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曾化名张贯一,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人。
1929年8月,杨靖宇被派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他化名张贯一,以西露天矿一名矿工的身份作掩护,指导工人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党组织派到哈尔滨领导抗日救国运动,曾任满洲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等职。
1932年11月,杨靖宇被派到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不断发展壮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长期坚持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杨靖宇率部队转战于吉林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于1940年2月23日在濛江县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日本侵略者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肠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在场的中国医生感动得流下热泪,日本人也无不为之惊愕。
为纪念杨靖宇,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抗联精神,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辽宁精神最为重要的内容。这种精神,来自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长达14年之久的东北优秀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这种精神,来自成千上万的抗联将士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出的坚定信念、不屈意志和革命情操。
抗联精神的核心精髓: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国家、民族遭受危难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根本利益,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动员广大民众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投身抗日斗争,誓死保卫家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拯救中华民族愤然而起抗击外侮的高度自觉性;二是众志成城、一致抗敌的空前广泛性;三是在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形成的前所未有的组织性。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联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是支撑我们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今天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它必将推动全省人民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创造出新的辉煌。
抗联精神的独有特色: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
面对凶残的敌人和恶劣的条件,东北抗日联军不畏强暴,勇猛杀敌,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抵御外侮的坚定信心和必胜信念。在东北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希望与历史责任,带领广大人民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勇敢顽强,前赴后继,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持久的斗争,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和英勇战斗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性;二是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所经历的曲折性;三是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条件下斗争的长期性。“救亡图存”是贯穿东北抗日斗争历史的一条主线,“振兴中华”是全体抗战将士发自心底的呐喊。无论条件多么艰难,无论处境多么危险,抗战军民始终深信自己所坚持的反侵略战争,一定会赢得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支持,一定会迎来“高歌欢唱奏凯旋”的时刻。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是抗联精神的独有特色,正是靠着这种战斗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才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抗联精神的显著特点: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
在每一名抗联将士身上,都有一种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讲的奉献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为了中华民族不受外族侵略而英勇斗争,广大抗联将士面对死亡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体现了把忠于祖国、捍卫主权看得重于个人生命,即使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的高尚品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勇于献身的崇高信念;二是为了祖国解放、人民幸福而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三是为了民族尊严而决不苟且偷生的民族气节。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是“抗联精神”的显著特点,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广大抗联将士创造出气壮山河、永恒不朽的光辉业绩,谱写了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牺牲精神。
抗联精神的重要体现: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抗日战争,尤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是中华文明史上最为严酷的斗争之一。彭真曾说:“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时期,东北抗日联军以当代人类难以生存的条件,进行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反侵略战争。他们不畏艰苦、百折不挠,与敌人苦斗周旋,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精神,表现了抗联将士们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奋斗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东北抗日斗争的极端艰苦性;二是东北抗日斗争的极端残酷性;三是东北抗日斗争的极端复杂性。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抗联精神的重要体现。正是这种顽强的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着包括东北抗联将士在内的全体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联精神的制胜法宝:休戚与共、團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爱国人士、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的广泛联盟。在这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旗帜下,中、朝、苏人民面对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一致团结,并肩作战,生死相依,书写了团结御侮的英雄篇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斗争目标的一致性;二是紧密团结的合作性;三是为消灭共同的敌人而体现的无私性。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日战争残酷惨烈,艰苦卓绝,绝无仅有。在这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中,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和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锤炼和铸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929年8月,杨靖宇被派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他化名张贯一,以西露天矿一名矿工的身份作掩护,指导工人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党组织派到哈尔滨领导抗日救国运动,曾任满洲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等职。
1932年11月,杨靖宇被派到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不断发展壮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长期坚持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杨靖宇率部队转战于吉林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于1940年2月23日在濛江县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日本侵略者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肠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在场的中国医生感动得流下热泪,日本人也无不为之惊愕。
为纪念杨靖宇,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抗联精神,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辽宁精神最为重要的内容。这种精神,来自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长达14年之久的东北优秀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这种精神,来自成千上万的抗联将士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出的坚定信念、不屈意志和革命情操。
抗联精神的核心精髓: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国家、民族遭受危难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根本利益,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动员广大民众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投身抗日斗争,誓死保卫家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拯救中华民族愤然而起抗击外侮的高度自觉性;二是众志成城、一致抗敌的空前广泛性;三是在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形成的前所未有的组织性。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联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是支撑我们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今天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它必将推动全省人民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创造出新的辉煌。
抗联精神的独有特色: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
面对凶残的敌人和恶劣的条件,东北抗日联军不畏强暴,勇猛杀敌,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抵御外侮的坚定信心和必胜信念。在东北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希望与历史责任,带领广大人民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勇敢顽强,前赴后继,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持久的斗争,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和英勇战斗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性;二是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所经历的曲折性;三是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条件下斗争的长期性。“救亡图存”是贯穿东北抗日斗争历史的一条主线,“振兴中华”是全体抗战将士发自心底的呐喊。无论条件多么艰难,无论处境多么危险,抗战军民始终深信自己所坚持的反侵略战争,一定会赢得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支持,一定会迎来“高歌欢唱奏凯旋”的时刻。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是抗联精神的独有特色,正是靠着这种战斗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才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抗联精神的显著特点: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
在每一名抗联将士身上,都有一种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讲的奉献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为了中华民族不受外族侵略而英勇斗争,广大抗联将士面对死亡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体现了把忠于祖国、捍卫主权看得重于个人生命,即使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的高尚品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勇于献身的崇高信念;二是为了祖国解放、人民幸福而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三是为了民族尊严而决不苟且偷生的民族气节。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是“抗联精神”的显著特点,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广大抗联将士创造出气壮山河、永恒不朽的光辉业绩,谱写了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牺牲精神。
抗联精神的重要体现: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抗日战争,尤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是中华文明史上最为严酷的斗争之一。彭真曾说:“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时期,东北抗日联军以当代人类难以生存的条件,进行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反侵略战争。他们不畏艰苦、百折不挠,与敌人苦斗周旋,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精神,表现了抗联将士们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奋斗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东北抗日斗争的极端艰苦性;二是东北抗日斗争的极端残酷性;三是东北抗日斗争的极端复杂性。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抗联精神的重要体现。正是这种顽强的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着包括东北抗联将士在内的全体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联精神的制胜法宝:休戚与共、團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爱国人士、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的广泛联盟。在这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旗帜下,中、朝、苏人民面对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一致团结,并肩作战,生死相依,书写了团结御侮的英雄篇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斗争目标的一致性;二是紧密团结的合作性;三是为消灭共同的敌人而体现的无私性。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日战争残酷惨烈,艰苦卓绝,绝无仅有。在这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中,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和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锤炼和铸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