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教育倡导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倡导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自身的生存现状,享受生活的快乐。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同样,品德教育应诗意地栖居在生活中,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角色扮演,获得道德认识
品德新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渗透了科学知识,这类渗透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紧扣教材进行“纸上谈兵”式的知识传授,难免会让学生在机械接受時产生枯燥乏味之感,道德认识并没有能真正触及学生心灵,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灵产生知行脱节的现象,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必然大打折扣。在教学这类渗透科学知识的内容时,尤其需要教师能以新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引,精心钻研现行教材,以学生认知发展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精心构建与现实生活相匹配的有关情境,让学生在现实与想象中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角色地位,去体验、理解、感悟,升华道德认识,达到新的道德境界。
如在教学《我从哪里来》一课时,一位教师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对生命的历程有一定的初步的认识,并进一步体验到生命价值所在,进而每一个学生自主明白到人人都必须热爱生命。接着,这位教师让几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他们背上重物(如大书包、大箱子等大礼包),同时穿上大人的衣服扮演妈妈顶着个圆鼓鼓的肚子怀孕期间的情形,让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感悟妈妈孕期的辛苦。执教老师让学生扮演“妈妈孕期”的角色去体验妈妈的辛劳,触发真实的情感,获得新的道德体验,达到新的道德境界。
心灵对话,升华道德品质
“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对话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表达。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的对话彰显的是对话双方人格上的平等,心灵上的敞亮,精神上的相遇,情感上的互动,彰显的是对话双方间的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彼此欣赏,彼此倾听,彼此交流互动。需要强调的是品德课堂上的“对话”,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需要将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建构,立足于学生多彩的生活背景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让“对话”成为潜移默化的陶冶情操的一种过程。
请欣赏《父母的疼爱》中的精彩对话片断:
师:的确,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一定为我们做过很多的事情,谁愿意将自己与爸爸妈妈间发生的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分享给大家呢?
生1: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里,妈妈自己感冒了,可她仍半夜起床穿着内衣来到我的房间为我盖被子。
生2:老师,我讨厌妈妈。
师:能告诉大家,你讨厌妈妈的理由吗?
生2:妈妈经常骂我,责怪我,尤其是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更是对我大发雷霆、恼羞成怒,根本不能平心静气、和颜悦色的来好好开导我。
师:老师明白你受到了委屈,但你妈妈怎么会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你呢?或许其中另有隐情吧!大家来帮这位同学出出主意,如何才能让这位同学的妈妈转怒为喜呢?
生3:我认为你必须加倍努力学习,让妈妈欣赏你,看到你的进步。
生4:要不,这次双休日我们几个小朋友一起到你家去劝劝你妈……
生2点头,表示大家建议非常合理。
这样的心灵对话,彰显的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融合。这样的心灵对话更彰显的是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育人新理念,这样的品德教育才是真实感人的,才是富有鲜活生命力的。
亲历体验,完成道德践行
“体验”一词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多次出现,体验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体验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道德理解的活化剂,是道德情感的助燃剂,是道德信念的稳定剂,是道德践履的推进剂,是道德品质的生长剂。新课改下的品德课堂已由“接受性”学习转变成为“体验性”学习。体验是品德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品德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努力构建有价值的体验情境,并且应适时、适度、适宜的引领,从而让学生生成意义、获得发展,完成道德践行。
如在教学《我一年的开销》时,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自己家一年的大致开销情况调查表。课堂上选派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将自己的调查表加以展示出来。随后,该教师将自己家的开销情况也用同样的方法展示出来。此时,学生们的兴趣被激活,对教师家里的收支表充满好奇。但经过比较、分析,大家发现老师一家根本无法抚养班上任何一位学生。接着,该教师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扮演为教师的角色,在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怎样节约开支,才能使老师的家庭开支结余额能够去抚养得起一个学龄儿童。同时思考:“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了供你上学又该如何省吃俭用。同学们不妨进行一下角色互换,如果你就是老师,你就是爸爸或妈妈,该怎样去节省家庭开支呢?”这位老师构建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亲自感受、体验,在角色变换中感怀道德,冶炼德性,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刘海小学)
角色扮演,获得道德认识
品德新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渗透了科学知识,这类渗透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紧扣教材进行“纸上谈兵”式的知识传授,难免会让学生在机械接受時产生枯燥乏味之感,道德认识并没有能真正触及学生心灵,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灵产生知行脱节的现象,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必然大打折扣。在教学这类渗透科学知识的内容时,尤其需要教师能以新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引,精心钻研现行教材,以学生认知发展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精心构建与现实生活相匹配的有关情境,让学生在现实与想象中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角色地位,去体验、理解、感悟,升华道德认识,达到新的道德境界。
如在教学《我从哪里来》一课时,一位教师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对生命的历程有一定的初步的认识,并进一步体验到生命价值所在,进而每一个学生自主明白到人人都必须热爱生命。接着,这位教师让几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他们背上重物(如大书包、大箱子等大礼包),同时穿上大人的衣服扮演妈妈顶着个圆鼓鼓的肚子怀孕期间的情形,让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感悟妈妈孕期的辛苦。执教老师让学生扮演“妈妈孕期”的角色去体验妈妈的辛劳,触发真实的情感,获得新的道德体验,达到新的道德境界。
心灵对话,升华道德品质
“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对话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表达。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的对话彰显的是对话双方人格上的平等,心灵上的敞亮,精神上的相遇,情感上的互动,彰显的是对话双方间的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彼此欣赏,彼此倾听,彼此交流互动。需要强调的是品德课堂上的“对话”,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需要将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建构,立足于学生多彩的生活背景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让“对话”成为潜移默化的陶冶情操的一种过程。
请欣赏《父母的疼爱》中的精彩对话片断:
师:的确,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一定为我们做过很多的事情,谁愿意将自己与爸爸妈妈间发生的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分享给大家呢?
生1: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里,妈妈自己感冒了,可她仍半夜起床穿着内衣来到我的房间为我盖被子。
生2:老师,我讨厌妈妈。
师:能告诉大家,你讨厌妈妈的理由吗?
生2:妈妈经常骂我,责怪我,尤其是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更是对我大发雷霆、恼羞成怒,根本不能平心静气、和颜悦色的来好好开导我。
师:老师明白你受到了委屈,但你妈妈怎么会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你呢?或许其中另有隐情吧!大家来帮这位同学出出主意,如何才能让这位同学的妈妈转怒为喜呢?
生3:我认为你必须加倍努力学习,让妈妈欣赏你,看到你的进步。
生4:要不,这次双休日我们几个小朋友一起到你家去劝劝你妈……
生2点头,表示大家建议非常合理。
这样的心灵对话,彰显的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融合。这样的心灵对话更彰显的是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育人新理念,这样的品德教育才是真实感人的,才是富有鲜活生命力的。
亲历体验,完成道德践行
“体验”一词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多次出现,体验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体验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道德理解的活化剂,是道德情感的助燃剂,是道德信念的稳定剂,是道德践履的推进剂,是道德品质的生长剂。新课改下的品德课堂已由“接受性”学习转变成为“体验性”学习。体验是品德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品德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努力构建有价值的体验情境,并且应适时、适度、适宜的引领,从而让学生生成意义、获得发展,完成道德践行。
如在教学《我一年的开销》时,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自己家一年的大致开销情况调查表。课堂上选派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将自己的调查表加以展示出来。随后,该教师将自己家的开销情况也用同样的方法展示出来。此时,学生们的兴趣被激活,对教师家里的收支表充满好奇。但经过比较、分析,大家发现老师一家根本无法抚养班上任何一位学生。接着,该教师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扮演为教师的角色,在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怎样节约开支,才能使老师的家庭开支结余额能够去抚养得起一个学龄儿童。同时思考:“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了供你上学又该如何省吃俭用。同学们不妨进行一下角色互换,如果你就是老师,你就是爸爸或妈妈,该怎样去节省家庭开支呢?”这位老师构建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亲自感受、体验,在角色变换中感怀道德,冶炼德性,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刘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