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产计划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公司的成本和利润,甚至决定一个公司的生死存亡,因此,生产计划的重要性十分突出。本文介绍了生产计划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生产计划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生产计划;生产组织;计划管理;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51-01
1 生产计划管理的基本概念
生产计划管理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和产品制造密切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生产类型的确定,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能力的核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日常生产的生产准备。在制品和半成品管理、生产调度、生产进度控制以及生产作业核算等等,以实现企业生产活动预期目标。生产计划包括三个方面:
1.1 生产计划的编制
生产计划在编制时要具备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使计划更合理,而且更具有操作性,首先,在编制计划之前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并依据已经掌握的市场信息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科学准确的预测是编制高水平计划的重要前提,只有准确掌握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1.2 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是生产计划落实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要围绕计划所制定的目标来组织均衡稳定的生产,完成计划目标。
生产计划实施和控制的最高境界是未雨绸缪,在问题发生之前,制定有效的措施规避问题,化解问题于无形。这也是生产计划专业与技术攻关和质量攻关等专业工作最大的区别。
1.3 生产计划的统计与分析
生产计划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属于生产的事后总结、分析、提高的阶段。通过对计划的统计分析,可以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及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步的计划编制工作提供改进依据。
2 生产计划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投产时间滞后、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
目前,各企业生产部门投产的依据是以与订购单位的签定合同为准,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合同的签订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签订时间也总是相对滞后,这种起点滞后的状态造成了我们正常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的局面。从投产开始,由于时间已经不能正常保证,再加之基础数据的缺乏、过程控制监管不到位,大家虽然加班加点,疲劳作战,但仍然错误难免,给计划部门造成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2.2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不规范、奖惩不分明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包袱越背越重,变成一头“笨象”,造成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再加之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流程制度,将直接影响事态变化的不同,这种随意的处理问题方式,没有说服力、不能做到严格按流程办事。同样的问题,因为参与人之间个性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将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
2.3 信息不共享,数据到处找;库存堆得高,资金占不少
面对企业里各方面的信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环境和平台,造成计划投产部门、生产厂、工艺编制中心、物资供应中心、及相关专业科室各自为政。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数据信息,却因为信息不能共享、软件互不兼容等问题而需要多个部门重复输入。这种工作现状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非常困难,再加之数据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准确性不能保证,造成了人力、精力包括财力等诸多方面的浪费。
3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改进对策
3.1 加强计划控制性管理
一切以生产计划为源头开展工作,强调生产计划的严肃性。按定期产品投产前确认会议、物料控制会议、品质控制会议的方式导入。
一是生产推进会议。当接到订单后启动,由项目推进担当做出总的推进计划,各职能部门根据总推再做出各自的具体实施项目完成计划。定期(每天、每周)举行确认会议,报告各职能部门的项目完成情况,形成整体的控制局面。
二是物料控制会议。采购部在生产开始前一个月,每周报告物料采购到位情况。特别对是长纳期部品的状况把握,以便有时间进行协调与处理。生产前半个月,每周报告二次物料到位状态,各生产区间在生产前一周开始,每天统计不足物料清单交采购部,采购部与生产部门核对物料到位准确性,确保物料及时到位,并情报共享。外协、外购件在生产前10天必须回厂,以确保有足够的检查时间与品质处理调整时间。装配生产开始前一周物料集结,每天报告物料不足情报。
三是品质控制会议。一是每个生产现场必须设定专项看板。内容包括管理的物料清单、生产进程状况、问题点汇总表。二是《问题点汇总表》统计内容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问题与疑问。含来料不良、尺寸超差等质量问题,同时也包括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定位困难、无工装作业问题,工艺没有明确加工顺序与步骤,图纸不能理解与错误,加工不到位,装配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三是生产开始后,每周定期召开品质专题会议,对提出的问题点进行通报、分析,研究对策,找出解决方案。另外,生产部随时报告生产进程情况。
3.2 物控功能的运用
第一,对在库物料进行A、B、C管理,分关键、稍次要、次要件进行盘点。建议对专项生产部品设定专项管理台账,并每天进行更新与维护,以便核对账物一致性,提前发现短缺物料,找出解决办法,同时也可以起到提醒生产的作用。确保物流适时动态地得到反映。
第二,对生产计划的售后服务用部件建立相应的报、批、领流程,对通用部件可设定一定的安全库存,对专项部品及仕向部品必须判定后期的采購能否满足生产,不能满足生产时,生产计划需提出应变方案,做成对应计划提供高层、营销判定。
3.3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基础建设
收集、整理和核实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建立新的生产计划管理运行模式下各自所需的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个成员单位的基础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物料管理等生产运营情况。帮助其完成产能效率分析、质量因素分析和成本因素分析,为以后的生产有效推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为进一步推行新型管理打下并积累一定的基础。准确的各项指标,将是及时组织、实施和考核整个系统生产计划运行过程的最有力依据。
3.4 创新、优化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向提高生产力要效益
创新是前进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加快探索与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工作体制和工作方法,不断促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从而推动生产计划管理有新提高、新台阶,使生产计划管理更加突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4 结束语
生产计划执行过程是一个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统筹的过程,将直接影响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生產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对生产计划执行过程的改善和对生产计执行效果的提升可影响企业的综合力。?生产计划执行效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团队协同力的高低。一个部门的机能与能力是有限的,好的方案与计划必须依赖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工作中不要仅站在本部立场上单独考虑问题,还要多与相关部门协调与沟通,理解并掌握相关部门的运作流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协调与变通,制订适合自身的、科学可行的生产计划。
参考文献
[1] 张群.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生产计划;生产组织;计划管理;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51-01
1 生产计划管理的基本概念
生产计划管理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和产品制造密切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生产类型的确定,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能力的核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日常生产的生产准备。在制品和半成品管理、生产调度、生产进度控制以及生产作业核算等等,以实现企业生产活动预期目标。生产计划包括三个方面:
1.1 生产计划的编制
生产计划在编制时要具备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使计划更合理,而且更具有操作性,首先,在编制计划之前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并依据已经掌握的市场信息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科学准确的预测是编制高水平计划的重要前提,只有准确掌握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1.2 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是生产计划落实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要围绕计划所制定的目标来组织均衡稳定的生产,完成计划目标。
生产计划实施和控制的最高境界是未雨绸缪,在问题发生之前,制定有效的措施规避问题,化解问题于无形。这也是生产计划专业与技术攻关和质量攻关等专业工作最大的区别。
1.3 生产计划的统计与分析
生产计划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属于生产的事后总结、分析、提高的阶段。通过对计划的统计分析,可以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及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步的计划编制工作提供改进依据。
2 生产计划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投产时间滞后、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
目前,各企业生产部门投产的依据是以与订购单位的签定合同为准,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合同的签订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签订时间也总是相对滞后,这种起点滞后的状态造成了我们正常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的局面。从投产开始,由于时间已经不能正常保证,再加之基础数据的缺乏、过程控制监管不到位,大家虽然加班加点,疲劳作战,但仍然错误难免,给计划部门造成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2.2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不规范、奖惩不分明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包袱越背越重,变成一头“笨象”,造成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再加之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流程制度,将直接影响事态变化的不同,这种随意的处理问题方式,没有说服力、不能做到严格按流程办事。同样的问题,因为参与人之间个性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将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
2.3 信息不共享,数据到处找;库存堆得高,资金占不少
面对企业里各方面的信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环境和平台,造成计划投产部门、生产厂、工艺编制中心、物资供应中心、及相关专业科室各自为政。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数据信息,却因为信息不能共享、软件互不兼容等问题而需要多个部门重复输入。这种工作现状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非常困难,再加之数据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准确性不能保证,造成了人力、精力包括财力等诸多方面的浪费。
3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改进对策
3.1 加强计划控制性管理
一切以生产计划为源头开展工作,强调生产计划的严肃性。按定期产品投产前确认会议、物料控制会议、品质控制会议的方式导入。
一是生产推进会议。当接到订单后启动,由项目推进担当做出总的推进计划,各职能部门根据总推再做出各自的具体实施项目完成计划。定期(每天、每周)举行确认会议,报告各职能部门的项目完成情况,形成整体的控制局面。
二是物料控制会议。采购部在生产开始前一个月,每周报告物料采购到位情况。特别对是长纳期部品的状况把握,以便有时间进行协调与处理。生产前半个月,每周报告二次物料到位状态,各生产区间在生产前一周开始,每天统计不足物料清单交采购部,采购部与生产部门核对物料到位准确性,确保物料及时到位,并情报共享。外协、外购件在生产前10天必须回厂,以确保有足够的检查时间与品质处理调整时间。装配生产开始前一周物料集结,每天报告物料不足情报。
三是品质控制会议。一是每个生产现场必须设定专项看板。内容包括管理的物料清单、生产进程状况、问题点汇总表。二是《问题点汇总表》统计内容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问题与疑问。含来料不良、尺寸超差等质量问题,同时也包括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定位困难、无工装作业问题,工艺没有明确加工顺序与步骤,图纸不能理解与错误,加工不到位,装配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三是生产开始后,每周定期召开品质专题会议,对提出的问题点进行通报、分析,研究对策,找出解决方案。另外,生产部随时报告生产进程情况。
3.2 物控功能的运用
第一,对在库物料进行A、B、C管理,分关键、稍次要、次要件进行盘点。建议对专项生产部品设定专项管理台账,并每天进行更新与维护,以便核对账物一致性,提前发现短缺物料,找出解决办法,同时也可以起到提醒生产的作用。确保物流适时动态地得到反映。
第二,对生产计划的售后服务用部件建立相应的报、批、领流程,对通用部件可设定一定的安全库存,对专项部品及仕向部品必须判定后期的采購能否满足生产,不能满足生产时,生产计划需提出应变方案,做成对应计划提供高层、营销判定。
3.3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基础建设
收集、整理和核实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建立新的生产计划管理运行模式下各自所需的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个成员单位的基础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物料管理等生产运营情况。帮助其完成产能效率分析、质量因素分析和成本因素分析,为以后的生产有效推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为进一步推行新型管理打下并积累一定的基础。准确的各项指标,将是及时组织、实施和考核整个系统生产计划运行过程的最有力依据。
3.4 创新、优化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向提高生产力要效益
创新是前进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加快探索与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工作体制和工作方法,不断促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从而推动生产计划管理有新提高、新台阶,使生产计划管理更加突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4 结束语
生产计划执行过程是一个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统筹的过程,将直接影响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生產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对生产计划执行过程的改善和对生产计执行效果的提升可影响企业的综合力。?生产计划执行效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团队协同力的高低。一个部门的机能与能力是有限的,好的方案与计划必须依赖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工作中不要仅站在本部立场上单独考虑问题,还要多与相关部门协调与沟通,理解并掌握相关部门的运作流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协调与变通,制订适合自身的、科学可行的生产计划。
参考文献
[1] 张群.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