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科学家们的研究不再满足于一些热点问题,所研究的方向越来越独特,这使科学、设计艺术这两个知识领域的距离不断地缩短。种种实验表明,科学与设计艺术是分不开的,与设计所产生的美更是联系紧密。
关键词:科学;心理科学;设计艺术;审美家
0前言
科学与设计怎么谈,大家各抒己见,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表达各种想法的权力。在我们的时代,如果说一个人没接触过科学,那是很难的,因为只要是生活在当下的人都离不开科学,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触到科学,了解科学,比如农民种地,现在是科学种地,科学养殖,大家现在都使用的手机是高科技产品,出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是根据科学原理的机械化生产出来的,甚至有些人能说出这些科技的原理来,所以说科学不仅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用的人群也很广阔,而且大家都会有一些科学常识。有些人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有接触过设计,设计当中也不会有科学,这是两个知识领域,但是随着时代地发展,科技的变革,人们的认识的提高,有些人看是慢慢认为“设计是美的”,“设计无处不在”,设计里面当然也有科学。科学里面确实也有许多问题涉及到设计艺术的美学问题。例如,“美是和谐”论的创始人毕得格拉斯就是数学家;“美在比例”的创始人达芬奇既是画家又是科学家,事实正如我国杨振宁教授所说:“科学中存在美,所有的科学家都有这种感受。”
1设计艺术的神奇力量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美时刻在我们身边,美的风景、美的房子、美的衣服、美的人,随着物质文化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强烈,不仅艺术作品、生活用品、家居空间要求美,就是劳动环境、劳动工具都要大力美化。城市街道要美化、机器外观要美化、就算是山村田园也要美化。我们只要是稍微留心一下就能发现,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斥美,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日益上升。那么是什么推动着我们对美的追求,是一个心理过程,还是一个固定反应。我们恐怕都很难回答,不管是设计师,还是美学家都曾试图给出答案,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美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似乎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师们通过长久以来的研究,已经给我们很多很好的解释,艺术家也经常有意的去利用科学启发他们的艺术创作,比如列奥纳多·达·芬奇就通过研究解剖学和工程学,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视觉艺术作品。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科学家托斯坦·威瑟尔认为,在过去30年对于艺术鉴赏的生理学机制的研究,或许科学可以反过来促进艺术的创作。
2科学与美的关系
科学发明的最初动力是源于对美的追求,爱因斯坦说得好:“在科学领域里,时代的创造性的冲动有力的迸发出来。在这里对美的热爱和感受找到了比门外汉想象的更多表现机会。”现在日用品是主要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物质需要,现在的日用品都是大批量生产,具有整齐划一的机械美。我们买他首先考虑的是实用性,用起来方不方便,如果用起来不方便,即使它的质地再好,装饰的再精美,也只会让人感到遗憾、惋惜,不会产生拥有它的愉快。这样我们设计师就要注意把消费者的美学概念放在首位,在功能上和心理上符合人的需要。把自己的个性服从消费者,设计出受广大消费者好评的人性化产品。
然而,一个好的设计是应该包含外观和人机功能的因素的,以图1这款灯具而言,它模仿可爱的动物造型,在外形上打动儿童。设计师在设定方案时,首先一定会观察了解儿童的爱好和需要,在设计时也没有过多的颜色,尊重动物原有的色彩,形态上稍加抽象化,增加了设计感和趣味性,这个产品已经超脱了原有动物造型的束缚。除了让他更好用之外,同时也赋予了产品的新的意义和想象空间。
图2是一张德国设计师康斯坦丁设计的座椅,在繁忙的工作之后,躺在这样的椅子上会让人感觉回归到森林,悬浮在空中,耳边传来鸟儿的唧唧歌唱,微风轻轻地吹拂着皮肤,让人卸下工作的压力,放松自己的心情,回归自然。把他安置在咖啡厅、茶楼、点心铺等休闲娱乐场所,会突显一种简约美。这是美和人机科学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人们对某个事物产生的一种愉悦感,所以这就是美。
3我们都是审美家
究竟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的准确。在古代,古人告诉我们“羊大为美”,因为美字就是由“羊”字和“大”字组合而成的。而在现代我们知道美是一种感觉,是当人们看到、听到、品尝到、接触到某个事物时,令人心情快乐、愉悦的感觉。如现在的饮食业非常火爆,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大家都去一些特别的地方品尝到一些美味饮食,吃完之后我们常常都会从饭菜的颜色搭配上、味道的浓淡上,对其“品头论足”一番,这些人不一定都是专业的星探、美食家,受过训练,但是人们似乎对美天生都有一种特别的判断力。
在许多设计艺术作品当中,人们为设计师精彩的创意所折服,也时常会对设计作品中的图形,色彩,创意思维,产生相似的情感,甚至会在心里伴随着设计作品中原本静止的物体,不由自主的动起来。比如,现代欧洲优秀设计师扎哈·哈迪德,他非常擅长用这种技艺。在他的设计里,设计无论是简单的座椅还是复杂的室外建筑,都精雕细琢,力求完美。在表现静止的设计产品时,常常会采用一些流畅的线条,改变原本传统的直角方面设计的形式,营造出一种动感的效果。
图3
比如,扎哈·哈迪德设计的灯具作品(图3),灯具的主灯源和灯座之间用简洁流畅的线条连接设计为一体,造型简洁大气,富有动感。令人惊奇的地方是,很多爱好者说:当他们看到这个灯具是,心理也会产生一种随着作品动的感觉。他的作品中似乎对运动有一种非常生动独特的表现方式,使观众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模仿心理,而心理体验就通过这种动感清晰的表现出来。由于我们自己心理产生的这种感觉,使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情绪对于观众来说更加真切。扎哈·哈迪德的这些设计作品在西方的设计艺术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呢?
早在1980年,卡萨诺瓦和同事发现了美学心理的存在。这种心理神奇的地方是,在猴子观察人类的动作,并跟着做相同的动作时,会出现同样的神经发放模式。这些在大脑顶叶出现的景象神经元地发放,特别和有目的的动作相关,比如觅食;而和其他相同物理类型但没有目的性的动作无关。心理学家弗里伯格认为,当我们观看普桑的作品时,或许那就是画面当中任务的动作激活了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使得我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动作,却也会感受到类似的动感,从而更加深刻的真实的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情感。
这些设计心理科学的发现给我们对于设计艺术作品的分析带来了一个新的视角,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动态感的画面理解。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科学家们的研究不再满足于一些热点问题,所研究的方向越来越独特,这使科学、艺术这两个方面的距离不断地缩短。所以说,种种实验表明,科学与艺术是分不开的,与艺术所产生的美更是联系紧密。
参考文献:
[1] 张志庆.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 谭清华.论审美因素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D].广西大学,2006.
[3] 科学松鼠会.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M].上海三联书店,2009.
[4] 刘淑锋.张竞生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
[5] 谢庆森,黄艳群.人机工程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贾旭(1985—),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关键词:科学;心理科学;设计艺术;审美家
0前言
科学与设计怎么谈,大家各抒己见,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表达各种想法的权力。在我们的时代,如果说一个人没接触过科学,那是很难的,因为只要是生活在当下的人都离不开科学,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触到科学,了解科学,比如农民种地,现在是科学种地,科学养殖,大家现在都使用的手机是高科技产品,出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是根据科学原理的机械化生产出来的,甚至有些人能说出这些科技的原理来,所以说科学不仅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用的人群也很广阔,而且大家都会有一些科学常识。有些人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有接触过设计,设计当中也不会有科学,这是两个知识领域,但是随着时代地发展,科技的变革,人们的认识的提高,有些人看是慢慢认为“设计是美的”,“设计无处不在”,设计里面当然也有科学。科学里面确实也有许多问题涉及到设计艺术的美学问题。例如,“美是和谐”论的创始人毕得格拉斯就是数学家;“美在比例”的创始人达芬奇既是画家又是科学家,事实正如我国杨振宁教授所说:“科学中存在美,所有的科学家都有这种感受。”
1设计艺术的神奇力量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美时刻在我们身边,美的风景、美的房子、美的衣服、美的人,随着物质文化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强烈,不仅艺术作品、生活用品、家居空间要求美,就是劳动环境、劳动工具都要大力美化。城市街道要美化、机器外观要美化、就算是山村田园也要美化。我们只要是稍微留心一下就能发现,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斥美,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日益上升。那么是什么推动着我们对美的追求,是一个心理过程,还是一个固定反应。我们恐怕都很难回答,不管是设计师,还是美学家都曾试图给出答案,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美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似乎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师们通过长久以来的研究,已经给我们很多很好的解释,艺术家也经常有意的去利用科学启发他们的艺术创作,比如列奥纳多·达·芬奇就通过研究解剖学和工程学,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视觉艺术作品。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科学家托斯坦·威瑟尔认为,在过去30年对于艺术鉴赏的生理学机制的研究,或许科学可以反过来促进艺术的创作。
2科学与美的关系
科学发明的最初动力是源于对美的追求,爱因斯坦说得好:“在科学领域里,时代的创造性的冲动有力的迸发出来。在这里对美的热爱和感受找到了比门外汉想象的更多表现机会。”现在日用品是主要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物质需要,现在的日用品都是大批量生产,具有整齐划一的机械美。我们买他首先考虑的是实用性,用起来方不方便,如果用起来不方便,即使它的质地再好,装饰的再精美,也只会让人感到遗憾、惋惜,不会产生拥有它的愉快。这样我们设计师就要注意把消费者的美学概念放在首位,在功能上和心理上符合人的需要。把自己的个性服从消费者,设计出受广大消费者好评的人性化产品。
然而,一个好的设计是应该包含外观和人机功能的因素的,以图1这款灯具而言,它模仿可爱的动物造型,在外形上打动儿童。设计师在设定方案时,首先一定会观察了解儿童的爱好和需要,在设计时也没有过多的颜色,尊重动物原有的色彩,形态上稍加抽象化,增加了设计感和趣味性,这个产品已经超脱了原有动物造型的束缚。除了让他更好用之外,同时也赋予了产品的新的意义和想象空间。
图2是一张德国设计师康斯坦丁设计的座椅,在繁忙的工作之后,躺在这样的椅子上会让人感觉回归到森林,悬浮在空中,耳边传来鸟儿的唧唧歌唱,微风轻轻地吹拂着皮肤,让人卸下工作的压力,放松自己的心情,回归自然。把他安置在咖啡厅、茶楼、点心铺等休闲娱乐场所,会突显一种简约美。这是美和人机科学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人们对某个事物产生的一种愉悦感,所以这就是美。
3我们都是审美家
究竟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的准确。在古代,古人告诉我们“羊大为美”,因为美字就是由“羊”字和“大”字组合而成的。而在现代我们知道美是一种感觉,是当人们看到、听到、品尝到、接触到某个事物时,令人心情快乐、愉悦的感觉。如现在的饮食业非常火爆,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大家都去一些特别的地方品尝到一些美味饮食,吃完之后我们常常都会从饭菜的颜色搭配上、味道的浓淡上,对其“品头论足”一番,这些人不一定都是专业的星探、美食家,受过训练,但是人们似乎对美天生都有一种特别的判断力。
在许多设计艺术作品当中,人们为设计师精彩的创意所折服,也时常会对设计作品中的图形,色彩,创意思维,产生相似的情感,甚至会在心里伴随着设计作品中原本静止的物体,不由自主的动起来。比如,现代欧洲优秀设计师扎哈·哈迪德,他非常擅长用这种技艺。在他的设计里,设计无论是简单的座椅还是复杂的室外建筑,都精雕细琢,力求完美。在表现静止的设计产品时,常常会采用一些流畅的线条,改变原本传统的直角方面设计的形式,营造出一种动感的效果。
图3
比如,扎哈·哈迪德设计的灯具作品(图3),灯具的主灯源和灯座之间用简洁流畅的线条连接设计为一体,造型简洁大气,富有动感。令人惊奇的地方是,很多爱好者说:当他们看到这个灯具是,心理也会产生一种随着作品动的感觉。他的作品中似乎对运动有一种非常生动独特的表现方式,使观众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模仿心理,而心理体验就通过这种动感清晰的表现出来。由于我们自己心理产生的这种感觉,使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情绪对于观众来说更加真切。扎哈·哈迪德的这些设计作品在西方的设计艺术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呢?
早在1980年,卡萨诺瓦和同事发现了美学心理的存在。这种心理神奇的地方是,在猴子观察人类的动作,并跟着做相同的动作时,会出现同样的神经发放模式。这些在大脑顶叶出现的景象神经元地发放,特别和有目的的动作相关,比如觅食;而和其他相同物理类型但没有目的性的动作无关。心理学家弗里伯格认为,当我们观看普桑的作品时,或许那就是画面当中任务的动作激活了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使得我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动作,却也会感受到类似的动感,从而更加深刻的真实的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情感。
这些设计心理科学的发现给我们对于设计艺术作品的分析带来了一个新的视角,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动态感的画面理解。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科学家们的研究不再满足于一些热点问题,所研究的方向越来越独特,这使科学、艺术这两个方面的距离不断地缩短。所以说,种种实验表明,科学与艺术是分不开的,与艺术所产生的美更是联系紧密。
参考文献:
[1] 张志庆.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 谭清华.论审美因素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D].广西大学,2006.
[3] 科学松鼠会.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M].上海三联书店,2009.
[4] 刘淑锋.张竞生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
[5] 谢庆森,黄艳群.人机工程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贾旭(1985—),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