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有一个女人被称为“试管婴儿之母”,她就是现任湖南省第九届政协副主席兼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主任委员的卢光秀。人们都说,在卢光秀这个成功女人的背后,有一个默默奉献的男人,这就是同她相伴了38年的丈夫林邦俊先生。
说起卢光秀的父亲卢惠霖,在中国医学界,可算一位泰斗。卢惠霖教授是中国医学遗传学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的摩尔根”(摩尔根是享誉世界的美国遗传生物学家)。卢惠霖老先生执教于当时的湖南医学院,历任3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卢光秀是卢老先生最小的女儿,小时候对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医学无多大爱好。卢光秀的3个姐姐力劝妹妹从医,继承卢老先生的衣钵。卢光秀在父亲和姐姐们的劝导下,报考了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在大学里,卢光秀是一个显得非常活跃的人物,她特别爱好体育运动,对篮球更是情有独钟,是学校女子篮球队的主力。
1961年春天,卢光秀作为湖南省的代表赴汕头参加全运会篮球一级分区赛。这次参赛,让22岁的卢光秀认识了林邦俊。
林邦俊1958年毕业于北京矿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广东汕头水利电力局任技术员。1961年春,林邦俊到北京出差,返程时,他路过长沙,决定去湖南医学院一位朋友那里看看,也可以去探望在湖南大学读书的姐姐。
在湖南医学院,林邦俊见到的朋友,他正好是卢惠霖教授的学生。一谈起卢教授的名字,林邦俊便很兴奋,因为他知道卢教授的一些事迹。临走时,这位朋友嘱托他说,回汕头后去看望一下卢教授的女儿吧,她正在那里集训,一个小女孩,人生地不熟的,顺便关照一下她的生活。林邦俊爽快地答应了。
然而,林邦俊因临时有事在广州耽搁了两天,等他赶到汕头去打听卢光秀的消息时,才知比赛已经结束,卢光秀此时在开往长沙的列车上。林邦俊莫名地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林邦俊按朋友提供的地址,开始给卢光秀写下了第一封信。
这封信写得很长,也很情绪化。在信上,爱好文学的林邦俊还抄录了雪莱、拜伦的一些诗歌。那时候,林邦俊的心里总蒙上一层淡淡的忧郁。在这封信里,林邦俊向卢光秀倾述了自己的苦闷和向往,他不无自卑地说起自己“出身资本家,父母经过商”,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电力工程师等等。
林邦俊一直盼着对方回信,他渴望与对方的沟通与交流。然而,一个月了,仍没有收到对方的回信。可能这封信遗失了吧,执著的林邦俊开始以每周3封的速度写信给卢光秀。每一封信,他总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候刚到邮局投递信件,他又想到心里还有一些话不吐不快,于是又急急伏案开始写第二封信。
没有收到对方的回信,林邦俊有些焦灼了,他甚至有一种冲动,亲自去长沙把信件交到卢光秀的手中。两个月后的一天,传达室的人通知他去取信件。林邦俊有一种预感,肯定是卢光秀的回信。他的心激烈地跳着,来到传达室,一看来自湖南医学院的信件,他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信的内容很短,平静的语气令林邦俊有些失望。在信中,卢光秀称林邦俊为同志,鼓励他好好工作,争取早日圆电力工程师之梦。
这封信到现在還被林邦俊珍藏着。他说,读了那封信,突然之间有一种开朗的感觉。每天除了工作,他便给卢光秀写信。
这个痴情而又充满才华的小伙子不断的来信,终于在卢光秀的心中掀起了涟漪。爱,在夏天绽放了。
半年后,林邦俊写信要求卢光秀寄一张照片过来。卢光秀回信说,我们总会见面的,给你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吧。
1962年7月,林邦俊到广州开电力工作会,他写信邀请恋人在广州相会。卢光秀激动地哭了,她再也忍不住思念的煎熬,瞒着家人踏上了开往广州的列车。
在广州火车站,林邦俊在人群中一眼便认出了那个高挑文静的女孩,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年多了,第一次见面的两个人却感到一点也不陌生,100多封信件已经将两人的心灵深深交融在一起。
团聚的家,用了10年时间
第一次见面,林邦俊的目光便长久地注视着自己心里无数次想象的恋人。腼腆羞涩的卢光秀低下头说:“你这个人的眼睛看人怎么有点怪。”一句话让林邦俊笑了。那一次,她对林邦俊说:“其实,我在大学里好动,很野,我有一个绰号就叫小野猫呢。”林邦俊说,他也爱好体育运动,他心里喜欢的,便是卢光秀这种充满灵气和活力的女孩。
林邦俊说,汕头在南海边,他邀请她去家乡看看大海。卢光秀兴奋了,大海一直是她心里的一个梦。
卢光秀给家里人写了一封信,同林邦俊来到了汕头。两个人来到了碧波万顷的南海边,卢光秀的眼里有了泪光,她依偎在林邦俊的怀里说:“等今后我们结了婚,就在海边安家吧。”林邦俊很兴奋,卢光秀竟说出了要同他结婚的事,他问:“这是真的?”女孩说:“我从学校出来,就下定了决心。”
返校后,卢光秀在医学院正面临着毕业,毕业以后,她被分配到湖南省衡阳地区人民医院当外科医生。随即,她又把同林邦俊相恋的事告诉给了家人,立即遭到全家人的激烈反对。那个时候论阶级出身,生性正直倔强的卢老先生更是持反对意见,并且认为两人相隔遥远,这是不合情理的。然而,这时候谁也不能阻挡卢光秀对林邦俊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了。
1963年的中秋之夜,相爱的两个人又在汕头团聚了。在明月下,两个相爱的人订下了今生的盟约。中秋过后,林邦俊便同卢光秀去当地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登记。
两个人带着结婚证来到长沙时,望着这个突然到来的女婿,卢老先生惊呆了,然而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多,热情而又充满才气的林邦俊终于博得了卢老先生的赏识。他亲自端起了酒杯,祝福这对新人。
结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个固定的家,一年中,林邦俊只有15天的探亲假。这15天便成了两人的“鹊桥会”。一年后,大儿子林波在衡阳出生了,卢光秀便挑起了家庭与工作的双重担子。在夫妻两人来来往往的信件中,林邦俊无数次地自责,责怪自己没有尽到做丈夫和做父亲的责任。
1969年,二儿子林晖又在衡阳出生了。临产前的一天,卢光秀还为病人做了一次手术。第二天清晨,她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一个人艰难地挪着脚步来到医院生下了孩子。这天早晨,5岁的林波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吓得哇哇大哭。
那一年,林邦俊的姐姐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团委书记,由于受“文革”冲击,只好把儿子送到衡阳托卢光秀照料。从此,卢光秀便照顾起3个孩子,生活与工作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一年之中15天的探亲假,夫妻俩都望穿了秋水。每一次丈夫乘车到衡阳车站,卢光秀都背着、牵着孩子到车站迎接丈夫的归来。每一次相聚总是那么短暂,每一次短暂的相聚,总有那么多流不尽的泪水。分别时,一家人哭成一团。
为了解决两地分居之苦,1965年,林邦俊便放弃了在汕头水利水电局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条件较差的梅县电力局。
1972年11月,命运终于出现了转机,经过多方奔波协调,卢光秀被照顾安排到梅县人民医院工作。正式办完了调动手续的那一天,夫妻俩抱头痛哭。两个孩子也哭了,说:“我们可以天天见到爸爸了。”
1973年,三儿子林戈在梅县出生了。
在长沙,卢光秀两位年岁已高的老人倍感孤独,3个女儿相继到北京等地工作成家。那时候,林邦俊主动提出,夫妻俩想办法调回长沙工作。
1978年4月,夫妻俩终于双双调回了长沙,林邦俊调入长沙市电业局,卢光秀调回母校湖南医科大学任教。没有房子,夫妻俩同孩子便住在卢老先生家中,一家人算是历尽15年的艰辛后团聚了。 让我为你多做一点事吧
卢光秀在湖南医科大学由于业务出色,不久便升任为讲师。这时,她开始在父亲的实验室里工作。
1978年4月,当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消息传到湖南医大卢惠霖教授耳中时,这位倾注了毕生心血研究医学遗传学的专家突然焦灼起来,在校园里不安地踱着步子。这位当年远涉太平洋师从世界著名细胞遗传学、基因学说创始人摩尔根的得意门生对校领导说:“再不能拖下去了,我们也要搞试管婴儿,中国人一定能够办到!”
此时的卢老先生已年过八旬,这项艰难的重任一个人是不能单独完成的,他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来一同完成。卢老先生在家里叹气,卢光秀知道了父亲的心事,对父亲说:“爸,让我来配合您吧,我能行!”
一锤定音,卢老先生征得了校领导同意,由卢光秀担纲的生殖工程研究,终于开始了。
这项工程的内容之一,是建立人类冷冻精子库。这得有人捐精子呀。林邦俊这时候站出来了,他对妻子说:“你安心搞研究吧,我在工作之余当你的助手。”此时,林邦俊已是长沙市电业局的副总工程师,除了繁重的工作,他又开始四处向人宣传人工授精。
这在80年代的中国,算是一项艰难的工程,面对林邦俊的宣传,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嘲讽。
林邦俊心里也有委屈,然而他坚信妻子的事业总有成功的那一天。
为了能够找到人捐精子,林邦俊开始在长沙的各大单位奔波游说。看到那些没有孩子的夫妇渴望的眼神,林邦俊的眼眶湿润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林邦俊常常对妻子感叹说:“我能够配合你做这项伟大而又光荣的工作,这是我一辈子的幸运!”
林邦俊又想起了妻子曾经下放过的金竹山煤矿,那里的许多朋友至今让他们惦记。于是,林邦俊陪同妻子来到煤矿。
林邦俊受妻子的熏陶,他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开始给工友们讲解遗传学、优生学和试管婴儿。讲到那些没有孩子的父母时,他动情地哭了。
林邦俊的诚心终于打动了一些人。半年后,由卢光秀领衔的研究室将第一批健康人捐献的精子放到零下196оC的液氮中分步处理,中国的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在湖南医大建立了,消息轰动了国内医学界,引起卫生部的极大关注。为了筹建这个精子库,林邦俊同妻子多方奔走,借了一笔资金才建立起来,其中的甘苦太多太多了。
两年后的春天,在湖南医科大学附一医院的产房内,一个幼小的生命奔到了世间,那是中国首例冷冻人工授精婴儿。这个消息震动了国内外。
林邦俊至今还记得,妻子那天回家时激动地抓住他的手不放。妻子说,那天当了父母的那对夫妇,当时热泪长流,她也陪着流泪,那对夫妇称她是“救世主”。卢光秀无限感激地说:“邦俊,谢谢你,我的成功,也有你的一份!”
因为你的成功,我幸福着
卢光秀在湖南医大建立了中国医学遗传中心,由她领导的实验室成为国家精子库技术培育中心。
1998年6月,中国首例胚胎移植试管婴儿在湖南长沙诞生了,这倾注了卢光秀的心血,其中也有林邦俊默默无闻的支持。
1990年,湖南医科大学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类冷冻胚胎库。
10年来,卢光秀已经为海内外不孕患者成功地做了300多例试管婴儿手术。300多个试管婴儿的背后,就有300多对夫妇苦盼孩子多年的感人故事。
在这些求子心切的夫妇中,有许多人因为没有孩子而接近婚姻崩溃的边缘,但又怀着对“试管婴儿”的希望来到长沙。
一对来自广东中山市的夫妇,因为没有孩子,已经起草了离婚协议,闻知卢教授的“试管婴儿”手术,再一次怀着希望相伴来到长沙求助。相继进行5次手术,夫妻俩绝望了,在林邦俊夫妇俩的开导下又进行了第6次,终于成功了。婴儿的啼哭声在中山一家医院传出来,丈夫冲出医院第一个给林邦俊夫妇打电话,称他们是“再生父母”。
每逢接待不育症患者,卢光秀总表现出一种博大慈爱的母性情怀。卢教授说:“是啊,还有什么比听见婴儿来到这个世界的声音更动人的呢?”林邦俊先生说,每逢他上街看见那些可爱的小孩,他就有上前抱一抱的冲动。
早在1984年,卢光秀70多岁的母亲便瘫痪在床,大小便也不能自理,林邦俊便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生活的责任。1992年,卢光秀的母亲去世后,卢惠霖老人承受不住这伤痛的打击,积郁成疾,成了老年性痴呆。为了照顾老人,林邦俊在1996年7月便提前向单位打报告退了休。卢惠霖老人去世时,一直握住林邦俊的手,嘴唇翕动着,对照顾自己的女婿却再也无力说出一句感激的话。
卢光秀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儿子林波从湖南医科大学毕业后,又到加拿大纽芬兰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现在美国一家医院工作。说来还有一件趣事,1998年3月,林邦俊陪同妻子去加拿大看望孙子,一位加籍华人夫妇慕名来到卢教授儿子家中求助,通过检查这对夫妇是多囊卵巢不孕,夫妇俩紧跟卢教授飞抵长沙,做了试管治疗手术后,这位女士竟生下了3胞胎男婴。她高兴地抱着3个胖乎乎的可爱婴儿兴奋地说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二儿子林晖在长沙电业局上班。三儿子林戈在妈妈的生殖工程研究室读博士研究生,林戈的妻子也在研究室工作。
1997年3月,卢光秀由于突出贡献被选为湖南省第九届政协副主席。她常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时间紧张得安排不过来,有时候林邦俊也陪同妻子出去走一走,成了妻子的生活秘书。现在,在美国的孙子回国了,林邦俊在家里照顾孙子,他对妻子说:“你安心搞研究吧,我就做保姆了。那些年我欠你的,现在该我还债了。”这话说得卢教授眼泪汪汪。由于卢教授紧张而又繁忙的研究工作,夫妻俩见面的时间仍是不多。省政协为卢教授配备了专车,但林先生从不因私事动用小车,他说,步行有利于健康。
旁人看见60岁的林先生满头青丝,问他怎么保养得这么好。卢教授却抢先笑着说:“早白了,是染的。”
(责编 莫非)
说起卢光秀的父亲卢惠霖,在中国医学界,可算一位泰斗。卢惠霖教授是中国医学遗传学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的摩尔根”(摩尔根是享誉世界的美国遗传生物学家)。卢惠霖老先生执教于当时的湖南医学院,历任3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卢光秀是卢老先生最小的女儿,小时候对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医学无多大爱好。卢光秀的3个姐姐力劝妹妹从医,继承卢老先生的衣钵。卢光秀在父亲和姐姐们的劝导下,报考了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在大学里,卢光秀是一个显得非常活跃的人物,她特别爱好体育运动,对篮球更是情有独钟,是学校女子篮球队的主力。
1961年春天,卢光秀作为湖南省的代表赴汕头参加全运会篮球一级分区赛。这次参赛,让22岁的卢光秀认识了林邦俊。
林邦俊1958年毕业于北京矿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广东汕头水利电力局任技术员。1961年春,林邦俊到北京出差,返程时,他路过长沙,决定去湖南医学院一位朋友那里看看,也可以去探望在湖南大学读书的姐姐。
在湖南医学院,林邦俊见到的朋友,他正好是卢惠霖教授的学生。一谈起卢教授的名字,林邦俊便很兴奋,因为他知道卢教授的一些事迹。临走时,这位朋友嘱托他说,回汕头后去看望一下卢教授的女儿吧,她正在那里集训,一个小女孩,人生地不熟的,顺便关照一下她的生活。林邦俊爽快地答应了。
然而,林邦俊因临时有事在广州耽搁了两天,等他赶到汕头去打听卢光秀的消息时,才知比赛已经结束,卢光秀此时在开往长沙的列车上。林邦俊莫名地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林邦俊按朋友提供的地址,开始给卢光秀写下了第一封信。
这封信写得很长,也很情绪化。在信上,爱好文学的林邦俊还抄录了雪莱、拜伦的一些诗歌。那时候,林邦俊的心里总蒙上一层淡淡的忧郁。在这封信里,林邦俊向卢光秀倾述了自己的苦闷和向往,他不无自卑地说起自己“出身资本家,父母经过商”,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电力工程师等等。
林邦俊一直盼着对方回信,他渴望与对方的沟通与交流。然而,一个月了,仍没有收到对方的回信。可能这封信遗失了吧,执著的林邦俊开始以每周3封的速度写信给卢光秀。每一封信,他总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候刚到邮局投递信件,他又想到心里还有一些话不吐不快,于是又急急伏案开始写第二封信。
没有收到对方的回信,林邦俊有些焦灼了,他甚至有一种冲动,亲自去长沙把信件交到卢光秀的手中。两个月后的一天,传达室的人通知他去取信件。林邦俊有一种预感,肯定是卢光秀的回信。他的心激烈地跳着,来到传达室,一看来自湖南医学院的信件,他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信的内容很短,平静的语气令林邦俊有些失望。在信中,卢光秀称林邦俊为同志,鼓励他好好工作,争取早日圆电力工程师之梦。
这封信到现在還被林邦俊珍藏着。他说,读了那封信,突然之间有一种开朗的感觉。每天除了工作,他便给卢光秀写信。
这个痴情而又充满才华的小伙子不断的来信,终于在卢光秀的心中掀起了涟漪。爱,在夏天绽放了。
半年后,林邦俊写信要求卢光秀寄一张照片过来。卢光秀回信说,我们总会见面的,给你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吧。
1962年7月,林邦俊到广州开电力工作会,他写信邀请恋人在广州相会。卢光秀激动地哭了,她再也忍不住思念的煎熬,瞒着家人踏上了开往广州的列车。
在广州火车站,林邦俊在人群中一眼便认出了那个高挑文静的女孩,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年多了,第一次见面的两个人却感到一点也不陌生,100多封信件已经将两人的心灵深深交融在一起。
团聚的家,用了10年时间
第一次见面,林邦俊的目光便长久地注视着自己心里无数次想象的恋人。腼腆羞涩的卢光秀低下头说:“你这个人的眼睛看人怎么有点怪。”一句话让林邦俊笑了。那一次,她对林邦俊说:“其实,我在大学里好动,很野,我有一个绰号就叫小野猫呢。”林邦俊说,他也爱好体育运动,他心里喜欢的,便是卢光秀这种充满灵气和活力的女孩。
林邦俊说,汕头在南海边,他邀请她去家乡看看大海。卢光秀兴奋了,大海一直是她心里的一个梦。
卢光秀给家里人写了一封信,同林邦俊来到了汕头。两个人来到了碧波万顷的南海边,卢光秀的眼里有了泪光,她依偎在林邦俊的怀里说:“等今后我们结了婚,就在海边安家吧。”林邦俊很兴奋,卢光秀竟说出了要同他结婚的事,他问:“这是真的?”女孩说:“我从学校出来,就下定了决心。”
返校后,卢光秀在医学院正面临着毕业,毕业以后,她被分配到湖南省衡阳地区人民医院当外科医生。随即,她又把同林邦俊相恋的事告诉给了家人,立即遭到全家人的激烈反对。那个时候论阶级出身,生性正直倔强的卢老先生更是持反对意见,并且认为两人相隔遥远,这是不合情理的。然而,这时候谁也不能阻挡卢光秀对林邦俊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了。
1963年的中秋之夜,相爱的两个人又在汕头团聚了。在明月下,两个相爱的人订下了今生的盟约。中秋过后,林邦俊便同卢光秀去当地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登记。
两个人带着结婚证来到长沙时,望着这个突然到来的女婿,卢老先生惊呆了,然而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多,热情而又充满才气的林邦俊终于博得了卢老先生的赏识。他亲自端起了酒杯,祝福这对新人。
结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个固定的家,一年中,林邦俊只有15天的探亲假。这15天便成了两人的“鹊桥会”。一年后,大儿子林波在衡阳出生了,卢光秀便挑起了家庭与工作的双重担子。在夫妻两人来来往往的信件中,林邦俊无数次地自责,责怪自己没有尽到做丈夫和做父亲的责任。
1969年,二儿子林晖又在衡阳出生了。临产前的一天,卢光秀还为病人做了一次手术。第二天清晨,她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一个人艰难地挪着脚步来到医院生下了孩子。这天早晨,5岁的林波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吓得哇哇大哭。
那一年,林邦俊的姐姐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团委书记,由于受“文革”冲击,只好把儿子送到衡阳托卢光秀照料。从此,卢光秀便照顾起3个孩子,生活与工作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一年之中15天的探亲假,夫妻俩都望穿了秋水。每一次丈夫乘车到衡阳车站,卢光秀都背着、牵着孩子到车站迎接丈夫的归来。每一次相聚总是那么短暂,每一次短暂的相聚,总有那么多流不尽的泪水。分别时,一家人哭成一团。
为了解决两地分居之苦,1965年,林邦俊便放弃了在汕头水利水电局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条件较差的梅县电力局。
1972年11月,命运终于出现了转机,经过多方奔波协调,卢光秀被照顾安排到梅县人民医院工作。正式办完了调动手续的那一天,夫妻俩抱头痛哭。两个孩子也哭了,说:“我们可以天天见到爸爸了。”
1973年,三儿子林戈在梅县出生了。
在长沙,卢光秀两位年岁已高的老人倍感孤独,3个女儿相继到北京等地工作成家。那时候,林邦俊主动提出,夫妻俩想办法调回长沙工作。
1978年4月,夫妻俩终于双双调回了长沙,林邦俊调入长沙市电业局,卢光秀调回母校湖南医科大学任教。没有房子,夫妻俩同孩子便住在卢老先生家中,一家人算是历尽15年的艰辛后团聚了。 让我为你多做一点事吧
卢光秀在湖南医科大学由于业务出色,不久便升任为讲师。这时,她开始在父亲的实验室里工作。
1978年4月,当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消息传到湖南医大卢惠霖教授耳中时,这位倾注了毕生心血研究医学遗传学的专家突然焦灼起来,在校园里不安地踱着步子。这位当年远涉太平洋师从世界著名细胞遗传学、基因学说创始人摩尔根的得意门生对校领导说:“再不能拖下去了,我们也要搞试管婴儿,中国人一定能够办到!”
此时的卢老先生已年过八旬,这项艰难的重任一个人是不能单独完成的,他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来一同完成。卢老先生在家里叹气,卢光秀知道了父亲的心事,对父亲说:“爸,让我来配合您吧,我能行!”
一锤定音,卢老先生征得了校领导同意,由卢光秀担纲的生殖工程研究,终于开始了。
这项工程的内容之一,是建立人类冷冻精子库。这得有人捐精子呀。林邦俊这时候站出来了,他对妻子说:“你安心搞研究吧,我在工作之余当你的助手。”此时,林邦俊已是长沙市电业局的副总工程师,除了繁重的工作,他又开始四处向人宣传人工授精。
这在80年代的中国,算是一项艰难的工程,面对林邦俊的宣传,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嘲讽。
林邦俊心里也有委屈,然而他坚信妻子的事业总有成功的那一天。
为了能够找到人捐精子,林邦俊开始在长沙的各大单位奔波游说。看到那些没有孩子的夫妇渴望的眼神,林邦俊的眼眶湿润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林邦俊常常对妻子感叹说:“我能够配合你做这项伟大而又光荣的工作,这是我一辈子的幸运!”
林邦俊又想起了妻子曾经下放过的金竹山煤矿,那里的许多朋友至今让他们惦记。于是,林邦俊陪同妻子来到煤矿。
林邦俊受妻子的熏陶,他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开始给工友们讲解遗传学、优生学和试管婴儿。讲到那些没有孩子的父母时,他动情地哭了。
林邦俊的诚心终于打动了一些人。半年后,由卢光秀领衔的研究室将第一批健康人捐献的精子放到零下196оC的液氮中分步处理,中国的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在湖南医大建立了,消息轰动了国内医学界,引起卫生部的极大关注。为了筹建这个精子库,林邦俊同妻子多方奔走,借了一笔资金才建立起来,其中的甘苦太多太多了。
两年后的春天,在湖南医科大学附一医院的产房内,一个幼小的生命奔到了世间,那是中国首例冷冻人工授精婴儿。这个消息震动了国内外。
林邦俊至今还记得,妻子那天回家时激动地抓住他的手不放。妻子说,那天当了父母的那对夫妇,当时热泪长流,她也陪着流泪,那对夫妇称她是“救世主”。卢光秀无限感激地说:“邦俊,谢谢你,我的成功,也有你的一份!”
因为你的成功,我幸福着
卢光秀在湖南医大建立了中国医学遗传中心,由她领导的实验室成为国家精子库技术培育中心。
1998年6月,中国首例胚胎移植试管婴儿在湖南长沙诞生了,这倾注了卢光秀的心血,其中也有林邦俊默默无闻的支持。
1990年,湖南医科大学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类冷冻胚胎库。
10年来,卢光秀已经为海内外不孕患者成功地做了300多例试管婴儿手术。300多个试管婴儿的背后,就有300多对夫妇苦盼孩子多年的感人故事。
在这些求子心切的夫妇中,有许多人因为没有孩子而接近婚姻崩溃的边缘,但又怀着对“试管婴儿”的希望来到长沙。
一对来自广东中山市的夫妇,因为没有孩子,已经起草了离婚协议,闻知卢教授的“试管婴儿”手术,再一次怀着希望相伴来到长沙求助。相继进行5次手术,夫妻俩绝望了,在林邦俊夫妇俩的开导下又进行了第6次,终于成功了。婴儿的啼哭声在中山一家医院传出来,丈夫冲出医院第一个给林邦俊夫妇打电话,称他们是“再生父母”。
每逢接待不育症患者,卢光秀总表现出一种博大慈爱的母性情怀。卢教授说:“是啊,还有什么比听见婴儿来到这个世界的声音更动人的呢?”林邦俊先生说,每逢他上街看见那些可爱的小孩,他就有上前抱一抱的冲动。
早在1984年,卢光秀70多岁的母亲便瘫痪在床,大小便也不能自理,林邦俊便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生活的责任。1992年,卢光秀的母亲去世后,卢惠霖老人承受不住这伤痛的打击,积郁成疾,成了老年性痴呆。为了照顾老人,林邦俊在1996年7月便提前向单位打报告退了休。卢惠霖老人去世时,一直握住林邦俊的手,嘴唇翕动着,对照顾自己的女婿却再也无力说出一句感激的话。
卢光秀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儿子林波从湖南医科大学毕业后,又到加拿大纽芬兰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现在美国一家医院工作。说来还有一件趣事,1998年3月,林邦俊陪同妻子去加拿大看望孙子,一位加籍华人夫妇慕名来到卢教授儿子家中求助,通过检查这对夫妇是多囊卵巢不孕,夫妇俩紧跟卢教授飞抵长沙,做了试管治疗手术后,这位女士竟生下了3胞胎男婴。她高兴地抱着3个胖乎乎的可爱婴儿兴奋地说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二儿子林晖在长沙电业局上班。三儿子林戈在妈妈的生殖工程研究室读博士研究生,林戈的妻子也在研究室工作。
1997年3月,卢光秀由于突出贡献被选为湖南省第九届政协副主席。她常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时间紧张得安排不过来,有时候林邦俊也陪同妻子出去走一走,成了妻子的生活秘书。现在,在美国的孙子回国了,林邦俊在家里照顾孙子,他对妻子说:“你安心搞研究吧,我就做保姆了。那些年我欠你的,现在该我还债了。”这话说得卢教授眼泪汪汪。由于卢教授紧张而又繁忙的研究工作,夫妻俩见面的时间仍是不多。省政协为卢教授配备了专车,但林先生从不因私事动用小车,他说,步行有利于健康。
旁人看见60岁的林先生满头青丝,问他怎么保养得这么好。卢教授却抢先笑着说:“早白了,是染的。”
(责编 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