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导航标
大自然是神奇瑰丽的,它丰富而多彩,含蓄而隽永。它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一曲唱不完的歌。我们生活在它的怀抱里,接受着它无私的馈赠,它以自己无言的方式和丰富而又独特的内涵启示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它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懂得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关心大自然,感念大自然。大自然历来是人们所歌咏的对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了多少绝妙好词,丹青妙手绘出了多少动人的画卷。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素材,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描写对象。我们可以抓住它们的形貌、姿态、声色,内在的品质、周围的环境,明与暗的变化、动与静的变化、生长过程的变化、观察视角的变化,以及给人的感受等来展开描写。热爱是最好老师,只有对描写对象产生感情,我们才会去关注它,写起来才会有话可说。有感情,就会对所写的对象产生烘托作用,而且引起读者的共鸣。另外,描写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现对象的形、声、色、味等感觉的层面上,还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思想的表述,或联想,或想象,或引用,或象征……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如写景类文章,关键要把握景物的特征,并且要多角度展开,不仅要张开双眼看,还要动用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双手摸;不仅可以写实,还可以运用想象,也可以运用古典诗词来进行点染,还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通过景物所具有的内在品质来展开,还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通过春夏秋冬的转换来进行描写。
曾几何时,环境保护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曾给人类慷慨赏赐的地球满目疮痍:酸雨、赤潮、海啸、沙尘暴、大气污染……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惹的祸。我们为一己私利、一方之益,不惜乱采乱挖、随意排放污染物……于是青山变秃了,河水变黑了,土地变成了荒漠,空气变得污浊了……写作时应紧紧抓住环境恶化的现状来展开,既可以写环境污染目前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和危害,也可推断它将来会给人类带来的恶果。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叙述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也可以抓住点与面来表现人们的不良行为,既要写出自己所见的具体情形,又要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树立忧患意识是写好环保类文章的关键,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环境的恶化,还要关注其中的社会问题;不仅要关注自然中的“绿色”和“黄色”,还要关注社会中的“灰色”和“黑色”。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广泛阅读、大量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环保类的数据和事例的积累,对于写好文章也是大有帮助的。
佳作展示台
海边荒石
高立群
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得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
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犹如贪婪的盗墓者,我挑着拣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
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
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
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儿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一个字眼:死亡。
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
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个一生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有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研究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
海水中的石头是如此的美丽!“震慑”一词可见一斑。
神奇而美丽的石头诱惑着“我”。
“贪婪”一词道出了人类对大自然馈赠的无限占有。
美丽的石头,在人类无限在占有中“死亡”。作者情感的突变,意味着人类的觉醒。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任何缺失都会破坏和谐与美好。
从法布尔的事迹中寓于哲理,点明中心。
【整体评析】这是一篇借物明理的文章。作者通过描述海滩挑拣石头前后不同的态度,引发议论,阐明从中悟出的道理。文章先叙后议,开篇极力描写“荒石”的美丽,从“震慑”到“诱惑”,再到“贪婪”;从“含蓄而神秘”到“散发着灵异之光”,再到“令人沉醉”,这里的“扬”是为了后面更好地“抑”。接着描写了“荒石”的“别扭”“怪模怪样”和“灰不溜秋”,运用对比来说明“荒石”的“死亡”。从而进一步剖析石头死去的原因和危害性:石头与海水亲密无间,和大海“此呼彼应,难舍难分”,这种和谐本身就是大自然最美的风景,当人为地把这种和谐分开后,一切都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启发人们去思考:人们应该怎样善待大自然,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联想到“昆虫之父”法布尔,他是一个在关爱中研究昆虫的人,并不像某些昆虫学家,在毁灭和伤害中从事研究,突出了法布尔对自然的尊重和温情,进而水到渠成地点明中心:大自然的万物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人们只有尊重它们,善待它们,让它们自然自在,与它们和谐相处。其实,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评荐老师严敬群)
绿金之国风光好
加蓬让人回归自然
王 勤
飞机开始下降,倚靠舷窗,透过云隙向下张望,加蓬的城市、森林、乡村进入视野。加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绿”。繁茂的森林一望无际,整座整座的城市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早就听说中西非地区的刚果河盆地是世界第二大“绿肺”,是非洲的“大氧吧”,在2000多万公顷的森林里生长着1.1万种植物,400多种哺乳动物,1000多种鸟类,150种爬行类动物,看来名不虚传。
加蓬的森林覆盖率为85%,因而有“绿金之国”的美誉。全境2200万公顷的森林有2000万公顷可以开采,其木材使用率之高可谓世界之最。
加蓬首都利伯维尔最吸引人处是终年常绿的热带雨林,白沙细浪的大西洋海岸,每年这里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观光。海边矗立着各式雕塑,不少是用易拉罐、铁皮、铁丝、废旧齿轮等做成的,形态各异,引人入胜,以人物造型的木雕、陶塑更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令许多游客驻足拍照。
久居高楼林立的都市,来到加蓬,令人获得了重返大自然的愉悦。这里不仅有茂密的森林,更有别处难得一见的鸟群:云雀、百灵、画眉、斑鸠……在这里都能看到。水丰地肥,林木繁茂,是鸟类栖身觅食、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从城镇到乡村,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婉转啼鸣,到处可见它们飞翔的身影,不少树上缀满了密密麻麻的鸟巢,在夕阳的照射下,还能看见鸟宝宝蠕动和鸟妈妈喂食的场景。加蓬人爱鸟,海边和一些游览景点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在喂鸟,鸟似乎跟他们很熟,在他们的头上、肩上、胳膊上甚至手指上蹦来跳去,轻松自在,人鸟共处,和谐融洽。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5月25日第十六版,有删节。)
从总的方面来写这里的环境,突出了一个“绿”字。
这里的人们能充分利用资源,如木材的利用率、废品的回收利用率高。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21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外桃源”美景图,这应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
【整体评析】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生存的背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间美景图。启发我们:如果尊重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予我们无限的馈赠。
(评荐老师 严敬群)
水祭
佚 名
水啊,水,你孕育了万物生灵,可你被生灵摧残,你的渐枯是谁的悲哀?你的怒吼又是谁的灾难?
——题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又是一年清明。大禹啊,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还不是为了治理水患?翻开几千年人类的文明史,水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演绎出多少喜怒悲欢……李冰修筑都江堰,工匠修筑郑国渠,湘江水养育了美丽的西施,西湖水令苏轼诗兴大发,清明雨让杜牧留下千古美名,蒋介石炸花园口让多少百姓饱受水患……可爱而又可恨的水啊,你又在哪里?北方下起了沙尘雨,南方下起了酸雨;而中原地带人们挤出了泪水,血与泪化成了人工雨,点点滴滴,涌向大地……
路上行人欲断魂
毒辣辣的太阳。灰蒙蒙的天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滴水。小河干枯,井水枯竭。路人步履蹒跚地走在垃圾遍地的大路上。
“各位乡亲,谁喝真正的水?这是我从目前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湖里引来的水,一杯1000元,先买先喝,不买不喝。”路口竟开起了拍卖会。
“给我十杯水。”一大款递来万元支票。
“来一桶!”
“给你手机。来一杯解解渴!”
有什么办法呢?即使有水,也喝不上水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
人们无力地往前走着。茅台呢?孔府宴呢?没有水还有酒吗?
酒?粮食酒精!工业酒精!
酒?无水兑!无人操兑!
酗酒的刘伶呢?狂饮的李白呢?对月当歌的东坡大师呢?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一个古老的村庄,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地方。
在牧童的带领下。来到一处杏花林,这里山青水绿,绿树成阴。鸟儿在自由飞翔,马儿在草坪上悠闲自在地吃草。田野里收割机在来回奔波。
他们在吃饱喝足之后,杏花村的村长意味深长地说:“这水是什么?是你们倾倒的污水。看,那就是污水处理站!如果再不珍惜的话,最后一滴水将是你们的泪水!”
“最后一滴水将是你们的泪水!”谁说的?怎么那样熟悉?莫斯科人不相信眼泪,但我们坚信中国人将相信眼泪!
附记:当我们进入考场时,一杯矿泉水一元钱,给考生送矿泉水时,一元五角一杯。
用历史人物串连起水的喜怒悲欢。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水的弥足珍贵,给人们以警示。
“没有水还有酒吗?”这是人类对资源浪费和破坏导致的恶果。
看似美丽的“杏花村”,其实暗藏危机,“最后一滴水将是你们的泪水!”村长的话发人深思。
目光拉回到眼前,颇有讽刺意味。
【整体评析】小作者开篇便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珍爱”自然和“践踏”自然这两种不同的行为进行比较,引出话题,强调了人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接着用几个广告串联起生活中环境遭破坏的画面,真实而触目惊心,在给人敲响警钟的同时,又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索。特别是文章的结尾,用反问的句式提出问题,给人以强烈的心理震撼,艺术效果不言而喻。本文语言流畅,段落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说理深刻。小作者用杜牧的绝句《清明》诗为框架和行文线索,勾勒出四个鲜明的画面,四个画面各有侧重,题记、小标题、后记,且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语言生动而有特色,四个小标题犹如四颗小珍珠。主题深刻,引发人们对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严肃思考。选材新颖独到,各有侧重,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评荐老师 严敬群)
题 例 演 练 场
大自然对我们人类是多么慷慨!她赐予了我们明净的天空、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河流,还有青山、绿水、红花……赐予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万物生灵和美好家园。然而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恩赐却如此漠视!无知和贪婪,肆意的掠夺和践踏,昔日美丽的家园不复存在了。人类在满足了自己贪欲的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日益恶化的环境,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们怀恋,我们抒写,我们赞美大自然的每一份美丽。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倾听她的呼声,去抚平她的创伤,只为重新拥有她昔日美丽的容颜和我们可爱的家园。
请联系实际,以“自然”或“环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先叙述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式,然后呼吁社会加以关注;
(2)以夹叙夹议的方法,分析环境恶化的原因和后果;
(3)编写一则寓言,形象地展示环境恶化造成的危害;
(4)就森林、水源、耕地、空气中的某一项的保护,写一份调查报告,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措施。
【范文示例】
环境与人
佚 名
我们共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的历史有几千年,但真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发生重大变革的却只在这短短的一百年中。汽车的发明,飞机的发明,近代工业的产生……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利弊,人类在享受这些变革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个由这些变革所带来的问题。废水、废气、废物、大气污染、江河污染、水面上漂浮着工厂排出的残渣……
有一个广告给我印象很深,广告的名字叫“环境与人”。一只手将各种生活废物倒入水池里,水管在膨胀;龙头扭曲、变形;手使劲拧龙头,但是没有水流出;手猛烈地砸龙头,水管里流出了黑水;最后,龙头里吐出的是一个腐烂的鱼头。
种子要想发芽,就要有适合它的环境,干净的水、肥沃的土壤就是它的环境。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同样要有适应它的环境,没有污染的水、没有污染的空气就是它的环境。种子不可能在污浊的水、贫瘠的土壤中发芽;人类也同样不可能在被污染的水、被污染的空气中生存和发展。
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是一句广告词。人类将地球作为垃圾桶,那么地球将成为人类的坟墓。这也是一句广告词。这些话不是杞人忧天,不是耸人听闻,我们在每一次向大自然索取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给子孙留下了什么?
我们给子孙留下了高楼大厦,却没有留下街边的绿地;我们给子孙留下了万吨巨轮,却没有留下干净的饮水;我们给子孙留下了冒烟的工厂,却没有留下清新的空气;我们给子孙留下了钢筋混凝土,却没有留下不被污染的鲜花和野草。
——难道我们真要像漫画里那样,留给子孙一个防毒面具?
【简评】小作者开篇便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珍爱”自然和“践踏”自然这两种不同的行为进行比较,引出话题,强调了人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接着用几个广告串联起生活中环境遭破坏的画面,真实而触目惊心,在给人敲响警钟的同时,又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索。特别是文章的结尾,用反问的句式提出问题,给人以强烈的心理震撼,艺术效果不言而喻。本文语言流畅,段落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说理深刻。
(评荐老师 严敬群)
素材加油站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饮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
从自然资源总量讲,我国许多种自然资源的总量都在世界前列,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是很少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2004年12月26日7点左右,印尼北部苏门答腊岛亚齐省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海洋深处迸发的能量,相当于3000颗核弹的威力。104年来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海水的时速高达700到800公里,浪头高达10米,首先袭击泰国南部,然后一路奔袭1600公里,席卷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灾难波及到东非沿岸的索马里。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死亡人数已超过30万。
大自然是神奇瑰丽的,它丰富而多彩,含蓄而隽永。它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一曲唱不完的歌。我们生活在它的怀抱里,接受着它无私的馈赠,它以自己无言的方式和丰富而又独特的内涵启示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它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懂得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关心大自然,感念大自然。大自然历来是人们所歌咏的对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了多少绝妙好词,丹青妙手绘出了多少动人的画卷。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素材,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描写对象。我们可以抓住它们的形貌、姿态、声色,内在的品质、周围的环境,明与暗的变化、动与静的变化、生长过程的变化、观察视角的变化,以及给人的感受等来展开描写。热爱是最好老师,只有对描写对象产生感情,我们才会去关注它,写起来才会有话可说。有感情,就会对所写的对象产生烘托作用,而且引起读者的共鸣。另外,描写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现对象的形、声、色、味等感觉的层面上,还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思想的表述,或联想,或想象,或引用,或象征……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如写景类文章,关键要把握景物的特征,并且要多角度展开,不仅要张开双眼看,还要动用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双手摸;不仅可以写实,还可以运用想象,也可以运用古典诗词来进行点染,还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通过景物所具有的内在品质来展开,还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通过春夏秋冬的转换来进行描写。
曾几何时,环境保护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曾给人类慷慨赏赐的地球满目疮痍:酸雨、赤潮、海啸、沙尘暴、大气污染……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惹的祸。我们为一己私利、一方之益,不惜乱采乱挖、随意排放污染物……于是青山变秃了,河水变黑了,土地变成了荒漠,空气变得污浊了……写作时应紧紧抓住环境恶化的现状来展开,既可以写环境污染目前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和危害,也可推断它将来会给人类带来的恶果。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叙述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也可以抓住点与面来表现人们的不良行为,既要写出自己所见的具体情形,又要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树立忧患意识是写好环保类文章的关键,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环境的恶化,还要关注其中的社会问题;不仅要关注自然中的“绿色”和“黄色”,还要关注社会中的“灰色”和“黑色”。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广泛阅读、大量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环保类的数据和事例的积累,对于写好文章也是大有帮助的。
佳作展示台
海边荒石
高立群
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得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
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犹如贪婪的盗墓者,我挑着拣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
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
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
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儿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一个字眼:死亡。
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
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个一生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有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研究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
海水中的石头是如此的美丽!“震慑”一词可见一斑。
神奇而美丽的石头诱惑着“我”。
“贪婪”一词道出了人类对大自然馈赠的无限占有。
美丽的石头,在人类无限在占有中“死亡”。作者情感的突变,意味着人类的觉醒。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任何缺失都会破坏和谐与美好。
从法布尔的事迹中寓于哲理,点明中心。
【整体评析】这是一篇借物明理的文章。作者通过描述海滩挑拣石头前后不同的态度,引发议论,阐明从中悟出的道理。文章先叙后议,开篇极力描写“荒石”的美丽,从“震慑”到“诱惑”,再到“贪婪”;从“含蓄而神秘”到“散发着灵异之光”,再到“令人沉醉”,这里的“扬”是为了后面更好地“抑”。接着描写了“荒石”的“别扭”“怪模怪样”和“灰不溜秋”,运用对比来说明“荒石”的“死亡”。从而进一步剖析石头死去的原因和危害性:石头与海水亲密无间,和大海“此呼彼应,难舍难分”,这种和谐本身就是大自然最美的风景,当人为地把这种和谐分开后,一切都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启发人们去思考:人们应该怎样善待大自然,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联想到“昆虫之父”法布尔,他是一个在关爱中研究昆虫的人,并不像某些昆虫学家,在毁灭和伤害中从事研究,突出了法布尔对自然的尊重和温情,进而水到渠成地点明中心:大自然的万物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人们只有尊重它们,善待它们,让它们自然自在,与它们和谐相处。其实,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评荐老师严敬群)
绿金之国风光好
加蓬让人回归自然
王 勤
飞机开始下降,倚靠舷窗,透过云隙向下张望,加蓬的城市、森林、乡村进入视野。加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绿”。繁茂的森林一望无际,整座整座的城市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早就听说中西非地区的刚果河盆地是世界第二大“绿肺”,是非洲的“大氧吧”,在2000多万公顷的森林里生长着1.1万种植物,400多种哺乳动物,1000多种鸟类,150种爬行类动物,看来名不虚传。
加蓬的森林覆盖率为85%,因而有“绿金之国”的美誉。全境2200万公顷的森林有2000万公顷可以开采,其木材使用率之高可谓世界之最。
加蓬首都利伯维尔最吸引人处是终年常绿的热带雨林,白沙细浪的大西洋海岸,每年这里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观光。海边矗立着各式雕塑,不少是用易拉罐、铁皮、铁丝、废旧齿轮等做成的,形态各异,引人入胜,以人物造型的木雕、陶塑更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令许多游客驻足拍照。
久居高楼林立的都市,来到加蓬,令人获得了重返大自然的愉悦。这里不仅有茂密的森林,更有别处难得一见的鸟群:云雀、百灵、画眉、斑鸠……在这里都能看到。水丰地肥,林木繁茂,是鸟类栖身觅食、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从城镇到乡村,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婉转啼鸣,到处可见它们飞翔的身影,不少树上缀满了密密麻麻的鸟巢,在夕阳的照射下,还能看见鸟宝宝蠕动和鸟妈妈喂食的场景。加蓬人爱鸟,海边和一些游览景点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在喂鸟,鸟似乎跟他们很熟,在他们的头上、肩上、胳膊上甚至手指上蹦来跳去,轻松自在,人鸟共处,和谐融洽。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5月25日第十六版,有删节。)
从总的方面来写这里的环境,突出了一个“绿”字。
这里的人们能充分利用资源,如木材的利用率、废品的回收利用率高。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21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外桃源”美景图,这应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
【整体评析】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生存的背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间美景图。启发我们:如果尊重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予我们无限的馈赠。
(评荐老师 严敬群)
水祭
佚 名
水啊,水,你孕育了万物生灵,可你被生灵摧残,你的渐枯是谁的悲哀?你的怒吼又是谁的灾难?
——题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又是一年清明。大禹啊,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还不是为了治理水患?翻开几千年人类的文明史,水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演绎出多少喜怒悲欢……李冰修筑都江堰,工匠修筑郑国渠,湘江水养育了美丽的西施,西湖水令苏轼诗兴大发,清明雨让杜牧留下千古美名,蒋介石炸花园口让多少百姓饱受水患……可爱而又可恨的水啊,你又在哪里?北方下起了沙尘雨,南方下起了酸雨;而中原地带人们挤出了泪水,血与泪化成了人工雨,点点滴滴,涌向大地……
路上行人欲断魂
毒辣辣的太阳。灰蒙蒙的天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滴水。小河干枯,井水枯竭。路人步履蹒跚地走在垃圾遍地的大路上。
“各位乡亲,谁喝真正的水?这是我从目前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湖里引来的水,一杯1000元,先买先喝,不买不喝。”路口竟开起了拍卖会。
“给我十杯水。”一大款递来万元支票。
“来一桶!”
“给你手机。来一杯解解渴!”
有什么办法呢?即使有水,也喝不上水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
人们无力地往前走着。茅台呢?孔府宴呢?没有水还有酒吗?
酒?粮食酒精!工业酒精!
酒?无水兑!无人操兑!
酗酒的刘伶呢?狂饮的李白呢?对月当歌的东坡大师呢?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一个古老的村庄,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地方。
在牧童的带领下。来到一处杏花林,这里山青水绿,绿树成阴。鸟儿在自由飞翔,马儿在草坪上悠闲自在地吃草。田野里收割机在来回奔波。
他们在吃饱喝足之后,杏花村的村长意味深长地说:“这水是什么?是你们倾倒的污水。看,那就是污水处理站!如果再不珍惜的话,最后一滴水将是你们的泪水!”
“最后一滴水将是你们的泪水!”谁说的?怎么那样熟悉?莫斯科人不相信眼泪,但我们坚信中国人将相信眼泪!
附记:当我们进入考场时,一杯矿泉水一元钱,给考生送矿泉水时,一元五角一杯。
用历史人物串连起水的喜怒悲欢。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水的弥足珍贵,给人们以警示。
“没有水还有酒吗?”这是人类对资源浪费和破坏导致的恶果。
看似美丽的“杏花村”,其实暗藏危机,“最后一滴水将是你们的泪水!”村长的话发人深思。
目光拉回到眼前,颇有讽刺意味。
【整体评析】小作者开篇便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珍爱”自然和“践踏”自然这两种不同的行为进行比较,引出话题,强调了人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接着用几个广告串联起生活中环境遭破坏的画面,真实而触目惊心,在给人敲响警钟的同时,又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索。特别是文章的结尾,用反问的句式提出问题,给人以强烈的心理震撼,艺术效果不言而喻。本文语言流畅,段落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说理深刻。小作者用杜牧的绝句《清明》诗为框架和行文线索,勾勒出四个鲜明的画面,四个画面各有侧重,题记、小标题、后记,且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语言生动而有特色,四个小标题犹如四颗小珍珠。主题深刻,引发人们对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严肃思考。选材新颖独到,各有侧重,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评荐老师 严敬群)
题 例 演 练 场
大自然对我们人类是多么慷慨!她赐予了我们明净的天空、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河流,还有青山、绿水、红花……赐予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万物生灵和美好家园。然而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恩赐却如此漠视!无知和贪婪,肆意的掠夺和践踏,昔日美丽的家园不复存在了。人类在满足了自己贪欲的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日益恶化的环境,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们怀恋,我们抒写,我们赞美大自然的每一份美丽。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倾听她的呼声,去抚平她的创伤,只为重新拥有她昔日美丽的容颜和我们可爱的家园。
请联系实际,以“自然”或“环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先叙述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式,然后呼吁社会加以关注;
(2)以夹叙夹议的方法,分析环境恶化的原因和后果;
(3)编写一则寓言,形象地展示环境恶化造成的危害;
(4)就森林、水源、耕地、空气中的某一项的保护,写一份调查报告,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措施。
【范文示例】
环境与人
佚 名
我们共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的历史有几千年,但真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发生重大变革的却只在这短短的一百年中。汽车的发明,飞机的发明,近代工业的产生……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利弊,人类在享受这些变革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个由这些变革所带来的问题。废水、废气、废物、大气污染、江河污染、水面上漂浮着工厂排出的残渣……
有一个广告给我印象很深,广告的名字叫“环境与人”。一只手将各种生活废物倒入水池里,水管在膨胀;龙头扭曲、变形;手使劲拧龙头,但是没有水流出;手猛烈地砸龙头,水管里流出了黑水;最后,龙头里吐出的是一个腐烂的鱼头。
种子要想发芽,就要有适合它的环境,干净的水、肥沃的土壤就是它的环境。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同样要有适应它的环境,没有污染的水、没有污染的空气就是它的环境。种子不可能在污浊的水、贫瘠的土壤中发芽;人类也同样不可能在被污染的水、被污染的空气中生存和发展。
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是一句广告词。人类将地球作为垃圾桶,那么地球将成为人类的坟墓。这也是一句广告词。这些话不是杞人忧天,不是耸人听闻,我们在每一次向大自然索取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给子孙留下了什么?
我们给子孙留下了高楼大厦,却没有留下街边的绿地;我们给子孙留下了万吨巨轮,却没有留下干净的饮水;我们给子孙留下了冒烟的工厂,却没有留下清新的空气;我们给子孙留下了钢筋混凝土,却没有留下不被污染的鲜花和野草。
——难道我们真要像漫画里那样,留给子孙一个防毒面具?
【简评】小作者开篇便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珍爱”自然和“践踏”自然这两种不同的行为进行比较,引出话题,强调了人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接着用几个广告串联起生活中环境遭破坏的画面,真实而触目惊心,在给人敲响警钟的同时,又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索。特别是文章的结尾,用反问的句式提出问题,给人以强烈的心理震撼,艺术效果不言而喻。本文语言流畅,段落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说理深刻。
(评荐老师 严敬群)
素材加油站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饮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
从自然资源总量讲,我国许多种自然资源的总量都在世界前列,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是很少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2004年12月26日7点左右,印尼北部苏门答腊岛亚齐省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海洋深处迸发的能量,相当于3000颗核弹的威力。104年来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海水的时速高达700到800公里,浪头高达10米,首先袭击泰国南部,然后一路奔袭1600公里,席卷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灾难波及到东非沿岸的索马里。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死亡人数已超过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