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相关论文
想叩门的手,举起来又放下,再举起,还是收了回来。 这是1979年初,站在马寅初门口的是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58届毕业生黄安栋,他在毕业前......
摘 要: 抗战时期的家书最能体现这一特殊时期的家国观。左权、吉鸿昌、张自忠等舍生忘死赴国难的抗战先锋的近百封家书集中体现了......
《操缦琐记》是广陵派古琴大师张子谦先生(1899~1991)所作的琴学日记,始自1938年8月21日终于1963年8月6日,“凡会琴、抚琴、习琴、访琴......
摘 要:报纸媒介具有简捷快速的传播功能和特征,适于以“报刊散文”这一杂糅各种书写形式的灵活文体,报道、记述或呈现重要的历史事件......
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我一位在华西医院当医生的朋友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救援队,奔赴灾区,我当时正好在当无业游民,就跟着去帮忙抬担架。回......
如论中国近现代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当陶行知先生莫属。他不仅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而且是中西交流的文化使者,堪称20世纪中国综合......
两个甲子悲欣,一段往事如烟 有些痛,烙在封面,力透纸背 1932年1月29日,上海商务印书馆突遭日军轰炸,印刷所和5层楼的东方图书馆藏......
历史总是在成其为历史的时候,才更显值得留恋。当它作为正在发生的现实时,却未必那么温情。例如西南联大,现在说起来,几乎无人不报以赞......
内容简介: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多年,但其惨烈与悲壮仍历历在目,犹如昨天。抗震救灾、重建汶川是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
[摘 要]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影印《四库全书》,引发了学术界对于如何影印的争论,并进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成......
湟源人物,自清代以来人才济济,层出不穷,不论从事政治、商贸、军事、文教、宗教等等,有的成为左右青海地方事业乃至中国安危重大事变中......
延安青救会(“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总结了前两个月的普及教育突击工作,取得以下成绩: 1.原定计划在6月底,保证要有30处学校,动员500......
一九三六年十一、十二月进行的绥远抗战,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既收复了失地,又没有签订任何卖国条约的战役,它揭......
国难当头 奔赴延安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之后,平津地区很多青年学生南下,宣传团结抗日的进步思想。当时,我正在长沙雅礼中学读高一......
某地产企业在5·12地震次日即在报上登广告称启动援助灾区计划,还煞有介事地在当地广场举行盛大的爱心捐助仪式。结果折腾了一天,最......
编者按 为期一个多月的暴风雪终于过去了。据民政部统计。此次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而从营销角度看。风雪期间中国企......
2008年1月,安徽、湖南、湖北、贵州、广东等中南十几个省市普降大雪,气温急剧下降, 1月21日,国务院应急办公室下发抗灾通知; 1月2......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实践中,他创造性地提出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生活教育思想贯穿其理......
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好男儿慷慨赴国难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一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
“512”汶川大地震,死伤数十万人。举国救援,共赴国难。就在人们注视着救灾进展时,发现活跃在灾区的救援队伍中,除了政府、军队之外,还......
“大地的裂缝变成凝痂的伤口,死去的灵魂辗转在天堂里流连。”一首纪念震灾的诗句,描述着地崩山摧的这场国难。 今年的五月似乎特......
抗击汶川大地震,宛如一首壮烈的进行曲。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百折不挠的坚强信念。抗震精神是又......
5月12日,国难日,汶川7.8级地震,原本宁静的世界顷刻间坍塌破碎了,数万人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生命,数万人命悬一线。 “最要紧的是......
1938年,西南联大组建之初,梁思成应邀为学校设计校园。方案出稿后,因经济困难而几度修改。最后,他忍无可忍,冲入校长梅贻琦的办公室,把设......
以《阎锡山日记》作为切入点,考察在“九·一八”之后,以阎锡山为代表的政治人物面对日本侵略做出何种抉择.阎锡山逐渐公开揭露日......
本文讨论的是20世纪30年代“国难”背景下,“思想界”关于中国政治出路的论争。本文以《独立评论》、《再生》、《时代公论》、《大......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依托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识精英们时刻关注着国家命运,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他......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在被知识界称为“国难”的危机面前,一度隐身校园的大学教授纷纷走出象牙塔,踏上从政之路,尽“书生报国”......
【正】 战国后期,齐国经历了一场严重“国难”。燕昭王姬平,为报伐国和杀父之仇,做了近三十年的准备,派乐毅统率重兵攻入齐境,联合......
110余年前,在中国大地上上演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日俄战争,一直是国内外各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2014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
"长墙一战敌胆慑,龙州拓地贼气竭。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咸以来无此捷。"这首诗是对冯子材将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功绩的肯定。他背负着中......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曾化名张贯一,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人。 1929年8月,杨靖宇被派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
著名的书信散文《与妻书》,是辛亥革命黄花岗之役中林觉民勇赴国难之前寄给在福州家中的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这封信抒发了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