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鬼影:勒庞学说与鲁迅的身体书写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ms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国民心理学理论由梁启超、启勋兄弟从日本译介到了中国,对鲁迅国民性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关键性影响,左右了鲁迅对身体与疾病隐喻的建构与叙述。鲁迅在勒庞学说的启示下思考个体与国民间的身体联系,由此超越了传统士人“医国之士—病国”的二元范畴。此外,他对背负遗传之病的个体身体痛苦的深度思考和描写,也超越了其所处时代对于国民性的普遍观念。
其他文献
黄鞠水利工程是闽东地区的文化名片。关于该工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黄鞠事迹的介绍上,缺乏深入的历史研究。隋代黄鞠水利工程的出现,提升了当地的生产水平。明中叶,人们放弃了原先以鹤林宫为核心的霍童三十六村联盟,黄鞠及其水利工程成为时人新的可以证明其产权合法性的确凿的“来历”,并在清代霍童深度开发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黄鞠水利工程从具体的灌溉工程演变为一种包含族群认同、民俗、历史资源等多重意义的水利文化,其本质是一个地域社会开发的过程。
在中国的浪漫主义谱系中,鲁迅的早期思想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面向:即浪漫主义并不是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式进入中国的,而是有着明显的民族国家动机。鲁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后来的写作实践中逐渐发现了浪漫主义诗学思想中的悖论,这使得他超越了同辈甚至后来的很多提倡者。这一悖论影响了鲁迅的创作和人生选择,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这一诗学构想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但却成就了鲁迅的文学创作,它与早期郭沫若的创作一道开创了新的美学范式——“美伟强力”。鲁迅通过对强生命意志的张扬来构成诗学上的壮美景观,达到新的美学境界,颠覆了过
《知之深,爱之切》与《摆脱贫困》收录的都是习近平同志从政早期的文章,对比两个文集可以发现虽然写作和出版的时空不同,但在很多方面又有着思想的延续性,比如对农业农村、基层组织、人才作用、精神文明的重视等,这些发展着的思想,反映着习近平同志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和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从携程网上选取宁德太姥山景区在线评论为研究样本,运用八爪鱼软件抓取网络数据,以软件GOOSEEKER提取关键词分析到建立类目分析。结果发现游客对太姥山风景区质量评价较高,前50高频词反映了太姥山主要景点及形象特点;情感分析中积极评价占比为50.4%,集中于景区质地和整体体验;其负面评价占比8%,集中于景区规划和服务管理。以收集网络评语展开分析,了解游客在旅游太姥山景区后的体验性评价,此结果有助于景区基础设施和游憩规划提升,以及完善人性化服务的制度建设。
“差点没VP”一直存在肯定语义与否定语义不一致的现象。否定词“没”究竟是冗余成分还是真值否定,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通过对BCC和国家语委语料库中399条“差点儿没VP”的语料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该构式中的VP近九成由表示消极意义的成分构成,推导得出“差点儿没VP”构式义为“险些遭受到某些心里没有预设的结果”。分析显示,当VP表示消极或中性意义时,构式义压制“没”的否定语义,“没”只表示说话人主观意愿的突显;当VP表示积极意义时,构式义激活“没”的否定语义,“没”表示
丘濬的《大学衍义补》是一部探讨如何“治国平天下”,即如何治国理政的学术著作,涉及农业、财税、文教、基建、刑法、外交、国防、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的问题。丘濬把民本思想作为全书的编纂指导思想,并在各章节的总论中多次直接、明晰地加以表述。他又借助《尚书·洪范》中的“农用八政”作为全书的编纂简纲,安排各部分的内容,以此表明民本思想和具体内容编纂之间是道与器、一与多、思想指导与具体实践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农用八政”是其民本思想的实践路径。丘濬认为,民本思想是统治者为政的根本,是统治者须时时萦怀并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为焦点的智能化背景下,媒体数字信息的革新不断推进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随着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提出,“四全”媒体成为我国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具体的方向与目标。澎湃新闻《上直播》《问吧》《澎湃号》等先驱栏目在全媒体传播框架下从移动优先、智能技术引领、平台搭建、智能数据库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打造具有“四全媒体”内涵的新闻生产方式。当前新闻生产依旧存在优质内容供应不足、内容全息化展现不足、平台开放度管控不强、数字化智能技术有待升级等问题。未来新闻生产只有在基于传播技术与传播介质的转型
颜延之与谢灵运以词彩齐名刘宋.察颜、谢一生行迹,各自共有两次流放的经历,期间创作出隽永流芳的文学作品,继承了屈原、贾谊等骚人迁客流放文学“怨”的本质特征,同时以佛玄
随着我国中职院校教育教学范围和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各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具体有效的方法,调整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才能保障课
本文从中华民族整体观出发,通过阐释少数民族海外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承和弘扬,探讨了中华文化对少数民族海外华人凝聚力的重要影响,以此彰显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丰富内涵以及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