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不仅影响着国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损害着党和国家的社会公信力。因此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相关政府部门应深入探析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社会道德因素、企业生产意识以及国民消费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方法,完善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对策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在当下这个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社会大环境中,中国食品行业也迎来了机遇并获得了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食品安全发展现状呈现出诸多问题。目前,各大网站以及传统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能够发现诸如食品掺假、现代牧业、配方奶粉、添加剂、微生物、转基因、毒豆芽、地沟油以及福喜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给我国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侵害,使消费者对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失去信心,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社会威望,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党和政府要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并采取诸多措施引导食品市场,关注包括“绿色食品”等食品产业的安全问题,以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供应以及安全加工。然而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部分商家为提升利益,谋取暴利,不断从海外市场低价引进劣质食品,并通过正规渠道摆在各大生鲜超市或连锁超市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无小事。想要真正做到食品安全零事故,需要我们针对性的分析从原料到流通环节的各个问题,从理论层面探究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并根据现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整理出适合企业安全管理改进的实践思路和方法。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的风险管控、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需回答的问题。只有控制好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点,我们才可以真正让人们吃的放心与安心。
1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食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中把“食品安全”與“食品卫生”作为同意语,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在中国,由于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影响,许多学者界定“食品安全”也都是从“粮食安全”开始的。在《中国粮食经济》的“专家谈食品安全”栏目中,数位专家都将“粮食安全”视为“食品安全”。另外,甚至包括某些领域的院士也曾将与“粮食安全”相近的“食物安全”理解为“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伴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发达,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播快速,网民能够通过诸多渠道(微博、微信以及新闻网站等)获取数据信息,并因此引发各种社会舆论问题。王红玲认为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生产过程中的食品不安全因素;加工过程中的食品不安全因素;包装容器对食物的污染;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掺杂使假。刘文等分析了生产和流通对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认为当前中国消费流通领域的法规体系不完善、食品流通市场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食品安全控制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是导致食品流通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林镝、曲英在对中美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尚在法律标准、组织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差距。陈兴乐认为政府监管投入成本过高、监管体制与机制不到位、部分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管信息不畅、监测与预警机制失灵等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法律法规的监管是客观环境层面的约束机制,是从生产与销售的社会层面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把控。然而食品企业生产加工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若忽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将引发诸多食品安全问题。杨天和等分析了政府在食品安全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定、生产环境建设、技术科研与开发、市场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调控作用。陈兴乐在分析阜阳奶粉事件暴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机制创新的构想。周德翼等从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了政府监管机制的作用。徐晓新提出了包括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促进消费者参与等对策措施。周学荣认为食品安全的政府管制是政府社会性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家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失灵、高昂的交易成本和商家的缺德行为,是施行政府管制的理由。谢敏,于永达基于对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市场失效分析,认为应有重点地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食品监督的成本应该部分由消费者和厂家承担。林镝、曲英提出在对食品安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的建立应从食品安全问题的市场特征出发。索珊珊研究了政府在食品安全预警及危机应对过程中的角色扮演问题,认为政府应通过健全信誉体系,在市场管控过程中充当“信息桥”,建立快速应对机制,部分消除信息不对称因素的负面影响,为普通消费者提供可信任的信息平台。凤英认为应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使轻率地纵容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者面临倾家荡产的威胁,才能够有效提高食品企业以及经营者的意识。袁玉伟等认为食品标识制度是控制食品安全,实现安全消费、消费知情权和决定权的重要保证。左京生分析了在流通环节实行目录准入制度对提高食品安全控制力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愈演愈烈,尤其在全国各地发生的食品事件曝光后,我国社会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加焦虑与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对相关食品产业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损失。因此为有效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成因入手,有效探寻出问题的本质,进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葛佳烨,徐玲玲.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安全食品的供需困境与调和路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3):89-96.
[2]苏毅清,范焱红,王志刚. 食品安全问题细分及其治理的新思考[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08):5-9.
[3]杨晗璐.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由海鲜食品安全调研引发的思考[J]. 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09):21-22.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对策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在当下这个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社会大环境中,中国食品行业也迎来了机遇并获得了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食品安全发展现状呈现出诸多问题。目前,各大网站以及传统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能够发现诸如食品掺假、现代牧业、配方奶粉、添加剂、微生物、转基因、毒豆芽、地沟油以及福喜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给我国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侵害,使消费者对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失去信心,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社会威望,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党和政府要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并采取诸多措施引导食品市场,关注包括“绿色食品”等食品产业的安全问题,以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供应以及安全加工。然而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部分商家为提升利益,谋取暴利,不断从海外市场低价引进劣质食品,并通过正规渠道摆在各大生鲜超市或连锁超市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无小事。想要真正做到食品安全零事故,需要我们针对性的分析从原料到流通环节的各个问题,从理论层面探究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并根据现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整理出适合企业安全管理改进的实践思路和方法。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的风险管控、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需回答的问题。只有控制好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点,我们才可以真正让人们吃的放心与安心。
1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食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中把“食品安全”與“食品卫生”作为同意语,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在中国,由于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影响,许多学者界定“食品安全”也都是从“粮食安全”开始的。在《中国粮食经济》的“专家谈食品安全”栏目中,数位专家都将“粮食安全”视为“食品安全”。另外,甚至包括某些领域的院士也曾将与“粮食安全”相近的“食物安全”理解为“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伴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发达,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播快速,网民能够通过诸多渠道(微博、微信以及新闻网站等)获取数据信息,并因此引发各种社会舆论问题。王红玲认为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生产过程中的食品不安全因素;加工过程中的食品不安全因素;包装容器对食物的污染;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掺杂使假。刘文等分析了生产和流通对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认为当前中国消费流通领域的法规体系不完善、食品流通市场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食品安全控制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是导致食品流通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林镝、曲英在对中美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尚在法律标准、组织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差距。陈兴乐认为政府监管投入成本过高、监管体制与机制不到位、部分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管信息不畅、监测与预警机制失灵等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法律法规的监管是客观环境层面的约束机制,是从生产与销售的社会层面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把控。然而食品企业生产加工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若忽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将引发诸多食品安全问题。杨天和等分析了政府在食品安全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定、生产环境建设、技术科研与开发、市场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调控作用。陈兴乐在分析阜阳奶粉事件暴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机制创新的构想。周德翼等从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了政府监管机制的作用。徐晓新提出了包括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促进消费者参与等对策措施。周学荣认为食品安全的政府管制是政府社会性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家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失灵、高昂的交易成本和商家的缺德行为,是施行政府管制的理由。谢敏,于永达基于对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市场失效分析,认为应有重点地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食品监督的成本应该部分由消费者和厂家承担。林镝、曲英提出在对食品安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的建立应从食品安全问题的市场特征出发。索珊珊研究了政府在食品安全预警及危机应对过程中的角色扮演问题,认为政府应通过健全信誉体系,在市场管控过程中充当“信息桥”,建立快速应对机制,部分消除信息不对称因素的负面影响,为普通消费者提供可信任的信息平台。凤英认为应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使轻率地纵容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者面临倾家荡产的威胁,才能够有效提高食品企业以及经营者的意识。袁玉伟等认为食品标识制度是控制食品安全,实现安全消费、消费知情权和决定权的重要保证。左京生分析了在流通环节实行目录准入制度对提高食品安全控制力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愈演愈烈,尤其在全国各地发生的食品事件曝光后,我国社会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加焦虑与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对相关食品产业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损失。因此为有效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成因入手,有效探寻出问题的本质,进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葛佳烨,徐玲玲.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安全食品的供需困境与调和路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3):89-96.
[2]苏毅清,范焱红,王志刚. 食品安全问题细分及其治理的新思考[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08):5-9.
[3]杨晗璐.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由海鲜食品安全调研引发的思考[J]. 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