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古代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乡土历史史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来,减轻学生课业心理压力。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仅仅对遵义本土历史在古代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乡土历史 课堂教学 渗透
乡土历史即本乡本土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是广义的历史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具有生动的、有趣的历史知识,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分布广、普及度高、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入乡土历史,能够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文就开发乡土历史的重要性,如何运用乡土历史进行教学以及遵循的原则作简要论述。
中学古代史其本身离现在的时代就很遥远,学习起来不好掌握,如“改土归流”等概念还很难理解。如果强行灌输就会适得其反。但适当的结合一些本乡本土的历史知识却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这样一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乡土历史是祖国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条支流,它与祖国的历史血肉相连。而中学古代史其本身就是对祖国历史的再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乡土历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联系起来培养他们更加高远的志向;对初三,高三的学生而言,还可以减轻他们的高考压力。本文仅就结合遵义市及其周边县市的乡土历史在古代史教学中的作用,作一些探讨。
1.乡土历史可以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可参与性
教学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效率。乡土历史作为我们周边的一些史料,很多流传于民间,有些其本身就生动直观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对于这些地方史料,很多学生或多或少的知晓一些,但很多未曾注意或不甚清楚,有些还是以讹传讹的东西。许多内容在教科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涉及到。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却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的东西,是趣味性很强的东西。因为借助的知识是本地的,身边的历史,直观性较强,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中适当的渗透一些,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可形成脉络联系乡里。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习惯的养成,就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比如,在讲述到秦汉文化的时候,简要讲述一下:2007年务川境内发掘的汉墓11座,共出土文物116件(套)和大量钱币,包括铜器、铁器、陶器及一批石器、骨器和漆器。关键墓葬内还出土有朱砂。通过检测,墓内出土的朱砂为本地所产。这为务川‘丹砂古县’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在讲述发掘过程时,还可以引导务川的学生自己讲述,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以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真感悟到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2.乡土历史可以丰富和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增强学生求知欲
学生对历史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有:一是来源于书本,通过对历史书的学习、历史专刊的了解;二是源于老师对书本周边知识点的收集。我们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加深某个时代的印象,不要仅仅局限于在教科书中获得,还可以运用本地名人轶事和地方府志。比如,在讲述到秦汉文化时,就可以引用曾被梁启超誉为“天下第一府志”的《遵义府志》,生动再现遵义的汉代“三贤”盛览、舍人、尹珍为五经作注释的故事,通过讲述遵义本土本乡的名人轶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得冷冰冰的课本焕发活力,真切让渊源的历史发生在身边,这不光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心理倾向,也促使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更加强烈。
3.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乡土历史可以减轻因考试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中国古代史是高中必修课又是高考重点考察对象,在整个升学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若强行灌输毫无趣味,势必增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时间长了还会形成蝴蝶效应,让大家对记忆性较强的学科都非常排斥。但如果渗透一点乡土历史的芬芳进入课堂,让学生在主动的探讨和充满乐趣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营造一种“愉快式”的教学氛围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效果将截然不同。学生在不自觉中就能掌握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如讲“忽必烈灭南宋”时,就可应用:南宋理宗五年,蒙古大军主力铁骑由云南挥师东进伐宋,兵临罗氏嵬国(今大方、黔西),播州(遵义)告急,朝廷同意土司杨文“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于是在龙崖山倚天险构筑关囤,建成了完备的军事要塞,元世祖忽必烈深知播州防御严密,便避开播州灭宋的事情。老师边讲边出示遵义海龙屯古战场照片,不但加深了学生对那个时代印象,还使学生在轻松掌握了元朝建立这一考点,消除了高考产生的恐惧心理。还为后面复习“改土归流”等知识点做好了铺垫。
4.考察本土历史有益加强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实现素质教育
古代史其本身离现在就很遥远,有些考点学习起来不好掌握,如“改土归流”“土司”“布政使”这类词汇还很难理解。但适当的结合一些与之相关的乡土历史知识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改土归流”就可例举明万历二十一年发动的平播战争,在这里生动有趣地给学生讲述大土司杨应龙与明朝长达世纪之战的宏伟篇章。这样一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为了拓展知识面,可以亲力亲为,深入历史事件发生地,自行考察和调研,再把所获的资料运用舞台剧的形式让历史复活,最后师生一起将成型的资料保存下来。我们现在天天都在谈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呢?能深入乡土历史实地考察,对自己的家乡历史能娓娓道来且不拘泥于书本,让尘封和凝固的岁月重新被唤醒,这就是素质教育。
遵义厚重的乡土历史既是瑰宝,又是佳酿。如何去发掘,如何去品尝,需要我们历史教育者和同学们一起去思考和去努力。
【关键词】乡土历史 课堂教学 渗透
乡土历史即本乡本土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是广义的历史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具有生动的、有趣的历史知识,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分布广、普及度高、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入乡土历史,能够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文就开发乡土历史的重要性,如何运用乡土历史进行教学以及遵循的原则作简要论述。
中学古代史其本身离现在的时代就很遥远,学习起来不好掌握,如“改土归流”等概念还很难理解。如果强行灌输就会适得其反。但适当的结合一些本乡本土的历史知识却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这样一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乡土历史是祖国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条支流,它与祖国的历史血肉相连。而中学古代史其本身就是对祖国历史的再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乡土历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联系起来培养他们更加高远的志向;对初三,高三的学生而言,还可以减轻他们的高考压力。本文仅就结合遵义市及其周边县市的乡土历史在古代史教学中的作用,作一些探讨。
1.乡土历史可以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可参与性
教学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效率。乡土历史作为我们周边的一些史料,很多流传于民间,有些其本身就生动直观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对于这些地方史料,很多学生或多或少的知晓一些,但很多未曾注意或不甚清楚,有些还是以讹传讹的东西。许多内容在教科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涉及到。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却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的东西,是趣味性很强的东西。因为借助的知识是本地的,身边的历史,直观性较强,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中适当的渗透一些,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可形成脉络联系乡里。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习惯的养成,就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比如,在讲述到秦汉文化的时候,简要讲述一下:2007年务川境内发掘的汉墓11座,共出土文物116件(套)和大量钱币,包括铜器、铁器、陶器及一批石器、骨器和漆器。关键墓葬内还出土有朱砂。通过检测,墓内出土的朱砂为本地所产。这为务川‘丹砂古县’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在讲述发掘过程时,还可以引导务川的学生自己讲述,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以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真感悟到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2.乡土历史可以丰富和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增强学生求知欲
学生对历史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有:一是来源于书本,通过对历史书的学习、历史专刊的了解;二是源于老师对书本周边知识点的收集。我们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加深某个时代的印象,不要仅仅局限于在教科书中获得,还可以运用本地名人轶事和地方府志。比如,在讲述到秦汉文化时,就可以引用曾被梁启超誉为“天下第一府志”的《遵义府志》,生动再现遵义的汉代“三贤”盛览、舍人、尹珍为五经作注释的故事,通过讲述遵义本土本乡的名人轶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得冷冰冰的课本焕发活力,真切让渊源的历史发生在身边,这不光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心理倾向,也促使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更加强烈。
3.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乡土历史可以减轻因考试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中国古代史是高中必修课又是高考重点考察对象,在整个升学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若强行灌输毫无趣味,势必增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时间长了还会形成蝴蝶效应,让大家对记忆性较强的学科都非常排斥。但如果渗透一点乡土历史的芬芳进入课堂,让学生在主动的探讨和充满乐趣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营造一种“愉快式”的教学氛围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效果将截然不同。学生在不自觉中就能掌握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如讲“忽必烈灭南宋”时,就可应用:南宋理宗五年,蒙古大军主力铁骑由云南挥师东进伐宋,兵临罗氏嵬国(今大方、黔西),播州(遵义)告急,朝廷同意土司杨文“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于是在龙崖山倚天险构筑关囤,建成了完备的军事要塞,元世祖忽必烈深知播州防御严密,便避开播州灭宋的事情。老师边讲边出示遵义海龙屯古战场照片,不但加深了学生对那个时代印象,还使学生在轻松掌握了元朝建立这一考点,消除了高考产生的恐惧心理。还为后面复习“改土归流”等知识点做好了铺垫。
4.考察本土历史有益加强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实现素质教育
古代史其本身离现在就很遥远,有些考点学习起来不好掌握,如“改土归流”“土司”“布政使”这类词汇还很难理解。但适当的结合一些与之相关的乡土历史知识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改土归流”就可例举明万历二十一年发动的平播战争,在这里生动有趣地给学生讲述大土司杨应龙与明朝长达世纪之战的宏伟篇章。这样一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为了拓展知识面,可以亲力亲为,深入历史事件发生地,自行考察和调研,再把所获的资料运用舞台剧的形式让历史复活,最后师生一起将成型的资料保存下来。我们现在天天都在谈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呢?能深入乡土历史实地考察,对自己的家乡历史能娓娓道来且不拘泥于书本,让尘封和凝固的岁月重新被唤醒,这就是素质教育。
遵义厚重的乡土历史既是瑰宝,又是佳酿。如何去发掘,如何去品尝,需要我们历史教育者和同学们一起去思考和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