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情境下提升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策略——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来源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bi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生作为职业教育的特定群体,由于他们本身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产生自我评价过低、焦虑、人际沟通能力低等心理问题,也会在不确定情境下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注意偏向,忍受力降低,抗挫能力不足等特点。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对高职生开展正念训练,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进而提升不确定情境下高职生的心理韧性品质,增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助推高职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当前,基础俄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意识不强、内容挖掘不深、方法创新不足、评价体系不全,难以适应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全面落实基础俄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三维教学目标,有必要阐明基础俄语开展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强化课程思政意识,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延展课程思政教学空间,增设课程思政评价指标等,从而有力肩负起基础俄语课程的使命担当。
人类的精神生产有科学、道德、宗教、艺术等多种形式,人的活动是受其需求决定的,审美使艺术与宗教、道德、科学等精神生产区别开来。文学作为艺术生产活动,具有四个基本属性:审美认识性、审美评价性、审美愉悦性、审美形式性。
红色文化资源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新思路,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反过来又为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扬提供主渠道和主阵地。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铸魂、育人功能。鉴于此,高校应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现场教学中,挖掘红色文化育人资源,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情景,深化红色文化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