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句谚语,叫作“人吃五谷,可生百病”,说的是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疾病非常复杂、繁多,包含了各种类型和各种症状。但是,从中医传统养生的角度分析,疾病从根本上说分為两种情况,分别是不荣、不通。其中,不荣指气血不足,不通指经络不通。在《黄帝内经》当中,对于病痛的本质也从实虚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别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由此可见,疾病和气血之间有很大关系,如果气血不正,则可能五脏皆病。
1人体气血非常重要
《黄帝内经》指出,气血是人之神,如果气血充盈,则百病不生;如果气血失和,则百病变化而生。中医研究显示,在人体后天生命活动中,都离不开气血,而气血通过经络血脉,连接了五脏六腑和其他器官,在全身循行。气血的推动与毛发皮肤、经络骨骼、五脏六腑都有重要的关系,而五脏六腑通过功能活动,能将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所以相互之间存在着影响和化生的作用。如果有气道血脉不畅、气血瘀阻等气血不正的现象,也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健康,导致功能衰弱,进而出现尿频尿沥、脱发耳鸣、眼干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伤及五脏六腑,发生病理损伤,甚至出现慢性疾病。
2气血不正会引发哪些疾病
气血不正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常见的有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病、前列腺疾病等。肝主藏血,如果发生湿热、血瘀,就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出现血脉不畅、气道阻塞,进而发生慢性肝炎。同时,肝肾同源,肝病日久,会对肾造成损伤,进而发生肾气紊乱,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而肾气不足,无法助肺纳气,肺气上逆,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呼吸喘促、气短、咳嗽等。前列腺疾病的发生,也是以气滞血瘀为主要原因,即由于气血不足,导致肾脏、膀胱等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进而发病。
3中医对于气血不正的防治
防治气血不正,中医一般从两个角度进行。
一是气血同补。中医讲究气血不分家,气是血之师,血是气之母。如果单纯调节“气”,“血”不一定得到濡养,甚至还会再影响“气”。反之亦然。因此,只有气血同补,同时调节“气”和“血”,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是肝肾同补。在人体五脏六腑当中,肝肾与气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肾主纳气、肝主藏血。如果气血不正,对肝肾必然会造成影响;反之,如果肝肾不佳,对于气血化生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如果调节气血和治理肝肾相互分割,没有共同调节,将会大大降低治疗效果,也会延长治疗过程,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必须同时运用气血同补和肝肾同补的原则,二者均不能忽视。
4从哪些方面能看出身体气血
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准,可以从身体不同方面看出气血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地调理。比如看眼睛,如果眼白颜色发黄浑浊,或有血丝,则说明可能是气血不足;如果眼睛随时可以睁大,说明气血充足;如果眼皮沉重、眼睛干涩、眼袋较大,可能是气血不足。看皮肤,如果皮肤弹性好、有光泽、白里透红,则说明气血充足;如果皮肤发黄、发暗、没有光泽、粗糙,则可能是气血不足。看头发,如果头发柔顺、浓密、乌黑,说明气血充足,反之则预示气血不足。
5气血不足如何进行中医调理
气血不足的患者会出现四肢无力、脸色苍白等,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应当注重中医调理,养足气血。在饮食上,需调理脾胃,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如薏米、扁豆、莲子、山药、南瓜等。也可食用参芪术茶,即以党参、黄芪、白术、怀山药、升麻等药材煎煮泡花茶饮用,可补脾益气、升阳止泻。在日常生活上,要注意调养肝血。研究显示,人在卧床睡眠的时候,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比站立时高7倍。而肝脏血流量增加,能够促进肝细胞功能加强,提升解毒能力。所以,平时要多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生气或熬夜,不要过度劳累。还采用药膳的方法调理气血,如四君子汤可以补气、四物汤可以补血等。此外,平时要多运动以提高身体素质,也能改善气血状况。
结论:气血是人身体中最重要的成分,气血充足则身体健康,气血不足则容易生病。因此,要充分了解气血的重要性,学会观察自己的气血状况,如有气血不足,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调理,以保证自身健康。
1人体气血非常重要
《黄帝内经》指出,气血是人之神,如果气血充盈,则百病不生;如果气血失和,则百病变化而生。中医研究显示,在人体后天生命活动中,都离不开气血,而气血通过经络血脉,连接了五脏六腑和其他器官,在全身循行。气血的推动与毛发皮肤、经络骨骼、五脏六腑都有重要的关系,而五脏六腑通过功能活动,能将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所以相互之间存在着影响和化生的作用。如果有气道血脉不畅、气血瘀阻等气血不正的现象,也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健康,导致功能衰弱,进而出现尿频尿沥、脱发耳鸣、眼干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伤及五脏六腑,发生病理损伤,甚至出现慢性疾病。
2气血不正会引发哪些疾病
气血不正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常见的有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病、前列腺疾病等。肝主藏血,如果发生湿热、血瘀,就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出现血脉不畅、气道阻塞,进而发生慢性肝炎。同时,肝肾同源,肝病日久,会对肾造成损伤,进而发生肾气紊乱,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而肾气不足,无法助肺纳气,肺气上逆,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呼吸喘促、气短、咳嗽等。前列腺疾病的发生,也是以气滞血瘀为主要原因,即由于气血不足,导致肾脏、膀胱等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进而发病。
3中医对于气血不正的防治
防治气血不正,中医一般从两个角度进行。
一是气血同补。中医讲究气血不分家,气是血之师,血是气之母。如果单纯调节“气”,“血”不一定得到濡养,甚至还会再影响“气”。反之亦然。因此,只有气血同补,同时调节“气”和“血”,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是肝肾同补。在人体五脏六腑当中,肝肾与气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肾主纳气、肝主藏血。如果气血不正,对肝肾必然会造成影响;反之,如果肝肾不佳,对于气血化生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如果调节气血和治理肝肾相互分割,没有共同调节,将会大大降低治疗效果,也会延长治疗过程,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必须同时运用气血同补和肝肾同补的原则,二者均不能忽视。
4从哪些方面能看出身体气血
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准,可以从身体不同方面看出气血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地调理。比如看眼睛,如果眼白颜色发黄浑浊,或有血丝,则说明可能是气血不足;如果眼睛随时可以睁大,说明气血充足;如果眼皮沉重、眼睛干涩、眼袋较大,可能是气血不足。看皮肤,如果皮肤弹性好、有光泽、白里透红,则说明气血充足;如果皮肤发黄、发暗、没有光泽、粗糙,则可能是气血不足。看头发,如果头发柔顺、浓密、乌黑,说明气血充足,反之则预示气血不足。
5气血不足如何进行中医调理
气血不足的患者会出现四肢无力、脸色苍白等,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应当注重中医调理,养足气血。在饮食上,需调理脾胃,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如薏米、扁豆、莲子、山药、南瓜等。也可食用参芪术茶,即以党参、黄芪、白术、怀山药、升麻等药材煎煮泡花茶饮用,可补脾益气、升阳止泻。在日常生活上,要注意调养肝血。研究显示,人在卧床睡眠的时候,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比站立时高7倍。而肝脏血流量增加,能够促进肝细胞功能加强,提升解毒能力。所以,平时要多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生气或熬夜,不要过度劳累。还采用药膳的方法调理气血,如四君子汤可以补气、四物汤可以补血等。此外,平时要多运动以提高身体素质,也能改善气血状况。
结论:气血是人身体中最重要的成分,气血充足则身体健康,气血不足则容易生病。因此,要充分了解气血的重要性,学会观察自己的气血状况,如有气血不足,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调理,以保证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