常规知识竞赛””植树护绿”等系列活动,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同学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我们全体师生的血汗,凝聚着无数人的劳动,当然要珍惜、爱护,那随意毁坏公物、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是否还应继续?举办活动要有针对性,讲究实际效果
2、建立一整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和《中学生守则》,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违纪学生处罚决定》等等,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同学们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而每一次制度规范,要求都非常具体细致、丝毫马虎不得,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实践证明:规范是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乎本校实际,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规范大而空,当然可操作性差,养成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课堂渗透
课堂既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战场。所以各学科教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用爱心、恒心、细心去关心他们,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员、全程、有效参与,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4、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人都有惰性,同学们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
5、奖优促差——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通过学生评选,科任老师参与,班主任考评,评出每月的校园之星,学习之星,卫生之星,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学生很容易养成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好学的习惯和品质,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的受到感染,促进整体的提高。
总之,“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从学生问题着手,坚持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使学生成长成才,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