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叩阍制度浅析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直诉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由受害人及其亲属在其冤情得不到申诉时,直接或者间接地诉于皇帝,并由皇帝亲自或者监督有关机关受理,对正常的诉讼制度具有重要补充作用的起诉和上诉制度。清代的直诉制度主要包括登闻鼓制度、迎车架、上书陈言、自封投柜、庋置、封章密奏制、密折、叩阍等。其中既有继承前朝旧制也有创新之举。即叩阍制度为清朝所独有。本文主要从叩阍和京控概念的界定;叩阍制度设立的背景思想;叩阍制度的目的及其典型案例;叩阍中的直诉传统对信访制度的影响四部分来论述清代的叩阍制度。
  关键词:叩阍;立法思想;现代信访
  一、叩阍与京控概念的界定
  张晋藩的《清朝法制史》一书中认为“叩阍,又称京控,俗称告御状”。此种说法不但将京控纳入直诉范围来论述,而且不加区别其本质,其误解是明显的。柏桦的《清代的叩阍与京控》一书中则指出叩阍与京控二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一个属于直诉程序,一个属于上控程序,根本不能够等同起来。“叩阍”是直接告到皇帝之处,无论是邀车驾、登闻鼓、上封章,还是建言、密奏,都是要直达最高统治者。“京控则是要经过司法程序,经过有关部门审理以后在‘奏闻请旨查办’,不是直接告到皇帝”。赵尔巽等撰的《清史稿》已经明确将叩阍与京控分别定义,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二者有本质上的差别。《清史稿》曰:“其有冤抑赴都察院,通政司或步军统领衙门呈诉者,名曰京控。”“其投厅击鼓,或乘舆出郊,迎驾申诉者,名曰叩阍。”界定清楚叩阍与京控的概念后,就能更好的把握清代特有的叩阍制度。
  二、叩阍制度设立的背景思想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都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自汉代开始法律儒家化逐渐形成。而儒家思想提倡“仁”,倡导和谐。如果社会上出现大量因刑讯或者其他不公的原因造成的冤假错案,会导致无辜百姓受侵害,灾祸频发,危及统治者的统治。因此,为了明辨是非体恤百姓,防止滥杀无辜,巩固封建统治,维护中央集权,设立叩阍制度十分必要。
  清朝中央仍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官员的选任、军权的控制、国家的治理无不牢牢掌握在中央。嘉庆之后,社会动荡,地方吏治的腐化已经深入整个官僚阶层,官场中各种陋习盛行,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更加严重,冤假错案频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矛盾大大激化。严重威胁中央封建统治,因此必须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而“叩阍”是直接告到皇帝之处,不是必须经过司法程序,也不是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理才能上报,能够有效处理百姓的申诉案件,缓和阶级社会矛盾。
  三、叩阍制度的目的及典型案例
  1.叩阍制度的目的
  “叩阍”制度设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稳定的统治才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泰民安。社会动荡不仅民不聊生,最高统治者的权力终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由于各级司法官贪赃枉法不能审出实情,而使当事人蒙冤所致的叩阍案件一旦审实之后,相关官员要承担相应行政司法责任,受到相应惩处。以此更好的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清朝统治者在禁止越诉的基础上设立叩阍这样一种特殊的直诉申冤制度,旨在体现最高统治者对地方下级官员的监督和指导。国家疆域之广,最高统治者高高在上,无法随时出巡体察民情,关注民意,并且担忧下级地方官吏追名逐利,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知情不报隐瞒事实,导致百姓冤情无法申诉,冤假错案横行,社会矛盾激化。因此,叩阍制度便应运而生。
  2.叩阍的典型案例
  (1)清代山西赵二姑叩阍大案。《赵二姑宝卷》里详细介绍了这起道光年间发生在山西榆次的轰动全国的叩阍大案。案件主人公赵二姑在遭受侮辱后,不屈的为自己洗刷冤屈,当知官府徇私舞弊不能为自己主持公道而自刎反抗。最后有道光帝亲自下旨,监察御史以及刑部官吏秉公办事,此冤案最终得以平反。严肃惩治了案件所涉贪官污吏,稳定社会秩序,维护了君主的封建统治。
  (2)乾隆初年贵州瓮安罗尚珍叩阍讼王士俊一案中,王士俊为了争占瓮安县民罗尚珍墓地,放纵仆人殴打罗尚珍,罗尚珍被殴打致死,其子去京师叩阍。皇上命副都御史仲永檀会同总督张广泗审查,案情属实,按律论罪,判处死刑。缓和了社会矛盾,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四、叩阍中的直诉传统对信访制度的影响
  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是合理”。直诉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是符合当时社会要求的,对我国当代社会的影响仍然很大。现代信访制度就是从古代直诉制度演变而来。只不过现在没有皇帝,现代信访只能找高层领导,通过司法外的途径解决,比如在政府门前大哭大闹;躺在领导车辆的必经之处;还有的进京上访等等。
  1.信访纳入法治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抓住了信访工作的关键,明确了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的方向,以法治思维引领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是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
  2.中国古代直诉制度与信访制度的局限性
  在我国古代直诉制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古代交通不发达,花费成本巨大,一般的普通百姓难以承受如此大的成本,因此有冤情的穷人真正能够直诉到皇帝的只是少数;第二,皇帝高高在上,是最高统治者,案件不管对错没有人敢监督,人治色彩严重,直诉案件的公正性无法得到保障。皇帝精力、体力有限,受理的直诉案件也非常有限。现代信访制度虽然纳入了法治轨道,但是“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须严格实行诉访分离制度。
  综上所述,现代信访制度和古代的直诉制度一样具有中国特色,古代直诉制度经过几千年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完善现代信访制度时,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成果是古代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值得认真总结借鉴,挖掘它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8.
  [2]柏桦、吴爱明.清代的叩阍与京控[J].贵州社会科学,2014(5).
  [3]徐升.古代直诉制度的意蕴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其他文献
一、前言  艺术是什么?是好看?是美吗?其实都不是。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曾说过“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现在的时代早已验证了这个预言。设计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进行有意义的阐释的一个过程,说到底就是人的参与使事物变的更加有存在意义;而艺术,则是一种更为抽象的精神境界,可能是一种意识。王受之教授(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现代设计和现代设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插画逐渐成为各个专业之间的桥梁,在设计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插画发展到今天有了丰富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书面上的图画,也是一种表达形式和传播途径。然而插画艺术虽然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却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人们对插画的认识,大都停留在表面上。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借助现在高科技数字技术进行插画艺术作品的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奇特感和亲切感,创作过程中注重形象的通
期刊
摘 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文化已经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向世界展现中国有些的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而且也让世界认识了更好的中国,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发展脚步,树立了国家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加强了中国化发展脚步的进程。  关键词:中国文化;世界传播;对策  前言: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向全世界宣传和弘扬中国古老的文化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提升了国家
期刊
摘 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他运用现代主义写作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位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饱受清教思想侵蚀和南方父权体制摧残的南方女性艾米丽的形象,真实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社会的巨大变迁。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这部作品中的女性诉求,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深刻用意和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威廉·福克纳;女性主义
期刊
摘 要:哥特风格诞生与十二世纪,是对罗马风格的传承,以建筑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直立的线形,体量向上升腾的趋势,尖锐的造型设计,表述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哥特风格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其通过变革创新,极大的表现出一种夸张、诡异、神秘、奇幻、怪诞的另类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哥特服饰与新哥特服饰的比较与区别及其联系,还包括了新哥特风格对现代服装的影响以及人类对“美”的抽象化的解读,从
期刊
摘 要:对传统家具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传统家具的发展历程是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由低矮家具向高大家具进行演变。经历几千年的演变历程,到明代时我国家具的发展已达到繁盛时期,明代家具用材讲究、造型优美、结构严谨,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文化之一。硬木家具中的榫卯结构可谓是家具结构中的精髓部分,不用一枚铁钉,用榫卯使各部件进行衔接,安装完毕后略施鱼鳔就可以使家具的寿命长达百年之久,工艺精巧的榫卯结构构成了传统
期刊
摘 要:总结了畜牧防疫失败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宣传、保证疫苗质量、增加防疫经费、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防疫;失败原因;对策  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畜牧防疫工作还是难题。安龙县实行“畜牧产地检疫”后,虽实行常年防疫,但目前广大农户接受畜牧防疫的力度还不够,已接种疫苗的畜禽仍有少数零星发生疫病,导致畜牧防疫密度不理想、防疫效果不好;加之新安镇属于县城所在乡
期刊
摘 要:《文心雕龙》全书50篇,大致为四个部分,即总论、文体论、创作论和文学评论。《神思》篇为创作论之首,具有“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的地位。本文尝试阐释“神思”的意义,并分析《神思》篇在艺术创作思维上的理论价值与贡献。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创作  《文心雕龙》全书50篇,计37000余字,周振甫先生将其分为四个部分,即总论、文体论、创作论和文学评论。在创作论中,刘勰把《神思》篇列为
期刊
摘 要:罗伯特·欧文(1771- 1858)是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它始终聚焦于政治正义、社会和谐与普遍幸福的政治伦理路向,确立了现代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公正、福利和自由发展的道德旨趣,表达出对被资本割裂的社会进行道德的、政治的批判与反思,同时欧文还是一位有影响的现代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验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他的空想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关于学前教育思想在其整个教育思想中占重要地位。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风俗画就是以某时代普遍的社会生活习俗为题材的绘画,它采取客观的视角,真实地描绘社会习俗的场景,并不带政治的、宗教的或伦理的价值判断。真正意义上的风俗画,始于魏晋而兴于宋。特别是北宋后期以及南宋,风俗画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其中,吉祥题材的风俗画是一个喜闻乐见的题材,这和当时繁荣的经济和成熟的文化分不开。在以往专家学者的著述中,大都是针对年画或者人物画进行分析研究的,本文就宋代吉祥题材风俗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