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莫高窟以其洞窟之多,造像逼真,壁画精美闻名于世,并且有些壁画记录了当时政治事件,促进各民族团结交融,第98窟就是这样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石窟。
该窟位于南区南段一层,建造于公元925年到931年期间,是晚唐五代时期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家族所建造的功德窟,是曹议金为于阗国国王李圣天和曹夫人而修建的,《敦煌遗书》中称其为“大王窟”,该窟占地面积185平方米,壁画总面积693.1平方米,现存塑像四身。
古于阗国是西域王国之一,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境内有和阗河,南依昆仑山,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疆域面积相当于今天新疆和田地区。于阗为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古代居民属于操印欧语系的塞种人,从11世纪开始,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以盛产美玉闻名天下,虽然地处偏远的昆仑山下,却与中原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商周时期,就有美玉远涉中原。
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时代),尉迟氏在此建立了于阗国,李唐王朝与于阗国尉迟氏关系密切,唐太宗陵前石像就有于阗王尉迟伏阇信。唐天宝年间,于阗王尉迟胜来到长安朝拜,唐玄宗嫁宗室之女给他。尉迟胜成为大唐的女婿,因而对唐王朝忠心耿耿,安史之乱时,自告奋勇领兵勤王,平乱之后就留在长安定居,并把王位交给了弟弟尉迟矅。唐自安史之乱后国力日渐衰落,再也无力经营西域,而雄踞青藏高原一带的吐蕃王朝日渐强盛,乘虚攻占河西、陇右地区,但河西走廊一带汉文化已经广泛传播,农耕文明已很发达,而且汉人数量众多。
张议潮(公元799年—公元872年),汉族,沙州敦煌(今属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人。张氏世为州将,父张谦逸官至工部尚书。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吐蕃统治集团内部连年发生乱事,张议潮率领沙州(今甘肃敦煌)人民起义,对吐蕃贵族的奴役进行有力的反抗,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唐朝政府册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后来张议潮被朝廷召回长安,由张议潮的侄子张淮深继任,这一次唐王朝没有册封张淮深为节度使,由此埋下了归义军衰败的隐患。
张议潮在世时,虽说远在京城长安,但其威望極高,可以处理好归义军内部事务,但当他去世后,归义军内部就发生了内讧,大大削弱了归义军的实力。公元914年,张氏归义军就此落幕。以归义军节度使索勋婿,系张议潮外孙婿,沙州人曹议金(?—935)于后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后执政沙州、瓜州,曹议金有勇有谋,他把长女嫁给甘州回鹘可汗,次女嫁给于阗王李圣天(汉译为:散跋婆Visa
使自己一下子得到两个王国的鼎力支持。
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原、河西走廊割据政权如同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但西域一些政权仍然与汉地保持联系。到了后晋时期,当时的西域于阗政权已经统一了南疆大部分地区,此时的于阗国王李圣天(原名尉迟娑缚婆),由于仰慕大唐文明,自称是唐朝宗室之后,遂改名为李圣天,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王,在位时间很长,仿汉地礼制,行中原制度,于阗国在他治理下国势蒸蒸日上。
公元938年,于阗国王李圣天遣使马继荣出使后晋,李圣天与后晋取得联系,后晋派高居晦出使于阗,册封于阗国王,经过两年跋涉到达于阗,高居晦一行在于阗国前后整整七年,于公元944年回国。并将沿途诸国山川、道里、政治、民俗所见所闻著为纪行,为《新五代史》所录,根据纪行所言,他从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地区度过黄河,向西越过腾格里沙漠,渡白亭河(即今西洋河)到达凉州,沿河西出天门关(今嘉峪关一带)到瓜州,出阳关沿西域南道到达于阗国。
高居晦记载于阗国王李圣天:圣天衣冠如中国,其殿皆东向,曰“金册殿”,还有名为“七凤楼”的楼阁。当时后晋是“同庆二十九年”,于阗国年号也用内地的称呼,其官员也用内地职称,如司马、都督等。高居晦到于阗时,代表中原后晋政权册封于阗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完全出乎意料,在遥远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南,昆仑山脚下,高居晦看到一个完全依照中原制度行使政权的汉化国家,甚至还使用中国式年号,而且李圣天本人也通晓汉语,尊崇佛法,居处以紫衣僧五十人侍坐,国中兼有摩尼。
敦煌莫高窟第98窟由甬道和主室两部分组成,形制基本上沿袭晚唐的须弥佛坛、四壁连屏的覆斗形殿堂窟格式。主室中央设背屏式中心佛坛,四壁绘《报恩经变》《牢度叉斗圣变》《思益经变》《维摩诘经变》等十一铺经变画。窟内四披绘制了约700身千佛,每身千佛都有对应的榜题。窟顶千佛名出自敦煌本《佛说贤劫千佛名经》。甬道南北壁和主室四壁下方绘有200余身供养人像,是莫高窟中供养人像最多的,绘有几乎与人等高的《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和《于阗国王后供养像》。
东侧壁画绘有于阗国王像,正如高居晦纪行所言:壁画中于阗王的确是头戴冕旒,身着黄龙袍,高鼻阔耳,星眉剑目;仪表堂堂,气宇轩昂。完全是汉族帝王的服饰,与汉家天子无从分别,于阗国王李圣天这身供养人画像是在莫高窟发现最大的君王肖像。于阗王后曹氏,头戴凤冠,顶戴碧玉珠,身穿紫褐色大袖裙襦、肩披轻纱,足踩毡毯,手捧熏炉。身后侍从抱箭囊、弓袋、捧酒壶供物等,装饰物多绿宝石,是于阗产玉多宝玉之特点。壁上题记为“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大朝”指的是后晋。国王与王后的衣服或许正是来自中原地区,或许是于阗国王依据汉族样式命人制作的。说明当时中原服饰、礼仪文化早已影响到了西域,西域的贵族也以穿汉服为荣。
莫高窟因佛教而兴起,是公元4世纪到10世纪佛教徒情感世界的神化表达,第98窟对了解后晋与西域诸国,特别是于阗国的政治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为研究于阗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提供了佐证,对研究五代时期丝路情况,起到了实物证据的作用。(摘自“丝路遗产”公众号)(编辑/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