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属于这类女性吗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12332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给女性以不同的形象。可以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时代的多面镜。
  《圣经》上把女性说成是微不足道、毫无价值、软弱无能的生灵。所以女性不应掌管公共事务。
  伏尔泰沿袭《圣经》的观念,一直对女性进行嘲讽。说她们麻木不仁,变化无常。美丽的赛米尔轻佻、缺乏理智,便是他的第一部哲理小说《扎迪格》里的女性形象。这位冷静、清醒的哲学家是幸福的单身汉,他建议圣贤哲人们万万不可娶女人作妻。
  雨果的《惩罚集》中出现的仅仅是一个手工纺线的女性。
  女人性本恶,好嫉妒。这是埃及著名女王克娄特拉和《白雪公主》中的继母的写照。
  背信不贞,欺骗狡诈,善于控制男人。这是莫里哀创造的塞莉梅娜的形象。
  厨房里,卧室里,忙个不停;做饭,送孩子上学。这是初级教材里向我们展示的雷米和科莱特妈妈的形象——孩子们心目中的女性。这类形象在文学中是否也有体现呢?
  巴尔扎克创造的女主人公昂莉埃特远远胜过了雷米和科莱特的妈妈:她疼爱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他们。她的生活单调乏味,她的爱情消失在习俗的深渊之中。她感到茫然,她陷于惆怅。这就是昴莉埃特的不幸处境。
  法国抒情诗人笔下的女性是忧郁悲伤的、温柔体贴的。
  女性是美妙、脆弱的同义语。她们往往被比作一朵玫瑰花,一阵凉风便可吹掉一个花瓣;女性是顺从、软弱的精灵,它们哀怨流泪,病态怪癖,无力做出决断。这又是另一类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欧也妮·葛朗台和她的母亲不就是属于这类女性吗?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将自己幽禁在家里,执行着男子(父亲)的指令,打发着平静乏味的生活。
  左拉在《热尔韦兹》中描写了一位坚强、勇敢的女性。她头脑清醒、有远见、重实际,很值得称赞。然而她从事的却是家务劳动。那些有作为的女子,商店的经理、银行的董事、部级领导、企业总裁等,有谁描写过它们吗?没有。
  某些作品只描写那些美丽、苗条、幽雅的女性在爱情上的成功,至于事业,与她们无缘。另一些作品只描写那些聪明能干、善于经营的女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至于爱情,没有她的份儿。
  文学中的这些女性形象实在不值得我羡慕。女性应该积极投身于公共事业,和男子平等地参与决断,追求幸福。既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又不被沉重的家务压垮。她们自尊、自立,不做男子的附庸,和男子一样地面对困难,勇于进取,无愧为社会的一员。难道这不应该是21世纪的女性形象吗?
  我将属于这类女性吗?
  几年之后,我将用行动给予回答。
其他文献
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但是三个勇敢的小家伙正义的举动还是值得我们为他们喝彩的,不是吗?  (编 者)    “让我过去!”他们身后人群里的一个男人说,“我是一个大夫,让我过去给总统看看。”  人群让开一条缝让大夫进去。约纳森想留在这儿,看大夫能讲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也许,仅仅是也许,可能是好的消息。但是迈特拉起他朝另外一个门走去:“快!”   下了楼梯,两个少年发现他们来到了一个酒店,一小群男人在
期刊
如果你是一个原始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雷”,什么是“电”,什么是“雨”,当你看到风雨雷电这些大自然的景象时,你会怎么想呢?我们聪明而又极富想象力的祖先面对种种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创造出了许多情节离奇,内容生动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雨 田)    【文体概说】    神话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它是远古时代的人们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他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
期刊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有些汉字从本义中逐渐衍生出比喻义、引申义,再加上不同语言环境使得汉字意义更加丰富。由此,与汉字有关的趣话故事也广为流传,看似枯燥乏味的方块字随之趣味盎然。2006年是农历丙戌年,第一期“语林拾薪”栏目我们选发几则与“狗”有关的趣味故事,与大家共赏。也欢迎同学们将你读到的语言趣味故事推荐给我们。  (夫 子)    冷嘲热讽狗字联    自古以来,人们对狗褒贬不
期刊
语文学科与各门类艺术息息相关,艺术鉴赏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从本期开始,我们陆续向同学们介绍剪纸、雕塑、绘画、摄影、音乐等各门类艺术及鉴赏的相关知识技巧,从艺术的百花园中撷取朵朵小花奉献给大家。  (红 枫)    剪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甚至更早。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
期刊
本期“我问你答”,将继续向大家推出一套成语知识选择题。同学们做起来可能有些难度,但相信大家一定会利用一切可用资源,把它做好,由此养成或继续发扬查找工具书的好习惯。  (编者)  1.“挥汗如雨”是形容战国时期的()。  A.赵国B.齐国 C.楚国  2.“老生常谈”出自三国时期()之口。  A. 管辂 B. 邓飓C. 何宴  3.“国士无双”是萧何形容()的话。  A.樊哙B.韩信C.曹参  4.
期刊
新年新气象,我们在欢乐祥和、喜庆热闹的气氛中迎来了2006年的第一轮朝阳,备战2006年中考的号角也已经吹响。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地为初三的老师同学们推出了一套大餐:《中考新题型透视及2006年备考训练》专号,这本专号主要选取近年尤其是2005年各地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创新题型,对这些题型分别从“题型概说”“解题策略”“典例解析”“真题演练”等几个方面进行透视解析,并加以训练。旨在为教师指导备考、
期刊
【原题回放】    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 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试题解析】    2005年北京中考作文试题以其朴实而不失个性的面目呈现在广大考生面前。
期刊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的一篇《别赋》不知引发了天下多少离人的共鸣。伤别,伤感相聚时的匆匆,或是再聚首的遥遥无期,大约是不分年代也不分疆域的吧?可以说,这是一种穿越时空人皆有之的感情。然而,一样分别几多别绪,这中间怎一个“愁”字了得!历代文人墨客写离别的诗作可谓多如牛毛,其对于离情别绪的表达也可谓因人而异,各有千秋。  我们最早接触到的送别诗要算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了:  李白乘舟将欲
期刊
[籇刻的发展史]    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专用,大臣以
期刊
从太空的胸膛,  从飘动着她的长袍的云层,  雪花纷纷扬扬,  轻盈、缓慢、悄然无声,  降落在昏黄、萧疏的森林,  降落在荒废的农田。    即使我们飘忽的幻念  突然以神圣的方式中辍,  即使那苦恼的心灵  在苍白的面目中忏悔,  但苦恼的天空依旧  显示它感受的忧愁。    这是一首太空的诗歌,  以沉默的音符谱就,  这是一个失望的奥秘,  久久在多云的胸襟勾留,  如今它低声细语,  向
期刊