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与宪法实施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契约是宪法的前身,是人民与国家之间达成的协议。宪法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层面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直接吸收了社会契约的基本内涵。契约是一种合意,而宪法是人民创设的政府机构的社会契约。
  【关键词】 社会契约 宪法实施
  一、契约主义宪法观
  “既然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既然强力并不产生任何权利,于是便只剩下来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1] 社会契约是人民达成的基本契约,契约的实质是交易,它是商品社会的基础,在交易中,对方付了钱,就应该得到等价的商品。契约将一个人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划分,一边享受着契约规定的权利,另一边又履行着契约规定的义务。同理,宪法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契约精神的具体形态,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享有权利的同时也需要履行义务,从而履行契约精神。
  诚信是契约精神的核心内容,不论是个人之间,还是个人与国家之间达成的约定,都要求双方遵守协定,任何一方不可随意毁约。宪法吸收了契约精神的核心内容,通过法律将诚信规定为“诚实信用原则”,对公民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成为公民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社会契约论中有一点是关于公共意识的提出,任何时候,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每个人的权利只有在社会大家庭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公共意识的达成,也是契约精神的体现。
  契约主义宪法观要求个人之间要遵守契约,而且要通过法律手段保证契约的履行。所以,契约精神产生的前提是法治,公民和政府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行使。有学者认为:“契约的形式表达的是一种‘合意’,这种合意既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发生在个人与团体、个人与国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之间,只要涉及到人类关系范畴的事物和行为,都存在着一个通过契约达到合意的问题”。[2]社会契约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治国准则,包含了人民对于自身权利的期望。人民是制宪主体,通过制定宪法、完善宪法,从而最大限度的体现人民意志,将契约主义融入其中。
  社会契约作为宪法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始终围绕自由平等和人民民主这两个关键要素。卢梭认为,社会契约“并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约定,而是共同体和它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它是合法的约定,因为它是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它是公平的约定,因为它对一切人是共同的;它是有益的约定,因为它除了公共幸福外就不能再有任何别的目的;它是稳定的约定,因为它有着公共的力量和最高的权力作为保障”。[3]
  二、宪法实施的契约映射
  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而将宪法规范所体现的人民意志转化为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行为。[4]
  国家制定宪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宪法所确认或规定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规范付诸实践,从而实现人民主权、保障人权的目的。因此,宪法实施是由书面的宪法达到现实的宪法的基本途径。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在宪法实施过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
  纵观我国,我国宪法实施的功能主要有三:首先,通過宪法实施,实现人民的意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所体现的人民意志具有根本性,只有宪法得到切实的履行,人民的意志才得以实现。其次,通过宪法实施,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公法领域的契约精神存在于私主体与公权力之间,目的是为了公权力不随意干涉。如果说宪法的基本价值在于保障基本人权,那么制定宪法规范,对人权和公民权给予制度保障和司法保障,则是民主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通过宪法实施,落实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宪法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吸收了社会契约的基本原则和内涵,规定了我国的各种国家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以及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程序等基本规定,都是在宪法的框架内建立和运行的。
  现代社会,契约规则正是实现自由、平等、民主的方法途径。首先,契约包含着人与人之间达成合意的过程,它体现的是一种公平的程序理论;其次,契约意味着缔约主体的自愿、诚信和妥协;再次,契约也追求一种安全和秩序,在此过程中,利用契约已经达成的合意,将“人民意志”转化为人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形成宪法这一最高的“契约文本”,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接受和认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确保宪法实施的基石。
  加强宪法指导下契约精神的落实,第一,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严格执行失信人惩戒制度,落实合同法;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认公民的权利主体地位;第三,引导社会形成契约机制,提升社会全体成员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通过广泛的教育与惩戒相结合来实现。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而宪法又是一切法律的母法,可见,宪法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契约精神和道德水平的支撑。社会契约所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文明等价值取向已经逐步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契约精神将会通过宪法的制定以及宪法的实施普及开来。
  【参考文献】
  [1]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4页。
  [2] 刘作翔:《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9- 80页。
  [3]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4页。
  [4] 宪法学编写组:《宪法学》,高等教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作者简介:刘兆宁(1994—)女,汉族,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学历:研究生,单位:山西大学,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刑法的经验积累性、检验性、矫正性和发展性是刑法经验的四个重要特性。本文通过剖析刑法的经验性,着重探讨刑法与经验的关系与刑法经验性四大禀性。  【关键词】 刑法 经验 民众 共识 经验性  刑法的经验性,是指对于广大民众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识的知识,是由人们通过实践得来的,是人们在反复探究刑法是什么的实践活动中由人的经验的积累性、检验性、矫正性和发展性而形成和丰富完善的。  
期刊
近十年来,我国多地政府出台“限购令”,对购房者之购买行为设置一定条件。虽然限购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炒房行为,但在实践中却衍生出了借名买房行为,并导致各种纠纷。故对借名买房行为加以法律研究,有助于通过法律的指引作用规范房地产市场,从而减少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一、借名买房行为概述  借名买房,是指实际购房人为了规避法律或政策,以他人的名义与售房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最终由实际购房人负担房款,对房屋
期刊
【摘 要】 于欢故意伤害一案引发了学界、司法界、舆论界对故意犯罪、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标准的大讨论。本文从于欢案案发时的细节入手,探究正当防卫制度中“不法”与“侵害”的界定标准以及防卫紧迫性程度的判定;并认真分析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判断标准,理清了上述概念的边界问题;同时,本文创新性的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于欢案发时的心理状态。通过前述论证,反思于欢案所折射的黑社会非法催债行为,最后再对美国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前进,网络成为每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信息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近日,欧盟法院判Google “被遗忘权”案胜诉,再一次引发社会各界对于公民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讨论。本文拟对被遗忘权的法理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对于被遗忘权争议作出一定层面的叙述。  【关键词】 被遗忘权 欧盟法院判Google 隐私权 知情权  1 引言  据卢森堡法新社2019年10月3日电,欧盟法院欧洲法院(
期刊
【摘 要】 律师作为调解员参与到各类调解中这是我国律师调解制度的本质。律师调解制度是律师与调解相结合的产物。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律师调解具有专业性、独立性、灵活性等优势,应对律师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律师调解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  【关键词】 律师调解 多元纠纷解决 反思  律师调解制度是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重的一项重要制度。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
期刊
(一)必要性  1、私法主体地位平等的需要。民事主体平等是私法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中,不论是商主体还是个人主体,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个人很难发挥自己全部的力量并且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规定了企业的退出机制,但是眼观个人,并没有市场的退出机制,说明个人负债到无法偿还的地步时,并不能像企业法人那样得到破产法的保护,债务人一生可能不会摆脱债务,
期刊
【摘 要】 从2015年《最高法15规定》)实施以来,海峡两岸离婚判决的认可与执行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从完善双方各自单边立法和尽快签订双边协议安排出发,进一步促进两岸关于离婚判决的认可与执行。  截止2016年3月,跨两岸婚姻已逾43.9万例,涉跨海离婚诉讼、申请认可和执行台湾离婚判决之诉也随之增加。台湾方面日均离婚量有150余对,其中,每10对离异夫妻中就存在2到3对是跨两
期刊
【摘 要】 微型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普惠金融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微型金融机构以社会扶贫为使命,但近年来,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微型金融机构出现了使命漂移现象。本文认为商业化演变进程是微型金融机构使命漂移的直接原因,针对使命漂移的成因提出对策建议:一是政府层面应改善金融市场环境,实行激励政策并健全社会绩效管理体制;二是微型金融机构应自身采取措施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并通过创新小农金融产品来提高收益率。 
期刊
【摘 要】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从加强政治学习、作风建设、岗位服务三个方面,浅谈基层法院的具体做法和目的。  【关键词】 党建引领能力 政治学习 作风建设 岗位服务。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基层法院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升党员素质  法院党总支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学习。按照建设学习型党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许多未成年人遭受监护权侵害的案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必须完善法律制度来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未成年人监护权撤销制度进行系统的规定,之后,《民法总则》也对该制度进一步细化。但是笔者认为《民法总则》的第36条对未成年人监护权撤销制度的申请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