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语文课中的魅力

来源 :教师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们都知道,教学不单纯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认识活动,而且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交流是水乳交融的渗透和贯穿于传授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教学艺术以其特殊的魅力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感受。可是如何创设情感性教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置学生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情操的气氛中,使其为之所感、为之所动呢?多年的音乐课教学使我产生了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后来经过不断的尝试、实践、改进,现在音乐在我的教学中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就是一门艺术”。
  1、用音乐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而音乐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我在讲授《桂林山水》时,先用感染性的语言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继而又播放了优美的钢琴曲《星空》,伴着我娓娓动听地讲述,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们静静地听着,我感觉师生此时共同沉浸在游览美丽的桂林山水之中。为之后的理解课文和情感体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了渲染百万北京人民在天安门前的十里长街送敬爱的周总理的悲痛场面,哀乐响起,随着我低沉,动情地叙述,同学们听着,听着,不时传来了抽泣声。此时,师生共同沉浸在了悼念可敬的周总理的情感之中。
  2、配乐朗读,提高朗读效果
  大家都熟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当年俞伯牙鼓琴,钟子期能根据琴声联想到高山流水,可见音乐能激发人们的想象,沟通各种感官之间的审美功能,在授《伯牙绝弦》一课时,配上《高天流云》的乐曲,同学们的齐声朗读,营造了情景,激发了想象,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从而也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黄河颂》一文时,我让学生先听大型交响乐《黄河颂》,学生被气势恢宏的乐曲感染,调动起了朗读的欲望,我趁势放朗读示范带让学生听一遍,然后再让他们和着音乐尽情地来一次“群情激奋”的朗诵,文中真挚的爱国热情就如此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这比枯燥的时代背景介绍效果好多了。
  3、学唱歌曲,增强记诵效果
  音乐不仅能传递思想感情,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它们所表达的甚至比语言文字更深刻、丰富。正如卢梭说的那样:“音乐包括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我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歌、唱歌的特点,把谱成歌曲的课文播放让学生听,教学生唱,。歌曲学会了,一篇课文也就能熟练背诵了。如:一年级课文《小小的船》和二年级课文《快乐的节日》等,通过学唱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即使事隔很久,学唱了歌词的课文,学生也能一字不漏的背诵出来
  4、音乐渲染,克服为难心理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当属作文教学了。平时我们总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不会选材,不会表达,归根结底是我们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写作。教育家赞可夫也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得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一切声音中,音乐是最美妙的,它能培养人丰富的感受性,给人以享受,与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因此,我经常在作文教学中适时地用上相关的音乐,以此焕起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灵感,使学生表达的感情更真挚更细腻。例如:指导学生写关于老师的文章时,利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老师像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赞颂老师的歌曲,使学生通过旋律和歌词感受老师对他那无私而伟大的爱;又如指导写做好事的文章时,在情景表演结束之际,适时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曲,使学生的感情升华,真正感受人间的真情和温暖,产生“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共鸣。实践证明,在作文课中利用音乐旋律确实能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也特别真挚感人,且写作手法也别具一格,有的同学利用歌词作为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令人回味无穷,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一首《每当走过老师窗前》激起了学生们写老师的情感;一曲《母亲》勾勒出慈母的伟大形象;一段《父亲》便有了坚强、容忍的父亲跃然纸上.....
其他文献
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法。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也有这样的一句话“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似乎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由此可见,正确评价和激励的作用有多大。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评价和激励学生呢?我认为我们应该遵循如下六个原则。  一、坚持正面教育,注重表扬鼓励原则。  看主流,发扬优点,肯定成绩,指明方向。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要善用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因此,本文将从实践论美学的角度阐述一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山教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给予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单元板块的教学,激发学生
期刊
【摘要】和谐是事物发展的动因。和谐教育是中外教育发展史上的理想目标,从古希腊的和谐教育思想到中国先秦时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都显示这一点。普通高中如何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寻找素质教育的新载体,成为当代教育人士关心的问题。未来教育对我们的要求是:淡化课堂教学,减少课本教学,回避应试教育,突出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和谐目标;探讨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
期刊
【摘要】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根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词汇教学;直观性;趣味性;整体性;有效性  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
期刊
不必再去回味过时的教育,不必让他一直缠绕着我们。我们应懂得放弃。其实这是一种洒脱,应明白今天有所失,明天会有所得。乐又何妨,悲又何妨?也许,失去的东西,多年后你会庆幸它的失去,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过“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今天,“新课改”的春风刮了过来,刮遍了神州大地,刮走了那些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盲目尊师思想,剩下的,则是一种崭新的、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的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传统的“保姆”式的班主任管理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将使班主任从低效甚至无效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班级欣欣向上。 
期刊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学生的文风也发生了变化。学生过于追求表面形式,梦多了,真实少了,矫情多了,真情少了,真情不但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真情了,取而代之的是毫无温度可言的看似华丽实确冷冰冰的文字。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写作最为宝贵的东西——真情。寒假里,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要求以书信的形式写出来。开学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学生作文写的如何。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
期刊
【摘要】从艺术特色上来看:李词善于移情于物,借眼前景物来抒情,语言具有独创性,清新浅显,但形象概括力强,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移情于物;独创性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出生在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受家庭文化的影响,李清照从小就有诗名,最有成就的是在词的成就方面,沈谦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是继秦观之后另一个婉约词大家,
期刊
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课堂气氛很不活跃,死气沉沉;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只要掌握好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就会得心应手的。我个人认为,学好说明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无论是说明事物还是阐述事理,这些
期刊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一边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请教,一边总结自己的心得,课堂上教师一人唱主角,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教育从何谈创新呢?我个人不喜欢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我总是凭自己的能力想方设法搞活课堂气氛。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呢?我现有这样几点想法:  一、必须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 这是创新的第一步。  我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